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基础知识】知识点16世纪前的日本1.概况: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统一(1)统一: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___政权统一了日本。
(2)社会结构知识点2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________文化;________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__________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4.影响: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________。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国家。
知识点3武士和武士集团1.武士(1)背景:________在地方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____________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________”2.武士团武士团经兼并联合,形成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
3.幕府统治(1)开始: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__________”的称号,设幕府于__________。
(2)地位:幕府与________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__________手中。
(3)影响:武士道形成【达标练习】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本州2.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
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A.欧美工业文明B.中国隋唐制度C.希腊民主制度D.中国秦汉制度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4.“武士道”是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的规范,其强调的是()A.效忠其主公B.效忠天皇C.团结一致D.报效国家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3世纪C.5世纪D.7世纪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大王B.皇帝C.天皇D.素丹3.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 )A.圣德太子B.孝德天皇C.苏我氏父子D.屋大维4.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A.阿拉伯B.英国C.朝鲜D.中国5.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崇拜神灵6.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A.大和国家建立B.大和统一日本C.大化改新D.武士阶层的出现7.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统一赋税8.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9.12世纪晚期,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开启幕府统治的是( )A.德川家康B.孝德天皇C.源赖朝D.德川庆喜10.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A.主公B.天皇C.将军D.国家11.“武士道”是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的规范,其强调的是( )A.效忠其主公B.效忠天皇C.团结一致D.报效国家12.古代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改新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第11课古代日本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大和统一日本大和国的兴起:3世纪,以本州岛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国兴起,其君主被称作“大王”。
大和统一日本:大和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逐渐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知识点2大化改新圣德太子改革:6世纪末,摄政的圣德太子力推改革,试图按照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的势力。
大化改新:开始:645年,孝德天皇继位,继续推行圣德太子的政策,效仿中国的做法,设“大化”年号,并在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影响: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于完善。
知识点3武士与幕府武士的出现:8世纪时,日本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
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武士组成的私人武装集团。
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使天皇的权威受到挑战。
双方争斗时,都需武士的支持,因此武士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大和统一日本的是(D)1.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A.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之间形成一些小国进入文明社会B.3世纪时,大和国兴起C.大和国的君主被称作“大王”D.大和国工商业发达,国力强盛2.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C)A.1世纪B.3世纪C.5世纪D.7世纪知识点2大化改新3.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A)A.圣德太子B.孝德天皇C.苏我氏父子D.屋大维4.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B) A.明治维新B.大化改新C.大和的统一D.种姓制度的是(D) 5.初三(1)班最近开展关于“大化改新”的主题班会,以下关于大化改新说法错误..A.建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制度B.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此次改革由孝德天皇主持D.仿照中国和英国的制度知识点3武士与幕府6.8世纪以后,日本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其中部分人和仆从便脱离农业生产而以武为业,逐渐形成了武士阶层。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 古代日本一、单项选择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倭人”指的是( )A.日本B.拜占庭C.阿拉伯D.朝鲜2.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的大和政权兴起于( )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希腊共和制度B.中国明清制度C.唐朝典章制度D.罗马元首制度4.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
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7.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A.将军B.农民C.农奴D.武士8.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9.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 )A.主公B.天皇C.将军D.国家二、辨析改错10.日本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古代世界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轨迹。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基础闯关1.2018年5月8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日本,中日两国关系在历经波折后正在重新返回正常发展轨道。
“日本”这个称呼始于(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初D.7世纪中期答案 D 大化改新(646年开始)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2018广东汕头潮南区期中)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C.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教合一政权答案 C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C。
3.(2019广西南宁沙井中学期中)以下哪个是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 )A.只入不输B.庄园法庭C.不输不入D.输入均可答案 C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故选C。
4.阅读下面材料:材料《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请回答:(1)材料中的“倭奴国”是古代日本的一个小国。
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2)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其领地上的居民被称为部民。
部民的地位怎样?答案(1)说明古代日本与汉朝存在交往。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解析本题以《后汉书·东夷列传》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1世纪日本与中国交往的史实,以及日本统一后的社会情况。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能力提升1.(2019江苏苏州期中)某人于7世纪末去日本,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很多部民在贵族的庄园里劳动B.地方由中央派官治理C.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D.很多人从中国长安留学归来答案 A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大化改新,规定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一、选择题1.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其标志是有一位武士集团首领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他是()A.孝德天皇B.丰臣秀吉C.源赖朝D.德川家康2.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A.建立种姓制度B.废除土地私有制C.使日本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使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3. 从此,日本跟朝鲜半岛诸国一样,成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中国,无论文字、教育、官制、政府,甚至意识形态,和中国几乎完全相同。
日本的这一变化应该是发生在()A.明治维新时期B.大化改新时期C.幕府统治时期D.倒幕运动时期4. 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
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彼得一世改革5.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改革……”上述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A.影响B.背景C.过程D.结果6. 646年元旦,日本新政权发布《改新之诏》,政治上主要内容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这次“改新”使日本()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B.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7. 下列作品属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是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俄底浦斯王》D.《哈姆雷特》8. 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主要是仿效我国的A.秦汉制度B.商周制度C.隋唐制度D.明清制度9.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受古代中国影响。
中国当时正处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 兴起于本州中部,并于5世纪基本实现了统一的政权是()A.高丽B.大和C.琉球D.本州11.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模仿。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一、选择题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5世纪,统一“百余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罗马2.日本开始大化改新的时间是()A.676年B.646年C.687年D.698年3.古代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4.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行政机构包括()①郡②国③里④省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讲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讲述时不可能提到的是()A.天皇是日本国内最高的统治者B.日本已经进入封建社会C.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与中国类似D.为缓解社会矛盾,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6.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C.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7.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④武士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8.日本幕府统治近700年。
