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向旭东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0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选择1、2、3…鲍曼不动杆菌的特征有哪些?治疗方案是如何选择的?本文一起来学习。
作者:风风作者:医学界呼吸频道鲍曼不动杆菌(Ab)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呼吸科病房的患者出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最常见的菌种。
住院患者中的定植率可高达75%,可随意在患者间散播, 极易引起尿路感染、插管相关感染、肺炎、烧伤、菌血症、血液系统感染、伤口感染等院内感染,一旦扩散,极易造成暴发性的流行,且死亡率较高,ICU感染患者死亡率大于35%;颅脑术后鲍曼不动杆菌脑膜炎死亡率可达70%;湿热地区酗酒患者不动杆菌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约为50%。
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多见鲍曼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基因种3、不动杆菌基因种13TU、醋酸钙不动杆菌。
其特点多为G- 、触媒阳性、氧化酶阴性、不运动、非发酵糖球杆菌营养要求低、易生长,形状:短、粗、柱状难脱色,易被误认为其它的G- 及G+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见临床特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现状严重基础疾病并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史;抗生素药物暴露;暴露于感染患者旁;侵入性操作;接受机械通气、长时间住院;工作人员等相关因素。
近年来,该菌呈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趋势,使得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供选择的抗生素范围较窄。
相关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由5%上升到60%,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广泛耐药感染的常见临床特征1、血流感染:常继发于肺及腹腔感染,以及留置导管感染等,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时应及时寻找原发感染灶及可能的迁徙病灶;2、皮肤软组织感染:多发生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或外伤等患者,外伤并有水接触史者多见;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来源于手术等侵入性操作,有研究提示呼吸道,尤其是呼吸机亦是重要传播途径。
X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全身麻醉,入住ICU及前期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
不同标本Ab培养阳性,是“动”还是“不动”?1、当患者出现感染表现,培养出Ab--“动”;2、当患者无感染表现,培养出Ab等多种病原体--“不动”;3、患者有感染表现,培养出肠杆菌科,同时培养出Ab--“不动”。
鲍曼不动杆菌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鲍曼不动杆菌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于确诊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应尽量安置在隔离房间,实施床旁隔离,各项治疗、护理尽可能集中进行,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在执行侵入性操作前,护理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接触伤口前后,接触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处理污染物后应严格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有介入性检查治疗的病人,应掌握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人的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对呼吸道治疗器械及各类侵入性管道如呼吸机的螺纹管、吸氧面罩、吸痰管、雾化设施、导尿管等严格清洗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污染.原则上采用高压灭菌法消毒;对不耐高温、高压的材料,首选环氧乙烷灭菌;不耐高温、高压但耐湿的物品可采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消毒.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护士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袋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污染,或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2.保持医院环境清洁搞好环境卫生对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非常重要.医院环境清洁工作必须制度化,每天至少湿式清扫1次;加强容易忽视部位的清洁,如床头柜、电话机、门把手、病历、水龙头等;使用的清洁工具要洗涤,用后要洗净晾干.定期进行病房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洁净空气.加强参观人员、探陪人员的管理,严格参观、探视制度,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尽量减少室内过多人员流动,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过多病原体.3.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自体易位或原位感染,通过接触人员的手,患者洗漱用品,物表传染,对湿热,紫外线,各种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加强接触人员的手消毒,有效氯浓度≥500mg/L,作用30秒,具有有效杀灭作用.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需喷洒含氯制剂后双层包装后外标示进行处理,采用高温及酸处理的方式,床单位含氯制剂擦拭,地面含氯制剂湿拖,拖把及抹布均单独使用,重视空气消毒.过氧乙酸及洗必泰效果最好.绿脓杆菌环境护理:为避免感染及防止交叉感染,将患者安排在单人房间,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探视;病室桌面、地面每天1次用消毒液消毒,每天2次开窗通风,每次30min,房间每天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30min;床单、被褥、病号服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更换后用物按特殊感染衣物处理.伤口分泌物及用品集中消毒处理,器械专用,用高压灭菌处理,不能则采用2%戊二醛浸泡6小时灭菌处理.环境用%过氧乙酸或500--1000mg/L含氯制剂喷洒或擦拭消毒.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由于绿脓杆菌主要为接触传染,它可通过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创面敷料和医务人员操作的手传播.一旦疑有或确诊绿脓杆菌感染,即行床边隔离,或将绿脓杆菌感染患者安排一室,患者换药后的敷料放置在贴标签的垃圾袋,送至医院垃圾处理处焚烧.患者的衣服,被单等也应放置专用的黑色塑料袋中送被服问消毒,清洗.工作人员接触每例病人要穿隔离衣或塑料围裙,戴于套.接触过绿脓杆菌町疑污染或污染物品的手均须肥皂水流水洗手两遍后再操作别的病人.每一例病人设立单独的空间,病室空气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60,并放除湿机除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40~50.患者的床柜,床档每天用%过氧乙酸擦拭二次,病室地板用%过氧乙酸或1:200施康消毒液早,中,晚拖地三遍.所有床上用品都专人专用,敷料应一次性使用后销毁.作好深静脉置管护理,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静脉置管处并更换灭菌塑料薄膜,留置时间不超过5天,拔管后做好静脉导管培养.