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复习化学实验探究题荟萃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7
1、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3、可口可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等物质。
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
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方法一方法二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B.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硝酸铵与氯化钠观察颜色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B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滴加稀盐酸滴加氢氧化钙溶液C 羊毛与绦纶点燃闻气味观察颜色D 氢气与氧气用燃着的木条闻气味6、为了便于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吸热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烧杯内进行化学反应),有关此装置使用和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B.试管内的液体要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C. 向试管内的水中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便于实验观察D. 若直接在试管内加入锌粒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7、以下是用8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环节是()8、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9、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10、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1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12、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Na2SO4 溶液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C. 用嗅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D. 用水鉴别NaCl和CaCO3固体1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14、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15、下列做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食盐水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盐酸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C.用NaOH 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COD.用浓硫酸吸收O2中混有的CO21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五色酚酞)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D.硬水与软水(食盐水)1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大题酸碱盐专题典例剖析例1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入稀盐酸。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 。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解析:CaCO3 灼烧CaO +H2O Ca(OH)2+K2CO3CaCO3+KOH;由此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CaCO3,因Ca(OH)2微溶于水,故推测固体A中可能有Ca(OH)2。
滤液中一定有KOH(因为KOH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若固体A中有Ca(OH)2,则滤液中必有Ca(OH)2(说明滤液是Ca(OH)2的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水溶液呈碱性,可根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来检验Ca(OH)2是否存在,甲同学实验设计是错误,碳酸钙是生成物,固体A中一定有,无需检验,需要检验的是有无氢氧化钙。
荆州市2006年初中升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其中第1-12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
请回答题卡上涂黑有关选项的代号)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而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候德榜B.张青莲C.拉瓦锡D.门捷列夫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B.物质的分子个数C.元素的种类D.各种原子的总数3.孔雀石俗称铜绿,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x CO3,其中铜显+2价,则x的值为A.1B.2C.3D.44.车用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那么乙醇汽油属于A.氧化物B.纯净物C.混合物D.化合物5.钢铁生锈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4Fe(OH)2+2H2O+O2=Fe(OH)3,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形成不溶于水的固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显中性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7.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KNO3化肥属于复合肥料B.蛋白质、糖类、油脂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C.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9.已知氨气也能还原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X,其中X的化学式为A.N2H4B.N2C.N2OD.N2O410.不能用于鉴别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NaCl溶液D.pH试纸11.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16H31N2PO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分子式为C7H10O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3)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aO+H2O = Ca(OH)2②(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 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 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 1. 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 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
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股分成。
探究活动Ⅱ: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 猜想一: MaOH猜想二: NaOH Na2CO3猜想三:NaOH Ca(OH)2[讨论交流] 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2.(2019·武汉市)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2019·武汉市)(6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
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中考复习化学实验探究题荟萃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
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⑴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能量(填“释放”或“消耗”);⑵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⑶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
(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B:。
(4).二氧化碳在化学家的眼里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
二氧化碳可以为化工合成提供足够的碳元素,既可以减少化工产业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又可以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⑴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化肥厂用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5).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⑴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理由是:3.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 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 B .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C.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鲜美,D.把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2)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请你列举两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 。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 3H 4O ),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食盐是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 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 的量为4.5 g~9 g 。
①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确定每天为他注射200 g 生理盐水,则每天可为他补充约 g 食盐。
②小明同学根据NaCl+AgNO 3=AgCl ↓(白)+NaNO 3这一反应原理,对一瓶生理盐水进行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设4.(05南通) 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红色固体 无色气体浅绿色溶液5(05南通)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 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 2 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 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 液检验CO 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 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 吸收CO 2的质量, Ca(OH)2大于NaOH 。
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 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6.经过课外学习发现,锰(Mn )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 、Ca 、Na 、Mg 、Al 、Mn 、Zn 、Fe 、Sn 、Pb 、(H)、Cu 、Hg 、 、Pt 、Au⑴ 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⑵ 已知锰盐中锰元素显+2价。
写出一个有金属锰参加的置换反应7.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我们常用:⑴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
根据该反应原理我选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⑵ 检查装置B 气密性的方法是 。
⑶ 用这些装置还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碳酸氢铵(NH 4HCO 3)是一种常见的固态氮肥。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NH 3)。
我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是 ;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和 进行验证,装置各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 接 接 接 。
8.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⑵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甲 乙 饱和 石灰水 浓NaOH 溶液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写出(3)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9.研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②;③。
10.化学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产物,并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注:反应前全套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及反应后A瓶内残留的燃烧产物均忽略不计,且各装置均能吸收完全)。
A B C D E(1)实验步骤有:①称量②再称量③点燃蜡烛,并通入氧气(控制氧气流量)④停止通氧气,使蜡烛熄灭⑤按图示连接仪器⑥将装置冷却至室温。
则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_______________。
(2)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等。
则装置C、D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11.现有A ~F 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 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 、B 、C 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 是固体单质,D 、E 、F 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 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
请写出图中仪器a 的名称: 。
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二氧化硫能使KMnO 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5SO 2 + 2KMnO 42SO 4 + 2MnSO 4 + 2 ”。
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 (2分)。
反应后生成的MnSO 4中Mn 元素化合价为 (2分)。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KMnO 4由K 和MnO 4 构成,K 2SO 4由K 和SO 4 构成。
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请根据(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KMnO 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 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2分),理由是 。
13.某固体可能由42SO Na 、NaCl 、32CO Na 、3KNO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