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2
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学问点进行归纳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梳理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失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掌握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掌握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掌握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打算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别):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试验胜利的缘由:1、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讨论(从简洁到简单)4、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5、严谨的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看过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的还看了:1.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2.高中生物必修二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考点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汇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基因分离知识点总结1.基因分离的概念基因分离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从父代到子代的基因的分离现象。
它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由奥地利科学家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在19世纪中期首次发现。
门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遗传学的基础。
基因分离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解释了为什么子代能够获得父母的特征,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变异,这对于生物学的进化和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门德尔的遗传定律门德尔通过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三条基本遗传定律,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配对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纯合子的两个相异等位基因在子代中以1:1的比例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的两个相异等位基因在子代中以随机的方式组合。
配对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亲本染色体在子代中以随机的方式配对。
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解释了为什么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分离会出现某种特定的规律。
3.基因型和表现型在遗传学中,基因型指个体的基因组成,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表现型指个体在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分离是基因型的分离,它决定了子代的遗传特征。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个体的表现型可能会出现变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对于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和预测某一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情况。
4.基因和基因组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控制性状表现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个体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括了所有的基因。
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和基因组会出现分离和重组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子代的基因组成和表现型的变异,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基因分离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基因的重组和随机分离,使得后代能够获得不同的遗传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天背记的内容:第1节分离定律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杂交——基因型不相同个体间的交配5.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6.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例:Aa×aa7.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判断:1.Aa是表现型() 2.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一定相同()8.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a,组合方式有AA,Aa,aa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 A与b B、 Y与y C. E与E D. f与f第二天理解记忆:一、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材料:豌豆是严格闭花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且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二、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P:AA×aa↓↓F1:高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 显性:隐性=3:1(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例题:1、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性B、全部黑色C、三黑一白D。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导学案互动探究1)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3)。
2.(1)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雄的部位和时间?(3)两次套袋的目的?3.玉米也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分析它与豌豆的异同。
典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知识点二、假说—演绎法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孟德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提出问题推理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作出假设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5)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认真写完)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其中高茎占,矮茎由此可见,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其中纯合子占。
F2占,杂合子占。
高茎中纯合子占,杂合子占。
演绎推理请写出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遗传图解。
想一想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实验验证与测交亲本有何关系?分析结果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得出结论典例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典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推荐文章高一生物复习备考策略是什么热度:高一生物复习策略热度:高一生物的五个学习策略热度:高二生物实验题应试策略有哪些热度:高三生物的复习策略有哪些热度: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小编在这整理了生物的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
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验方法:①分离定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在杂交实验时,控制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的遗传因素,在杂交过程中会发生自由组合;同时也发生连锁互换,使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亲本更多样化;在分离定律中只涉及表现型比例的变化,不涉及表现型的数量变化,也就是说不涉及育种值(r)问题。
1。
概念: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时后代表现出显性性状的,一般是显性性状;后代表现出隐性性状的,一般是隐性性状。
2。
理论依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相对性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配子分离而自由组合,从而产生了性状分离。
3。
实验材料与工具:等位基因(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
4。
基本操作:①自交法②交叉互换法③完全显性法④半显性法⑤完全显性法⑥非整数性状分离比实验。
5。
实验结果:①等位基因(基因型)相同, F的后代表现型不同,则后代为纯合子;②等位基因(基因型)不同, F的后代表现型相同,则后代为纯合子。
2。
概念:杂种优势是指一个杂种的各个个体都比亲本优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个体的优势表现最明显。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杂种优势常见于农业生产中。
3。
举例:杂种小麦、杂种水稻、单交小麦、双交水稻、三交水稻等。
4。
特点: 1.个体之间差异很大;2.后代可能不像杂种那么优良,但仍比亲本优良。
5。
优点: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
6。
缺点:由于杂种的个体之间具有一些差异,所以育种工作很复杂。
7。
杂交育种: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品种,通过人工杂交,在杂交一代或杂种后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再进行培育,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杂交育种。
4。
有关杂交育种原理的口诀:一交、二杂、三中间、四代。
5。
杂交技术与单交育种的比较: 1。
特点:杂交时,双方所含基因型不同;2。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农作物育种。
8。
分离定律在动物体细胞中的应用: 1。
