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弟子规》的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弟子规》公开课优秀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活动准备:1、课件、电脑一台2、大字卡、小子卡3、幼儿听过故事《珍珍,加油》活动过程: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三、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一)、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二)、运用故事《珍珍,加油》帮助幼儿理解(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2、接龙法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3、将《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品德教育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也就是“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弟子规》教学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猜你喜欢:1.大班泥塑活动公开课教案2.《蒹葭》公开课教案3.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4.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5.大班语言故事公开课上说的故事6.幼儿园大班故事公开课。
沈阳市于洪区德育区本教材《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于洪区东平湖街第一小学孟唤《弟子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 成何人。
但力行 , 不学文, 任己见 , 昧理真。
注释:①不:不去②力行:尽力实行,努力实践。
③但:仅仅,只是。
④学文:学习文化知识。
⑤长:增长。
⑥浮华:华而不实的习气。
⑦任:放,由着。
⑧见:自己的偏见。
⑨昧:糊涂,不明白。
译文:不去力行实践,只是一味死读书,只会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何用呢?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事,不肯学习动脑思考,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二、教材分析《弟子规》中的这部分内容围绕“余力学文”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劝诫上看,这些体现出不去实践,只是一味的死读书只会让自己养成不良习气;“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眛理真”这句劝诫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一味的实践,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和经验,也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故事《纸上谈兵》《刻舟求剑》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光说不练,空谈理论是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只靠自己的偏见一意孤行,不去动脑思考也会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方向”这些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理解“行与学”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行与学”的统一,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生活中实践学习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弟子规的告诫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弟子规教案关于弟子规教案模板篇一:弟子规教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弟子规总叙中以下词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并学会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重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总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学生如何行鞠躬礼,并要求以后每次上弟子规课前要向孔子像行鞠躬礼。
第二步:经文导读及讲解(一)总叙总叙就像是一本书的开头、提要、总纲领,由总叙中可知道内容说什么,而这段总叙是摘自<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教导学生弟子的本分。
1.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指为人子女、学生,也可泛指所有人。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教导我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落实。
2.首孝悌次谨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呢?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恭敬父母,进而要孝顺父母。
父母就像大树,我们和兄弟姊妹就像是大树上的枝干树叶,要互相爱护和睦相处。
人生最基本的就是行孝、行悌,做到后再说修身养性。
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态度、言语、行为要合乎礼节,小心谨慎,讲求信用。
※小朋友在家庭内要对父母孝顺(学习要如何孝顺父母)、与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学习要如何友爱兄弟姊妹);在学校里要听从师长的教导,友爱同学。
3.泛爱众而亲仁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有能力时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与财物,因为行善助人最快乐,俗话说:「施比受更有福」。
※对所有的人、事、物都要关心爱护,如公交车让座、帮助弱小、爱护动植物。
另外要亲近有仁德、品性的人向他学习,如良师、益友与多读好书(圣贤典籍),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典范。
4.有余力则学文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的事,做到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利用时间充实自己,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电视机与电动玩具上。
《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1【活动目的】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3、展示诵读成果,增强学习经典信心。
【活动设计】1、全班学生成扇形分成三个方阵,领颂6名学生,每2人一组,两个组站在方阵之间,另一组站在中间方阵前面。
2、方阵学生手捧书有弟子规的文件夹,领颂学生不拿道具,根据具体情境做适当表演。
3、采取诵读、分组、领颂、呼告、唱读、男女、混合等多种诵读方式。
【活动过程】1、开场白(6齐)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②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
③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
③我们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经受着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
④打开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走来的就是先贤至圣的儒家文化。
⑤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它是古代读书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操守。
⑥《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无不给人以精神的滋养与启迪。
男:我们诵读《弟子规》,感悟《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女:它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让我们孝敬父母。
女:“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让我们友爱兄弟姐妹。
合:让我们在学中做,:让我们在做中学,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①下面请欣赏八(十)班全体同学诵读《弟子规》。
2、诵读展示【全班多种形式诵读“弟子规……勿摇髀。
”】(设计:略)(6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齐)教我们谨慎。
(6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齐)教我们诚信。
(6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齐)教我们仁爱。
(6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弟子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第一篇: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弟子规》之“余力学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文段,理解文段意义,感情朗读,尝试诵读。
2、了解文段中所列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段意义,尝试背诵原文,学以致用,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今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弟子规》之“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四、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背《弟子规》总序的内容。
师:大家背得真熟练!总序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再看看,它对我们做人提了哪些要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讲诚信……)师:如果咱们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那就要干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
2.齐读课题《余力学文》。
二、初读感知师: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选生交流)师:同学们谈了许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
其实,在学习中也有一些人人都能通用的方法。
你想让自己学业更优秀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诵读“余力学文”的第一部分。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读)三、细读感悟1.出示小故事“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精通兵法,英勇善战。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赵奢去世后,秦军又来侵犯,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
秦国知道拖下对自己非常不利,就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战场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万大军损伤严重,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生读后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
有个同学提到了“实践”一词,这一部分里哪个词就是实践的意思?明确:力行。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湖西中心小学蔡珍华一、 教学内容: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求确义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地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知道要什么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能联系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
