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7
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最新精选高中必修3 文化史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
”以上材料说明了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