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十四总穴歌
- 格式:docx
- 大小:18.39 KB
- 文档页数:3
《针灸学》歌诀(一)十四经经穴歌01、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0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0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04、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共21穴):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05、手少阴心经经穴歌(共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0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共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0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共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乃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四总穴歌详解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针灸歌诀,叫四穴总歌!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加一些针灸穴位的内容,这四个穴位比较简单,作用也很强大,先开一个头。
以下根据要求更新:别名:虎口《甲已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一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①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②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机理分析:治疗头面五官病:因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循行头面,入下齿中,在鼻旁与足阳明经相衔接;足阳明经和眼相联系,别名:童玄«医统»,腕劳命名:列与裂通,分解、别行之意;缺为器破缺口之意,本穴位于手腕侧,当桡骨突起的分裂缺口处,又是手太阴络脉别行之起点,故名.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于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 宣肺利气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分析:伤风,头痛,项强:列缺乃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阳明之脉上达头面。
又肺主皮毛,伤风,头痛,项强多系风邪客表所致.故取列缺疏风解表以治之.由于该穴治疗头痛,项强疗效很好,所以历代针灸医家对列缺穴的应用比较重视,将它列入四总要穴之中,即“头项寻列缺”.注:列缺偏于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太阴经属于肺,连肺系(气管、咽喉),故列缺可宣肺利气,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又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与照海相合于肺系,喉咙.故可治之。
完整版)五体穴穴歌简介五体穴穴歌是一首传统中医养生歌谣,以韵文形式描述五脏六腑的穴位,旨在提醒人们保持健康的重要穴位。
这首歌谣简洁明快,易于记忆,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健。
歌谣内容五体穴穴歌以身体五脏六腑为主线,逐一介绍每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以下是歌谣的完整内容:头顶住风府,藏风病气调。
分水脉上行,润泽肝胆调。
太阳立大陵,头晕治身轻。
阳陵入耳后,退耳鸣头痛。
外丘足少商,泻肺顺流通。
定喘息,止咳嗽,舒肺气不散。
关元脘下丹,气滞可泻肝。
内生关少商,消症治胁痛。
后溪臀上三,阳脉运气真。
治消化、防胁痛,走湿湿气当。
委中压坐骨,滋阴气生丹。
益肾甚,添男儿,清肾火之艰。
腹部足三里,滋脾阳气宜。
四肢阳光明,消脚气御腹痛。
水道在气冲,关阴利水通,尿少溺涩痛,妇女抑郁症。
天柱脊椎下,气病祛寒热。
添肩患背痛,上脑宜暴风雪。
地机大腿上,舒膝息小腿。
股痛不已愈,正常走道路。
曲池不在背,脊柱不再强。
养肺泻虚热,阳气重心康。
至阴魄突出,躯干当腰遭。
胸背皖合一,安神益气调。
新封气门下,定四逆通诸阳。
头痛胃脘痛,通脉泄热当。
关冲阴穴开,___化为寒。
治寒热风性,四逆厉更坦。
使用方法每个穴位所在的位置和作用需要谨记,以便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按摩或治疗。
可以将歌谣写在便签或纸上随身携带,常常复,提高记忆。
在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中,可以根据歌谣指引进行按摩和调理。
总结五体穴穴歌是一首方便记忆和运用的中医养生歌谣,通过歌谣的方式传达了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研究和运用,提高对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十四经穴分寸歌十四经穴分寸歌《骨度分寸歌》用针取穴必中的,全身骨度君宜悉:前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天突下九到胸岐,岐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脊柱腧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达;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1、督脉经穴分寸歌(28穴)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行,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灵台)五神(神道)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前顶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量,龈交齿上龈缝央。
2、任脉经穴分寸歌(24穴)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石门是,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接,脐上五寸上脘在,脐上六寸巨阙穴,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列,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穴,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四八华盖得,膻上璇玑六寸四,玑上一寸天突穴,廉泉颔下结上已,承浆颐前下唇接。
