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烃源岩排烃动力的演变
总结: 中-浅层,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 中-深层,异常高压为主要动力。
泥质烃源岩不同阶段的排烃动力
埋藏深度, m 温度,℃ 有机质演化阶段 油气初次运移动力
0~1500
10~50
未 熟
正常压实
渗析
扩散
1500~4000
50~150
成 熟
正常压实—欠压实 蒙脱石脱水 有机质生烃 流体热增压 渗析 扩散 有机质生气 气体热增压 扩散
成这样的运移网络。 生这种流动。
继而推测:当烃/有机质为
2.5~10%±时,即可发生这种 流动。
孔隙中心烃网络的形成 (据Barker,1979)
24
■ 第二节
• 气相运移:
油气初次运移
- 油溶于气,以“气溶”方式运移
要求的条件: 游离气烃的数量远大于液烃的数量; 一定的
温压条件故只可望出现在成熟阶段的晚期(高成熟期)或以生
水
4
■ 第二节
一、问题的提出 石油成因理论—晚成说
油气初次运移
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1、成岩晚期,生油岩已经固结成岩,油气从生油层运 移出来靠什么动力? 2、油气从细粒生油岩(泥岩、页岩、生物灰岩、泥灰 岩)运移出来,如何克服巨大的毛细管阻力?
3、油气从生油岩向储集层运移过程中,以何种相态,
通过什么运载将油气输送出来?
3
■ 第一节
三、引起油气运移的因素
油气运移概述
1、内在原因:油气是流体,具有流动性。 2、外界条件:地下具有促使油气运移的动力。 四、油气运移的证据
1、地面出露的油气苗、沥青;
2、背斜圈闭中油气水的分布; 3、开采油气,井间干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