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作文教案优选稿
- 格式:docx
- 大小:261.26 KB
- 文档页数:15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3:作文技法讲解和练习一、引言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作文教学在高中阶段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作文的技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作文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我们将从写作步骤、语言表达、文体风格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希望可以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作文学习和写作中有所收获。
二、作文技法的讲解1.写作步骤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写作步骤。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写作步骤:①明确主题和要求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要求,并掌握主题。
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②思路确定在明确主题和要求之后,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思路的确定需要尽可能体现出个人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容易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
③素材收集在确定思路之后,我们需要开始收集素材。
素材可以包括自己的思考、阅读过的文章、相关的知识点等。
收集足够的素材可以在写作时更灵活地应用,提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④构架谋篇在收集素材之后,我们需要开始构架谋篇。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谋篇构架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性。
合理的谋篇构架可以让文章更加成熟、完整和条理清晰。
⑤修改润色在完成初稿之后,我们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修改润色可以针对一些小毛病、错误等进行调整,使文章更加精细和精美。
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语言上使用正确、合适的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关于语言表达的技巧:①形象比喻形象生动的比喻可以很好地为文章锦上添花,让文章表达更有感染力。
比如:“像一只害羞的小鸟,躲藏在树枝之间。
”②排比和跨句排比和跨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比如:“优秀的领导有智慧,有胆略,有道德,还有包容。
”③恰当使用各类修辞手法各类修辞手法是作文中装饰句子、表达情感的必备技巧。
比如古诗里常用的比喻、典故等。
高三语文教案优选范文【导语】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终究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爱好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遭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
作者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语文教案优选范文》,期望助你一臂之力!【篇一】高三语文教案优选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能力。
2、品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贴表达,知道象征手法的运用。
进程与方法:1、通过量种情势的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2、借助背景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知道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深化象征手法的知道及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期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权势的火热豪情。
教学重点:1、品味作者对天气热、闷的妥贴表达。
2、知道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知道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假想:1、教具:多媒体课件2、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1、猜一猜。
以谜语激趣导入。
2、教师简介作者。
二、读一读1、师生合作,多种情势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听读课文,摸索:雷雨前的天气有怎样的特点?三、品一品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第一部分。
2、找出写天气热、闷的句子,并作赏析。
(1)教师示例,作方法指导。
(2)学生小组内赏析,班内交换。
3、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摸索:文中苍蝇、蚊子、蝉儿在这种环境里有何反应?四、议一议1、出示资料,了解时期背景。
2、小组合作探究:文中闷热的天气、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何象征意义?3、有感情地朗诵结尾部分,再次感受作者对雷雨(革命)的期望。
4、小结课文,揭示文章主旨。
五、说一说1、出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图片。
2、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爱好,由于它象征着。
六、作业设计仿照范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首小诗。
例A:粉笔白色的犁耕耘在黑色的沃土例B:橡皮橡皮一心盯着别人的毛病为了纠正别人的毛病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篇二】高三语文教案优选范文教学目标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作文教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文章质量。
2、培养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增强写作的现实感和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题目与命题(1)分析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趋势。
(2)讲解不同类型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3)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的能力。
2、写作技巧(1)讲解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如何做到开篇吸引人、结尾有余味。
