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微博问政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微博问政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
通过利用微博平台进行问政,可以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升政治参与的便利性,促进民主治理的实践。
微博问政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微博问政机制,促进公民更多参与政治事务,实现更加民主和开放的政治环境。
通过微博问政,公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民主化,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关键词】微博问政、公民政治参与、路径创新、政府互动、政治参与便利性、民主治理、完善机制、促进参与、新途径、公民政治事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民用于问政、发声和参与政治讨论。
政府部门和公民纷纷将目光转向微博平台,通过互动和沟通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提升。
在过去,公民对政治参与的途径有限,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上访、举报等方式来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
而随着微博问政的兴起,公民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向政府提出问题、反映意见,政府部门也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这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地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推动了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
微博问政的出现,既是政府提升政治透明度、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也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直接的参与政治的方式。
通过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升政治参与的便利性,微博问政有助于促进民主治理的实践,推动社会政治生态的进步。
2. 正文2.1 利用微博平台进行问政在微博上进行问政还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民意、收集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推动政府工作。
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可以开展在线政策咨询、征集意见等活动,让公民更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来。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改革的探讨当前,微博问政已成为问政的“急先锋”。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于2012年2月8日发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显联盟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
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政务微博客进入了爆发式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在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预计,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年、2012年、2013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
毫无疑问,年青一代占网民数量的绝大多数,从年青一代一向是未来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力量方面来看,微博问政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带来了无限机遇和可能。
1 微博成为行政管理的带来新变化首先,微博在观念和实际效用上越来越“迫使”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或被动地学会“三个基本转变”:一是面的转变。
从“我不得已被监督”到“在监督常态化状态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的转变;二是信息面的转变,从“我竭力隐瞒事实真相”到“我主动公开核实事实真相”的转变;三是工作方式面的转变——“我为竭力隐瞒事实真相而不断绞尽脑汁做出掩盖事实真相的事”到“我主动公开事实真相的同时,我在自己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转变。
“网络问政”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这一举措一实施便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反映的问题涉及医保、治安、劳资、环保等方方面面,并迅速扩展为民生诉求渠道。
“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研究2008年是网络问政的起始年,2009年网络问政红遍全国各地,2010年网络问政风靡于全国各地。
对“网络问政”高度重视的政府机构以及官员也丝毫不显得落伍,许多政府机构和官员也纷纷抢在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大胆尝试网络官民互动的新模式,他们将微博作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微博问政的概念微博,就是微塑博客,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博客发布各种消息,文本内容大都限制在140个字符(约70个汉字)以内。
它可以点对面,点对点地传播。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即指政府机构或官员不需要采用传统的亲临现场的方式,而是通过微博等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
二、微博问政的存在的问题(一)形式主义严重目前各级政府机构的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而非交流平台作用。
而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突破甚微,与网友们所期待的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有的网民对广州公安系统的官方微博只可浏览门户信息、关闭评论功能提出质疑:“官方微博缺乏网络问政的最基本的常识和问政诚意,即使开通了官方微博,如果问政最终沦为作秀,也只会让网民加深对政府部门的某种偏见,效果往往恰得起反”。
(二)官员角色定位难谈工作,还是谈生活,或是其它方面?微博中的官员们往往身不由己地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之间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网民之间话语表达空间、自由度的差异,很难做到收放自如。
而更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的挑战。
微博交流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对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传统的“官话”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假大空”则只会徒增笑柄。
(三)监督管控难由于微博问政的互动性较为灵活,主要采用“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网民参与问政交流的程度远远高于博客时代,但是网民互动也存在着集群行为,特别是当一种错误的声音通过网络迅速地放大并形成舆论时,加上微博传播所特有的其他网络形态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信息通过复制和转载等,往往会把事实真相所掩盖,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网络暴力、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出现。
