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1
(新课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兰亭集序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 巳.日(sì)B.峻岭.(lǐnɡ) 激湍.(tuān)流觞.(shānɡ) 觥.筹(guāng)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 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解析】A项中的“癸”应读ɡuǐ;B项中的“觥”应读gōng;D项中的“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流觞曲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趣舍万殊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世殊事异【解析】B项中“晴”应为“清”。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①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②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理)B.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②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②听妇前致.词(说)D.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一世(应酬进退)②向之所欣,俯仰很短)【解析】A项中“修短随化”的“修”应解释为“长”。
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训练新人教A版必修2精段训练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各组词语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日出于东山之上惟江上之清风 B侣鱼虾而友麋鹿蟹六跪而二螯C如怨如慕纵一苇之所如 D挟飞仙以遨游醉则更相枕以卧2、下列各组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C举酒属客 D击空明兮溯流光3、下列各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游于赤壁之下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而今安在哉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赤壁赋》是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写。
B 作者以曹操为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C 文章主客对话,既有哀怨的消极情绪,也有旷达的胸怀高远的情志。
D 赤壁的自然美景,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是作者思考和认识人生的凭借。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
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3.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兰亭集序》限时练习题(2)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第Ⅰ部分(10分)一、写出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第Ⅱ部分一、基础知识(每空2分,共28分)1、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2、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3、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 , 。
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B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交往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悲”观点的一组是()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③老之将至,所之既倦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兰亭集序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课时练(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癸.丑/葵.花暮.春/歆慕.稽.首/会稽.山B.险峻./逡.巡管弦./炫.耀契.约/修禊.事C.形骸./垓.下娱.乐/愚.弄挺.立/兰亭.集D.彭殇./流觞.嗟悼./泥淖.垂涎./圣诞.节解析:A项,分别读guǐ/kuí,mù,qǐ/jī;B项,分别读jùn/qūn,xián/xuàn,qì/xì;C项,分别读hái/gāi,yú,tǐng/tíng;D项,分别读shāng,dào/nào,xián/dàn。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会面。
B.列坐其次.次:次序。
C.或.取诸怀抱或:或者。
D.向.之所欣向:以前。
解析:A项,“会”是“会集”的意思;B项,“次”是“旁边”的意思;C项,“或”指有的人。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④及其所之.既倦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④动词,往、到达。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D项,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项,“列”分别指“排列”和“罗列”。
B 项,“集”分别指“诗集”和“聚集、会集”。
C项,“一”分别指“一样”和数词“一”。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仰观宇宙..之大④所以..游目骋怀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⑥亦将有感于斯文..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解析:②“以为”,文中的意思是“把……作为”。
兰亭集序一、基础积累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虚诞.(dàn)癸.丑(kuí)趣舍万殊.(shú) 峻.岭(jùn)B.齐彭殇.(shānɡ) 会稽.(jī)形骸.(hái) 晤.面(wù)C.嗟悼.(dǎo) 修禊.(xì)骋怀.(chěnɡ) 符契.(qì)D.嗟.叹(jiē) 流觞.(shānɡ)激湍.(tuān) 曲.水(qǔ)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解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
答案B3.下列成语均出自《兰亭集序》,今天仍在使用,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目骋怀:意思是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目,远眺。
骋怀,放开胸怀。
B.放浪形骸:意思是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今义为行为放纵,不拘行迹,古今义略有变化。
C.情随事迁:意思是见到新鲜事物,感情就随着起变化。
D.感慨系之:意思是感慨随着产生。
