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B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的定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11.52 KB
- 文档页数:6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4.03.025·论著/临床免疫学·痛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陈锋1李华南2章晓云1黄慧莲3陈跃平1任国武1(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南宁530011;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3-0592-07[摘要]目的:研究痛风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寻找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探究免疫细胞与痛风的关系。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痛风的芯片GSE160170,借助R语言筛选差异基因,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再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发现IL-6、IL-1β、TNF、CCL3、CXCL8和CXCL1为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主要通过IL-17、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细胞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及生物刺激的反应等过程导致疾病发生;免疫浸润结果表明记忆性B细胞、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痛风患者中表达显著;免疫细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未活化的NK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关键基因和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与痛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痛风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痛风;单钠尿酸盐;生物信息学;免疫细胞;细胞浸润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alysis of gout gene expression profileCHEN Feng1, LI Huanan2, ZHANG Xiaoyun1, HUANG Huilian3, CHEN Yueping1, REN Guowu1. 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11,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China; 3.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of gout patients, to find the key genes and immune cells of gout pathogenesi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gout. Methods:The gout chip GSE160170 was downloaded from the GEO database, and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R language. Then, the STRING databas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l gene, and the Cytoscape software was used to screen the key genes,and then carry out enrichment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the infiltration of immune cell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study found that IL-6, IL-1β, TNF, CCL3, CXCL8 and CXCL1 were key ge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out, which were mainly exerted by IL-17, Toll-like receptor, NOD-like receptor, NF-κB and other signaling pathways. Processes such as cellular responses to lipo‑polysaccharides, bacteria-derived molecules, and biological stimuli lead to disease; immune infiltr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mory B cells, activated NK cells, 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activated mast cells and eosinophils were involved in the disease. It was signifi‑cantly expressed in gout patien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immune cell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activated mast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unactivated NK cells and monocyt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Key genes a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gout,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gout.[Key words]Gout;Monosodium urate;Bioinformatics;Immune cells;Cellular infiltr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60857,82060871,8216079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2BAB206071);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90582);2020年度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B0333);江西省第二届国医大师邓运明名医工作室(赣人社[2021]201号文)。
这篇3+分⽂章带你学会多数据库分析免疫浸润The immune infiltration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A study based on TCGA and GEO databases肾透明细胞癌的免疫浸润及其临床意义:⼀项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的研究⼀、研究背景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各种免疫浸润细胞、成纤维细胞、许多细胞因⼦和催化因⼦组成,是⼀个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
免疫应答在肿瘤⽣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因此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ICs)可以成为化疗放射治疗的靶点。
本篇⽂章中,作者⽤CIBERSORT⽹页⼯具研究了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免疫浸润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分析流程三、结果解读1. ccRCC中的免疫浸润环境⽤CIBERSORT⽐较肿瘤组织和正常匹配组织中22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ICs)情况。
(图1)图1.⽐较ccRCC和正常匹配组织中22种TIICs与正常匹配肿瘤组织相⽐,ccRCC中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Tfh),调节T细胞(Treg),巨噬细胞M0,M1和中性粒细胞更多;⽽初始B细胞,初始CD4+T细胞,静息CD4记忆T细胞,单核细胞,静息树突状(DC resting)细胞和静息肥⼤细胞相对较少。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IICs间的相关性,其中CD8+T细胞与Tfh呈强正相关,与静息记忆性CD4+T细胞呈强负相关,与巨噬细胞M2中等负相关。
(图2)图RCC中不同TIICs间相关性热图2.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ICs)亚群的临床意义鉴定作者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研究了特异TIICs和ccRCC总体⽣存率之间是否存在存在统计学关系。
(CIBERSORT筛选p<0.05的数据,得到418个包含总体⽣存率的病⼈数据,并且计算了中位TIICs亚群风险⽐HR和95%置信区间)(图3)8个预后相关TIICs:静息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静息和激活的肥⼤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较好预后相关;⽽记忆B细胞,Tfh和Treg与不良预后相关。
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肥大细胞浸润及c-Kit和SCF表达的影响李红;赵龙凤;郝彦琴;尹镭;赵元昌;韩德五【摘要】目的:研究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在实验性肝炎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及抗组胺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肝炎组(CH)和抗组胺治疗组(AH).CH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用40%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同时辅以低蛋白、低胆碱、高脂肪、高醇饮食),AH组在CH的基础上给予抗组胺治疗(酮替芬).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TS)和组胺(HA)水平,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形态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c-Kit和SCF的表达.用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c-Kit和SC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组TS、血和肝组织H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经抗组胺治疗后,TS、血和肝组织H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光镜下,慢性肝炎组有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形成,而治疗组肝损伤明显减轻;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慢性肝炎组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的充满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治疗组仅见胞浆中充有少量紫色颗粒.定量统计发现,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抗组胺治疗后,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3)RT-PCR结果显示抗组胺治疗可以下调c-Kit和SCF mRNA表达水平(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慢性肝炎组高表达c-Kit和SCF(均P<0.05),抗组胺治疗可以下调二者的表达(P<0.05),而且二者的表达均与H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实验性肝炎的炎症过程.酮替芬可以通过下调肥大细胞膜受体c-Kit及其配体SCF的表达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释放减少,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6页(P1609-1614)【关键词】肝炎,慢性;大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c-Kit蛋白;干细胞因子【作者】李红;赵龙凤;郝彦琴;尹镭;赵元昌;韩德五【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又名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ast cell growth factor,MGF),是c-Kit配体,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细胞因子[1]。
