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79.57 KB
- 文档页数:2
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作用分析王惠媛;于倩;关丽英;邵丹;尹鹏【摘要】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作用分析。
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在ASAⅠ~Ⅱ级分类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局部麻醉药采用0.1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制造成混合溶液20 ml,观察组应用丁丙诺啡1 mg与局部麻醉药混合液,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药混合液,不应用丁丙啡诺。
记录术中(麻醉后30 min~1 h),术后4、8、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毕到术后VAS>3分的时间),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术后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持续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加用丁丙啡诺能显著增强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并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35【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丁丙诺啡;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作者】王惠媛;于倩;关丽英;邵丹;尹鹏【作者单位】13000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13000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13000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13000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130000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近些年来, 一些研究已经提出将某种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部麻醉药中进行臂神经丛阻滞可提供有效的、长时间的术后镇痛[1]。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相对简单, 针对前臂及手部外伤患者,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臂丛神经阻滞后常出现神经阻滞不完全, 患者常由于外伤疼痛刺激, 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如心率增快, 血压增高等。
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魏文太;张贵所【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3【摘要】@@%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术后镇痛作用方面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局麻药为0.25%速卡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5mL,A组布托啡诺1mg与局麻药混和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不用布托啡诺.记录术中(麻醉后1h),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评估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到术后VAS>3分的时间),并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中、术后各时间点A组VAS明显低于B组(P<0.01),A纽镇痛持续时间长,与B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加用布托啡诺能明显增强臂丛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作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页数】2页(P78-79)【作者】魏文太;张贵所【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北邯郸 056001;邯郸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北邯郸 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相关文献】1.布托啡诺、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J], 李彦新2.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翟荣华;刘朋3.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临床观察 [J], 潘卫堂;程碧娜;刘荣芳;叶强4.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辛典;吴宝华;翟中云5.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辛典;吴宝华;翟中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疼痛学-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术后镇痛常用的给药途径不包括A. 硬膜外、神经阻滞B. 静脉、肌内注射C. 皮下、局部浸润D. 口服、舌下、直肠E. 气管内、鼻腔2. 下面对术后镇痛常用给药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不可混用B. 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可单用,也可联合应用C. 静脉:镇痛起效快,使用方便,常用药为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微球)。
阿片类个体差异大,需及时调整剂量D. 神经阻滞:臂丛、股神经、椎旁神经阻滞可产生于硬膜外镇痛类似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常用药为局麻药E. 皮下:起效比静脉慢,但不良反应少,药物主要为阿片类药3. 下面对术后镇痛常用给药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口服:用于胃肠功能恢复后或非胃肠手术后镇痛,有阿片类如吗啡、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西乐葆、复合制剂如泰勒宁B. 直肠:主要有曲马朵、吲哚美辛、缓释吗啡;舌下: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循环,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药物有丁丙诺啡、二氢埃托啡C. 肌内注射:主要药物为阿片类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曲马朵D. 局部浸润:可用于浅表或小切口手术如阑尾切除、疝修补术、膝关节镜检术等,主要药物为局麻药和(或)吗啡E. 气管内、鼻腔内:可用局麻药做表面喷雾或涂覆来镇痛4. 下面对术后镇痛常用给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间断给药:根据半衰期和作用时间间断给药,缺点是镇痛不连续,药效减弱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如果采用肌内注射方法,患者将更加难以接受B. 连续给药:使用微量泵连续经静脉、皮下和椎管内给药,镇痛效果连续,满意度高;缺点是如药量设置不当,久输后可能药物蓄积而出现不良反应C. 患者自控镇痛:使用多功能、具安全控制系统的微电脑输液泵,患者通过按压给药按钮自行给药,来满足个人镇痛需要D. PCA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节省用药,不良反应较少。
丁丙诺啡对臂丛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对臂丛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6月收治的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下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0.25%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联合麻醉,观察组使用丁丙诺啡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
结果经过麻醉后,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3.52±1.33)min、麻醉维持时间为(522.69±281.36)min,观察组分别为(4.19±1.36)min、(865.24±461.36)min,对照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36±0.52)分、观察组为(0.32±0.71)分;经过麻醉12 h后,对照组评分为(3.65±1.68)分、观察组为(1.25±1.12)分;经过麻醉24 h后,对照组评分为(2.39±0.98)分、观察组为(0.71±0.42)分。