3、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11穴)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皱三寸连,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全,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纹头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4、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9穴)少阴心经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屈肘横纹头,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人体经络和穴位歌诀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季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胸心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痠痛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两臂曲池妙,双足肩井搜。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
下腹三阴交,胁肋觅支沟。
2、八脉交会穴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目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3、下合穴胃合足三里,胆合阳陵泉,膀胱合委中,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和下巨虚,三焦合委阳。
4、十二原穴歌诀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出此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腕骨小,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阳池焦,太冲丘墟肝胆校。
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
5、十五络穴歌诀十五络穴通表里,列缺偏历肺肠接,胃络丰隆公孙脾,通里支正心小约,膀胱飞扬大钟肾,内关心包外关焦,蠡沟光明肝胆乡,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注:小——小肠经;焦——三焦经。
6、十二募穴歌诀大扬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京门肾,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7、十六郄穴歌诀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8、十二背俞穴歌诀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9、十二募穴歌诀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10、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十四经穴位分寸歌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
隐白大趾内角出,隐白在大趾内侧甲角旁1分节后陷中求大都,大都在第1跖趾关节前凹陷太白肉际关节后,太白在第1跖趾关节后凹陷公孙基底前下乎,公孙在太白后1寸,第1跖骨基底前下缘商丘内踝微前陷,商丘在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中点三阴踝上三寸间,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再上三寸漏谷是,漏谷在三阴交上3寸泉下三寸地机现,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胫踝后下阴陵泉,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后下血海膝上二寸悬,血海在髌底内侧上2寸箕门海上六寸间,箕门在血海上6寸冲门曲骨旁三五,冲门脐下五寸,旁开3.5寸,平任脉曲骨穴府舍斜上七分许,府舍在冲门外上7分,中线旁4寸腹结横下寸三联,腹结在大横下1.3寸大横四寸脐两边,大横平脐旁4寸腹哀横上三寸续,腹哀在脐上3寸皆去中线四寸边,脾经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食窦适在五肋间,食窦在第5肋间天溪胸乡周荣连,天溪在第4肋问、胸乡在第3肋间、周荣在第2肋间上行寸六旁六寸,脾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6寸,肋间隙中四穴均在肋隙间。
四个穴位都在肋间隙中大包腋下正中线,大包在腋下中线上,第6肋间落至六肋脾经全。
大包在第6肋间,脾经的最后一个穴位。
任脉在人体正中线,共二十四个穴位。
任脉会阴两阴间,会阴在前后二阴之间曲骨毛际陷中安,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中极关元及石门,中极在脐下4寸,关元在脐下3寸,石门在脐下2寸寸上脐下两寸边,以上四穴穴相距1寸往上,至石门为脐下2寸气海脐下一寸五,气海在脐下1.5寸阴交脐下一寸联,阴交在脐下1寸神阙即为脐中央,神阙即肚脐水分下脘与建里,水分在脐上1寸,下脘在脐上2寸,建里在脐上3寸中脘上脘及巨阙,中脘在脐上4寸,上脘在脐上5寸,巨阙在脐上6寸再加鸠尾共七穴,鸠尾在脐上7寸逐寸行至上腹边,上腹七个穴位从脐中开始相隔一寸上行。
鸠尾中庭下一寸,鸠尾在胸剑结合部中庭下1寸中庭胸剑结合从,中庭在胸剑结合部再上四穴逐肋数,中庭往上四穴:膻中,玉堂,紫宫,华盖每穴往上一寸六分膻中就在两乳间,膻中在两乳之间,平第4肋间玉堂紫宫华盖穴,玉堂平第3肋间,紫宫平第2肋间适平三二一肋间,华盖平第1肋间,中线上璇玑天突下一寸,璇玑在天突下1寸天突胸骨上窝间,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廉泉舌骨上缘陷,廉泉在舌骨上缘凹陷承浆颏唇沟中间。
.人体重要穴位详解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面合谷收。
新四总穴歌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总穴歌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切;腰背痛相连,肾俞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胁。
回阳九针歌亚门、营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1.申脉(膀胱):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2. 昆仑(膀胱——火穴):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散热化气。
配风池穴治目眩。
