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类型总结

一、分离定律: 基础类型: 1.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C.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分离规律正推: 2.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3/4 练: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 25%B12.5% C 32.5% D 75% 胚胎致死型: 3.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练: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二分之一。 随机交配类型: 4.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比例占25%,基因型Aa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群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9 C1/8 D1/4 练:果蝇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只有灰身个体,其中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 的比例是 A9/25 B12/25C6/25 D4/25 5.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与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二、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分离比正推型: 1.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而且都是独立遗传。在一个家族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最经典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概念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5年4考)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为纯合子。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F1表现一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实验遗传图解如下: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5.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如何? 提示(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doc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后随即分离的过程。 (2)常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3)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之比,它乂称为()o (4)根据泡、露点的概念,精憾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气相组成的 (),塔釜温度即 为对应塔釜液相组成的()。 (5)平衡常数与组成冇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进行试差。 (6)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刀在进行闪蒸计算吋,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8)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满足()条件,混合物处

于()。 (9)传质分离可分为和。 (10) (11)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 度是。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2) (13) (14) (15)分离剂可以分为和两大类。理想气体的 平衡常数与无关。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设计变量分为与。 二选择题 (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KXi i?lCi?l?O c.温度偏高 c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i?l 状态为()? KXiCi?l?O, 且i?l?Zi/Ki?l,该进料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3)计算溶液露点时,若?yi/Ki?l?O,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4)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 (5)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6)当过冷液体进行被加热吋,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7)当过热蒸汽被冷却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D?熔点 (8)当物系处于泡、露点Z间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 B.过热蒸汽 C.饱和蒸汽 D.气液两相 (9)闪蒸是单级蒸憾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0)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气化 B.部分冷凝 C.等含节流 D.纯组分的蒸发 (11)等含节流之后()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 目标导航 1. 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 (1)选材原因: ①传粉方式: a.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b.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②成熟变化: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性状差异: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相关概念: 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 (1)P:紫花×白花。 (2)F1的分析: ①F1:全部是紫花。 ②判断显隐性: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3)F2的性状及比例: F2:紫花∶白花=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3)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 (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P:紫花CC×cc白花。 (2)F1的分析: ①F1的基因型:Cc,表现型:紫花。 ②F1的雌配子:C和c,雄配子:C和c。 (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 3.相关概念 (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5)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判断正误: (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2)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 (3)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 (4)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 (5)同一棵豌豆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 (6)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 答案(1)√(2)√(3)√(4)×(5)×(6)√ 一、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 1.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 黄花×白花→黄花(为显性性状); 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C.紫花×白花=紫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 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 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 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 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正推型):

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1.水稻某品种茎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一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杂 合体的几率是( ) A.0% B.25% C.50% D.75%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体杂交,后代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占( ) A.25% B.100% C.75% D.0% 3.子叶的黄色对绿色显性,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纯合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杂交 B.测交 C.检查染色体 D.自花授粉 4.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 F2性状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D. 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杂合体高茎豌豆(Dd)自交,其后代的高茎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1/2 B.2/3 C.1/3 D.3/4 6.一只杂合的白羊,产生了200万个精子,其中含有黑色隐性基因的精子的为( ) A.50万 B.100万 C.25万 D.200万 7.牦牛的毛色,黑色对红色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体,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杂合体 B.黑色纯合体 C.红色杂合体 D.红色纯合体 8.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9.下列生物属纯合子的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0.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可能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分别是( ) A.1/4,1/8 B.1/2,1/8 C.3/4,1/4 D.3/8,1/8 11.番茄中圆形果(B)对长形果(b)显性,一株纯合圆形果的番茄与一株长形果的番茄相互授粉,它们所结果实中细胞的基 因型为( ) A.果皮的基因型不同,胚的基因型相同 B. 果皮、胚的基因型都相同 C.果皮的基因型相同,胚的基因型不同 D. 果皮、胚的基因型都不同— 12.一株国光苹果树开花后去雄,授以香蕉苹果花粉,所结苹果的口味是( ) A.二者中显性性状的口味 B. 两种苹果的混合味 C.国光苹果的口味 D. 香蕉苹果的口味 13.粳稻(WW)与糯稻(ww)杂交,F1都是粳稻。纯种粳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种糯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虹褐 色。F1的花粉粒经碘染色后( ) A.3/4呈蓝色,1/14呈红褐色 B. 1/2呈蓝黑色1/2呈红褐色 C. 都呈蓝黑色 D. 都呈红褐色 14.某男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正常。如果他的妹妹与一个白化病患者结婚,则生出白化病孩子的几率为( ) A.1/4 B.1/3 C.1/2 D.2/3 15、人类的并指(A)对正常指(a )为显性的一种遗传病,在一个并指患者(他的父母有一个是正常指)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④ B、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6、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17、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 18.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于哪些生物①病毒②蓝藻③绿色开花植物④细菌 A.仅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0.玉米子粒黄果皮对白果皮是显性,让白果皮做母本,纯合黄果皮做父本杂交,F2代结子粒: A.全为白果皮 B.全为黄果皮 C.黄果皮:白果皮 = 1:1 D.黄果皮:白果皮 = 3:1 21.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22.孟德尔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①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②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③进行人工杂交试验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⑤选用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2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 A.12.5%B.25%C.50%D.75% 24.已知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用纯合的红果品种与黄果品种杂交,所得F1基因型都为Aa,F1自交,共收获1200个成熟的番茄。从理论上分析,有红果番茄 A.1200 B.900 C.300 D.0 ( ) 25.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 A.敏感型 B.抗药型 C.抗药型:敏感型=3:1 D.抗药型:敏感型=1:1 26.右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A、AB B、AaBb C、ab D、AAaaBBbb 27.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 A、雌:雄=1:1 B、雌:雄=1:4 C、AA:aa=1:1 D、A:a=1:1 28.在丹麦蓝色眼睛的人居多,也有人是褐色跟睛。设控制蓝眼、褐眼这对性状的基因为A和a,眼色的社会调查如下表:

