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学科上册第11课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重要知识点】
一、6 世纪前的日本(大和统一日本)
1. 5 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2.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
自己的私有领地。
3.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
隶。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局限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性
温馨提示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观点·论述
观点:改革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证: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
九年级历史11课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重要学科。
九年级历史第11课包含了许多关键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里程碑,也被称为美国革命。
- 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的压迫和不公平待遇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 该战争的关键事件包括波士顿茶叶事件、第二次大陆会议以及独立宣言的颁布。
- 此战争最终以美国胜利并取得独立告终,影响了全球其他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潮流。
2. 法国大革命(1789-1799)- 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过渡,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 该革命起因主要是法国社会的不平等和国王的专制统治。
- 关键事件包括巴黎起义、人权宣言的颁布,以及斐迪南·福尔克尔的领导下的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 革命的后期经历了恐怖统治和拿破仑的崛起,最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3. 巴黎公社运动(1871)- 巴黎公社运动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益而发动的一次革命,在巴黎广泛蔓延。
- 巴黎公社主要是为了对抗资产阶级政府的镇压和剥削。
- 这次运动由于缺乏领导力和内部分歧导致最终失败,但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 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冷战对抗。
- 西欧国家通过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强了经济合作。
- 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
5.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二战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并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和平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简要介绍了九年级历史第11课的知识点,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识点+练习题学习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新课解读: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拜占庭帝国的由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
所以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2、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②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③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④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4、查士丁尼简历:483年生于农民家庭。
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
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
528年,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5、《查士丁尼法典》: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内容:影响:①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③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灭亡过程:(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3)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4)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内容包括: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以及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本节课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这一课题,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学知识,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
2.难点: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日本的典型历史事件,如大化改新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古代日本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4.历史图片:展示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如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