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名单的通知正文:---------------------------------------------------------------------------------------------------------------------------------------------------- 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度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14〕11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9号)精神,经高校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省教育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评审,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武汉大学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建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等8个基地为2014年度“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授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与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等40个基地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实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基地建设方案,认真落实好实习实训准备、教学、管理、考核、总结等各个环节,制定分专业(类)实习实训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要落实好实习实训学生选派任务,各基地牵头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本校实习实训大学生管理办法,加强服务管理,加强与基地所在共建企业的合作育人,发挥好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示范作用。
二、创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育模式。
各高校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育模式,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实训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组建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
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0.04.28
•【字号】鄂教高[2010]8号
•【施行日期】2010.04.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
程名单的通知
(鄂教高[2010]8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有关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10〕1号)的要求,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通过,网上公示无异议,我厅审核同意武汉大学《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150门课程为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现予公布。
省级精品课程有效期为4年,其间,课程内容按规定向全省高等学校免费开放。
有关高校要确保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正常运行和免费开放,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我厅将定期检查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网络运行情况和教学资源更新情况。
对于管理不善的课程,我厅将责令整改,整改不力将取消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未经学校和课程负责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省级精品课程内容用作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希望各高校进一步提高对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精
品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和辐射作用,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附件: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附件:
注:本科与高职高专课程采用不同课程分类体系。
高等教育理论一直以来,许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并不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落差越来越明显,许多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形势很差。
具体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离应用型有相当大距离,其中毕业论文环节表现尤其突出。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现状毕业论文是食品专业本科学生需要完成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是工科学生最重要的实训环节。
但是一直以来都存在毕业论文环节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针对不足,我们在“阶梯递进、双证通融”培养模式探索中创新了毕业论文环节的开展方案和评价体系。
二、“阶梯递进、双证通融”的培养模式“阶梯递进、双证通融”的培养模式是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针对之前“宽口径、重基础、素质全面”培养目标的不足提出并获得立项的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以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为目标,通过重组课程体系,使之切合行业产业、职业岗位、就业创业实际需求,并将其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阶梯递进、双证通融”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环节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毕业论文目的的重新设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性,所以本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各环节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毕业论文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发现问题、调研问题、细化分解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结果解决问题,检验问题解决与否一系列能力的完全考查,同时在毕业论文环节也考查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述能力。
(二)毕业论文开展步骤的创新1.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是否贴近应用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一直以来,教师负责选题环节,所谓的选题无非是学生从教师所给的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而已,但是教师的拟题是否贴近生产实践,是否强调了应用性呢?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教师尤其是传统食品科学教师所受的是传统的宽口径、重基础教育,这其实导致本专业教师根本不可能超越自身为学生准备应用性课题。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10.30•【字号】鄂教高[2007]21号•【施行日期】2007.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鄂教高[2007]21号)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几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6]8号)要求,经学校申报,我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确定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0个中心为第五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名单附后)。
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精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确立现代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全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各高等学校应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本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
要按照专家评审通过的实施方案,抓紧进行项目的实施工作,我厅将依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论证通过的项目建设方案,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工作。
从2008年开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建设工作以学校为主进行。
符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和年度建设要求的,可申请参加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