分离工程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分离工程第二章单级平衡过程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Chapter2 Single stage balance process 单级平衡分离是指两相经一次紧密接触达到平衡后随即引离的过程,由于平衡两相的组成不同,因而可起到一个平衡级的分离作用。其相平衡用于阐述混合物分离原理、传质推动力和设计计算。 §2-1汽液相平衡(Vapou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 所谓相平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的意思是指:在宏观上系统的性质随时间而改变的趋势已达到零。而所谓“相”,是指任何数量的物质在其所占据的空间内宏观性质是均匀一致的,没有不连续的地方。一定数量的物质,即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但只要它们的性质和组成完全一样,则可把它们称为一个“均相”。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相,虽然它们互相紧密接触,但它们各自的性质并不随时间而改变,通常,就用“相平衡“这一词来表达这一状态。 对于双组分系统温度—压力—组成的平衡关系,常常利用实验来测得,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关系用实验方法来测定就比较复杂。随着相平衡理论研究的深入,对双组分和多组分系统的汽液相平衡已建立了一些定量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它只需用少量的双组分的实验数据,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实验工作量。 一、 汽液相平衡关系(Vapou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 1. 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条件:组分i 在汽液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L i V i μμ= 也可表示为组分i 在汽液两相中的逸度相等, L i V i f f ??= i V i V i i V i V i y f y P f 0??γφ== i L i L i i L i L i x f x P f 0??γφ== i L i i V i x P y P φφ??= 或 i i L i i V i x f y P γφ0?= () RT P P V P f S i i S i S i L i -=ex p 0φ 2. 相平衡常数i k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习 题

第2章 习 题 2.1 1.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 = 0.3125、x 2 =0.2978、x 3 =0.3897时的K 值。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并与完全理想系的 K 值比较。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单位: J/mol ): λ12-λ11=-1035.33; λ12-λ22=977.83 λ23-λ22=442.15; λ23-λ33=-460.05 λ13-λ11=1510.14; λ13-λ33=-1642.81 在T =378.4 K 时液相摩尔体积(m 3 /kmol )为: =100.91×10 -3 ; =177.55×10 -3 ; =136.69×10 -3 安托尼公式为(p s :Pa ; T :K ): 苯:1n =20.7936-2788.51/(T -52.36); 甲苯:1n =20.9065-3096.52/(T -53.67); 对 -二甲苯:1n =20.989 1-3346.65/(T -57.84); 2.1 1.答案解: 由Wilson 方程得: Λ12 = l l V V 12exp[-(λ12-λ11)/RT] =3 3 10 91.1001055.177??×exp[-(1035.33)/(8.314×378.47)]=2.4450 Λ21=0.4165 Λ13=0.8382 Λ31=1.2443 Λ23=0.6689 Λ32=1.5034 ln γ1=1-ln(Λ12X 2+Λ13X 3)-[3231 212 21X X X Λ+ΛΛ+ 2 321313 31X X X Λ+ΛΛ ]=0.0497 γ1=1.0509 同理,ln γ2=0.05148, γ2=1.6732 ln γ3=0.4190, γ3=1.5203 lnP 1S =20.7936-2788.51/(378.47-52.36)=12.2428, P 1S =0.2075Mpa lnP 2S =20.9062-3096.52/(378.47-53.67)=11.3729, P 2S =0.0869Mpa lnP 3S =20.9891-3346.65/(378.47-57.84)=10.5514, P 3S =0.0382Mpa

