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方式及处方调整
- 格式:ppt
- 大小:97.01 KB
- 文档页数:35
腹透透析充分性与处方调整引言腹透透析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替代性治疗方法。
腹腔内引流透析液,通过腹膜进行物质交换。
腹透透析充分性是评价透析效果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密切相关。
处方调整是腹透透析充分性不达标时的常见处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腹透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处方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腹透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方法D/P CR和D/P BUND/P CR(Dialysate-to-Plasma creatinine ratio)和D/P BUN(Dialysate-to-Plasma urea nitrogen ratio)是评估腹透透析充分性常用的指标。
D/P CR是透析液中肌酐浓度与血浆中肌酐浓度的比值,D/P BUN是透析液中尿素氮浓度与血浆中尿素氮浓度的比值。
一般来说,D/P CR值越高,表示透析液中有更多的废物物质被清除,腹透透析充分性越好。
小于4小时透析液腹膜内滞留率透析液腹膜内滞留率是评估腹透透析充分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如果透析液在腹膜内滞留时间小于4小时,说明腹透透析充分性较好,废物物质被有效清除。
腹透透析充分性不达标的原因腹透透析充分性不达标可能有多种原因。
首先,透析液的配制和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充分性不佳。
透析液的浓度、流量和温度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
其次,腹膜通透性的变化也会影响透析充分性。
患者的腹膜通透性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透析效果下降。
此外,患者的体质和透析器的选择也可能影响腹透透析充分性。
处方调整的原则和方法当腹透透析充分性不达标时,需要进行处方调整来提高透析效果。
调整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方调整方法:调整透析液浓度透析液的浓度是影响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和透析液的成分,可以适当调整透析液的浓度。
增加透析液中废物物质的浓度可以提高透析效果。
调整透析液流量和温度透析液流量和温度也可以影响透析效果。
自动化腹膜透析初始处方设定与调整APD的透析模式及透析剂量应强调个体化。
个体化腹膜透析处方的制订和调整有助于达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APD初始处方的设定APD初始处方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特别是容量状态)、身材及残余肾功能,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进行设定。
体表面积大的患者需要较大的透析剂量,残余肾功能好的患者可考虑从较低的透析剂量开始,一般首先从1.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开始,密切观察患者腹透超滤量与容量状态的变化,如果容量超负荷不能通过其他方法纠正,可以适当提高腹透液的葡萄糖浓度。
1.残余肾功能(1)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ml/min,推荐处方:NIPD,(2.0~2.5)L×(4~5)次,10小时(夜间)。
(2)残肾GFR≤2ml/min,推荐处方:CCPD,(2.0~2.5)L×(4~5)次,10小时(夜间)+2.0L×1次(日间)。
2.体表面积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影响患者所需的透析剂量。
一般体表面积大的患者需要较大的透析剂量。
紧急起始腹透的APD处方:2005年欧洲最佳实践指南(EBPG)和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指南均指出,行腹透置管术后如需早期开始透析,可采用卧位低容量的透析方式。
APD处方灵活,可通过调整留腹容量降低腹腔内压力,对切口愈合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故目前紧急起始腹透的透析处方多为APD模式,并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体表面积和临床情况制订透析处方。
可参考国外学者建议(表12-1),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国内常用处方:单次留腹容量1.0~1.5L,总循环治疗时间10~12小时,透析总剂量8~10L/d。
逐渐增加留腹容量,2周后开始维持性腹透治疗。
二、APD处方调整通常在腹透4周后进行初次腹膜平衡试验,同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透析处方,直至达到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