(2)讲解如何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3)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4)讲解如何进行描写、叙述、议论,使文章表现力强、感染力足。
3、素材积累与运用(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生活细节,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训练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如何将素材恰当地融入文章,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分享优秀作文,分析其素材运用的特点与效果。
4、课堂练习与讲评(1)现场出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段或一篇作文。
(2)随机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3)学生互评,交流心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写作优缺点。
5、课外写作作业(1)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供必要的辅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章质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文章立论准确、思想深刻。
(2)如何使学生文章语言规范、文采斐然。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写作技巧。
3、提供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4、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同学们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征;3.结合以前学过的戏剧类课文,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4.通过了解世界现代文学创作的绚烂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和斗争。
课本节选了全剧的最后一场。
先写了朱丽叶殉情,然后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最终使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蕴含着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荒诞派戏剧在巴黎戏剧舞台上的上演,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被打破了,贝克特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我们今天要学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三、学生谈阅读过后的直接印象,尽量让学生寻找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作文复习教案奔跑,本名陈艳辉,安化二中语文高级教师。
从教二十七年,丹心不改,追求不变:教学相长,不断攀升。
生活有多丰富,语文课堂就有多丰富;生活有多精彩,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因审题失误得18分以下不是危言耸听,因发挥出色得55分以上不是天方夜谈;审题基本符合题意的前提下,36分到50多分之间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作文的复习要高度重视,任何放任自流的做法都可能给我们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文第一轮复习重在规避硬伤,争取44分保底,争取48份以上。
第二轮复习重在寻求突破,争取有特色,得高分。
作文的硬伤有哪些呢?一是偏,不切题,理解肤浅,顾此失彼,游离中心等。
二是散,文章文体不明,思路不清,散乱无章法,中心含糊不明确。
三是虚,没有充实的内容,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空发议论。
四是草,书写潦草、卷面不洁,涂改多,让人看了先倒胃……针对硬伤所在,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一一突破。
过审题关,规避偏离题意学生审题现状如何?从益阳市2018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情况来看,形势之严峻,情况之严重出乎意料。
作文材料是“近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个别人怀疑和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斗争情节的奇谈怪论,混淆了视听,抹黑了英雄。
葛振林回忆在山上拔萝卜吃的故事,有的人引申到八路军的纪律作风问题。
无独有偶,之前网络上也有对英雄邱少云事迹真实性的诋毁,用振振有词的所谓‘生理学’说辞诠释这种‘诋毁说’,引爆了一直以来引而不发的思想‘燃点’——互联网‘颠覆观’背后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并不复杂,其主要内容是网络上出现抹黑、诋毁英雄的奇谈怪论,引发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价值观危机的思考。
在这次作文中有将近四分之一学生眼中只有互联网,英雄隐身了,思想燃点不见了,竟然以“网络”为话题,写《网络的利与弊》《远离网络》《网络惹的祸》等。
学案78学会深入说理——恰当用“法”,虚拟批驳复习任务 1.掌握五种常用说理方法。
2.学会使用虚拟论敌的说理方法。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五种常用说理方法(一)多维归因法1.解说多维归因法格式模板多维归因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和争议,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多维度深入归因的前提是事件引发争议或者矛盾产生的原因不可能只有一个,而是多维综合产生的。
我们可以按照主次进行排列,择其两三点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①为什么他们有/没有……,因为……②正是因为……,所以他们才能……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④从浅层次方面看……,从深层次方面看……⑤从个人层面看……,从国家层面看……2.举例人生好比打牌,有的人抓到一手好牌,有的人抓到一手烂牌,抓到好牌的人不必自喜,抓到烂牌的人也不必自悲。
好牌也有可能打烂,烂牌也有可能打好。
因为没有永恒的强,也没有永恒的弱。
不仅人生如此,国家亦然...........。
强者滥用其强,恃强凌弱,也可能会变弱。
夏桀,作为君主,不可谓不强,但是他滥用其强,暴政不断,招致百姓反抗,桀最终被放逐,沦为弱者,客死他乡。
清朝,康乾盛世时不可谓不强大,然而,其后期的统治者自恃其强,以天朝上国自居,最后江山不保,走向灭亡。
如今,美国滥用其强,肆无忌惮,在全球不断地挑起冲突,引起世界多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注定会自食恶果,饱尝苦头。
(2021新高考Ⅰ卷《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片段)边练边悟1 请按照多维归因法,在横线处补写相关语句,使整段文字逻辑更加严谨。
论点:世界的问题在我。
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是的,在我。
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作为“孤岛”的我们,时刻与社会的“大陆”相连。