科目:高级病理生理学题目:肥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学生:曾典学院:研究生院年级:2012级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号:1233020023肥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摘要:Ehrlich于1879年在哺乳动物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发现了肥大细胞(mast cell,MC)以来,人们陆续进行了关于肥大细胞的研究。
MC作为间质结缔组织中的一种恒定的细胞成分,被喻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之源”。
MC作为一种免效应细胞不仅参与多种免疫反应,研究证实其还与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关。
至今,肿瘤与MC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和合理的解释。
本文就MC 分布及特征,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可能抑制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肥大细胞,肿瘤,机制肥大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活化后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
近年来,关于肥大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浸润的肥大细胞数目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分化、转移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可通过释放肝素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或通过释放溶蛋白酶,溶解周围结缔组织,因而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周围的肥大细胞有对抗肿瘤,保护宿主的作用[1]。
研究结果及结论差异明显,本文就肥大细胞分布及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1.肥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肥大细胞起源于CD4+脊髓造血前期细胞,然后由骨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处于未成熟状态,只有当它们的前体细胞迁移到最终定居的部位才能分化成熟。
在人体内,MC沿血管和神经在全身各处分布,尤其多见于黏膜组织和结缔组织,黏膜中的MC增殖依赖于T细胞,其颗粒中含组胺少;结缔组织中的MC增殖不依赖于T细胞,其颗粒中含组胺多。
正常人皮肤内每mm2有7000~12000个肥大细胞。
人体肥大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0~30um,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充满大量嗜碱性颗粒[2]。
肥大细胞可合成和分泌4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
肥大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君灵;湛萌萌;张钊龙;何韶衡;秦秉玉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炎症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之一,由血液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发育而来,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对MC在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做一总结,为探索MC在脓毒症中的新机制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5页(P596-600)
【作者】王君灵;湛萌萌;张钊龙;何韶衡;秦秉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免疫紊乱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针刺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2.自噬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及对中医药干预脓毒症的启示
3.BNP/NT-proBNP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中的研究进展
4.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脓毒症患者血清抑癌蛋白M的表达及其在脓毒症早期识别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影响的研
究进展
李洁;孔德亮;朱恩鹏;郭凌帆;李贤思;李奇恒;张春梅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24(22)3
【摘要】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胃癌的治疗仍面临着挑战。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胃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免疫微环境中的重要免疫细胞成分,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治疗反应,在肿瘤的诊断、生存结局和临床治疗敏感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来TIL成为胃癌预后的热点研究,然而,TIL在胃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文重点阐述T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为胃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233-238)
【作者】李洁;孔德亮;朱恩鹏;郭凌帆;李贤思;李奇恒;张春梅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树突细胞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3.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对喉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作用的研究
进展4.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lncRNA在肿瘤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曲张大隐静脉管壁T、B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的定量研究
作者:王国华, 褚海波, 王涛, 徐永波, 郭文君, WANG Guo-hua, CHU Hai-bo, WANG Tao , XU Yong-bo, GUO Wen-jun
作者单位:王国华,WANG Guo-hua(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部2007级,山东,潍坊,261042), 褚海波,徐永波,CHU Hai-bo,XU Yong-bo(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中心,山东,潍坊,261021), 王涛
,WANG Tao(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病理科,山东,潍坊,261021), 郭文君,GUO Wen-
jun(潍坊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刊名:
实用临床医学
英文刊名: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10,11(2)
1.Pascual G;Mendieta C;García Honduvilla N TGF-beta1 upregulation in the aging varicose vein[外文期刊] 2007(03)
2.Takase S;Pascarella L;John J Bergan,hypertension-induced venous valve remodeling 2004(07)
3.Kakkos S K;Zolota V G;Peristeropoulou P Increased mast cell infiltration in familial varicose veins:Pathogenetic implications 2003(01)
4.Haviarová Z;Weismann P;Pavlíková D Mast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wall of varicose veins[外文期刊] 2002(04)
5.Yamada T;Yamamoto H;Ogawa A Ulrastructural demonstration of mast cells in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limbs:presence of mast cell-mediated mechanism 1997(05)
6.Sayer G L;Smith P D Immunocyt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of varicose veins[外文期刊] 2004(11)
7.Takase S;Bergan J J;Schmid Schonbein G W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ytokines on saphenous veins in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外文期刊] 2000
8.Michel R B Leukocyte involvement in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chronic venous disease:perspectives for therapy 2007
9.龚非力医学免疫学 2006
10.Yamada T;Tomita S;Mori M Increased mast cell in filtration in 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limbs:a poss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ces[外文期刊] 1996(05)
11.Gibbons G H;Dzau V J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vascular remodelling 1994
12.张培华;蒋米尔;戴乐天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 1993(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lcyx201002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