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值得看看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殷实,我们不再受温饱问题困扰,越来越多的人把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当成终极目标。
于是,养生的方法也就热门起来。
所谓的养生就是懂得调和阴阳,以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观点,明确地指出了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懂得和践行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博大精深的养生方法,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从心理、社会等方面采取干预措施,方能奏效。
那么,哪些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助我们实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呢?下面列举古今2位名人长寿养生的方法。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据史料记载,孙思邈活到142岁寿终正寝辞世。
他精通养生之术,提出许多可行的养生方法且能身体力行,年过百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这套养生方法就是养生十三法,方法步骤如下。
面常洗双手对搓36下,以发热的双手上下扫面。
勤做此法可美容、去皱。
目常运双手掌心互搓36下,用发热的掌心覆盖双眼。
合目,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圈,顺序先从左→上→右→下;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再顺序从右→上→左→下。
以上动作为一组重复3次。
感觉眼睛疲劳就可以做。
勤做此操可明目,治疗近视,缓解眼睛疲劳。
电脑族、玩手机的人尤其适用。
齿常扣慢慢闭嘴,带动扣门齿动作,须轻扣有声,重复动作30-50次。
能防止蛀牙、牙痛和牙齿退行性变等。
漱玉津(口水)口微闭,舌尖伸出齿外,从左→上→下→右贴着颊粘膜慢慢转12圈,将口水咽下去;同法反方向再做一次。
口微闭,舌头在上、下颚面转圈,先从左到右12圈吞口水,口水吞下要有带到丹田的感觉最佳;同法,从右向左再做一次。
二者结合具有强健肠胃之功效。
耳常鼓双手掌覆盖双耳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手,自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此法于每天早晚睡觉前后做,可提高记忆力和听力。
孙思邈的“⼗⼆”养⽣诀
孙思邈的“⼗⼆”养⽣诀
孙思邈是随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中国传统⽼年医学的奠基⼈之⼀。
为便于推⼴养⽣经验,在总结养⽣理论和实践时,孙思邈嵌⼊了⼀定规律的数字。
“⼗⼆不”:孙思邈认为,养⽣必须抛弃⽇常⽣活中不利于健康的⾏为⽅式。
他提出“⼗⼆不”:“是以养性之⼠,唾不⾄远,⾏不疾步,⽿不极听,⽬不极视,坐不久处,⽴不⾄疲,卧不⾄(?),先寒⽽⾐,先热⽽解。
不欲极饥⽽⾷,⾷不过饱;不欲极渴⽽饮,饮不欲过多。
”当是“饮⾷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
“⼗⼆少”:孙思邈归纳总结了养⽣“⼗⼆少”,他说:“养摄⽣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认为“⾏此⼗⼆少者,养性之都契也”。
“⼗⼆多”:孙思邈在倡导“⼗⼆少”的同时,还提出反对“⼗⼆多”。
他说:“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欢。
”在此基础上,希望⼈们“莫忧思,莫⼤怒,莫悲愁,莫⼤惧,莫跳踉,莫多⾔,莫⼤笑。
”
“⼗⼆伤”:孙思邈告诫⼈们:“深忧重悲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怒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强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即卧伤也,跳⾜喘乏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养⽣贵在避免对⼈体⾝⼼健康可能造成伤害的⼀切不利因素。
倘若“积伤⾄尽,尽则早亡”。
摘⾃《益寿⽂摘》2012/11⽉合订本第33页(摘⾃《长寿家园》2012年第10期)2012年12⽉27⽇星期四打印发表。
药王养生十大要妙药王养生十大要妙默认分类 2010-04-23 10:21:20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王山管理局张世英曹建华药王孙思邈不仅是历代医家中的高寿者,而且其养生思想和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前人养生长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他自己之实践,他在晚年的巨著《千金翼方·养性》中指出:“余之所言,在其义与事归实录,以贻后代。
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以,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盼可行,使旨约而胆广,业少而功多。
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过此已往,未之或知也。
”这充分的反映了孙氏养生益寿,抗老延年所具有的特点,系列体系,措施秘要。
故特对“十大要妙”简述如下。
“一曰啬神”:涵义,“啬(se)者,节俭,不浪费。
《韩非子·解老》:“少费之谓啬。
”“神”,即调神。
静心怡神,爽身悦志,不为事忧,不为物动,淡然无为,睿智达观。
易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故孙氏极力主张:无妄以养神。
对调摄精神养生法非常重视,指出:“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他特意把“啬神”放在养生益寿方法的首位,可谓其为大旨要。
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安神宜悦乐”,要神情安静,就得有心情舒畅的情绪,愉快欢乐的状态。
《文子》曰:“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其中孙氏又说:“神疲心易役”,心主神、过则疲困。
《素问》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当然这里的“主明”乃谓之心安,心藏神,主神明。
因而静心才能怡神,爽身才能悦志,修性才能养神,尤其应始终保持“恬淡无妄”,始终应保持“平衡健康”,始终应保持“抑情节护”。
人都在自然与社会之中生存,都有七情六欲,都在进行思维行为活动,孙氏要人切不可“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切不可“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窍,以求虚誉,没齿无厌”。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孙思邈有着102岁的寿命,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欢迎大家阅读。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养生名言录★长寿忠孝,仁义聪慧。