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3. 太溪(肾经——土、原):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清热生气。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4. 太白(脾经——土、原):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5. 大敦(肝经——木、井):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生发风气。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6. 太冲(肝经——土、俞):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燥湿生风。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
7. 行间(肝经——火、荥):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生风化火。
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中医十二原穴歌诀一、命门穴,手腕关节中央,心神圣位挥。
命门穴是人体“燃油”之所在,其位置在手腕关节的正中央。
命门穴有神灵之意,用于提升保健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5-10分钟。
二、神门穴,千层门中央,提神醒脑痛忘挥。
神门穴位于千层门的正中央,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神门穴来治疗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按压时可用食指、中指交替轻揉,每次5分钟左右。
三、天突穴,辅助神门,气血交汇挥。
天突穴位于心口的正中央,是一处气血交汇的要点。
用于辅助神门穴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起到激活心灵的作用。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四、督脉穴,身腰椎中线,保健全身挥。
督脉穴是人体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养生保健的核心穴位。
其位置在腰椎的正中线。
按摩督脉穴可以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食指轮流压按,每次5-10分钟。
五、任脉穴,脐中点上下,脏腑调和挥。
任脉穴位于脐中点正上方和正下方,是整个人体的气血调节中心,能够调和脏腑的运行。
任脉穴经常按压可防止内脏下垂、改善肠胃蠕动等症状。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六、关元穴,下腹部中央,精气盈仓挥。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央,为人体“生命之门”,是一处盈仓之所。
按压关元穴对于增强内脏功能、防止疾病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七、中极穴,会阴部中央,调理五脏六腑挥。
中极穴位于会阴部的正中心,是整个人体的调理之所,其特别适宜用来调理五脏六腑。
按摩中极穴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压时可用拇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八、气穴,下颌骨下缘,气血通畅挥。
气穴位于下颌骨的下缘,与口鼻的气息有关,气血通畅。
按摩气穴可以帮助人体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
按压时可用食指轻揉按压,每次5分钟左右。
九、膻中穴,心下印,通脉调和挥。
膻中穴位于心下印处,是心脏的“总指挥”,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4穴位歌诀的解释24穴位歌诀是中医学中用来指导按摩推拿的一首歌诀,由24个特定的穴位组成。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促进气血畅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下面是对每个穴位的解释: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按摩此处可以缓解头痛和失眠问题。
2.太阳穴:位于眉毛和耳朵之间的凹陷处,敲击此穴位可缓解头痛和眼部疲劳。
3.迎香穴:在鼻翼两侧,按摩此穴位可以改善鼻塞和鼻炎症状。
4.风池穴:位于颈部头侧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舒缓颈部疼痛和改善头晕。
5.天突穴:位于胸骨上方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胸闷和呼吸困难。
6.曲池穴:在肩胛骨下缘,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和僵硬。
7.神门穴:在手腕横纹下方,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焦虑和心悸。
8.外关穴:位于手臂肘部内侧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舒缓手臂疼痛和关节炎症状。
9.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牙痛和失眠。
10.阳陵泉穴:位于脚背和足跟之间,按摩此穴位可缓解脚部疼痛和浮肿。
11.太溪穴:位于小腿内侧骨头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腿部疼痛。
12.涌泉穴:位于脚掌最前端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改善失眠和消除疲劳。
13.阴陵泉穴:位于脚底最高点,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脚部疼痛和骨质疏松。
14.听宫穴:位于耳朵前下方,按摩此穴位可以改善耳鸣和耳聋问题。
15.太冲穴:位于脚背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和眩晕。
16.涌泉穴:位于足背足腕横纹上方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脚踝疼痛和关节炎。
17.涌泉穴:位于足趾最后一个指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和眩晕。
18.太溪穴:位于小腿内侧肢体上方,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下肢抽筋和疼痛。
19.内关穴:位于大腿内侧肢体上方,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腿部疲劳和浮肿。
20.气海穴:位于腹部脐部上方,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腹胀和消化不良。
21.带脉穴:位于腹部两侧的直线上,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胃痛和胸闷。
二十四总穴歌:(含八总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胸腹内关谋,胁肋用支沟;酸痛取阿是,筋伤阳陵搜。
虚寒补中脘,妇科三阴交;急救刺人中,脱症百会灸。
退烧宜少商,降压用大椎;中风十宣穴,救心刺中冲。
落枕针后溪,踝伤泻丘墟;腹泻灸天枢,解表寻曲池。
臂举不自如,灵骨与太白;感冒兼重咳,风门加肺俞。
廿四总穴歌,临床如有神;时时勤练针,发心济世人!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指定篇目20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