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秋思)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0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著有《范文正公集》2、塞下:边地。
3、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4、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5、边声:边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6、角:军中的号角。
7、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8、长烟:荒漠上的烟。
9、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0、羌管:羌笛。
霜满地,喻夜深霜重。
11、寐:入睡。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军营的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思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和战士头发花白,洒下眼泪。
●整体感知: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抒发了作者和守边战士决心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上下阕的内容。
答案:上阕写景,描绘边地荒凉的秋景(塞下秋景)。
下阕抒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3、全词的感情基调慷慨悲凉,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诗句理解: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⑴塞下秋来风景异。
①词的第一句点明了地域是塞下(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全词围绕“异”字分别写了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三个方面的景象。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B.衡阳雁去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边塞秋季的什么特点?()A 天气寒冷B 战事吃紧C 偏僻荒凉D 生活凄苦5.下列表现虽思家却不能归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下列对句子和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前言一提到范仲淹,大家肯定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其实,范仲淹所留给我们后人的,不光这一句金光闪闪,他也有“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刻骨深情;更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至性吟咏;还有“宁鸣而生,不默而生”的谆谆告诫。
在范仲淹的身上,你可以寻到“断齑划粥”的励志苦学,你可以学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坦荡,你可以看到这位苦难不沉沦,失败不放弃,绝境不绝望的人生硬汉,如何一次又一次地高举家国情怀的大旗,将自己的生命与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振兴血肉相联。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范仲淹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词作《渔家傲•秋思》。
二、鉴赏这首词创作于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范仲淹知延州。
时值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入侵宋朝边境。
边防战火不断,疏于战事的宋军一败再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范仲淹毅然奔赴边塞,领兵延州。
这首词的上片写塞下的“秋景”,紧扣一个“异”字来写。
景中含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西北边塞的秋天与江南的秋天大不相同,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毫无眷恋地飞离,没有一点停留的意思。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飞到湖南衡阳回雁峰就停下,不再南飞。
起始句以“异”字点出边塞秋景的特点,给人突兀之感。
为何边塞的秋景与别处不一样呢?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接下来一句撇开边塞秋景,闭口不谈,转而说到“衡阳雁去”,秋天北雁南飞,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词人却以一个“无留意”,突显出边塞秋景不同寻常,“异”于他处。
这进一步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边塞的大雁如此毫无留恋地选择离开呢?接下来这三句,进一步描写边塞秋天不同寻常的“异”处。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四下里响起来了各种边塞的声音:风吼马嘶、凄切的羌笛……号角吹起来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夕阳西下,长烟升腾,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城门紧闭。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渔家傲秋思主旨句
《渔家傲·秋思》中的主旨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因为它在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同时,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词的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渔家傲秋思》句子详细解析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
【译文】边境上秋天以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解析】“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
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2.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翻译】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解析】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戒备森然,暗示敌强我弱。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译文】喝一杯陈旧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解析】“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燕然未勒归无计”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这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
【译文】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解析】夜寒霜重,笛声凄然。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解析】“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
1 / 1。
渔鱼傲.秋思改写作文渔家傲·秋思原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及悠悠霜满地,人洁身自爱,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来的雁群不无眷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杯陈酒想念家乡连绵不断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井草村胡的功绩,重回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琴声,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译文二: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听到,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天下烟雾摇曳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好男儿无颜重回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赏析一: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填补这种重新认识的严重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并使并任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绘的自然就是塞下的秋景。
一个“异”字,统率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飘的大雁,风瞪马啸夹杂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飘扬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逼肖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画出来一幅寥廓荒凉、萧瑟伤感的边塞鸟瞰图。
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写的就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端的着一杯混浊的酒,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平息,那能够谈论获得月夜?再加之满眼的白霜遍野、盈耳的羌笛声打碎,又叫做人如何能入眠?将士们就可以就是恨黑了乌发,泣不成声了浊泪。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抒怀词。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上阕写景。
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
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
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
下阕抒情。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
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
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原文】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范仲淹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
四面边声③连角起,千嶂④里,长烟⑤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⑥归无计。
羌管⑦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②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③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④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⑤长烟:荒漠上的烟。
⑥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⑦羌管:羌笛,因出自羌中,得名。
⑧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写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归期无法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