《千金要方·妇人方上》★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十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曰导引,五日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
《千金翼方·养性》★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食治》★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千金要方·养性》★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千金翼方·卷十二》★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千金要方·养性》★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千金要方·养性》★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千金要方·养性》★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千金翼方·卷十二》★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养性者知其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千金翼方·卷十五》★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药王”孙思邈:养生10句话,烦恼全放下生命在于运动。
1孙思邈:“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吕氏春秋·尽数》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
老人们耳提面命:经常活动,百病不碰。
人要健康活着,气血流通是关键。
气血流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动起来。
可以是劳动,可以是活动,可以是运动。
动起来,花盛开;动起来,更精彩。
但是,切记一点:悠着点,不要过度。
积劳成疾那就不好了。
学会放下,潇潇洒洒。
2孙思邈:“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孙思邈先生是一代大家,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说都是至理名言,养生圭臬。
孙老先生言简意赅,直击要害:良好的养生行为,就是少说废话,少胡思乱想,少胡吃海塞,少依恋热被窝。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多干事实,充实自己,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学会早睡早起。
南怀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才能够控制人生。
当你做到了这四点,好日子接踵而至。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3孙思邈:“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一个人是不是健康,其实都写在了脸上,那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一目了然。
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对你的状况更是了如指掌。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医通神路”、“医易同源”。
如果我们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生病的时候照照镜子,跟健康的时候做一下对比,也会大有斩获的。
了解自己,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请记住: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能够找到发病的原因,把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简单省事,也是最高明的手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孙思邈:“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常言说,万物皆有灵性。
你尊敬大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自然会得到自然的“庇佑”。
你违背自然法则,暴殄天物,恣意妄为,必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因果关系,毫厘不爽。
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跟大自然玩小聪明,那你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对人也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有情有义,来来往往,才是正道。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时间:2018-02-10 01:41:36手机阅读孙思邈的“养身十三法”就是能够融入每日生活中的养生大法,此十三法包括发常梳、目常运、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揺、齿常叩、腰常摆、腹常揉、擬谷道(提肛)、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
常常做这养生十三法,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孙思邈一、发常梳常梳头能防治脱发和白发,能够刺激头部穴位,并传导至脏腑、疏通经络,宜通气血,活血祛瘀,振奋阳气,使头部毛孔开泻,浊气外排,从而延缓衰老,梳头法是将手掌互搓使掌心发热,然后用手指做位成梳子状由前额开始往上梳,经头顶、后脑梳回颈部,早晩至少各做十次,多则更佳。
二、目常运眼睛是肝的窗户,所以要经常运动,转眼珠子可以左转五十下,右转五十下,交替进行,也可以先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转动眼珠,重复数次,这种美眼运动能充分锻炼眼部的六条肌内和三条神经,使眼睛灵活自如,《千金方》还说“目宜长运” ,就是讲眼睛向远处看,最好以绿色植物为目标,能够使视野开阔,肝血充足,这也是孙思邈年逾百岁,还能写书,眼睛一点都不浑浊的原因。
孙思邈三、齿常扣扣牙齿能活动上下颚经络,使头脑保持清醒,强固牙齿,加强肠胃收,齿常叩是口微微合上,上下两排牙齿互扣,不要太用力,使牙齿发出声响即可,轻轻松松慢慢做数次。
四、漱玉津中医认为:“津血同源” ,孙思邈也讲“人当朝朝食玉泉,叩齿使人丁壮有颜色”,漱玉津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漱玉津时,口微张,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逆时针转十二圈,再将唾液吞下去,接着反方向再做一下。
五、耳常鼓耳常鼓能增强记忆和听觉。
耳鼓时,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然后放手,可以听到“扑”的响声,重复做十二下。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六、面常洗面常洗讲的不是指用水先脸,而是干洗,常用手按摩脸部,脸部有众多穴位,常按摩能使进面部血液循环,使皮肤细腻,脸色红润有光泽,动作也很简单,搓手三十六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十二字诀孙思邈长寿歌养生十二字诀视频日常养生的秘诀1、养生十二字诀:多近树,常吃素,童心驻,忘记数(岁数)。
2、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
