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与公民参与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实现公民宪法权利地新路径探析摘要: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地权利和自由.近两年以来微博问政备受追捧,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地创新路径有着独特地优势,成为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途径.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其现实地问题,需要理性看待其作用.本文从微博问政出发,结合宪法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微博问政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路径,并提出应当理性看待微博问政对促进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地作用. 关键字:微博问政;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地权利和自由.近两年以来微博问政备受追捧,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地创新路径有着独特地优势,成为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途径.网民们也积极地开设微博参政议政,一时间微博成为增进沟通,促进民主政治地新渠道.一、微博问政与公民地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political right and freedom)是《宪法》规定地公民地一项基本权利,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地规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地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地基本保障.依据我国《宪法》地规定公民有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地权利和自由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地活动,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行使为基础;另一种是政治自由,即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地自由.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自由,简称政治自由.我国公民在现代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地政治活动施加影响地活动.近年来我国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公民地政治意识逐步提高,以多种形式行使自己地政治权利和自由.特别是近来微博问政地兴起,网民通过微博参与到国家地政治生活中来,参政议政,开拓了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途径.微博,在web2.0 技术下地产物, 微博地英文全称是micro- blogging,是由博客衍生出来地一种变体,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地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地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以其独特地魅力,在进驻中国之后,便刮起一阵强有力地新风,以其草根性和便捷性,形成“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社会.随后党政机构及官员陆续进驻微博,与普通公众进行点对面地交流,促使了微博与问政地良性结合,由此,微博问政应运而生.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地一种表现形式,从内涵上讲,即指不按传统地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微博问政是对公民参与政治地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问政体现了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政治地新特点,微博问政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路径.二、微博问政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地新路径微博问政已成为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地创新路径,特别是近三年来.2018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越来越多地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微博正以其秒互动地传播优势,开启“人人都是参政者”地新阶段.2018年两会,从两会代表到政府、官员微博,从媒体记者到普通网友,微博已经成为参政议政地重要平台.由此可见,微博已成为汇聚民声、表达民意地重要渠道,是各级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推进社会良性发展地新平台.许多网民通过微博问政地形式参与政治行使权利.首先,微博问政促进了政民高度互动.微博问政能把网民地意见积极有效地收集起来,使网民所反映地问题及时得到政府部门地落实、处理,当公民选择直接到网上反映问题、表达愿望时,如果政府能够予以及时解决,百姓地焦虑情绪会得到安抚,群体性事件必然会大大减少,社会也会更加趋于稳定.网络地普及,微博地盛行,让普通民众能够利用微博这种信息沟通工具自由地道出个人心声和政治诉求.微博问政更是让政民距离缩小,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公众拉到一个平台对话,实现了政社互动.其次,微博问政给公民维权以助力.在现代社会中,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地网络问政行动中去,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地意识有了极大地张力,微博问政作为公民参与政治地创新路径就像一座便捷地桥梁,拓宽了公民与政府地沟通渠道,给公民维权以助力.再次,微博问政凸显了公民主动参与政治地热情.随着微博用户地迅速增长,微博不再仅是网民自娱自乐地空间,而逐渐成为公共事务地发布平台,意见地交流领域,自由言论地场域.草根地声音汇聚在微博平台上,形成强势地意见气候,成为民众参与公共生活地有效途径.通过粉丝之间地相互转发和评论,各种观点不断完善,受众面也越来越广,相对于以往地报纸和电视新闻,社会公众只能被动接受地参政方式不同,微博问政开始凸显社会公众主动参政地热情,并以自己地思想主动传播讯息.网络地虚拟化和数字化最终改变了我们地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主体地社交模式,并不断突破了旧有地时空和要素限制,甚至可以说,“计算机正改变着我们地政府和选举政治”.三、理性看待微博问政对促进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地作用虽然微博成为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地一大亮点,但仔细考究一番,微博问政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经验不足,有待突破.目前微博问政还处在尝鲜阶段,发展经验尚有不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突破.在现实生活中,当下地党政机构微博更多地还只是发挥着信息发布平台地作用,尽管在政民互动中,微博问政也发挥着倾听公众诉求、了解公众实情地作用,有助于拉近社会各阶层地距离,增进社会地进一步和谐,但是其发展现状与公众地期待仍有距离.其次微博问政应成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传统途径地有益补充.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公民宪法意识等各种因素地制约,还有相当一部分公民对自身地政治权利和自由认识尚浅,更谈不上通过微博问政地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另外网民也存在着集群行为,当一种错误地声音通过网络迅速放大汇成舆论时,往往会把真相所掩盖,甚至会导致网络暴力地出现.在面对负面信息时,政府应正面、及时地予以回应,澄清事实,即使真地出现问题,也要勇于承认,提出整改方案,保证网民与政府之间地信息畅通.总之,由于微博问政有其现实地问题,在现阶段只是公民参与政治新途径,我们对微博问政应该理性看待,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微博问政对推动公民参与政治,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地作用.一方面公民应当正当充分地利用微博形式参与国家地政治生活,正确合法地形式自己地政治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也应当善用微博、敢用微博,利用这一工具改变民众同官员间沟通不畅地问题,拉近两者地距离,实现普通群众问政、听政地意愿,继而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地积极性.参考文献:[1]魏楠.国内“微博问政”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4.[2]周斌,虞谷民,李怡.微博问政:政社互动地新模式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1.[3]陶喜年.“微博”问政时代周报,2018.3.18。
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完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网络问政,作为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不仅拓宽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也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策略,以期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本文将分析网络问政在促进公民参与、提升政府透明度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将探讨当前网络问政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信息真实性问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回应机制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提出完善我国网络问政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优化政府回应机制、提升公民网络素养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期待我国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问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参与方式,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网络问政平台多样化。
