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㈡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19世纪60—90年代)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 秀、 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学西方—资本主义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 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著名畅销作家,评论家,书法家、诗人和艺术鉴赏家)
“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
张之洞:“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 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合作探究
2 新知导入 4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进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 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⑴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 书始。
⑵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⑶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