解析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A.信可乐也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
答案 C5.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及其所之既倦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B.③④⑤⑥/②⑧/①⑦C.①②/③⑤⑥⑧/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③⑤⑥⑧为结构助词“的”,①④⑦均为代词,①句中代“它”,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2021年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荒诞.垂涎.筵.席蜿蜒.B.稽.查稽.首滑稽.通缉.C.伶俜.驰骋.娉.婷聘.请D.湍.流惴惴.不安遄.往喘.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dàn xián yán yán; B:jīqǐjījī;C pīng chěng pīng pìnD tuān zhuìchuán chuǎn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及其所之.既倦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⑨夫人之.相与⑩不知老之.将至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⑨⑩B.③④⑤⑥/②⑧⑨/①⑦⑨⑩C.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D均不成对偶,只有B是,都是并列词组。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 分值:67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9分)1.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悟言一室之内B .未尝不临文嗟悼C .齐彭殇为妄作D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解析:A 项,“悟”通“晤”。
答案:A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 .畅叙幽.情(幽深)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一时) C .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生命的尽头) 向.之所欣(过去,以前) D .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A 项,“修”应为“长、高”;C 项,“化”应为“自然”;D 项,“喻”应为“明白”。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世殊事异 B.⎩⎪⎨⎪⎧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人之力而敝之 C.⎩⎪⎨⎪⎧ 当其欣于.所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亦足以.畅叙幽情解析:A 项,前一个“虽”是连词“虽然”,后一个是连词“即使”;B 项,两个都是“依靠,靠着”;C 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对”,后一个是介词“在”;D 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因”,后一个是介词“用来”。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B.信.可乐也C.感慨..之相与..系之矣D.夫人解析:A项,“其次”文中古义为“曲水的旁边”,今义为“次第较后或第二”;B项,“信”文中古义为“实在”,今义为“相信、信任,书信”等;D项,“夫人”古义中的“夫”是发语词,“人”是“人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感慨”古今义均为“有所感触而慨叹”。
双基限时练(八) 兰亭集序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觞.情殇.整饬.流水汤汤
..
B.形骸.惊骇.垓.下言简意赅.
C.嗟悼.泥淖.兰棹.掉.以轻心
D.清朗.槟榔.稂.莠琳琅.满目
解析A.饬chì,余读shānɡ;B.hái|hài|ɡāi|ɡāi;C.dào|nào|zhào|diào;
D.朗lǎnɡ,余读lánɡ。
答案 C
2.下列默写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此地有重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是日也,天朗气清,慧风和畅。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愉。
解析A.重.山峻岭—崇;C.慧.风—惠;D.愉—娱。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于“专家”所说的“从活熊身上取胆汁简单、舒服”的说法在惊
诧之余,而又感慨系之
....,“简单”似乎好理解,而“舒服”则真不知是对熊而言,还是对取胆者而言。
B.阔别家乡二十年,如今再踏上故乡的这块土地,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
当年的一街一巷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当年的古井老树已不知了去向,这真是斗转星移,情随事迁....。
而不变的是浓浓的乡音和浓浓的乡情。
C .大学毕业三年了,城市串了三四座,工作换了六七个,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专业不对口,至今他仍然在一个个招聘会上放浪形骸....
,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理想的工作。
D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水,绿的树,星罗棋布的井架,鳞次栉比的屋舍、尽收眼底,足以让你游目骋怀....
,饱览这新兴油田的大好风光。
解析 A .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感慨,侧重在兴起感慨。
B.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C.放浪形骸:比喻行为放纵,不拘形迹。
D.游目骋怀:尽览风景,舒展情怀。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
俯察品类之盛.盛大 B.⎩⎪⎨⎪⎧
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C.⎩⎪⎨⎪⎧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共同
D.⎩⎪⎨⎪⎧ 虽趣舍万殊.不同
虽世殊.事异特殊
解析 A .②句应为“繁多”;C.②句应是“一边”;D.②句应是“不同”。
答案 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
B.⎩⎪⎨⎪⎧ 夫人之.相与及其所之.既倦
C.⎩⎪⎨⎪⎧ 列坐其.次其.致一也
D.⎩⎪⎨⎪⎧ 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解析 A .前,对于,后,在。
B.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动词,往、到达。
C.同为代词他(它)的。
D.前,介词,把,后,介词,因。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感慨..系之矣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⑥夫人..之相与 ⑦或取诸怀抱.. ⑧放浪形骸..
之外 A .①②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③④⑧
D .②③⑤⑦
解析 古今意义不同的有①左右:古义为“四周”;②其次,古义为“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