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
3、四句良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饮食保健人体健,动静养生人长生。
4、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学不成智,身不炼不强壮。
5、少年好学,如日出之阳;壮年好学,如中日之光;老年好学,如秉烛之明。
6、老年晚餐六不过:不过咸、不过甜、不过饱、不过粘、不过荤、不过晚。
7、“三吃”有益健康:吃“野”祛病健身、吃粗健康少病、吃“杂”营养平衡。
8、积学成智,至智成圣。
智者康,圣者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9、每天宜吃的六种食物:生姜、大蒜、蜂蜜、花生、大枣、大葱。
10、若要长生,肠胃常清,肠胃“清道夫”有:蜂蜜、木耳、茶叶、猪血、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芹菜、海带、果仁、豆夹、大蒜、蘑菇、温开水、胡萝卜。
11、膳食演绎,十大趋势:从吃多到吃少;从吃红(肉)到吃白(鱼);从吃细到吃粗;从吃陆到吃海;从吃养到吃野;从吃死到吃活;从吃熟到吃生;从吃肉到吃虫;从吃瓤到吃皮;从吃精吃杂。
12、泥沙俱下红尘河,一叶扁舟荡风波,名利太重舟易颠,荣辱不计轻许多。
13、养生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避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不去五难保体健,折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14、期寿对联:上联:何止于米(88岁);下联:相期以茶(108岁)。
15、人体“大修”,三十开始。
四项措施,记在心里:滋润脏腑,主动饮水;延缓衰老,运动双腿;饮食保健,多吃核酸;生命不“透支”,精神要放松。
16、健身养生,八万事如意宝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思想、理论和医学经验成果在古代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医药之源”。
孙思邈医学经典著作《傅山堂集》中记载着他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包含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的简单介绍。
一、表里双调法孙思邈提出的表里双调法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同步调节人体表里,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他认为,诸多病症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不平衡所导致的,如果在治疗时没有同时调节内外,很难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泻是药不是饭法在治疗疾病时,孙思邈反对滥用泻药,他认为泻药只是一种药物,不是食物。
如果患者没有胃肠道疾病,既没有腹泻,又没有便秘,就不要轻易使用泻药,以免药物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攻补相济法孙思邈认为,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地攻击病灶,而是需要填补病灶所产生的空虚,即“补”。
同时,也需要将病灶所积聚的热毒排出体外,即“攻”。
孙思邈认为,攻补相济是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原则。
四、阴阳调和法孙思邈认为,阴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阳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疲乏、生病;阴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出现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所以,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孙思邈强调阴阳的调和。
他认为,只有让阴阳达到平衡,才能实现治疗的目的,达到健康状态。
五、草木调神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不仅需要药物和针灸的帮助,还需要草木的“精气”来调养。
他提倡在生活中多接触自然环境,特别是草木,以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
六、寒温调度法孙思邈在医学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寒温调度法。
他认为人体具有寒热之分,如果身体出现寒凉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温热的药物进行调理。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七、整齐有序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器官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内外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医学上,他提倡整齐有序的调理,通过合理的肢体活动、饮食起居和健康保健,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达到预防和调理的效果。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药王孙思邈被誉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养生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孙思邈的十三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思邈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饮用温开水和茶水,并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他还提倡定时进餐、咀嚼慢吞咽,保持心情愉悦。
孙思邈认为适当运动对健康也至关重要。
他建议人们每天坚持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压力。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注意到了睡眠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细胞分裂。
按摩也是孙思邈推崇的养生方法之一。
他认为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
除了这些方法,孙思邈还提倡精神养生。
他建议人们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并且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孙思邈还注意到了呼吸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进行深呼吸,并尽量呼出浑身所有浊气,让新鲜空气进入肺部以改善呼吸系统。
孙思邈还强调了观察自己身体状态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并且注意身体变化。
及早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孙思邈提出了不要过度用药的观点。
