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介绍外宣
- 格式:ppt
- 大小:16.08 MB
- 文档页数:33
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第5课题调研组(2009年6月)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近年来嘉兴提高区域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科技支撑。
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部署,我们5名学员组成“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调研组,对这一问题展开调研。
在杭州学习期间,我们制订了调研方案,明确了分工。
回到嘉兴后,用半天时间,在郑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讨论商量调研报告提纲、调研内容和重点,明确组员各自分工,5月25日开始正式调研。
首先我们走访了市科技局有关领导和处室,听取了嘉兴市创新平台建设的情况介绍,对嘉兴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总体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我们先后到海盐县和南湖区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
在海盐调研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科创中心和标准件检测中心。
海盐标准件检测中心是国家级检测中心,其检测和创新服务范围覆盖全嘉兴市、浙江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创新平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南湖区的调研,我们重点考察了嘉兴科技城的建设发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展情况。
嘉兴科技城是近年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等国内知名大院名校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的重点创新平台。
调研结束后,利用节假日,分头撰写调研报告各个部分。
最后由组长统稿形成初稿,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本组学员,再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课题调研报告。
由于时间仓促,肯定有许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多批评指正。
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是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服务的各类机构、各种载体的总称。
主要包括: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也称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创新(或行业技术)服务中心以及综合或专业的兼具创新、服务、管理功能的各类平台。
嘉兴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嘉兴将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勇立潮头,争当排头兵Z浙经专访长三角一体化,嘉兴怎么干?□本刊记者/冯洁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沪苏浙皖的融合互动将进一步加深,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我国最强劲、最活跃的增长极之一。
嘉兴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嘉兴如何发挥好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浙江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添动力?近日,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章剑。
《浙江经济》:嘉兴市提出要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成为浙江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争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承载区。
您认为,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哪些独特的发展资源和优势?章剑: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区位空间、工作基础、产业配套优势。
从区位空间看,嘉兴毗邻上海,随着高铁半小时以内、通勤1小时左右交通条件的形成,通苏嘉甬铁路基本线型确定,沪嘉城际轨道建设列入嘉兴“一号工程”,嘉兴市域全面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时空条件将完全具备。
嘉兴的空间资源也比较丰富,与上海和周边苏州、无锡等地建设用地情况比,嘉兴国土开发强度并不高,用地存量和增量仍有空间。
据测算,通过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每个平台开发空间基本可达万亩以上,在吸引和承接上海——访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章剑41浙江经济·2019年第02期/2019年第02期·浙江经济/优质资源、加快融合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工作基础看,一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接轨上海工作,将其作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简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精神联合组建的机构,是浙江省正厅级事业单位。
研究院的宗旨和目标为:以清华大学的科研、技术、人才为依托,立足浙江省,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继续教育基地,努力将研究院建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及清华大学教育、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
研究院总部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嘉兴科技城,在嘉善县、平湖市分设院区。
研究院对外主要科技合作方式:委托研发、合作开发、成果推广、成果转让、技术交流、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人才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联建高新技术企业、联建研发中心、创业投资等。
科技合作联系方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技创新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系人:曾宪纲*************-6040133****8889e-mail:**********************.cn高祥根*************-6042133****8826e-mail:*********************.cn先进制造领域光纤到户用光通信器件一、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光集成技术制成的单纤多向光电组件,它是“光纤到户”接入网中位于用户端的核心器件,为实现语音/视频/数字“三网合一”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且极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使产品成本降低20%以上。
目前该器件的市场售价在35~40美金,综合成本在22美金以下,量大后产品成本还可以更低。
二、技术特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光纤到户(FTTH: Fiber To The Home)用光通信器件的商用产品,技术成熟,可以投入批量生产。
其中单纤三向器件(即通过一根光纤上同时接收或发射语音,数据,电视三种家用信号的器件)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芯片集成技术,产品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成本低,产品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
数说长三角:分工协作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群与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圈以仅占全国2.2%的区域面积,集中了我国约1/5的经济总量和约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
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五年时间中,“三省一市”在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增强,也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今年5月份,中国商界杂志社战略合作单位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16-2021年长三角区域投融资数据报告》,围绕近五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范围内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进行盘点分析,探寻五年间新兴产业的格局变化与四省市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体现,以此观察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行业透视“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出发,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协调处理好上海与其他城市、沿海沿江城市与腹地城市、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
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体现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缓慢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地区间产业结构专业化分工趋于合理,产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不容忽视的是,长三角地区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仍然保持在0.2左右,专业化分工水平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此背景下,“三省一市”各自的行业发展特点以及在创新方向上不同的侧重点,值得重点观察。
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针对自2016年以来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整理出19个主要的投资赛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地区不同行业偏好的多维度分析。
金融、电商、汽车位列前三,“三省一市”各有侧重从近五年融资金额排名来看,金融行业以3047.28亿元位列第一,成为长三角地区最为热门的投资赛道。
电子商务与汽车领域则分别以2592.4亿元、2524.65亿元紧随其后。
同时,达到2000亿元大关的还有医疗健康与企业服务,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的则分别有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娱、物流、新消费、房地产、智能硬件,接下来依次是芯片半导体、广告传媒、教育、共享经济、农业、旅游、区块链。
嘉兴概况导游词(精选8篇)篇1:嘉兴概况导游词嘉兴地处浙江省的东北部,全市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36万,暂住人口168万,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举行,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启航。
嘉兴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
嘉兴是与上海接壤的城市,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凸显区位优势、以园区建设构筑开放平台、以制度创新改善投资软环境、以结构优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
特别是,积极推进我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等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间的融合,不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落户,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兴业。
嘉兴是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中心。
嘉兴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处在长三角城市群的“T”字型交接处。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等贯通境内,距市区百公里范围内有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三个国际机场,已实现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线贯通,年内申嘉湖(杭)、杭浦等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以及嘉绍通道的动工兴建,嘉兴作为浙北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现代文明的大力催生中,嘉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33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6.8亿元,分别是的2.5倍和2.6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分别达到27487元和14365元。
特别是近年来,嘉兴成功引进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国(嘉兴)中心、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一批国内外大院名校,大大增强了人才汇聚的内在动力。
0引言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和手段。
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
宁波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经打造出一批技术相对成熟、人才数量较多、团队配合出众、创新程度走在前端的新型研发机构。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发展,大力建设以科技发展、结构优化、利党利民的社会环境。
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让宁波市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政府工作汇聚一处,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局限,使宁波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运作更加顺畅。
宁波市正处在产业布局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提升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助力宁波市的市场高效调节,减少资源浪费和改造产业布局的时间,加快宁波市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
宁波市作为浙江的一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动力充沛,市场结构灵活,有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实力和巨大潜力。
2014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共建研究院所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4〕7号),明确提出与大院名校建立“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赢发展”的合作运营机制,加大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力度[1],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一些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
潘勇等[2]对安徽省4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从多个方面提出促进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
陈雪等[3]对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借助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广东省创新成果转化的举措,并提出新型研发机构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综合载体的观点。
巨文忠[4]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要在科技薄*宁波市软科学重点项目“提升宁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的对策研究”(2022R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