3、边学边反思,知道要学好知识必须要养成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善于思考、好问求真的好习惯。
4、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使用。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方法”为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 层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话题揭义;锦囊妙计,诵读成诵;故事诠释, 明理导行;实践拓展、延续学习教学四环节。
分层推进,层层落实, 促进知行合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流程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一. 简介弟子规的由来。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他们每天下午都要诵读? 二.导入 (一)创设情景,揭示题义 1、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请两位同学表演。
一个人扮演明明,一个人扮演教师。
故事情节:明明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他平时学习总是不用心, 上学时爱说悄悄话、做小动作,老师讲解的知识还没弄懂就忙着和同 学们玩耍。
放学回家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要爸爸妈妈喊了又喊。
一有 时间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每次遇到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一直 背诵。
没有目的性的,数学、语文、英语。
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在考 试的时候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最后成绩一塌糊涂。
老师知道了他的情 况,语重深长的说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天天的积累,有计划的 学习,找到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2、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的谈话交流,点明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得好的,需要 持之以恒。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到古人那里寻找 先人学习的智慧和读好书的真相。
(二)锦囊妙计,诵读成诵 1、读通韵文 集体有感情的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 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二)能力目标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重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难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听课者络绎不绝。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弟子规全文教案【篇一:弟子规教案全集】弟子规教案全集(总叙~余力学文)目录12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备注 3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4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5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6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7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 8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复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9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复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 10 百步余☆复习:冬则温夏则清 11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复习: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12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复习: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3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复习: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复习: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 15 最为丑☆复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6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复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7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复习: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8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复习: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9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 - 0 -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复习: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20 切戒之☆复习: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 21 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复习: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22 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复习: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 23 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复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泛爱众 2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复习: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25 勿话扰☆复习: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26 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复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 27 短报恩长☆复习: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28 ☆复习: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亲仁 29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复习: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余力学文30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复习: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31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复习: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32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复习: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33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复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34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复习: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35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复习: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1 -- 2 -- 3 -- 4 -【篇二:弟子规教案全集】弟子规教案全集(总叙~余力学文)目录 1 2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备注3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4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5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6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7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8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复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9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复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 10 百步余☆复习:冬则温夏则清11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复习: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12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复习: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3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复习: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1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复习: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 15 最为丑☆复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16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复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17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复习: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8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复习: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19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复习: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20 切戒之☆复习: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21 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复习: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 22 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复习: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 23 