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护理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出临床护理的措施。
结果: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和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53例患者中有47例痊愈出院,6例得到明显好转出院,患者住院时间在7到21d,平均住院10.5d,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较高。
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护理干预;效果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肾间质炎症和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病症[1]。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包括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感染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免疫疾病引起的间质性肾炎以及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本文通过对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3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正文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的5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在43岁到78岁间,平均年龄为53.2±1.6岁。
临床表现为:21例发热,6例关节痛,11例皮疹,7例少尿或无尿;11例有慢性肾脏病史。
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炎16例,胆囊炎13例,尿路感染6例。
所有患者诊断都符合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护理措施(1)治疗配合与用药护理:①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找出致敏药物,并立即停用,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治疗,特殊情况下可透析治疗。
尽量减少肾功能受损,提升肾功能恢复。
停用致敏药物,慎用对肾功能有影响药物,平衡正酸碱和电解质,治疗并发症;②感染引起的急性間质性肾炎:控制感染,预防院内感染,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严格遵医嘱用药,可应用敏感性抗生素,强化对症支持治疗;③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稳定患者情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期为1个月。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点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对症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有服药史的6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同时给予18例呼吸道迁延而犯病患者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其治愈率为100%。
结论: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病因急性间质性肾炎属于综合类的临床疾病,它的主要病理为肾小球以及肾间质受到炎症的侵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脏衰竭以及功能改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1]。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适当的探讨并根据其实际病情来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也是对此类疾病进行根治的关键。
本研究将对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1例,男59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3.12)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恶心呕吐、无尿、少尿、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等。
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近期感染的情况,62例患者存在近期服药的情况。
其中有7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先锋霉素,20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庆大霉素,35例患者所服药物为青霉素。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肾衰竭的情况。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内容如下:利用超声波检查患者的肝脏形状变化、甘油三酯、胆固醇、球蛋白、血浆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尿酸含量、尿素氮含量、血清肌酐范围值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找出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理化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的症状,针对病理的特点进行治疗。
结果由药物引起的停用药物,补充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由感染引起的经过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对症支持治疗后也均恢复了正常,80例患者治疗后经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正常。
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和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临床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6-01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类综合性的临床疾病[1]。
它是以肾间质以及肾小管受炎症侵害为病理表现的多原因疾病。
病理切片检查多可见得炎性细胞浸润使肾脏血管以及肾小球受累的轻度病变,临床表现有肾脏功能的改变和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对因治疗,彻底改变致病因素是有效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实验研究分析我院的80例患者病因特点及针对病因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已经明确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例80例。
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32-64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51岁,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是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少尿或者是无尿、恶心呕吐、血尿和腰痛。
80例患者62例近期服用过药物;18例有近期感染。
排除尿毒症以及严重肾脏衰竭和恶心肿瘤患者。
1.2 方法1.2.1 实验室检查对80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血清肌酐范围值;尿素氮的含量;血尿酸的含量;尿常规;24h 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超声波检查肾脏形状的变化。
1.2.2 病理学检查采用肾脏活检技术。
将取到的病例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在光镜、电镜下检查。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一种以肾间质发炎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药物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病变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尿量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改变,如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形成。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通常升高,尿液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管型有时可见。
血液和尿液检查对排除其他肾脏疾病也很有帮助。
3.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 standard。
活检样本通常显示肾小管间质间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基质的水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肾小球通常不受累。
二、治疗1. 原因治疗:如果可疑药物或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应立即停用或治疗该药物,或针对感染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
2. 对症治疗:治疗症状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水肿和高血压,可以限制钠摄入、提高利尿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间质性肾炎,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4. 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和其他必需营养素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肾脏修复和恢复功能。
总之,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害,提高预后。
此外,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肾炎,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停用药物或控制感染。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问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讨论和分析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9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区分成两组,分别为45例治疗组和44例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免疫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的高于对比组治疗有效率79.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关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定量和B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相关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肾功能和相关指标值也明显的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免疫抑制剂;急性间质性肾炎;血肌酐;血尿素氮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以急性的肾小管间质炎症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组肾脏疾病,AIN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药物过敏、感染因素或者因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系统性疾病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而由药物过敏因素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会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出现皮疹、发热和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而特发性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存在特异性的表现,如出现反复发作的红眼病,患者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和皮疹、发热以及消瘦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骨髓和淋巴结的肉芽肿病变。
