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第三节 油气二次运移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91
第二节油气二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相态:油气从烃源岩经过初次运移进入渗透岩石之后,就开始了二次运移。
由于二次运移的介质环境的改变,主要为孔隙空间、渗透率都较大的渗透性多孔介质,毛细管压力变小,渗透率变大,便于孔隙流体(包括水、油、气)的活动。
因此,二次运移中油气一般以连续游离相进行运移,应视为多孔介质中的渗流作用。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从物理角度讲,油气二次运移实际上是油气在含水介质中的机械渗流过程。
对于单位质量的油气质点受到以下4个力的作用:垂直向下的重力;垂直向上的浮力;水动力和油气在孔隙介质中运移所受的毛细管阻力。
油气的二次运移要看是否具备了运移的条件,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油气饱和度,只有当油气饱和度大于临界油气饱和度时,才有相对渗透率和有效渗透率。
其次,油柱必须大于临界油柱高度,具有足够的浮力和水动力来克服毛细管阻力。
在静水条件下,油体上浮的条件是浮力Fr应大于毛细管阻力差Pc;在动力条件下,油体运移的条件是浮力Fr和水动力Fo之矢量和Eo大于毛细管阻力差Pc;当两者相等时,油气产生聚集。
油气的净浮力和水动力的矢量和为油气的力场强度:Eo=ρw/ρo·Ew-(ρw-ρo)/ρo·gEg=ρw/ρg·Ew-(ρw-ρg)/ρg·gEo、Eg取决于Ew,即水的力场强度。
因此,当水由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时,油气也在其力场强度的作用下自发地从油气的高势区向低势区渗流,油气存在势差是二次运移的动力源。
1、二次运移的阻力二次运移的阻力即孔隙介质对油气的毛细管力。
毛细管力取决于储集层孔隙半径、烃和水界面张力、润湿角。
影响烃水界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是烃类成分、温度等,气水界面张力一般比油水界面张力大。
据Schowalter(1979)的资料,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