第二章 提取分离技术

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C )。 A.石油醚 B.苯 C.氯仿 D.丙酮 2.热提法中用有机溶剂且用量较多的是( B )。 A.煎煮法 B.回流提取法 C.连续提取法 D.渗漉法 3.提取蛋白质一般可采用( C )。 A.醇冷浸 B.醇回流提取 C.水冷浸 D.水煎煮 4.下列溶剂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D )。 A.甲醇 B.乙醇 C.丙酮 D.正丁醇 5.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 )。 A.Et2O B.EtOAc C.MeOH D.EtOH 6.只能用水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是( A )。 A.冷浸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 7.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弱的是()。 A.石油醚 B.乙醚 C.乙酸乙酯 D.苯 8.提取蛋白质常选用()。 A.乙醇 B.水 C.丙酮 D.碱液 9.含有遇热不稳定的有效成分及较多粘液质、淀粉等杂质的中药适合用哪种方法提取? ( )。 A.煎煮法B.浸渍法 C.渗漉法D.回流提取法 10.下列溶剂中比水重的是()。 A.石油醚 B.苯 C.氯仿 D.乙醚 11.下列提取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Et2O、CHCl3、EtOAc B. n-BuOH、Me2CO、EtOAc C. C6H6、CHCl3、Et2O D. MeOH、EtOH、Me2CO

12.自药材中提取分离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A.MeOH提取法 B.两相溶剂萃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升华法 13.对脂溶性的酸性化合物,提取时最经济的方法是()。 A.加水煮沸,放冷沉淀 B.加碱水煮沸,加酸沉淀 C.用C6H6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D.EtOH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14.用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提取法 B.回流提取法 C.渗漉法 D.煎煮法 15.不是利用分配系数差异进行的分离方法是()。 A.液-液萃取法 B.纸色谱法 C.液滴逆流色谱(DCCC)法 D.聚酰胺色谱法 16.现代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是()。 A.MS法 B.1H-NMR法 C.13C-NMR法 D.IR法 17.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依据是利用被分离物质的()。 A.分子量不同 B.极性不同 C.酸碱性不同 D.分配系数不同 18.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利用()。 A.溶剂的极性差 B.溶剂的沸点差 C.混合物的熔点差 D.混合物的溶解度差 19.下列物质中不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是()。 A.麻黄碱 B.薄荷醇 C.丹皮酚 D.小檗碱 20.分离中等极性的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分离方法是()。 A.硅胶吸附色谱法 B.氧化铝吸附色谱法 C.纸色谱法 D.凝胶过滤法 21.吸附色谱法分离低极性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吸附剂是()。 A.纤维素 B.硅藻土 C.氧化铝 D.硅胶 22.可用作液-液萃取的溶剂系统是()。

