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性污染-霉菌及毒素
- 格式:pptx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61
食品卫生管理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粮豆的卫生及管理(一) 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1.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2.农药残留: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3.有害毒物的污染:主要来自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农田、菜地的灌溉4.仓储害虫5.其它污染:无机夹杂物和有毒种子的污染(二) 粮豆的卫生管理1.粮豆的安全水分:粮谷类:12一14%,豆类:10—13%。
2.仓库的卫生要求:①防潮、防漏、防鼠、防雀;②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消毒;③加强粮豆入库的质量检查,监测与控制仓内的温湿度;④监测粮豆温度与水分含量的变化,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⑤熏蒸时注意用量和范围,防止残留量超标。
3.粮豆运输、销售的卫生要求:运输车辆和包装袋必须清洁卫生和专用,不得加工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豆。
4.防止农药和有害金属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灌溉水质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5.防止无机夹杂物及有毒种子的污染。
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一)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1.人畜粪便对蔬菜,水果的污染:肠道致病菌,寄生虫卵。
2.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农药,工业废水中的酚、铜、铅、汞、铬、镉等,其它有害物质:硝酸盐,亚硝酸盐。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1.防止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人畜粪便与生活污水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使用;推行蔬菜摘净残叶,去除烂根,洗洁干净,包装上市;生食蔬菜水果前应清洗干净。
2.施用农药的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确定农药使用的种类、剂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不得使用高毒农药。
3.工业废水的卫生要求:无害化处理。
4.贮藏的卫生要求:适宜的温度是0℃左右,有条件时可采用60Co—r射线辐照保藏法。
畜、禽肉、鱼类及其制品的卫生及管理畜肉的卫生及管理畜肉的卫生及管理类肉指动物除毛皮、内脏、头、蹄、骨外的其它组织,包括肌肉、脂肪、结缔组织等。
(一) 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牲畜宰杀后,从新鲜肉变为腐败肉,要经过僵直、后熟、自溶和腐败四个阶段1.僵直:在组织酶的作用下,组织中糖原和含磷有机化合物分别分解为乳酸和磷酸,使肉的pH值,由刚宰后的7.0—7.4降至5.4时,达到肌凝蛋白的等电点,肌肉凝固,纤维硬化,呈现僵直,此时的肉有不愉快的气味,味道差,肉汤浑浊,不鲜不香。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有很多污染的机会,会受到多方面的污染。
污染后有可能引起具有急性短期效应的食源性疾病或具有慢性长期效应的长期性危害。
第一节食品的污染及危害一、食品污染的定义及种类1.定义: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
2.种类: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主要食品卫生问题均有这些污染物所引起。
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昆虫的污染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金属毒物,无机物,有机物。
如汞、镉、铅、砷、亚硝胺类、多环芳烃类、酚、硒、氟等。
物理性污染:杂质——生产过程带进沙子,排泄物;人为加入,如注水、铁钉增重等。
放射性污染物:环境中有,植物种植、动物饲养、食品加工中可能进入食品。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在食品卫生上更加重要。
前苏联切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下游国家很害怕日本。
(二)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污染物的毒性大小;污染量;人体的摄入量一般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三类: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急性毒性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如急性肠胃炎),称为急性中毒。
引起的污染物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化学毒物(如农药)2.慢性毒性污染食品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时,一次食入一般不会引起任何危害,但若长期反复摄入时,可造成慢性中毒。
如长期摄入微量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能引起肝组织病变、坏死、甚至发生癌变;还有慢性铅中毒、慢性汞中毒会出现周身乏力等。
慢性中毒较难发现,容易被忽视,更应给以重视。
3.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某些食品污染物通过孕妇作用于胚胎,使其发育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畸胎或死胎。
引起致畸的物质有:DDT等农药、亚硝胺、甲基汞、二噁英、黄曲霉毒素等。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脂类1、脂类的生理功能:(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保护和固定脏器维持体温正常。
(6)节约蛋白2、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
食品微生物—霉菌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可以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食品成分等。
本文将介绍霉菌的生长特点、对食品的影响以及控制霉菌的方法。
霉菌是一种真菌,具有丝状菌丝,可以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霉菌的生长速度比细菌慢,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
霉菌可以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和伏马菌素等,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的生长会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使其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霉菌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例如,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霉菌还会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低温储存:低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将食品储存在低温下以延长保质期。
干燥:干燥可以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霉菌。
高压处理:高压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壁,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霉菌的生长特点和对食品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可以是人体中的有益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也可以是病原菌,导致各种疾病。
然而,在食品科学领域,微生物则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
它们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和制备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生长条件、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食品污染的分类:(一)生物性污染其中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昆虫都可造成生物性污染。
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
②寄生虫如虫卵对食品的污染:常见的虫卵有蛔虫、绦虫、中华枝睾吸虫卵及旋毛虫卵等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体或土壤后,再污染食品或直接污染食品。
③昆虫的污染:主要有粮食中的甲虫、螨类和蛾类,以及动物性食品和某些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
(二)化学性污染①农药污染②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和废渣③添加剂的污染④包装材料的污染(三)放射性污染核试验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即人为的放射性污染,均可污染食品。
某些鱼类能蓄积重金属,同样情况下也蓄积金属的同位素。
食品检测的三个方面:①细菌总数,是食品的一般卫生指标②大肠菌群,是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③霉菌及其致病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食品污染物按性质分为以下三类: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化学性污染:生产、生活和环境;容器、包装和运输;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物理性污染:产、储、运、销;掺杂使假;放射性污染食品污染的危害:①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②造成食物中毒③引起机体慢性危害④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细菌污染食品的危害:一是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二是对食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杂菌主要引起腐败变质,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传染病或食物中毒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1):细菌总数的检验。
食品的细菌总数是指被检食品中单位质量(g)、体积、或表面积内所含的细菌数。
可以利用细菌总数来预测食品的储藏期。
(2):大肠菌值,大肠菌均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肠道,为革兰氏阴性菌,可用于判断食品是否受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和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食品污染造成的伤害,可以归结为:(1)影响食品的感官现状(2)造成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5)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食品的污染途径课分为两大类,即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