“微博问政”执政建设的新发展一、政务微博的概况微博,就是微博客(Micro )的简称,是让网络关系的用户做出信息的共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一个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来形成各个网络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每时每刻的心情、新闻、消息等,实现即时共享。
根据2012年蓝皮书中国微博介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19岁及以上占微博用户已经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约327亿,整体演示微博用户量的渐趋饱和,呈现出稳定的架势。
鉴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这不仅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新发展学说,而且也体现出人民的当家作主新意识不断突出,以及党的功能建设不断以服务为导向的政治政党来定位。
在这样的时政现状之下,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道路,建立更有效的渠道,来服务群众,“微博问政”的兴起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构建,面向服务的政党,这是信息时代和执政党的概念推广治理转变方式的必然选择。
二、“微博问政”带来的政治效应我国自古历史就有“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这一再证明,民心决定执政的所向,百姓对政治的合法性、权威性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将文化信息、舆论集合一起的放大器,它以广大网民为社会基础是广大网民。
相对于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可以更高效、独立、客观、具体发行公众的声音,甚至还影响了国家相关领导,代表主流民意,反映了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新变化,从而迅速出现了“网络问政”的新趋势,并创建一个“微博问政”的新形式。
在2012年2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新浪、腾讯、、新华网4个微博客网站上的政府微博共认证了50561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
”紧接着热议话题不断出现,微博网络显示出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和网络媒体的放大能力。
微博有直接、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经常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政治力度。
08-25 11:03 喻国明:这就是微博产生巨大能量的三大特性。
所以对于微博本身要在技术上对它的特性本身,要在充分了解、研究、把握基础上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
现在这些领导必须要有现代的科学知识,不然会闹笑话,就像一个卫生局局长,什么时髦他干什么,本来有QQ,他不用,用微博约情人,开房间,这样一下子变成了现场直播。
08-25 11:03 喻国明:第三,这样一种内容的传播,还是信任、认同、尊敬、欣赏这样一种关系资源的支持之下的一种内容传播。
当一个信息的内容仅仅以内容本身进行传播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质疑,认同,传播效应本身是有限的,如果是建立在一个信任关系倍数基础上的传播,传播的效率,传播影响力,传播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而微博恰恰是建立在一种欣赏、认同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传播,所以比一般内容更具有说服人、引导人,使人产生认同感的巨大社会效应。
08-25 11:00 喻国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博主和粉丝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个人既是博主也是粉丝,一个内容的传播,传播到下一级的时候,只要这个内容被人认为是有分享价值的,就可以在一个按键的转发当中迅速行程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转播,只要一个信息经过六重不同类型人的转发,理论上可以达到全网的人都可以世人皆知的传播效应,这种叠套的社会传播关系是过去没有的,赋予任何个人都可以挑战一个大机构,大媒介的传播能量,这是微博第二个特性。
08-25 10:59 喻国明:第二,它是建立在叠套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传播,所谓叠套就是博主和博友之间的关系,博主发的任何一个文字,一张照片,一个链接都可以让600多万人分享,这是一个巨大的,过去只有传统大媒介才具有的这种社会影响力。
有人说,你有一千个粉丝等于办了一张企业内刊,你有一万个粉丝等于办了一本杂志,你有一万个粉丝等于办了一个都市报,你有一千万以上的粉丝等于办了一个CCTV,这样一个比喻未必完全准确,但是讲明了今天微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传播,使个人传播都有可能产生像过去传统大媒介那样的社会传播能量。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网络问政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1.今年2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此外,移动互联应用不断丰富,手机微博的应用增长最快。
2011年,手机微博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
1948年,刘少奇同志对解放区华北记者团发表讲话,郑重提出: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毛主席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但许多人不会写字,邮路不通,电报不通,见毛主席很难见到。
本来天天见面就好了,可是办不到。
所以需要你们记者到各地去,把人民的呼声反映上来。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8月在人民网和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继总书记上网之后,温家宝总理在随后的几年内都在两会之前,在网上进行网络问政,专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由此获得大量的民意反馈。
温家宝总理谦和的心态、务实的风格,赢得了数以万计网民的广泛赞誉。
领导人对网络的重视,促进了“网络问政”的发展。
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开始重视网络舆情。
许多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走进BBS论坛、开设博客或个人邮箱、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并由此开启了一股中国党政机关及其官员“网络问政”的新风。
2.早在2006年6月19日,河南洛阳市政府就在其网站增开“连线政府”板块,下设7个版面,与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相对应。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能监督、好参与”。
有专家认为,这为政务微博补齐短板、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深度解析】[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进行充分的调研,仅仅为了跟形式,搞政绩,盲目跟随开通。
另一方面是由于开通之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懒政惰政行为。
最后是由于人手、设备等客观的缺乏,致使微博不能跟上进度,无法积极回应民意。
[政务微博的意义]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促使政府转型升级的一大助力。
在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有不少重大新闻特别是环境污染、食品卫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起源于互联网,一些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反应滞后、应对乏力,往往使事态愈发严重。
而政务微博的公开使用,可以让政府在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公开透明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让政府得到群众最真实反映,同时积极应对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政府服务的透明程度,让群众更快速、更具体地了解政府的处理方式和进度。