他认为药物有时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孙思邈的十三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实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和孙思邈的养生方法一样,品牌蜜能眼霜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据三甲医院大夫介绍,该产品具有高效保湿、提亮肤色和淡化细纹等功效,十分适合长时间使用。
希望大家在养生过程中也能注意到这个品牌的存在,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孙思邈养生核心观念养生十大纲要重啬神不管是“十二少”、“十二多”,还是“十二莫”、“十二伤”,都大体围绕着“啬”字做文章,这实际上也是孙思邈养生观的核心观念。
所谓“啬”,即珍惜、爱惜之意,这种观念可以溯源至《老子》中“治人事天,莫若啬”的理念,后为传统医学所吸收,遂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啬”体现在情志调养方面有一个养生术语“啬神”,即常说的“养神”,这是传统养生学的中心问题。
孙思邈极为重视养神,他曾经归纳养生十大纲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首要便是强调“啬神”,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传统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是生命存亡的基础。
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则统精驭气,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但是,神的特性易动而难静,动则外耗,所以养神要以少用为原则。
“啬神”强调要珍惜精气神,不可随意耗费。
对此,孙思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灯用小火”,道理显而易见,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必须摄养爱护,尽量减少消耗,才有可能用得更久。
饮食养生方面,孙思邈同样“啬”字当先。
他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少食多餐;饮食不宜多,最好在不饥不饱之间,提倡饱中饥、饥中饱的饮食法;饮食也不宜厚味,少吃大鱼大肉,建议多吃“轻清甜淡之物”;以素食为主,减轻肠胃负担。
他反复强调如果一味贪图美味多餐,“临盆大饱”,甚至吃到肚子都鼓胀起来,不但于健康无益,还会导致某些急性病。
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孙思邈也有独到的见解。
在一般人印象中,多认为食物品种应该尽量多样化,这样才能广泛吸收不同的营养来满足人体所需。
但孙思邈则主张“食不欲杂”,即强调食物的种类不要过于庞杂繁多,只要保持日常的饮食就足以保证身心健康。
这除了有“啬”的理念之外,实际上也有食物宜忌方面的考虑。
孙思邈认为注意饮食宜忌十分必要,“不知饮食宜忌者,不足以存生”。
食物如果过于五花八门,可能某些不熟悉的食材会存在不为人知的隐患,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孙思邈养生十三式简述》
《孙思邈养生十三式简述》
1,扭膝盖。
身体微下蹲,两膝靠拢,两手按在膝上左右扭动20次。
2,常搓脸。
双手先搓热再搓脸,力度适当,上下搓50次。
3,梳头。
手搓热,十指由额头起向头顶到后颈部,梳若干次。
4,摇头。
动作要缓慢,合眼低头,先顺时针摇几圈,再反过来摇几圈。
5,捏耳。
手指在耳朵上下轻捏,感到发热,再用双手捂住耳朵,按住,抬起,反复几次。
6,叩齿。
牙齿不停上下咬合,注意前后牙都叩到,几十到几百次。
7,吞津。
舌头在口腔内慢慢搅动,牙齿内外,上下腔,都搅几遍,会有津液分泌,然后把津液分三次用力吞下。
8,提肛。
随时可以做,不拘次数。
9,散步。
按条件来,时间、速度、路程长短,适度。
10,转睛。
双手搓热,捂一会双眼。
然后,双眼向下看,再左看、上看、右看,一周完成再反向转睛。
反复几次。
11,扭腰。
双手叉腰,前后、左右,轻轻扭动。
次数不限,动作要缓慢,幅度要适当。
12,推腹。
仰卧床上,双手搓热,由上而下推腹,几十到几百次。
也有揉腹的,双手叠合放腹部,先顺时针围绕肚脐转动60次,再反时针转动60次。
二者选其一即可。
13,搓脚。
蜷腿,以手搓脚底、脚趾、脚面、脚踝,也可连带搓一搓小腿。
以上十三式,只要坚持下来,必有保健功效。
——2021.2.9暮色苍松整理。
孙思邈养生十说孙思邈养生十说一、惜精神药王曰:“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
”“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悖暴而我不怒。
”对己身之精神,看重一个“啬”字。
二、养性情药王曰:“古养性者……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引用嵇康之论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惜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三、端行止药王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
”主张“不欲其劳、不欲其逸。
”四、择环境山青水秀、阳光充足的地方,是理想的养生之地。
五、节饮食一曰节制;二是节律;三是忌口。
药王曰:“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
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六、安睡眠药王曰:“凡欲眠,勿歌咏。
”“先卧心,后卧眼。
”同时“卧讫勿留灯烛……头边勿留火炉。
”“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
”七、慎房室药王曰:“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以房室输其血气……精气薄恶,血脉不充……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八、喜运动药王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
”“食毕当步行踌躇,则食易消”。
九、早医病药王曰:“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入,拱手待毙。
”十、重禁忌药王曰“善摄生者,常须慎于忌讳。
”“凡言伤者,亦不自觉也,谓久即损寿耳。
”。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1. 饮食调理:孙思邈强调饮食调理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油腻及高热量食物。
2. 调节作息:孙思邈主张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孙思邈建议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4. 气功养生:孙思邈提倡练习气功,对于调节呼吸、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帮助。
5. 精神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养生同样至关重要,孙思邈建议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6. 中草药调理:孙思邈主张食疗和草药调理,他认为中草药对于强身健体有很大作用。
7. 养生按摩:孙思邈倡导定时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8. 精神养生:孙思邈认为精神修养同样重要,他推崇读书、诗词、绘画等方式来养护心灵。
