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建筑艺术的美》
- 格式:ppt
- 大小:14.29 MB
- 文档页数:31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特点。
3、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运用资料简单分析建筑的造型、色彩、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4、尝试用文字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5、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6、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完善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
7、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进一步了解、认识的兴趣。
8、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目标图示==学习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学习难点认识与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学习方法学习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谈话引入展示课前请学生带来的自己或是家人外出旅游时拍下的建筑照片。
1.猜猜看,这位同学或家长去了什么地方?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小结: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它已成为世界各地文化的象学生欣赏照片(内容有中国的、外国的,教堂、纪念碑、民居等不同风格的建筑)。
陕北窑洞、北京天安门、法国埃菲尔铁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各地不同风格建筑的兴趣,体会建筑的地域性。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建筑艺术的美PPT课件•建筑艺术概述•建筑艺术的美的表现•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美•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建筑艺术美的实践应用•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体验和创作01建筑艺术概述定义实用性空间性综合性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世纪建筑艺术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和飞扶壁是其典型特征,代表作为巴黎圣母院。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追求古典美学和对称原则,代表作为佛罗伦萨大教堂。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与雕塑的关系与绘画的关系与音乐的关系02建筑艺术的美的表现丰富的立面设计立面设计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墙面、门窗、阳台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和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
独特的建筑形态通过不同的建筑形态,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古朴典雅的庙宇、流线型的现代建筑等,展现建筑艺术的造型之美。
精美的细部雕刻建筑细部雕刻是造型艺术的精髓之一,无论是古典建筑中的檐口、斗拱,还是现代建筑中的线条、装饰,都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无尽的创意。
和谐的色彩搭配建筑色彩搭配注重和谐与统一,通过相近或对比色彩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地域特色的色彩表现不同地域的建筑色彩表现各异,如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北京四合院的灰砖青瓦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象征意义的色彩运用色彩在建筑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与活力,绿色象征自然与生态,蓝色则寓意宁静与深远。
华丽的外部装饰01精美的内部装潢02民族风格的装饰元素0303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美古典建筑的对称美古典建筑的装饰美古典建筑的和谐美030201现代建筑的简洁美现代建筑的科技美现代建筑的创意美民间建筑的实用美民间建筑的乡土美民间建筑注重实用性,同时兼顾美观,如传统的四合院、吊脚楼等,既满足居住需求,又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民间建筑的民俗美04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观察建筑外观观察建筑细节观察建筑环境分析建筑形式探究建筑的形式美,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
分析建筑功能了解建筑的功能需求,分析建筑是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
教案标题: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说课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的理解。
2.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
2. 建筑艺术作品图片或模型。
3. 学生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的美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功能和美学价值。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建筑艺术的特点,如形式美、结构美、材料美等,并举例说明。
三、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如故宫、埃菲尔铁塔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四、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建筑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如纸板、彩泥等,进行建筑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释。
3.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建筑艺术的了解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建筑艺术的美,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建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课件:准备相关的建筑艺术图片和案例,制作课件进行展示。
3.材料: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建筑作品,如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国外建筑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展示的建筑作品,从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强调欣赏和分析建筑作品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课时 2 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欣赏古建筑图片。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
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比照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1 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建筑入手,逐步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
2.建筑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2.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建筑案例,使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建筑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
2.绘画工具和材料: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创作使用。
3.建筑模型:准备一些建筑模型,用于展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建筑案例,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建筑艺术的美》名师教案教材版本:人美版第十一册第一课年级:六年级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一课时设计人: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易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发现并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来欣赏建筑的美。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建筑。
教师准备:课件、平板电脑、欣赏单学生准备:笔、教材内容分析:《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教材用了三个版面,涉及的建筑艺术以故宫为主,以外国古代建筑为辅,以富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为欣赏目标。
教学流程:一、视频激趣,走进美:师: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什么?生:故宫!师:对,故宫,下面跟我一起走进故宫吧!(课件播放故宫视频)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用它的美,述说着历史与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建筑艺术的美(板书标题:建筑艺术的美)【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欣赏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二、游赏建筑,品味美(一)游览故宫,感受东方建筑之美师:走进故宫,你最想了解哪些知识?生:我想知道故宫主要用了那些颜色师:哦,你想了解的是故宫的色彩(板书:色彩)生:我想知道故宫有哪些漂亮奢华的装饰,我对这非常感兴趣!师:装饰(板书:装饰)生:故宫的外形很特别,我很想知道古时候建这样的宫殿用的什么材料,那么多的宫殿怎么规划布局?师: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你说出了想了解故宫的造型、材料、布局!(板书:造型材料布局)师:带着同学们的学习期望,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吧!带着学生期待,教师引领学生深度了解故宫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