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复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泛爱众 2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复习: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 25 勿话扰☆复习: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 26 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复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 27 短报恩长☆复习: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28 ☆复习: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亲仁 29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复习: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余力学文30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复习: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31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复习: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32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复习: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33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复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34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复习: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35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复习: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1 -- 2 -- 3 -- 4 -【篇三:弟子规教案】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第一课时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一、课程简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后经清代的贾存仁修订改编, 并改名《弟子规》。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总纲要。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 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 内容浅显易懂, 很快流传开来, 且影响之大, 读诵之广, 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1080字, 分别列出113件事情, 其中“孝(入则孝)”24则, “弟(出则弟)”13则, “谨”24则, “信”15则, “泛爱众”21则, “亲仁”4则, “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 人人都为人子女, 人人都为人弟子, 所以, “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 “弟子”不是指小孩, 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 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 左边一个“夫”, 右边一个“见”, 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 也就是人生的真理, 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本教材按照总叙共分为七个章节进行教学, 具体列述弟子在为人子弟、接人待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节礼仪礼貌与行为规范。
具体章节教学内容如下:总叙:总叙即总纲, 基本引用孔子的原文。
以下七个章节, 分别以总叙中的一个要点去精选规则, 组成一段文字。
第一章: 孝(入则孝)——感恩——教会人如何感恩家人、同事、客户和朋友;中国五千年来, 一个“孝”字治天下, 为何?因为孝心, 换言之, 就是无条件的恭敬心、感恩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觉悟心, 从对待父母和尊长开始培养, 然后可以延伸到兄弟姊妹, 延伸到亲戚朋友和一切人、一切事。
孝道, 有着巨大深广的内涵。
激发人们的孝心, 培育人们无条件的恭敬心、感恩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觉悟心,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也是人生事业的根本。
《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该文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内容及思想都比较适合初中的学生诵读。
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学生的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2、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方法: 范读领读个人配乐展示读男女生PK读拍手打节奏读齐读等诵读法综合运用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这个列车长,搭乘《弟子规》专列,开启国学经典之旅吧。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
2、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出示作者简介: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学问好,修养好,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出示作品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大约进行25分钟,是本堂课的核心部分。
《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学习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学习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总叙》。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同座之间互读,分组读。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全班齐读“总叙”。
四、《大舜的故事》——孝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你从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男女分组读。
五、介绍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六、中华励志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弟子规》教学余力学文教案
一、“做人”和“学文”的位置
二、学文的顺序
三、百、千
小学、幼学琼林——童蒙养正
四书五经
六艺:礼乐射驭书数
三、课文讲解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前面所讲的无非都是我们的一些行仪,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态度,还有我们居家生活当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
从“余力学文”告诉我们,人要不断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的用功读书。
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把空暇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
所以从三十二条到三十三条,都告诉我们读书应该用什么态度来读;一直到最后一条,都是告诉我们在求学方面,我们应该用什么
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才会学得好。
请看第三十二条:【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这一条告诉我们,我们学习任何世间的一项学问,我们都要有恒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
“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
所以,它就讲到。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如果你没有好好的学习,你所学的就没有办法有
成就,你所学到的只是很肤浅很表面而已。
这样对我们的学问,不但。
《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二、教材分析: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
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
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四、教学过程:(出示课件:音乐响起)(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
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
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
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南街学校王娜
一、复习导入
复习《弟子规》 11课—14课
1、我来选,你来背
2、我来问,你来答
(一)以貌取人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你会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来规劝大家呢?
(二)在卫生大扫除时,如果你的小组长自己都不好好参与劳动,却总对你们指手画脚的,此时,你又会想到《弟子规》的哪句话呢?(三)考试时,你如果发现了同桌作弊,你是劝还是不劝呢?《弟子规》中有没有告诉你该怎样做呢?
二、新授。
1、自读《弟子规》余力学文的内容,正音。
2、默读,思考。
(1)哪些句子阐述读书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2)写读书态度句子有哪些?
(3)哪些是写读书环境的?
(4)哪句话我们要爱惜书本?
(5)哪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也要有选择?
3、活学活用
(1)《弟子规》中哪句话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含义相同?
(2)在我们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些同学,你能帮老师用弟子规来劝劝他们吗?
学生小力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常常东张西望。
有个同学上课不做笔记,有疑问也不虚心向别人请教,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还有个同学课桌杂乱,书笔到处乱放。
三、余力学文的故事。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
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文武双修
三国时期,吕蒙、蒋钦是孙权手下的两员大将。
但二人自幼都没有读过多少书,被同朝许多大臣视为一介武夫,有一次孙权跟他们谈话说:“现在你们掌握了大权,但要处理好政事,就要以史为鉴,要多读书。
”两位大将以为自己勇猛果断,不必非要从古人那里学习,就推托说:“每天要练兵、调兵,哪有时间去学习呢?”孙权就对他们说:“不要总这样推脱,我也很忙,但每天还要抽时间学习,研究一下兵书。
光武帝年轻时候无论再忙都要静下心来看看书,研究先祖遗留下来的治国良策。
曹操也是很好学的人,你们怎么可以放松自己呢?”吕蒙和蒋钦听了之后都觉得很惭愧,自己年纪轻轻怎么可以借故偷懒不学习呢?在不懈努力下,他们二位都成为了学识渊博,文武双全的能臣。
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古代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常常想尽办法挤时间来读书,抓萤火虫取光、在雪地里借光、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巧用时间的例证,在当代各项条件都更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光阴,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