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的是()A.大化改新B.镰仓幕府的设立C.室町幕府的设立D.江户幕府的设立9.12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B.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国家大权,实行封建军事专政C.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10.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A.主公B.天皇C.大王D.国家二、材料分析题11.历史上,日本与中国交往密切,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并仿照中国的制度在日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
第11课古代日本一、知识结构二、知识点突破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例1.下图“统治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A.6世纪前的日本B.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C.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9世纪的东罗马帝国知识点二、大化改新(646年,仿效唐朝进行一系列改革):1.背景: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结果(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例2.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于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享有“ ”的特权;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直接原因:为保护,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 ”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统治时期。
4.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及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B.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 大化改新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D.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掌握国家大权2.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A.大和 B.高丽C.琉球 D.本州3.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初,实现了统一。
统一日本的是( )A.武士 B.幕府C.大和 D.天皇4.《日本书纪》记载古代日本人认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受唐朝影响,日本( )A. 推行明治维新B. 进行大化改新C. 建立幕府统治D. 形成武士集团5.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
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A.欧美工业文明B.中国隋唐制度C.希腊民主制度D.中国秦汉制度6.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们领地上的居民的组织生产形式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C.以“部”的形式D.家庭联产承包7.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这场改革是( )A. 大化改新B. 彼得一世改革C. 明治维新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9. 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10.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
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
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A. 大化B. 德川C. 明治D. 裕仁11.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C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3世纪2.5世纪时期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从事农业的称为( A )A.田部B.海部C.锦织部D.锻冶部3.下列关于日本部民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B.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是自由民C.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D.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4.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田、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B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2019天津耀华中学期末)某人于7世纪末去日本,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A.很多部民在贵族的庄园里劳动B.地方由中央派官治理C.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D.很多人从中国长安留学归来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B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7.(2019潍坊昌乐二中期末)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叙述,正确的有( C )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④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8.中世纪的西欧和大化改新后的日本都曾经出现过庄园。
下列表述,符合日本庄园特点的是( A )A.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B.庄园武士掌握着国家大权,天皇大权旁落C.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作“直领地”和“份地”D.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9.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 5世纪的日本,王室和贵族把私有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这种制度是( )A.部民制B.庄园制C.屯田制D.私有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世纪初,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棉部、锻冶部等。
日本实行的这种制度是部民制。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本题体现在具体时空下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皇帝B.哈里发C.天皇D.大王【答案】D【解析】依据所需可知,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D符合题意;皇帝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最高称号,A 不符合题意;哈里发是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B不符合题意;天皇是近代日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将历史置于具体时空中,并了解不同地域相同领域的历史人物联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3.日本大和统治者派遣使臣、留学生到中国,积极学习隋唐制度,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A. 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 奴隶制民主政治C. 奴隶制共和国D. 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知识,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这次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故答案选A。
本题体现在掌握日本古代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基本史实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考查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4.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 5世纪时,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B.日本C.高丽 D.大和2. 大化改新时,正值中国的 ( )A.三国时期B.东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唐朝时期3. 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A.皇帝 B.哈里发C.天皇 D.总统4.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A.大和国家建立B.大和统一日本C.大化改新D.武士阶层的出现5. 进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C.明仁天皇 D.裕仁天皇6. 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
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中国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8. 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崇拜神灵9. “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材料中日本“革新”指的是( )A.明治维新 B.伯里克利改革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10. 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11. 下面是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后的见闻,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天皇B.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C.土地是国家的,不能自由买卖D.有才学的人都有机会当官12. 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土地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13.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
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C.武士 D.圣斗士
10.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二、非选择题
11、大化改新日本的学习对象是哪国?具体内容是什么?大化改
新的意义和启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是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而强盛起来的。
6世纪下半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政局混乱,国家衰弱,天皇和一些士大夫决心改革,推行中国的隋唐制度,以振兴国家。
(1)请说出日本这次改革时在位的天皇。
(2)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各举一例说明。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至少2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D 6.C 7.C 8.A 9.C 10.A
二、非选择题
11.
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得买卖;统一赋税。
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12.(1)孝德天皇。
(2)
暴力冲突:希波战争或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或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征服;
和平交往:马可波罗访华或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或郑和下西洋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3)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尊重、开放、宽容、包容;坚持和平交往,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