AIN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目标,帮助患者肾功能恢复,对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治疗。
临床常用免疫制剂尼泼松治疗AIN,它具有抗炎及抗过敏和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患者结缔组织的增生,明显的降低患者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炎性渗出减少,并抑制组胺和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百令胶囊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患者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讨。
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2例ADIN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纯应用甲泼尼松龙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的则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SCr(血肌酐)、尿β2-MG(尿β2微球蛋白)、BUN(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相比于对照组的80.5%显著升高(P<0.05)。
结论:对于ADIN患者,通过向其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肾功能,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百令胶囊;甲泼尼松龙【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91-02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指的是由药敏反应及药物肾毒性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受损、间质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
近些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到了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为逆转此类病症,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就应及时做好早期诊治工作。
本文以我院82例ADIN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ADIN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
其中,男女分别有48例与34例;年龄为20至79岁,平均(41.8±3.5)岁;从用药到发病的时间为3至21d,平均(7.4±1.3)d。
百令胶囊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罗恒【摘要】目的:观察百令胶囊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百令胶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于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0(019)023【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百令胶囊;药物过敏【作者】罗恒【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6.3急性间质性肾炎 (AIN),也称急性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AIN成为AIN中最常见的类型。
笔者自2003年~2009年,在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对32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9.1岁;用药后至发病时间3~21天,平均6.5天。
对照组31例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3岁;用药后至发病时间4~23天,平均7.2天。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定义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以急性肾⼩管间质炎症为基本特征的⼀组肾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通常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肾⼩球、肾⾎管⼀般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较轻。
在急性肾衰竭的病例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占10%~20%。
病因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多样,⼤致有药物过敏、感染相关、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系统性疾病伴发等⼏种;此外,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前已经明确其中部分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1.可能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达百种以上,抗⽣素约占致病药物的⼀半以上,其中以-内酰胺类抗⽣素(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等)最为常见。
2.因全⾝性感染所伴发的AIN,称为感染相关的AIN,⼀般肾脏⽆直接感染的证据。
可引起感染相关AIN的致病微⽣物包括细菌(军团杆菌、伤寒杆菌等)、病毒(汉坦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原体(肺炎⽀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寄⽣⾍等。
3.特发性AIN病因不清,其中约1/3的患者并发眼前⾊素膜炎,⼜被称为肾⼩管间质性肾炎-眼⾊素膜炎综合征。
4.多种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燥综合征、各种免疫球蛋⽩病等均可伴发的AIN,恶性肿瘤可因肿瘤抗原诱发免疫反应⽽致AIN。
部分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也与免疫反应致病有关。
临床表现急性间质性肾炎常同时具有全⾝过敏表现,主要见于药物过敏引起的AIN,可表现为⽪疹、发热及外周⾎嗜酸性⽩细胞计数增多,部分病例还可有关节痛、淋巴结肿⼤等。
特发性AIN的特异性表现,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红眼病”,病⼈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发热、⽪疹、肌炎或乏⼒、⾷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可见⾻髓、淋巴结的⾁芽肿病变。
AIN肾损害的表现,主要是迅速发⽣的急性肾衰竭(少尿型或⾮少尿型)。
检查1.可见⾎清肌酐及尿素氮升⾼。
尿检查异常包括⾎尿、⽩细胞尿及蛋⽩尿(多为轻度蛋⽩尿,以低分⼦蛋⽩尿为主)。
⽩细胞尿通常为⽆菌性⽩细胞尿,有时可发现嗜酸性⽩细胞,偶见⽩细胞管型。
间质性肾炎诊断标准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种以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其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规范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筛查中发现肾功能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检查中,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肾功能指标的升高,以及尿液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异常,均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疾病。
此外,肾小管功能检查如尿渗透压、尿酸排泄率等也有助于间质性肾炎的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结石、肿块等器质性病变,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评估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四、肾活检。
肾活检是间质性肾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肾小管间质的病变情况,包括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特征。
但需要注意的是,肾活检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
综上所述,间质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肾活检等多种手段,通过综合分析来明确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希望医学界能进一步完善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管理。
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 82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冬虫夏草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88%)均优于对照组(80.49%、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1870.5±1124.6)mg,尿素氨为(7.50±4.31)mmol/L,血肌酐为(180.40±53.67)μmol/L,平均住院时间为(63.50±5.72)d;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2973.2±1120.7)mg,尿素氨为(9.80±4.46)mmol/L,血肌酐为(241.50±49.73)μmol/L,平均住院时间为(89.60±3.32)d;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中采用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用药治疗;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henka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lomerulonephritis with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glomerulonephritis an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enkang injection, prednisone and Cordyceps sinensi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5.12%) and the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4.88%)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0.49% and 