控制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自由组合。
1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 编制:魏娟娟 【考纲解读】 审核:蒋继奎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和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备考策略】 1.遗传定律本身的发现过程不要忽视。每年都有对发现过程的考查。在复习时可以把严谨的发现过程推广到任一领域。 2.复习时要充分理解遗传定律的内容,并把定律本身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注意非正常比例出现与正常比例之间的关系。非正常比例的理解要从分离定律的角度分析。
【考点梳理】 知识点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⑴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①豌豆是 、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况下一般是 。 ②豌豆 多,易于区分且遗传稳定 ③豌豆花大,易于人工授粉。 ⑵由简入繁的研究思路:先单独研究 的遗传特点, 分析两对到多对相对性状 ⑶严格的实验方法—— 法 :步骤----
⑷理性的计数方法—— 方法把复杂的结果理性的统计出来, 明确出内在的规律。 ⑸正当的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毅力——8年种豌豆
【例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验证 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跟踪训练】:P76左上训练2 P78高考真题集训1 2
知识点2:分离定律实质与适用范围 1、 分离定律的内容 2、 分离定律的实质 3、 分离定律发生时期及原因 4、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例2】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一项是( )
【跟踪训练】:对于Aa杂合体,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是( ) A.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为2:1 B.A配子和a配子数量不一样多,但它们结合的机会相等 C.A配子呈显性,与其它配子结合机会大于a配子 D.二种配子一样多,结合的机会相等
考点名称: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1.基因的分离定律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 (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2)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和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配种。 (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因子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法律禁止近亲结婚。
交配方式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 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5、常用符号的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C、D等 c、d等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父本(雄配子) 母本(雌配子)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遗传学三大定律知识点总结一、杂交定律杂交定律又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它是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提出的。
杂交定律指出,在杂交里,两个纯合子杂种(亲本)之间杂交所得的F1代全为同一表型,且这一表型必然在F2代中以1:3的比例分离出现。
换句话说,杂交定律说明了一对亲本经杂交所得的F1代后裔,表现出第一代杂合一致的形状,而在F2代中,这些相同的性状以3:1的比例再次出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重要的遗传学术语。
在遗传学中,基因是决定性状的基本单位,它以一对等位基因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
例如,对于豌豆植物的花色,花色是一个性状,而这个性状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紫色和白色两种。
在这个例子中,紫色花和白色花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
在杂合子(F1代)中,一个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母两个不同的亲本,而在F2代中,这些等位基因会进行随机组合,重新分配给后代。
杂交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包括:1. 杂交定律是描述了同一个等位基因的性状在F1代和F2代中的表现规律。
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他观察到纯合子亲本的性状在F1代后裔中呈现一致,而在F2代中以3:1的比例分离出现。
3. 这一定律解释了为什么在F1代中杂合子后代呈现一致的性状,而在F2代中这些性状会重新组合并表现出不同的比例。
二、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第二定律,也称为孟德尔第二法则。
它说明了发生自交的F2代中,纯合子亲本所遗传的两种性状是独立分离的。
分离定律指出,在自交时,两个不同基因座上的纯合子所遗传的两种性状将在F2代中以3:1的比例分离出现。
这与杂交定律中描述的同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不同,分离定律更强调了不同基因座之间的独立分离。
关于分离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如下:1. 孟德尔第二法则是通过自交杂合子后代得到的F2代中的性状分离比例来阐述的。
它描述了纯合子亲本所遗传的两种性状是如何独立分离的。
2. 在这一定律中,孟德尔研究了不同基因座上的纯合子所遗传的性状在F2代中的表现规律。
最新考纲理论部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细胞的减数分裂Ⅱ脊椎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脊椎动物的受精过程Ⅱ伴性遗传Ⅱ实验实习部分: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考纲解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量变化与曲线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伴X显性、伴X隐性及伴Y 遗传的特点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遗传图谱分析及概率运算第1 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①_______ 传粉植物,而且是②___________ 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提醒用纯种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2)豌豆具有许多③ ________ 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杂交实验操作要点比一比:果蝇、玉米为什么都适合做遗传实验的常用材料?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由此可见,F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 ,F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____________ 。
提醒①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
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和d,D和d 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生物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议一议: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知识点四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_______________ 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________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知识点五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遗传常用符号及意义(识别)(亲本)、F(子一代)、F(子二代)、♂(父本、雄性)、♀(母本、雌性)、(杂交)、(自交)。
基因分离,自由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分离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自由定律的基础之一。
以下是基因分离和自由定律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1.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常染色体遗传中,每个
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并分别传递给下一代。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它的两个等位基因会分离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2.孟德尔的自由定律:孟德尔的自由定律与基因分离定律有密
切的关系。
自由定律包括三个方面:一、随机分配定律,即在个体生殖过程中,两个等位基因按照随机的方式分配到生殖细胞中;二、独立组合定律,即不同基因对的组合在生殖过程中是独立的;三、纯合定律,即纯合个体的后代中,表现型会呈现出一个等位基因的性状。
3.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
因因为在基因分离过程中往往与染色体区段一起遗传到后代中,形成连锁现象。
但是,如果遗传连锁的基因之间发生了串型重组,也就是两个基因的染色体区段发生了重新组合,就可以打破遗传连锁。
4.基因连锁图:为了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的情况,科学家
们常常使用基因连锁图。
基因连锁图是基于遗传连锁的知识,在染色体上用连线表示两个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
连锁距离越短,两个基因在基因分离过程中越容易发生重组。
总之,基因分离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和分布方式。
自由定律是对基因分离的定量和定性描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基因的遗传传递与组合方式。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⑷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5)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①自交: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6)遗传概率的计算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践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需先连续自交(或相同基因型相交,或通过测交检测纯合或杂合)直到确认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确定纯种,而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体。
(2)在医学实践上,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
此外,在血型推导上,ABO血型的遗传情况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