两组9、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患者采用丁丙诺啡麻醉镇痛的效果优良,麻醉时间持续较长,术后一定时间内仍然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buprenorphine in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patient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June in 2012 were selected,they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raw method,each group of 30 cases.In control group,0.25% bupivacaine and 1% lidocaine were jointly used for anesthetization,while in observation group,only buprenorphine was used.The analgesic effect in both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ime of anesthesia taking effect was (3.52±1.33) min and average time of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was (522.69±281.36) min,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4.19±1.36) min and (865.24±461.36) min in turn.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V A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patients was (1.36±0.52) after 9 hours,(3.65±1.68) after 12 hours,and (2.39±0.98) after 24 hours,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0.32±0.71),(1.25±1.12),and (0.71±0.42) respectively,which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se three matched time periods in both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buprenorphine for patients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can obtain a great analgesic effect,last for a long time,and still take effect within a certain time after surgery,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in clinic.[Key words] Brachial plexus block;Buprenorphine;Bupivacaine;Lidocaine;Analgesic effect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方面已经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1],而臂丛麻醉领域正处于探索阶段。
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严美新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8)17
【摘要】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各类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丁丙诺啡3 μg/kg+2%利多卡因10 ml+0.75%布比卡因10 ml,Ⅱ组利多卡因10 ml+0.75%布比卡因10 ml,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不全比例、镇痛持续时间.结论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总页数】1页(P2074)
【作者】严美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226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董金春;王胜斌;居霞;徐四七;胡胜红
2.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翟荣华;刘朋
3.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魏文太;张贵所
4.碳酸利多卡因复合丁丙诺啡用于断指再植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吴少林
5.羟考酮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郭海峰;王凯;洪寿剑;周彬彬;王国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阻滞药物组合物神经阻滞药物组合物是指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的一种治疗或缓解疾病的药物混合物。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神经传递系统,能够阻断或减轻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实现疼痛的缓解、局部麻醉或麻醉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局麻药+血管收缩药局麻药是一类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效果的药物,能够阻止疼痛信号的传递。
而血管收缩药则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局麻药物在局部组织的扩散,有助于延长其麻醉效果。
局麻药通常被用于手术或疼痛治疗中,而血管收缩药则常用于局部麻醉时配合使用,既能增强局麻药的作用,又能延长其作用时间。
这种药物组合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提高手术质量。
二、局麻药+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具有血管收缩和止血的作用,常常与局麻药合用。
当局麻药的作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加入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增加局部血管收缩,增强局麻药的麻醉效果。
这种药物组合在手术切口较大、出血较多、麻醉水平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三、局麻药+镇痛药镇痛药通常被用于缓解急性或慢性疼痛,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疼痛。
与局麻药联合使用能够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镇痛药与局麻药的联合应用常见于手术后的疼痛控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康复效果。
四、局麻药+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自控镇痛装置,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进行自主调节。
而将局麻药注入镇痛泵中,可以使疗效更加持久稳定。
镇痛泵通常应用于手术后疼痛控制,患者可以通过按钮控制药物的给予剂量,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进行调节。
局麻药的添加可以减少镇痛药剂量的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总结:神经阻滞药物组合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组合药物,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提高手术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术后镇痛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探讨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试验组另加丁丙诺啡0.075mg、地塞米松5mg。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主述手术部位出现疼痛的时间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48h需辅助用药者显著降低(P<0.01),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应用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病人,麻醉效果好,术后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且安全、省时和价钱低廉。
【关键词】丁丙诺啡;地塞米松;布比卡因;麻醉和镇痛阿片受体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广泛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1],外源性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抗伤害效应。
有研究发现[2,3],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病人,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率偏高。
本组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应用丁丙诺啡、地塞米松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病人,观察其镇痛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住院病人100例,所选病人一般情况好,年龄19~55岁,体重50~70kg,ASAⅠ~Ⅱ级,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无手术禁忌证。
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肩关节及上肢、手部骨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试验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5±8.0岁,体重57±5.6kg;对照组男44例,女6例,年龄43±9.5岁,体重55±6.4kg。
浅析联合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麻醉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上肢手术中,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局麻药直接注射或者静脉麻醉来实现麻醉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是指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神经进行阻滞,以达到更稳定的麻醉效果。