因为,如若我们推卸责任,如若我们不主动承担,可能受危害的恰是我们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世界的问题,还需要改变世界的问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短文写作的策略和技巧。
一、短文写作的策略1、理解题目要求短文写作的第一步就是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在复习阶段,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历年高考短文写作题目,了解题目出题规律和考点,清楚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短文写作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参考题目进行练习。
2、确定文章框架短文写作的第二步就是确定文章框架,构建写作的基本骨架。
文章框架包括后续要写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为文章的后续具体内容写作提供基础,也有助于考生在文章写作中把握自己的思路。
3、选择合适的立意短文的立意是重要的考核因素之一。
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所接触到的内容、经验以及观察来选择一个合适的立意。
当然,立意需要与题目要求契合,在考试中,不要盲目追求立意新颖而抛弃了题目要求。
二、短文写作的技巧1、选材注意选好题材是文章成功的第一步,在高中阶段的文学篇目中,考生有许多大作品来选择,但并不是每个大作品都适合一篇小短文的写作,考生需要通过理性分析,精心选选,充分考虑自己的阅读和思维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提高短文的可读性与成功率。
2、紧扣主题主题是短文写作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考生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中坚持贯彻主题和题意的要求,不能离题太远。
在短文写作的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语言运用来凸显主题,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词汇语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注意文章的语言生动性优秀的短文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动性,语言生动有力才能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考生应该注意细节,尽可能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方式,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使人读之感觉到亲切、有意思和有感染力。
4、考虑对读者的引导和设计短文写作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设计”意识。
即在编排文章结构时,要注意逻辑性、条理性和连贯性,不能让读者感到乱糟糟、杂乱无章。
考生需要通过严密的设计,将短文中的每一个信息点有序地展开,让读者对文章的主旨和思路有个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氛围之中。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教案【训练目标】能够让议论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富有思辨色彩。
【方法指津】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
记叙中可以议论,议论中可以抒情。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议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在议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添一份思辨色彩。
一、增添论证的思辨性。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具有思辨性,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1.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必须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
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
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
(2)主次关系。
(3)取舍关系。
(4)条件关系。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则故事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情节简单,主要是写薛谭接受教育继续深造的故事。
具体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考),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容易写出新意。
文脉清通,廓清思路才能下笔有神一、名家思悟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做“文脉”。
古人也称之为“筋脉”、“命脉”,它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把结构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像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文章的脉络也贯通全篇文章。
清代文学家林纾在《文微》中说:“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调理。
”刘勰的《文心雕龙·附会》专门阐述文脉的重要,文章有清晰的脉络,则“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比如,伟大名著《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人物故事众多,结构纷繁复杂、语言缤纷眩目。
作者如何安排全书的写作?曹雪芹独具匠心地在整体上安排了“调理”和文脉。
开篇神话就发挥了“调理”和脉络的作用。
小说开头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快,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偏偏剩下一块遗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
日久天长,这块石头通了灵性,便新生抱怨,想到人间走一遭。
神话中的顽石一方面对“天”也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满和反叛,一方面对传统价值观加以否定,同时还体现作者重新定位自我生命轨迹的勇气和意志,这就是全书的“调理”。
这个神话的意义还在于其昭示了小说的整体结构,他们从神界出发,在人间担当悲欢离合的人生磨砺,历尽劫数,又回归神界的大荒山。
所以“石头下凡”构成了书的整体架构,即“出发——历险——回归”,以此来现实人生命定之遭遇,从而显示神界或人间的秩序。
“木石前盟”,与之交织一起,进一步架构全书的基本框架:即“太虚幻境——大观园——太虚幻境”,它是被包含在“大荒山——荣、宁二府——大荒山”之内的。
这个贯穿始终时现时隐的神话就起着线索或脉络的作用,这使得小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更大的神界和人间的背景舞台上显示它的多姿多彩。
从我们学过的众多课文中,不管是何种体裁的文章包括诗歌,都有或隐或显的脉络,都有清通的思路,从而让文章结构严谨,思维缜密,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