一旦局部有绿脓杆菌感染,应禁止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与预防:国际vs 国内杨从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东南大学急诊与重症医学研究所鲍曼不动检出率高,耐药率高8002016年上半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微生物室分离病原学前五名0200400600株数量病人数量共识或指南参考•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2,92:76-85•Garnacho-Montero J,Dimopoulos G,Poulakou G,et al.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in theICU.Intensive Care Med,2015;41(12):2057-75摘要•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国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与预防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并没有专门指南可供参考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在2011制定─旨在规范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共识主要内容(1)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三.感染病原学诊断四.感染治疗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2.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3.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4.联合抗菌治疗共识主要内容(2)五.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1.肺炎2.血流感染3.颅内感染4.腹腔感染5.泌尿系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其他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XDRPDRMDR ≥3 类抗菌药物耐药仅1-2种药物敏感(一般指多粘菌素和替全耐药(包括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加环素)包括药物•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有潜在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Clin Infect Dis,2008;46(1): 1121-1122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危险因素•长时间住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严重基础疾病N Engl J Med, 2008, 358:1271-81不动杆菌可导致机体各部位感染不动杆菌可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建议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常定植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在医疗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细菌。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
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成因鲍曼不动杆菌常见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β-内酰胺酶(TEM、SHV、CTX等)和类OXA酶。
这些酶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药效。
②产生单倍体效应障碍物质(AmpC类酶),同时也有某些菌株在外加诱导剂(如氨苄青霉素)时产生此类酶,从而失去对该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③改变细胞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药物外排泵P-gp等通过多个不同机制来降低药效,增加药物耐受性。
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全球流行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欧美国家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程度相对较低,但亚洲地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
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一些医疗机构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报告频繁,耐药性比例很高。
据2012年中国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
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吸入、侵入性操作、导管和手术操作等途径感染人体。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感染和传播,是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如下:1、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和方法。
应该尽量采用短时疗程,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防止出现耐药菌株。
2、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组合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多,因此往往需要采取联合药物治疗,来增加药物的疗效和控制菌株的耐药性。
3、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鮑氏不動桿菌感染治療和預防的一般原則藥劑科孫宛鈴/ 曾美容壹、引言在1930年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菌)最初被認為普遍存在的革蘭氏陰性桿菌。
此菌為好氧、革蘭氏陰性桿菌、無運動性、catalase 陽性和氧化酶陰性等特性[1]。
事實上Acinetobacter屬之分類是經過細菌分類學的更動,從Neisseriaceae科變成Moraxellaceae科。
在Acinetobacter屬間,根據DNA-DNA雜交的研究,其具有25個「基因種類」,做為被區分種類參考的標準,且其中有17個迄今正式被確認了[2]。
雖然AB菌仍是謎樣的細菌,但它可以迅速的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確是不爭的事實,包括:beta- lactams、aminoglycosides、fluoroquinolones和tetracyclines等,已造成醫界相當大的困擾[3]。
貳、耐藥機轉AB菌具有多種耐藥機制[4-7],這些機制可有效的對抗下類的抗菌藥物:一、細菌不斷的產生修飾抗生素的分解酶(如β-lactams、carbapenems、aminoglycosides),使得分解酶(β-lactamase、aminoglycosidase)無法被藥物抑制進而不會被殺死。
二、減少外膜孔蛋白(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的表現(如β-lactams、carbapenems):格蘭氏陰性菌的細胞膜上具蛋白質來形成孔隙稱為porin,不同的porin可以讓不同大小的分子進出以做調控。
三、改變青黴素的結合蛋白(如β-lactams、carbapenems)四、流出泵(Efflux pumps)(如β-lactams、quinolones、aminoglycosides、tigecycline)五、DNA gyrase and topoisomerase IV突變(如quinolones),染色體促成的AmpC cephalosporinase是最常遇到的抵抗因素之一,能水解imipenem的酶分屬於兩個科:serine carbapenemases (OXA type) , 和metallo- β-lactamases (IMP,VIM,and SIM 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