附件:第五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二OO七年十月三十日附件:第五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名单物理类: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科技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工业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类:三峡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类:武汉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孝感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类:武汉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峡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类:武汉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类:华中科技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汉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冈师范学院媒体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学类: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地质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材料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类:武汉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他类: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的通知(鄂教基[2010]4号)各市州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了推进我省高中普通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突破制约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培养一支课程改革专业支撑团队,形成项目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招标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基[2009]30号)精神,经各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各招标项目的负责人和责任单位(见附件),现予以公布下达,希望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力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切实推动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附件: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项目立项一览表二O一O年三月三日附件: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项目立项一览表序号责任单位负责人项目名称备注1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刘青春王继新课程改革政策实施监测及有效性研究2武汉大学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邱均平雷春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研究3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教育干训中心周冬祥袁先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研究4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涂艳国翟培甫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5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姜瑛俐刘合荣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6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杨国金学校课程开设与管理研究7湖北大学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靖国平朱长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8湖北大学徐学俊课程资源建设研究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学研究室郭元祥邓治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10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华中师范大学张祖春崔鸿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11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范义虎方晓波基于网络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李仕伟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研究——结束——。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鄂民院科院文〔2015〕8号
关于公布2014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名单的通知
院属各教学单位:
2014年省、校两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及学校《关于开展2014年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通知》精神,经科技学院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我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E-C-V-I教学模式培养护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例”评为
- 1 -
2014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经各系(部)推荐,科技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决定“科研融入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9个项目为2014校级重点项目,“数字时代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改革与创新研究”等19个项目为2014年校级一般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现将各项目名单及资助经费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2014年度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览表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2015年1月7日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办公室2015年1月7日印发- 2 -
附件:2014年度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览表
- 1 -
- 2 -
- 3 -。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中外大学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相关问题研究曾德军漆玲玲;马杰;赵菊珊;柯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查先进严亚兰;寇继虹;安璐;张晋朝武汉大学“水文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陈华吴云芳;熊立华;张翔;高仕春武汉大学大学体育教案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实证)研究陈慧孔军、王永志、秦子来、关倩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实验教案项目创新与实验教案平台建设研究程明张金海;姚曦;周茂君;李小曼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经典研读”系列课程的教案改革与研究程芸曹建国;谭新红;鲁小俊;钟书林武汉大学科学研究元素融入药理学教案实践丁虹李艳琴;项瑾;童静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拟态实践实习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洪杰文刘丽群;周茂君;刘建明;叶晓华武汉大学《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花向红邹进贵;向东;张涛;汪志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黄从新林青;唐艳红;陈静;邹莉萍武汉大学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黄先蓉王晓光;姚永春;郝婷;刘章蓉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案改革焦利民胡石元;张金亭;刘洋;唐旭武汉大学《高电压综合实验与实践》课程建设蓝磊陶劲松;田翠华;袁佳歆;关伟民武汉大学骨科临床教案资源库的建设雷军蔡林;王欣;王建平;罗涛武汉大学包装印刷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黎厚斌马桃林;王玉龙;钱俊;柯贤文武汉大学基于模式的遥感实践教案改革研究李刚潘励;黄玉春;李振涛;孙朝辉武汉大学师生同创青春版——传统人文学科教改理念及实践李建中高文强;李松;刘春阳;李立- 1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基于数字图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生态建筑教案体系研究李鹍冯霞;谢波;相凤明武汉大学网络导学与个人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研究李莉刘浩文;沈志东;范昊;桂浩武汉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案方法改革刘东灜朱帆;明珍平;刘斌波;汤纪路武汉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课程双语教案的实证研究以国家双语教案示范课程《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教案实践为例聂建强梁雯雯;冯洁菡;王予民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立体实践教案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牛晓光王丽娜;杜瑞颖;彭国军;余琍武汉大学《金融经济学》课程教案方案与教案内容优化研究潘敏胡昌生;罗琦;熊和平;马理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彭晓涛贺文涛;王耘;张艳杰;江波武汉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案在《诊断学》课程教案和考试中的应用唐其柱沈涤非;卞洲艳;邓伟;周恒武汉大学“角色扮演”教案法在结构化学讨论课程中的应用王宝山侯华;胡慧;崔克新武汉大学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立体化研究型教案模式研究王涛杨连生;李宏明;李杨;周炜波武汉大学基于网络和移动互联环境的《地磁学》课程教案系统的建设王正涛任翔;金涛勇;刘洋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与装备实验室的教案体系建设巫世晶石端伟;廖冬梅;李正刚;宋凤莲武汉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的平台建设和保障制度:以武汉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吴传清文建东;孙智君;肖利平武汉大学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传感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吴琼水马志敏;胡耀垓;王宝龙;张铮武汉大学中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对策研究周叶中夏义堃;张莉;丁念;王鹏武汉大学语言文字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萧红肖圣中;张延成;王统尚- 