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
- 格式:ppt
- 大小:1001.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知识梳理一、工业革命1.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自由流动,经济稳步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业掀起技术革新热潮。
2.成果(1)棉纺织、冶金、采矿等行业涌现出一系列发明。
(2)工业革命过程中,瓦特制成了“万能蒸汽机”,这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蒸汽机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在海上交通方面,1807年汽轮的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4)英国工业革命开展近半个世纪以后,在欧美各国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3.影响(1)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集中在城市进行,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2)铁路运输的兴起,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铁路旅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3)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将大批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起来,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人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
(4)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英国长期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除了商品在国际间流通外,人口和资本在这一时期也大规模流动。
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19世纪下半叶。
2.突出特点:科学家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
一些重大发明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3.主要成就(1)技术发明成就非常显著: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2.)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4.重大影响(1)经济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4、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影响;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二、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2)合作探究和精讲点拨相结合。
(3)讲练结合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火车、汽车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
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第二单元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含义,是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初步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导入:有人说东方的条件实际上比西方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偶然因素的介入改变了这一状况。
英国,之所以会发生工业革命,只是运气好而已。
提出问题: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材料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英国,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有其历史必然性。
工业革命的成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点。
展示图片,学生加深认识。
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给出答案。
教师补充讲解,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针对相应考点进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趣味探究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
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为何中国与其他国家展出的产品不一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背景:(1)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A 海外殖民和扩张提供了资金;B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了;C 殖民扩张提供了市场;D 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提供了技术2、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5、工业革命意义:(1)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3)2、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3、特点:(1)在英、德、美、法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动力。
4、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性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然机的发明与应用;(3)新兴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4)技术革新推动钢铁工业的发展。
5、影响:(1)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2)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兴起,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成为主导;(3)垄断组织出现;(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1)出现时间:工业革命后;(2)经济思想:自由思想;(3)主要特点:A 集中生产资料和工人进行机器大生产,B 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C 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2、垄断组织(大企业):(1)出现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2)出现原因: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
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斯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材料三: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爆发的技术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总结;首先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资金等全面考虑,全面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过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问世(哈格里夫斯)2.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学生回答;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工厂制度诞生的原因?学生回答: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过渡:这次工业革命自英国开始后,不久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19世纪上半期,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么工业革命是如何深入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首先我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主要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早期经济组织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上承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下启西方对中国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变动,是本单元的重点。
而要系统的学习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更要深入理解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课知识容量和复杂度比较大,所以在授课时更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对于本次说课,我采取了分课时的方法,侧重在前两子目——蒸汽时代的到来、进入电气时代。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接下来谈一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我所面对的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思维方式也不够成熟。
因此,在授课当中我会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讲授。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掌握和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史料的分析,提升概括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教材四个字目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和”进入电气时代”两目;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重在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初步理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并逐步形成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及文明演进与付出代价共存的价值判断标准。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掌握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社会状况,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
(3)了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途径和过程,认识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及其深远影响。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新课导入小活动:我游世博会角色: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棉纺织厂的工厂主,将分别参加1851年伦敦世博会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情境一:到伦敦和到圣路易斯你可能乘坐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1851年英国世博会1904年美国世博会交通运输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莱特兄弟早期的飞机史蒂芬孙蒸汽火车福特制造的汽车富尔顿发明的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