各级政府纷纷开设官方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多元化的网络问政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参与渠道。
这些平台不仅方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动态,还能让公众通过网络渠道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网络问政参与度高。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他们在网络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政府工作提出质疑和建议,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网络问政效果显著。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的问政方式,对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博问政与公民参与
【摘要】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日渐成为信息时代公民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新兴载体之一。
微博问政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的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因此,本文尝试提出进一步完善微博问政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公民参与
一、微博问政的兴起
“微博问政”是指政府和公众两个问政主体通过微博平台进行互动,就社会各方面领域的话题进行讨论,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参政议政建设。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在这一年的网络发展历程中,微博问政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与公众沟通方面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博最初源自流行于美国的Twitter,在2010年全国两会中,微博初现中国的政治舞台便备受代表们的追捧和极力推荐,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宠;仅经过一年的增长,就已经拥有过亿的用户,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舆论载体。
特别是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中,微博问政这一参政议政的形式更是被推向了高潮,被许多地方政府采纳,成为上级察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和下级表民意、诉所想的公共舆论平台。
二、微博问政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路径
网络问政尤其是微博问政的出现,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心目中“大政府、小社会”的印象,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路径。
(1)微博问政提供了全新的官民沟通方式
微博问政能够把公众的意见迅速有效地汇集起来,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到公众的心声和意愿,这为政府征集民意、问计于民开辟了一个新通道,同时有助于政府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这在及时解决相关民生问题、安抚民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微博问政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对与信息的封锁和堵截都是无效且危险的。
特别是在处理重大危机事件时,信息越公开透明,形式就越有利于政府,就越容易掌握话语权。
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微博在危机事件处理中的重大作用。
只有力促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打消公众疑虑,缓解舆论压力,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3)微博问政有助于公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
微博平台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社交圈,通过粉丝之间的相互转发和评论,各
种不同的观点在不断摩擦与交融中得到完善、传播,受众面也越来越广。
与以往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介平台相比,这使得公众参政议政意愿和热情由过去的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更易于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倾诉到政治民主生活中。
三、微博问政在公民参与中的现实困境
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方式,微博问政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
因此,我国的微博问政在初步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微博网民素质参差不齐,许多负面信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当前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呈现多元化,各种主张、意见分散且琐碎,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意流以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
此外,从微博的发布方式来看,主要是一些意见领袖、草根明星引导着话题的走向,许多人只是处于一种跟风的状态,部分网民对一些复杂的事件或是具有深度的政策问题看法简单,易受他人影响,以至于在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加入到散布谣言的队伍中。
(2)微博问政偏向于形式主义,部分官方微博形同虚设
很多官方微博在兴起一段时间后便归于沉寂,微博问政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季节性。
在“两会”期间,微博问政的关注度会达到最高峰,而在平时,官方微博往往很少得到及时回复,这让微博问政着实变成了一场政治秀。
此外,某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这等于堵住了与民众交流的渠道,因为微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和评论。
上述的种种做法无形中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3)微博问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情绪化表达会影响政府对民意的判断
微博操作简单,准入门槛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参政议政的欲望。
但正是上述特点给微博问政带来了混乱与无序。
各种有用无用的信息混杂在一起,造成政府无法关注到那些被淹没在各种评论中的现实的民生问题。
同时,部分网民表达意见情绪化,在种种非理性的言语中充斥着谩骂、攻击等成分,严重影响政府对民意的判断。
四、完善微博问政的对策分析
微博问政作为传统问政方式的一种有力补充,是政务创新的一种体现,要将这种问政方式扬长避短、发扬光大,则需要通过不断地改进来完善。
(1)制定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目前,我国网络传播的立法进程远远落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规范微博问政的方式,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法治化和民主化,保障网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合法权益。
同时,积极推进微博注册“实名制”,进一
步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假设,提高网民的道德自律水平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问政氛围。
(2)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设,合理界定官员的媒介角色
为将微博问政这一新的政务方式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必须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政务信息的公开度,积极发布和更新有关民生政策的政务信息,耐心听取网民意见和建议,对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同时,领导干部要界定好自己在微博问政中的角色,注意与网民沟通时的言语措辞,就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追踪、跟进,在了解与研讨的基础上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在善于倾听民众心声的基础上,始终保障微博这一官民沟通渠道的有效性。
(3)加强微博问政的引导力度,构建实施有效的对话互动平台
政府部门可以从社会的时事热点中提炼出当前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引导公众进行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和反应民意。
政府也可以为网民提供一些参政议题来讨论,从中倾听民意,提高微博问政的效率和效用。
同时,对部分表达情绪化的网民进行疏导和沟通,努力化解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
五、结语
自微博问政诞生的第一天起,社会各界便寄予厚望,期待通过微博这一新型的问政平台,与政府进行有效对话,从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微博虽“微”,但成千上万粉丝的力量并非只存在于虚拟世界,在现实社会中一样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微博,一个新兴公共的公共舆论平台;微博问政,一个新生的参政议政方式,需要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呵护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文艳.“微博问政”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孙光宁.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J].社会主义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