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2 正比例(7)-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14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课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将为我们展开正反比例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正比例与反比例》。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存在。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2) 商品的单价和数量;(3) 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答案:(1) 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 成正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3) 不成比例,因为年龄和身高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1)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2)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
答案:(1) 正;(2) 反。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正比例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正比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变化的量,什么是变化的量?你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说说两个相互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对,有些相互关联的两个量之间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种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一)学习(1)、(2)题1、课件出示(1)题下面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边长/cm 1周长/cm 4(1)表示变化情况①写出关系式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根据以前的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②根据关系式,口答填表③画图像,课件演示师:先按表中的数据来描点。
这四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如果放上一条直线来看,你能发现什么?师:如果再增加几个这样的点会怎样呢?这8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呢?师:边长和相对应的周长还有吗?(有)有多少个?(无数个)想象一下,如果把图像所对应的这些点都描上,所有点的位置关系怎样?(课件演示连接直线)也就是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关系的图像是什么?(是直线)师:现在我们取的边长最小值是0.5厘米,边长可以取比0.5还小的值吗?(可以)边长有没有最小值?(没有)边长能是0吗?(不能)对,边长是0的正方形是不存在的。
但边长最小值趋近于0,所以这一点描空心圈(闪动)师:由于数据所限,我们只取了这几个点,边长还能取更大的值吗?(能)边长有最大值吗(没有)所以这条线可以无限伸长。
(2)探索变化规律①观察关系式、表格、图像,你发现这两种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生:边长增大,周长也随着增大。
师:具体说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②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生:比值都相同.师:比值都是几?比值相同还可以说比值一定③能用关系式表示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比值一定这一变化规律吗?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一定)(板书)④完整说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正比例与反比例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看这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再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若比值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若比值不一定,则这两种量不成正比例。
反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怎样看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的乘积是否一定。
如果乘积一定,那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缩小)。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
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例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1)购买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购买《教与学》的本书和钱数。
()(3)圆的周长与直径。
()例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植树的总棵数一定,每人植树的棵数与人数。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华荣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5)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一、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______________关系。
二、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_______________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比和比例比1、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4、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3、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比例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1)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k一定)教学重点: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1、4分:31时 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39,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百分之二十,这个比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6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7.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二、本周学习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K (一定)。
2、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对照图像,能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 (一定)。
4、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两个变量的积一定,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没有上述两种关系,这两个变量不成比例。
【典型例题】例1、(正比例的意义)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从左往右看,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从右往左看,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