分离定律知识点

最新考纲 理论部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细胞的减数分裂Ⅱ脊椎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脊椎动物的受精过程Ⅱ伴性遗传Ⅱ实验实习部分: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考纲解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与曲线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伴X显性、伴X隐性及伴Y遗传的特点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遗传图谱分析及概率运算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①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②________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提醒用纯种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2)豌豆具有许多③________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杂交实验操作要点比一比:果蝇、玉米为什么都适合做遗传实验的常用材料?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由此可见,F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F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________。提醒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生物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议一议: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知识点四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___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知识点五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遗传常用符号及意义(识别)(亲本)、F(子一代)、F(子二代)、♂(父本、雄性)、♀(母本、雌性)、(杂交)、(自交)。 人的(你的性状表现属于哪一种?) 你的性状表现属于哪一种? 闪记:相对性状——两“同”一“不同”等位基因——两“同”一“不同”完全显性:多数相对性状F 时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如Dd表现为高茎不完全显性:红花(RR)×白花(rr)―→粉红花(Rr)普通金鱼(不透明)×透明金IAIB―→AB型血、I、ii分别为A型、B型和O型血(其中控制血型的等位基因有I、I、i,这种等位基因超过两个的现象叫复等位基因)学习笔记:自我校对:自花②闭花③易于区分④高茎⑤母本⑥父3高∶1矮1∶2∶1 F1杂种表现型相同基因不同基因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相同隐性个体乙甲比一比:(1)相对性状明显;(2)繁殖周期短;(3)子代数量多。议一议: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从而也能够推知F的基因型。 ,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过程细胞学基础及实质减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实质:在杂合子内,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遗传学相关概念解读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作比较,可以采用如下的图解,帮助理解记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 )对黄果色(r )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 (1)RR×rr (2)Rr×rr (3)Rr×Rr (4) Rr×RR (5)rr×rr 解: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 (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 红色 白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解: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 )对黄色(w )是显性,果实盘状(D )对球状(d )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XwDd×wwdd (3)Wwdd×wwDd (4)Wwdd×WwDd 解: 5.在豌豆中,蔓茎(T )对矮茎(t )是显性,绿豆荚(G )对黄豆荚(g )是显性,圆种子(R )对皱种子(r )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 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⑷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分离定律总结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才适用,原核细胞和细胞质遗传均不适用。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传递给子代的规律。 致死基因(lethal gene):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1、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例题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窄叶个体各半时,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X B X B、X b Y (2)X B X B、X B Y (3)X B X b、X b Y (4)X B X b、X B Y 2.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1907年Cuenot发现小鼠中黄鼠不能真实遗传,不论黄鼠与黄鼠杂交,还黄鼠与黑鼠相交,子代都出现分离: 黄鼠x 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 黄鼠x 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 从上面第一个交配看来,黄鼠很象是杂种,因为与黑鼠的交配结果,下代分离为1:1, 如果黄鼠是杂合体,则黄鼠与黄鼠交配,子代的分离比应该是3:1,可是从上面的第二个交配结果看来,倒是与2:1很适合。所以表面上面不符合孟德尔比例,但实质上是服从孟德尔定律的,这是由于纯合黄鼠在胚

胎期死亡了。其遗传行为分析如下: 黄鼠(A Y a) x 黄鼠(A Y a) ↓ (1A Y A Y):2A Y a:1aa 死亡黄鼠黑鼠 也就是说,黄鼠基因 A Y影响两个性状:毛皮颜色和生存能力。A Y在体色上为一显性效应,它对黑鼠基因a是显性,杂合体A Y a表型是黄鼠,但黄鼠基因A Y在致死作用方面有隐性效应,当黄鼠基因为纯合体A Y A Y时,才引起合子的死亡。 例如:决定小鼠黄色毛皮的显性基因A,在杂合体中Aa表型为黄色,但纯合体AA是导致小鼠胚胎期致死。其致死效应,类似于一个隐性基因的性质,故称此显性基因A为隐性致死基因。 当黄色Aa*Aa(黄色)杂交时,其子代AA:Aa:aa =0:2(黄色):1(灰色)。其中纯合体AA致死。孟德尔表型比率3:1修饰为0:2:1。 例题2: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显性致死现象:黄色皮毛的老鼠不能纯种传代,可杂种传代,而灰色皮毛的老鼠能够纯种传代。黄鼠与黄鼠交配,其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后随即分离的过程。 (2)常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3)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 )之比,它又称为()。 (4)根据泡、露点的概念,精馏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气相组成的(),塔釜温度即 为对应塔釜液相组成的()。 (5)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进行试差。 (6)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7)在进行闪蒸计算时,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8)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满足()条件,混合物处于()。 (9)传质分离可分为和。 (10)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11)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2)分离剂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13)理想气体的平衡常数与无关。 (14)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15)设计变量分为与。 二选择题 (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说明 a. 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 > - C i i i X K 1 1 c.温度偏高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 > - C i i i X K 1 1 ,且 ∑ = < c i i i K Z 1 1 / ,该进料 状态为()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3)计算溶液露点时,若 1 /< - ∑i i K y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4)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 (5)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6)当过冷液体进行被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7)当过热蒸汽被冷却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8) 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 B.过热蒸汽 C.饱和蒸汽 D.气液两相 (9)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0) 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 A.部分气化 B.部分冷凝 C.等含节流 D.纯组分的蒸发 (11) 等含节流之后( ) A.温度提高 B.压力提高 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 (12) A 、B 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 AB 越小( ) A. A 、B 两组份越容易分离 B. A 、B 两组分越难分离 C.无影响 (14)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 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 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 1' 1,y x ,则( )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 (15)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 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

(完整版)分离定律典型习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一基础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4.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5、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9. 有关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1:1 B、都是隐性个体 C、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D、都是显性个体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测交性状分离】 10、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11、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1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1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 念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