9. 常题万愈方:孙思邈认为预防胜于治疗,他主张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
10. 定期体检:孙思邈主张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调理和治疗。
孙思邈谈养生——养性十条编者按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他著有《千金药方》以及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等二十多部著作,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在《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作为专题立论,具有极高的医德。
传说孙思邈幼年时体弱多病,但后来注重养生,最后活了140多岁(他的年龄存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活了101岁,也有人认为他活了165岁,但普遍接受的是他活了140多岁)。
在注重养生的今天,他的经验可谓宝贵。
本文介绍的是养生的总纲。
现如今,养生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医生、学者、媒体、百姓,皆趋之若鹜。
然而,却总在食疗、偏方、推拿、功法等技术层面反反复复做文章,好像我只要学会、弄懂、掌握几个方法或几个方子,就可以从此百病不生,长命百岁。
眼看着一拥而上的专家学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怜的老百姓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心中百感交集,遂翻出孙思邈的养性篇,来看看孙真人教导我们如何养生。
一、养性者,养德行古语有云: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
人生在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德与孝。
除此之外,仁、义、礼、智、信、浩、勇、忠、诚、敬、端、正、恭、公、俭、谦、爱、悯、慈、悲......等等等等,古人概括为“百行”,百是一个概数,意即诸般品行。
孙真人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提出要修养德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就是说,服食药饵不见得能够延年益寿,如果不注重道德修养,玉液金丹也是白搭。
我们现在讲养生,为什么要漏掉如此至关重要的一条?德行,是一切养生方法的前提,离开他,还谈什么养生?原文摘录:夫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祜也。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式【简介】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出如下13种药王养生秘诀: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出如下13种药王养生秘诀: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3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次。
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叩。
叩齿一面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漱玉津。
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次(过去讲72次)。
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
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
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1.啬神。
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但要避免过劳。
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
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
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
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
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
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
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
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
”“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
”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
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
日常饮食,“每令节俭”。
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
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
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
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
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
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8.反俗。
即反世俗求长生。
“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引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
反俗概括了他的养生诸法。
9.医药。
指服食药以保健而言。
他长年隐居山林,研究药物养生功效,发现“百药有济命”之功效。
如茯苓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万病,除诸风、虚劳冷方;地黄酒酥,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健脑满室,还年却老等。
10.禁忌。
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积德”、“常念善勿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
在饮食方面,如“食物冷热相宜”,因“热能伤骨,冷能伤肺”应做到“热勿灼唇,冷无冰齿”;饮酒,“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所以“饮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男女方房事,“凡新沐、远行、发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士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
”又须避忌“大风、大雨、大动”,若犯之则“损人神”男女皆病,生子也有残疾或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