2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体系设计杨军龚庆武;吕艳萍;刘栋;丁涛武汉大学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案对接研究——以民商法课程为视角杨巍温世扬;李承亮;彭小坤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法探讨叶燕青;陈小奇;雷红;范静怡武汉大学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研究游长松汪火焰;桂敏武汉大学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案改革与实践张妍岩邓鹂鸣;卢晓仙;刘庆荣武汉大学构建医学院系青年教师分层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赵怡芳姚玲亚;杨学文;何佳;孟柳燕武汉大学关于建立服务教育教案平台——“大学生体育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郑策孔军;王晓娟;朱卫雄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工程设计能力强化教案曹丹华吴裕斌;武树斌;王英;李经平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陈小丽闫俊懂;李军均;夏增民;黄讷敏华中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程邦雄骆琳;黄仁瑄;肖万萍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教案研究杜志章黄长义;张德鹏;陈梅;尹倩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综合技能测试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冯占春乐虹;张兰;张治国;李小莲华中科技大学物联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甘早斌曹计昌;鲁宏伟;李开;赵贻竹华中科技大学中美新闻评论比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顾建明赵振宇;周婷婷;黄勤;张武德华中科技大学中德医学实验班药理学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模式探讨郭莲军徐旭林;吕青;晏汉娇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郭燕刘泽华;徐锦芬;张焱;汤小川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黄晓涛康玲;王芬;秦磊华;吴驰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跨学科知识建构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黄亚平任绍斌;彭翀;郭亮;赵守琼- 3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学基础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黄永忠韩志斌;雷冬霞;刘艳红;尹慧华中科技大学伦理学系列课程案例教案研究与实践雷瑞鹏韩东屏;程新宇;王珏;邵华华中科技大学“篮球运动教案与训练”课程教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承维井玲;沈趺进;万来红;王永俊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课程与教案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和孙军;王芳;尹丙姣;周新文华中科技大学斯特林引擎创新制作与实践李华飞李智勇;宋皎皎;唐东;张剑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高级阶段口译课程建设研究李菁岳军;张易凡;刘琼;杨清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力学教案团队建设与探索李黎龙晓鸿;江宜城;樊剑;戴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设想刘劲松徐明生;任学梅;吴丰顺;谌玲华中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刘晓军陈良洲;赵斌;卢文龙;杨曙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罗杰左冬红;杨明;王红;姚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整合课程教案模式效果评价与优化研究吕家高谭飞;陈琢;舒涛;刘文励华中科技大学将转化医学引入八年制普通外科教案中的方法研究欧阳晨曦王剑;郑启昌;李毅清;杨超华中科技大学以软件工程技术见长的复合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邱德红肖来元;方少红;薛志东;武剑洁华中科技大学虚拟样机技术在电机学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孙剑波叶才勇;熊永前;杨凯;于克训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与教案互动的开放式实验教案模式探究唐朝晖吴元喜;周爱文;刘静宇;刘木根华中科技大学以案例为基础的《环境卫生学》参与式教案的研究与实践王爱国杨克敌;吴志刚;陈军;夏涛华中科技大学全面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王朝晖彭雯;李云桥;戚本玲;黄芸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生药学实验教案新体系构建王小刚高磊;陈家春;方进波;周群- 4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王新云樊自田;廖敦明;罗云华;金俊松华中科技大学专题和案例研讨教案法在专业课程双语及全英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卫迎春许小平;刘海云;李昭华;孙焱林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熊蕊叶贤基;吴波;杨晓非;余龙江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广笑谢青;陈明洁;蒋涛;何光源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中法班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杨克成姜嘉乐;陈敏;夏珉;李微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传热学”课程教案方法研究与实践杨昆王嘉冰;许国良;王晓墨;方海生华中科技大学《内科学》教案平台的优化研究张惠兰史雯静;徐永健;汪道文;赵建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参与式教案”的税务专业课程教案方法改革与创新张睿张克中;陈卫华;郑红霞;罗光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为目标郑友德焦洪涛;李薇薇;范长军;伍春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指导探索式学习的“国际企业管理学”教案方法改革与实践钟熙维卫平;韩民春;陈亚萍;杜萍华中科技大学行动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周二华龙立荣;柯琼;青国霞;郑凤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究龚少英刘思耘;李晔;熊俊梅华中师范大学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开放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中美比较为基础江满情刘伟;邢来顺;孙泽学;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蒋玲杨九民;黄磊;杨琳;李文昊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雷江华孙玉梅;朱楠;彭兴蓬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李志明董俊敏;张舜;张军;郭邦俊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试点学院建设目标的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刘守印吴少平;唐一文;黄致新;黄光明- 5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师范大学思政专业基础课和非思政专业公共政治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龙静云李宏伟;张风华;梅萍;杨丽珍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胜任力的研究生分层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马红宇唐汉瑛;王忠军;刘亚;谢员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宁国勤左明章;杨九民;陈迪;黄勃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师范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彭双阶何穗;朱长江;徐章韬;刘敏思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型预科汉语教案模式的实证性研究及新教材编写万莹李汛;肖任飞;李孝娴;周毕吉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检验王斌夏文;罗小兵;鲁长芬;罗时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及教改研究王长生曹东平;王敬华;于新;王一民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文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在文艺学课程中的运用徐敏胡亚敏;韩军;魏天无;万娜华中师范大学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师教育创新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张文华万坚;王后雄;王继新;郭能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生微课程教案模式研究郑世珏陈怡;杨青;赵尔敦;倪敏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教案模式的拓展与深化曹阳朱长江;郑伦楚;胡中波;程凯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陈莉刘忆湘;胡启林;张伟;郭敏刚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自动化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伟苏义鑫;陈跃鹏;刘芙蓉;黄亮武汉理工大学人因工程课程“递进式立体化”双语教案的探索与实践丁国平王晓光;郑钧宜;张峰;龚文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试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董丽杰卢少平;李瑶;周红;张乐媛武汉理工大学多层次多模态大学英语教案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杜玲莉王达金;彭桂芝;杨继唐;于艳玲- 