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余力学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70 KB
- 文档页数:4
文明礼仪之“弟子规”——余力学文第一课不能死啃书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译文]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
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
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
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
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拓展阅读: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
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
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作业要求】1、背诵弟子规并知道意思。
2、学讲小故事,谈谈体会。
第二课学习书中的道理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译文]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小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
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
后来孙权批评他们说:“你们现在掌握了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应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
这样会大有好处的。
不要总说忙,但有我忙吗?我都会抽时间研究兵法。
光武帝再忙也抓紧时间学习,曹操也老而好学,你们就不能学一学吗?”他们听了后,便刻苦学习,成了知识渊博的人。
拓展阅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余力y úl ì学xu é文w én>不b ú 力l ì 行x íng , 但d àn 学xu é 文w én ,不去尽力 实践, 只 研究 书本知识, 长zh ǎng 浮f ú 华hu á, 成ch éng 何h é 人r én ?会增长 不切实际的、奢侈的习性,这会成为 什么样的 人啊?但d àn 力l ì 行x ín ɡ,不b ù 学xu é 文w én,只 尽力 实践,却不 研究 书本知识, 任r èn 己j ǐ 见ji àn , 昧m èi 理l ǐ 真zh ēn。
就容易由着 自己的看法,不明白 道理和真相,这样也不好。
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d úsh ū 法f ǎ, 有y ǒu 三s ān 到d ào ,心x īn 眼y ǎn 口k ǒu , 信x ìn 皆ji ē 要y ào 。
读书的方法,有 三个 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实在 都是很重要的。
————————————————————————方f āng 读d ú 此c ǐ, 勿w ù 慕m ù 彼b ǐ,正在 读 这本书,就不要 向往 那本书, 此c ǐ 未w èi 终zh ōng , 彼b ǐ 勿w ù 起q ǐ。
余力学文—《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释】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弟子规全文与译文(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弟子规》原文预览【跟读】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原文及解说《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国学经典,可供成人培训的专用《弟子规》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章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第二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余力y úl ì学xu é文w én>不b ú 力l ì 行x íng , 但d àn 学xu é 文w én ,不去尽力 实践, 只 研究 书本知识, 长zh ǎng 浮f ú 华hu á, 成ch éng 何h é 人r én ?会增长 不切实际的、奢侈的习性,这会成为 什么样的 人啊?但d àn 力l ì 行x ín ɡ,不b ù 学xu é 文w én,只 尽力 实践,却不 研究 书本知识, 任r èn 己j ǐ 见ji àn , 昧m èi 理l ǐ 真zh ēn。
就容易由着 自己的看法,不明白 道理和真相,这样也不好。
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d úsh ū 法f ǎ, 有y ǒu 三s ān 到d ào ,心x īn 眼y ǎn 口k ǒu , 信x ìn 皆ji ē 要y ào 。
读书的方法,有 三个 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实在 都是很重要的。
————————————————————————方f āng 读d ú 此c ǐ, 勿w ù 慕m ù 彼b ǐ,正在 读 这本书,就不要 向往 那本书, 此c ǐ 未w èi 终zh ōng , 彼b ǐ 勿w ù 起q ǐ。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弟子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说: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
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弟子规之有余力,则学文【原典】:有余力,则学文【释义】: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的话,就该学习有益的知识。
好员工工作,学习两不误《弟子规》中这两句的本义是指,在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就要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了。
我们从中至少可以领悟到两点:第一点,“学文”之前的那些内容比“学文”要重要。
如果前面的没做好,那就暂时不具备“学文”的条件,因为古人认为,相对于学文,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更需要一个人去好好地揣摩和实践;另一点,则有点反过来的意味,光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是不够的,一定要继续学习的意识。
按照古人的本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更接近于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智慧,后面的“学文”则更侧重于文化知识,有人解读“弟子规”,直接把“学文”解释成“学习和诵读经典”或者是“学习文化知识”之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很多经典也就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像本书把“学文”解释成“学习有益的知识”,也是可以的。
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再过一百年或者一千年,可能“学文”的解释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不过,不管怎么变化,无论在那个时代,在知识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能从经典中获得有益的指导,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回到本书最初的问题,“有余力,则学文”,我们分析它至少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如果放到职场之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要做人。
不管是孝,还是悌、谨、信还是泛爱众、亲仁,都属于做人的标准,前面的孝悌谨信侧重于自我修养,后面的两条则侧重于一些实践做法,总体形成一个训练自己的方法,同时,也是每个人做人所应该达到的标准。
以“悌”为例,我们在平时多多训练自己关爱他人,而最后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让关爱他人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成为个人优秀品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好的品质,我们都应该不断地训练,最终让那些品质真正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
弟子规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
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
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
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
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
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
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
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及译文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这里的“余力学文”!这可太重要啦!
你看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就好像一个人光
知道读书,却不去实践,那不就成了只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嘛!比如说,你知道要尊老爱幼,可在生活中却对长辈不礼貌,那这学的东西
不就白搭了嘛!“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光知道埋头苦干,不去学习知识,那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嘛!就好比一个人光
凭自己的感觉做事,却不知道背后的道理,能做好才怪呢!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得用心呀!就像你吃东西,得用心去品尝味道一样。
要是心不在焉,那读了也是白读。
你想想,上课的时候你走神了,老师讲的啥都没听进去,那不就亏大了嘛!“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做事得一心一意呀!不能这本
没读完,就又去看另一本,那最后啥都没学好。
好比你玩游戏,这个
游戏还没通关呢,就跑去玩另一个,能玩出啥成绩来?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给自己定个宽松点的期限,
但学习的时候可得抓紧呀!就像跑步比赛,你一开始慢悠悠的,最后
再冲刺,也能取得好成绩呀!“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有疑问就得赶紧记下来,然后找人问问,把问题搞清楚。
你说要是心
里有疑问却不管,那不就像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嘛,多难受呀!
哎呀呀,这“余力学文”可真是字字珠玑呀!咱可得好好照着做。
我觉得呀,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和实践要相结合,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瞎练不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成为一个有学问又有能力的人呀!
总之,就是咱学习和成长的指南呀,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咱都得好好琢磨琢磨,认真去践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是不是呢?。
目录: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编辑本段《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yú lì xué wén弟子规之《余力学文》búlìxíng dàn xuéwén zhǎng fú huáchéng hérén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àn lìxíng bùxuéwén rèn jǐ jiàn mèi lǐ zhēn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úshū fǎyǒu sān dào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āng dúcǐwùmùbǐcǐ wèi zhōng bǐ wùqǐ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ān wéi xiàn jǐn yòng gōng gōng fū dào zhìsètōng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īn yǒu yísuízhájìjiùrén wèn qiúquèy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áng shì qīng qiáng bìjìng jī àn jiébǐ yàn zhèng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òmópiān xīn 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 xiān bìng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èdiǎn jíyǒu dìng chùdúkàn bìhuán yuán chù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s uī yǒu jíjuàn shùqíyǒu quēhuài jiùbǔ zhī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ēi shèng shūbǐng wùshìbìcōng míng huài xīn zhì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ùzìbào wùzìqìs hèng yǔ xián kě xún zh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读: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
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
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
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
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
的境界的虽高,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
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