[参考对策]对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激活政府部门官方媒体平台:第一,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纳入信息化建设,放到发展全局中部署。
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一支得力的运营维护队伍,挖掘各类媒体平台的潜力,使之成为行政的好帮手。
第二,对“僵尸”网站体现出的为政不为等问题,可通过考核来倒逼解决。
可将网站及新媒体的运营放入相关考核中去,用绩效考核激发运营的动力。
第三,加快改革,使政府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唤醒政府官员为民服务的意识,以更开放的姿态来应对信息公开和人民的监督,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进度。
申论范文之微博问政来源:半月谈网作者:微博问政范文时间:2012-09-05微博问政贵在平等、可亲微博一般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
博主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
这样,微博就成了一个快速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的平台。
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短小、快速、方便、随时随地,所得即所见等一系列新功能。
用户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博友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微博的这些优点使其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舆论新阵地。
现在已有不少官员也开起了微博,这就为网络问政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首先,微博能够使官员更方便了解民情、民意。
微博为每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客观条件。
微博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他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一键转载把信息很快捷地传播出去。
这样,信息会很快传遍所有的微博用户,官员开微博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民意。
其次,微博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平台。
针对政府的工作和一些社会问题,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咨询,官员也可以通过微博给以回答。
另外,官员可以通过微博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公开,使广大群众尽快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打造廉洁政府、阳光政府。
再次,快速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微博是辟谣的有力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能让谣言没有生存和发酵的空间。
突发事件中,掌握相关信息的官员在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可以快速准确地给大众一个权威的回答。
这样就会避免一些谣言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损伤。
最后,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民平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封建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下,官员往往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
如今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员主动走近群众,与广大博友处于同等的地位。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之申论范文
——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贵在平等、可亲
微博一般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
博主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
这样,微博就成了一个快速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的平台。
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短小、快速、方便、随时随地,所得即所见等一系列新功能。
用户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博友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微博的这些优点使其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舆论新阵地。
现在已有不少官员也开起了微博,这就为网络问政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首先,微博能够使官员更方便了解民情、民意。
微博为每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客观条件。
微博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他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一键转载把信息很快捷地传播出去。
这样,信息会很快传遍所有的微博用户,官员开微博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民意。
其次,微博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平台。
针对政府的工作和一些社会问题,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咨询,官员也可以通过微博给以回答。
另外,官员可以通过微博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公开,使广大群众尽快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打造廉洁政府、阳光政府。
再次,快速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微博是辟谣的有力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能让谣言没有生存和发酵的空间。
突发事件中,掌握相关信息的官员在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可以快速准确地给大众一个权威的回答。
这样就会避免一些谣言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损伤。
最后,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民平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封建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下,官员往往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
如今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员主动走近群众,与广大博友处于同等的地位。
另外,官员开微博还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的要求和意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微博问政在官民互动中凸显了平等、感性、可亲近等元素,能有效拉近官员与群众的距离。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论坛上推出了“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十大官员微博”。
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位列榜首,其粉丝超过了300万人。
现如今,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机构与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微博成为执政为民,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