6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课程群建设何朗楚扬杰;刘扬;陈建业;方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轮机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贺玉海杨建国;钱作勤;陈劲松;余永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科企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胡华夏洪荭;王怡;白玉;闵剑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华林秦训鹏;杨波;张国方;颜伏伍武汉理工大学协同创新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黄解军崔巍;尹章才;张晓盼;詹云军武汉理工大学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和改革探索江长斌王虎;戴福祥;张浩;王斌武汉理工大学基于教材网站建设深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热工设备”课程创新型教改研究姜洪舟朱明;文进;李娟娟;吴正刚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康灿华王爱民;苏葵;戴福祥;苏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研究雷五明李静蓉;邵献平;何放勋;张利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李英攀方俊;蔡黔芬;柴光文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刘岚刘泉;吕锋;刘可文;张家明武汉理工大学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刘平峰聂规划;陈冬林;傅魁;戚欣武汉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刘树林周军;余谦;滕玉梅;唐艳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平台的船舶工程专业虚拟实习系统开发茅云生向祖权;袁萍;周永清;郭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钱作勤向阳;高岚;张本;毛小兵武汉理工大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改革和实践研究石友蓉兰飞;洪荭;方明;沈俊- 7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案体系的重构研究与实践苏杨刘泉;陈永泰;吴巍;曾刚武汉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田燕王晓;陈铭;郭建;彭恺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王卫华刘勇波;张凌云;张淼;高晓声武汉理工大学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吴超群王三武;张和平;徐汉斌武汉理工大学生命哲学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熊娜邱芬;王林;阳艺武;张君梅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教案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与改革方略研究徐爱萍赵路;郭焕银;柴光文;丁小丽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徐华中夏定元;郭永琪;周新民;刘荣英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思政课教案对网络舆情的引入与引导研究阎高程张光华;沈革武;潘晔;李莉武汉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十年教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杨俭瑞刘珍;万宏阳;谢伟平;朴英姬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科方法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喻平王仁祥;石丹;刘华;郭沛然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虚拟现实和知识可视化的情景式教案模式研究及实践袁小玲吴业福;陈先桥;陈定方;程艳芬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及大类培养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实践袁艳斌张晓盼;崔巍;詹云军;尹章才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背景下教、学、管三者协同共进的对策研究张丽琴李明;汪炜;何平;龚晓川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案体系及教案方法改革研究——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张庆英辜勇;张莹;王正国;陈焰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中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赵章焰吴青;于蒙;钱尚溢;苗红武汉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经济数学合理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朱华平韩华;黄明芳;宗志雄;吕小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调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柴波文章;谢杨;曾斌;李远耀- 8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研究与实践陈丹陈云亮;樊俊青;邓泽;陈小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贾洪彪吴立;马淑芝;王耀峰;潘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管理专业教案实习改革研究柯小玲王开明;付晓灵;孙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适应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李波蔡建平;殷蔚明;赵娟;张伟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环境设计实践教案体系研究与实践廖启鹏曾征;池漪;彭静;程璜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信息技术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刘刚张冬梅;吴冲龙;戴光明;张夏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身体素质提升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案内容配比研究刘良辉熊和平;黄江华;皮崴;郭珊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能力培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刘修国张唯;周琪;肖启芝;高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学》实验教案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案的优化马昌前佘振兵;张宁;陈能松;李益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高校户外运动实践教案基地群创新体系研究牛小洪王莉;董范;常虹;刘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潘雄胡友健;吴北平;陈刚;黄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精品教材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庞岚龚伍军;殷坤龙;余桂红;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研发类本科生创新实践团队培养模式研究尚建嘎武彦斌;周顺平;张剑波;郑贵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挥地学类高端人才在地学专业本科教育教案作用的机制研究王华周刚;龙涛;殷坤龙;赵宗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地球化学》实践研究型教案模式探索谢淑云李方林;凌文黎;向武;闭向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与开发类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姚光庆张晓军;谢丛姣;夏庆霖;周锋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能型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喻继军张梅珍;王大员;孟霞- 9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案改革方法研究—以美国大学,英国大学本科教案培养模式为参照章丽平唐善玉;马钊;康晓军;武进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实验课程教案方法研究陈新胡弘弘;江登琴;陈军;杨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策略研究:以某大学为例范丽萍袁文娜;廖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政产学研“四位互动”的商务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黄漫宇郭守亭;张伟年;彭虎锋;张传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立体化的研究型实验教案模式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金荣学金荣学;王金秀;潘常刚;周春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化背景下拔尖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李璐张龙平;康洪艳;陈波;彭小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探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适应与二语习得梁小华李响林;蒋昌盛;彭兆霞;李锦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元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刘昊周晓东;马蕲;贾海如;鄢正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理论刘萍陈立华;阮全友;曹竞;关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案例教案研究宋伟良曹亮;陈勇兵;田毕飞;徐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高校优质教案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以会计学本科为例王昌锐龚翔;胡曲应;胡伟;杨海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论文信息化指导平台建设王华吴德军;郑玲;吴龙庭;陈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学课程仿真实验体系建设研究——以软件为基础平台王均平方玉珍;章昌志;疏义红;焦俊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项目融入课堂的双主体互动教案法研究杨帆王征;詹雷;贺欣;彭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周红云陈芳;熊卫;冯瑞香;鲁萌华中农业大学农林高校校史校情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贵华黄运丽;梁伟军;吴春梅;王娟华中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前沿性理论融入实践教案的探索与研究陈利珍雷朝亮;王满囷;华红霞;王小平- 10 - / 29。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1.05•【字号】鄂教高〔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鄂教高〔2015〕1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4〕19号)要求,在学校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网上匿名评审、综合评审和公示,省教育厅研究确定,武汉大学“融合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信管类课程的应用研究”等499个项目为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体现政策导向。
