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合集
- 格式:pdf
- 大小:338.84 K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活动三:小试牛刀,举一反三1.学生自由交流: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具有集体荣誉感……2. 学生自由交流: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坚固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活动四:日积月累,理解背诵1.了解《春日》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意思,3.小组背诵古诗。
活动五: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1. 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3. 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
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3.习作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语言条理清楚,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活动三:小试牛刀,举一反三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使自己当选呢?2.假如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让妈妈同意你的请求呢?活动四:日积月累,理解背诵1.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作者介绍】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汉族,男。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 竹节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豁、叉、揍”等21个生字,会写“纳、嵌、凛”等15个汉字。
2.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3.了解阅读方法的多样化,阅读中学会根据目的有选择地读,关注重点细读,与目的无关的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2.了解阅读方法的多样化,阅读中学会根据目的有选择地读,关注重点细读,与目的无关的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阅读方法的多样化,阅读中学会根据目的有选择地读,关注重点细读,与目的无关的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竹节人道具,或制作竹节人的视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豁、叉、揍”等21个生字,会写“纳、嵌、凛”等15个汉字。
2.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阅读方法的多样化,阅读中学会根据目的有选择地读。
教学过程:一、出示玩具,质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玩玩具吗?你们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自己制作玩具的经历?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和大家一样爱玩的作家--范锡林,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师出示玩具图片)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
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9 竹节人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胆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看来你们对竹节人充满了兴趣。
的确,老师一拿到课文,也充满了疑惑。
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
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9.竹节人教课目的:1.认识“颓、疙、瘩”等 13 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 16 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冽、疲备、顿足”等18个词语。
2.依据不一样的阅读目的,采纳适合的阅读方法,领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风趣风趣。
3.能归纳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觉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依恋,领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叙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见解。
教课重难点:1.本课的要点是引导学生依据不一样的阅读目的,采纳适合的阅读方法,并能归纳故事情节。
2.难点:(1)经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他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领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叙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见解。
教课准备:1.部署学生收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陪伴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特别聪明,就自己着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1.提出念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明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要点指导:风靡(mǐ)叉( 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侧重剖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而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构造,注意“害”“谷”,互相要联合紧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本课研究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有趣玩法,感悟了玩具带来的快乐。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回顾,为下节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9竹节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14个生字,朗读课文时表现出感情。
过程与方法:从竹节人的制作、有趣玩法、老师玩竹节人三个方面研究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玩具的有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询问学生平时喜欢玩什么玩具,怎么玩,是否有趣。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玩的玩具,并说出玩具的有趣之处。
2.介绍新玩具——竹节人。
教师板书课题,引入课文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文研究。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1,要求学生读准课文,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出示课件2,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讲述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第4-19自然段介绍了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第20-29自然段讲述了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3.出示课件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述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及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后面关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阅读方法打下基础。
三、感受竹节人的有趣。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竹节人是怎么玩的?怎样有趣?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教师点拨: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讲述了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趣:线卡住,呆头呆脑净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XXX;装上钩针,就成了XXX……破课桌成了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4.细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玩”竹节人写得具体。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六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阅读能手”评选第二季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个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这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更确切的说,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本单元对有目的的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展开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二是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看法和生活,并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的,把原因写具体。
从写作训练要素和内容看,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内容联系不明显,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目标来落实.二、单元学习目标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单元学习目标可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把握好“创造”的合理生发点,尊重课文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大胆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适合运用阅读策略,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曲折,在学习时,我们要根据人物的塑造,感受神话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美,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意思。
并且用自己的话说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在学习民间故事内容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复述故事;想象并补充有关故事情节,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审美创造:在抓住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2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语。
阅读1.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故事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配上适当动作和表情,能创作性地复述故事。
2.能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4.背诵古诗《乞巧》。
口语表达组织民间故事会,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
书面表达能提取故事的主要情节,用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式缩写故事。
快乐读书吧推荐中外民间故事,能对民间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单元任务群设计】(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对海力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也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含评价意图)谈话导入揭zK 课题、I/J步感知,学习生字1.引导学生交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能说说你喜欢的玩具吗,它是怎么玩的?2.课件播放传统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几个。
3.简单介绍自己认识的传统玩具。
板书课题。
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制作方法”“游戏方法”“有趣故事”“老师也玩”来给课文划分段落。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1)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2)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5.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说出玩法。
2.认识传统玩具。
3.齐读课题。
1.听读,思考并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儿时制作竹节人,并和同学们一起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玩竹节人的事。
⑵迷恋自制玩具和制作竹节人 (第1〜4自然段)。
玩竹节人(第5~ 18自然段)。
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第19〜22 自然段)。
老师也玩竹节人(第23〜29自然段)。
2.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
3.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在给学生展示传统玩具的图片时,教师要进行简单的介绍。
用一两句话把“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如何游戏”这几个方面介绍清楚。
为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
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但并不都是左窄右宽。
提醒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课文很长,也有一些长句子,教师在学生读有困难的句子时要注意指导朗读。
/生指书成小布作£示的导写M 堂纵置业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合集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1)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虎视眈眈赫赫伟绩津津有味全神贯注(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
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0.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
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