具体而言,这种技术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方式,即肱神经阻滞和尺神经阻滞。
肱神经是控制上肢肌肉运动和感觉的神经之一,主要供应手臂和肘关节的肌肉。
尺神经则负责控制手部的一些活动,如手腕的伸展和手指的伸展。
因此,在手臂手术麻醉中使用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可以覆盖更广泛的神经,从而提高麻醉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局麻药直接注射和静脉麻醉,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麻醉效果更稳定。
采用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同时阻滞两个神经,从而达到更稳定、持久的麻醉效果。
2. 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局麻药直接注射或者静脉麻醉可能会导致一些疼痛和不适感,而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通常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活动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减少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相对于传统的麻醉方法,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使用的麻醉药物通常更少,从而减少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术中协作性更好。
由于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可以使患者的手臂更加放松,手术医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手术操作。
总之,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它能够提高手术过程的顺畅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可以减少手术麻醉药物使用量,从而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手臂手术中选择采用联合两种阿姆斯特朗神经阻滞技术可以使患者更加安全,并且手术过程更加舒适。
2019 年7月第6卷/第21期V ol.6, No.21 July.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53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张艳青(南京鼓楼医院南京高淳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高淳 211300)【摘要】目的 探究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纳的7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局部麻醉时加罗哌卡因药物,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剂量吗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研究组通过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对术后疼痛评估为(2.12±0.56)分,较对照组(3.41±0.62)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发生率5.71%,对照组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皮肤瘙痒1例,发生率8.57%,组间差异并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 通过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给予局部麻醉剂联合小剂量吗啡后可明显降低术后吧疼痛度,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局部麻醉剂;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术后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1.153.02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上肢手术镇痛效果,属于较为简单的定位解剖标志麻醉技术。
而近些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镇痛方案上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其持续作用时间已经不足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1]。
因此,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可通过在局部麻醉上肢手术后添加小剂量的吗啡以增加术后对疼痛的抑制,以此提供患者术后院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利于更好康复。
基于此,本文为探究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纳的7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浅析联合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联合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麻醉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过程中疼痛的程度,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使用,从
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臂丛神经阻滞是指在患者手臂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局部麻醉,并将麻醉药物注入到
相应的神经位置,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
联合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则是指同
时选择两个不同的臂丛神经位置进行注射,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这种麻醉技术通常用于上肢外科手术,如手术矫形、手术切除乳腺等。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位置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操作。
由于麻醉药物的局部作用,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任何痛苦,这样就能够安心完成手术。
传统的手术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苏醒期,同时还存在很
多不良反应,如术后恶心、呕吐等。
而联合两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技术则明显减少了这
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晓涛【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丁丙诺啡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需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药物采用布比卡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0.075mg丁丙诺啡。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时间、镇痛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BR、HR、DBP、SBP、ECG、MAP、SPO2)均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组的麻醉维持时间、首次使用止痛药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发生呕吐、恶心多为女性患者,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
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联合应用布比卡因和丁丙诺啡,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增强麻醉效果,且镇痛效果好,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省时的麻醉方法,可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6【总页数】2页(P3661-3662)【关键词】布比卡因;丁丙诺啡;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作者】张晓涛【作者单位】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隰县 04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在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麻醉方法,其阻滞入路、方法较多(腋路、锁骨上、肌间沟),利弊各异[1]。
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评价,起效时间是一项重要指标。
在临床疼痛及麻醉治疗中,布比卡因的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作用时间长、毒性低的特点,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起效时间较长,麻醉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
我院在臂丛神经阻滞术麻醉中,联合应用了布比卡因和丁丙诺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