2014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坚持育人为本。
2014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贯彻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提高工作质量。
要把开展教学项目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坚持教研相结合,寓研于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实行责任制度。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实行学校负责制。
各项目承担学校负责组织项目的启动、实施、经费管理及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项目启动前,项目组要完善研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主持人和参与人员必须按照立项申请书中所确定的项目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4.19•【字号】鄂教高[2007]3号•【施行日期】2007.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鄂教高[2007]3号)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教学质量意识1、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加强教学工作,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合理专业结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的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省教育厅将通过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引导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凝聚高等学校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等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12.03•【字号】鄂教高办〔2014〕4号•【施行日期】2014.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2014〕4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鄂教高〔2012〕7号)精神,现就2014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申报建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与建设要求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要求参照教育部下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执行。
二、申报范围及申报条件2014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范围为本科课程,各高校已建的省级精品课程和各校2012-2014年新建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可在规定的限额内向教育厅择优推荐申报。
本科申报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申报课程应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
申报课程原则上应已完成基本资源建设,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课程拓展资源须明确目前建设情况、建设成果和建设规划。
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给予倾斜支持。
三、申报限额我省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限报8门,其他部委属高校限报6门,其他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限报3门,请各高校按限定名额向我厅推荐,超过限额不予受理。
附件1
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南
2014年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全面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深层次、突出性的问题。
本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高校参考,其研究内容涉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大方向,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
申请人可在本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申报项目。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分类指导研究;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高等学校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高等教育适应湖北地方经济发展研究;高校服务湖北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对策研究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关于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研究;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各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国际化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
重点支持各试点学院和试点单位在“三改一完善”等改革项目上的教学研究。
三、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适应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管理、评估和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符合湖北、区域、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面向湖北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专业综合改革研究,加强工科(本科)专业研究,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研究。
系列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包括新课程体系构建、产学合作新课程的开发和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立体化教材建设等。
大学公共英语等高校基础课教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四、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机制研究与实践等;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教学团队、名师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建设与管理研究等。
五、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建立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六、湖北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包括校际合作、省部高校共建及对口支持协作、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
七、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及保障、监控机制和体系研究
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的常态化、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学分制改革研究等。
八、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
包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管理研究。
九、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现状与发展研究;学术学位
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与实践;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及其质量保证研究与实践;学科及学位授权点建设绩效评估研究;研究生分类、分层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跨学科及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研究;导师队伍建设及导师队伍遴选、聘任机制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监督体系研究;学风建设与学术规范教育研究等。
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高职高专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高职高专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双证书”制度推进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高职高专专业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
十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教师
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
十二、其他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及教学科研项目及成果的规范化管理和推广应用及示范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