19.51%)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24-h urine protein quant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study group was (1870.5 ± 1124.6) Mg, urea ammonia was (7.50 ± 4.31) mmol / L, blood creatinine was (180.40 ± 53.67) μ mol / L, and th 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63.50 ± 5.72) d; the 24-h urine protein quant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973.2 ± 1120.7) Mg, urea ammonia was (9.80 ± 4.46) mmol / L, and blood creatinine was (241.50 ± 49.73) μ mol / L, The average le ngth ofstay was (89.60 ± 3.32) day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henkang Injection and Shenka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lomerulonephritis combined with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can achieve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condi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Shenkang injection; glomerulonephritis; acuteinterstitial nephritis; medication; curative effect肾小球肾炎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中青年男性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i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对急性间质性肾炎16例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尿蛋白阳性,并伴有贫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球蛋白升高;肾活检均有典型的ain改变;经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经治疗全部病例均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尿检转阴,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肾活检;糖皮质激素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临床病理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20%~50%的患者伴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变为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伴肾功能不全[1],起病急骤。
本文针对肾活检确诊的ain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以提高对ain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收集的16例急性闻质性肾炎:(ain)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66岁。
诊断标准:①近期有用药史或感染史;②有药物过敏表现(典型病例);③实验室检查发现尿检验异常;④肾小管及肾功能损害;⑤肾活检病理检查证实;⑥既往均无明确肾脏病病史。
16例发病原因中药物相关性11例,药物相关
性病例用药后至发病时间199d。
感染、免疫性疾病及不明原因5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肾损伤。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13例,贫血2例,发热,15例,皮疹6例,关节痛4例,夜尿增多5例,少尿或无尿9例,全部病例尿渗透压降低。
双肾彩超检查:双肾体积增大3例,其他均正常。
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肌酐(scr)水平为(636士392)txmol/l,血尿素氮(bun其他还表现为腰痛、恶心呕吐、肉眼血尿等。
1.3实验室检查:
1.4病理检查:16例患者均行肾活检,通过光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伴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
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多呈阴性,1例示lgg沿系膜区及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线样沉积。
本疾病尚需与其它情况相鉴别:(1)其它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疾病,尤其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2)其它引起白细胞尿的疾病。
(3)与其它可形成肾脏肉芽肿的疾病。
1.5治疗:明确诊断后立即停用导致敏的药物,以去除病因;主要应用甲强龙片口服(30mg/d)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有透析指征的患者行血透治疗。
甲强龙片应用1个月后,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共2—3个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由感染引起者要针对病原菌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严重且肾间质重度炎细胞浸润者用甲泼尼龙冲击(160~280mg/d,3~
5d),再口服泼尼松(0.8~1.0mg/kg),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
本组13例患者行血透治疗,排除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联合口服环磷酰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阻止进一步的免疫损伤。
2结果
72小时内全部出现利尿和血肌酐下降。
经治疗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阴性,尿检转阴,肾功能正常。
血清肌酐、尿素氮恢复至基线水平,13例(81.25%)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75%,2例(12.5%)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50%.但不到75%,余1例(6.25%)患者的尿nag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小于50%。
3讨论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种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肾脏疾患,其病因主要为药物、重金属、放射线等理化因素。
根据病因可分为药物过敏性、感染相关性、原因不明特发性。
药物可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诱发免疫反应,包括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及体液介导免疫反应,进而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药物和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肾炎最常见的病因。
引起急性间质肾炎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其中由抗生素引起的占2/3,以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最为常见。
近年来,国内外还有报道中草药过敏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者,应引起注意[2]。
另外,肾脏本身的生理特点也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易发。
如:肾脏血流丰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此通过肾脏滤过的药物量大,药物与肾脏的接触面积也大;逆流倍增机制使肾髓质和乳头部的药
物浓度增高;尿液ph的改变导致易在肾小管腔中析出结晶或沉淀药物;肾脏含有的各种酶可被药物结合而灭活;尿液浓缩时药物会在肾脏浓度增高等。
ain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全身表现、肾脏损伤表现等。
全身表现常与过敏有关,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药物性皮疹和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多种尿检异常,突发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
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呈正常大小或体积增大,皮质回声增强,同于或高于肝脏回声,但这些b超表现对急性间质肾炎的诊断为非特异性。
尿检查异常包括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肾性糖尿、尿b微球蛋白升高。
无菌性白细胞尿,尤其是嗜酸细胞尿对药物性急性间质肾炎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确证依然需要病理检查。
大多数急性间质肾炎患者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因病理损害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者,遗留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3]。
急性间质肾炎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治疗应首先积极去除病因、控制感染,首先停用相关药物,避免使用同类药物,对感染性ain,治疗原发感染。
要在对症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结果给予不同治疗。
有透析指征的患者应尽早透析,排除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强的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目前对于ain是否需要积极的激素治疗尚存争议。
本组病例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用激素治疗本病效果良好,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中肾功能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9例,2—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5例,2例未完全恢复正常。
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全身过敏症状,并加快肾功能的恢复。
若有明显的肾功能减退,或肾活检病理显示间质浸润较严重、有肉芽肿形成等,应尽早给予激素治疗[4],激素治疗必须早期、足量,否则会影响疗效。
但因为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且观察时间短,所以对激素的作用及长期疗效判定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苹急性间质性肾炎33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4.
[2]刘红,丁小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4):248—249.
[3]余学清.药物性。
肾损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j].新医学,1996,27(3):110.
[4]cocasg,perazellama.eadysleroidtreatmentfordurg—induced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j].natclinpractnephml,2008,4(6):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