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 v.2版)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细胞肺癌( 2017.V7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k. 细胞肺癌( 2017.V6 )大波最新版 NCCN 全面来袭!我们“肿瘤指南者”后台专业博士团队在紧急翻译、解析 新版更新内容的同时,在程序后台更改必要的逻辑流程,让 使用者在指尖滑动中,已经达到与新版 NCCN 同步的境界! 为了方便英语水平好, 对 NCCN 有充分兴趣花力气研读的使 用者,我们提供了新版 NCCN 的下载地址:1. 肺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2018.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 2018.v1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 2017.v9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 细胞肺癌中文版( 2017.v8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2017.v7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2017.v6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 2017.v5 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7.v4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2018.V2 NCCN临床实践指南: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7.V8 -- —k.NCCN 临床实践指南: 2017.V5NCCN 临床实践指南:非小 细胞肺癌( 2017.V4 )3 食管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食管癌中文版 (2017.V4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非 2017.V3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 —k.-- —*细胞肺癌( 2016.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 —k.-- —* 细胞肺癌( 2016.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 —k.-- —* 细胞肺癌( 2016.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6.V42 .胃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文版( 2017.V5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胃癌中文版( 2017.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 胃癌中文版(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 胃癌中文版(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 胃癌中文版( 2016.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7.V5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7.V4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7.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6.V3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6.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癌( 2016.V1 )5.结肠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中文版(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中文版(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食管癌中文版( 2017.V3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食管癌中文版(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食管癌中文版(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食管癌( 2017.V4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食管癌( 2017.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食管癌(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食管癌(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食管癌( 2016.V24.乳腺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中文版(2017.V3)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中文版(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中文版(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中文版( 2016.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 2017.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 2016.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 2016.V1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骨肿瘤( 2016.V1) 8.肾癌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中文版 2018.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 2016.V2 )6. 直肠癌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中文版2017.V4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中文版( 2017.V3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中文版( 2017.V2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 2017.V4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 2017.V3 )NCCNl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 2016.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结肠癌 -直肠癌( 2016.V2 ) 7 骨肿瘤 NCCN 临床实践指南: 骨肿瘤中文版 (2018.V1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 2017.V2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 2018.v1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肿瘤( 2016.V1 ) 8.肾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中文版 2018.V2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骨肿瘤中文版( 2017.V1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肿瘤( 2018.V1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肿瘤(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中文版(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中文版(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 2018.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 2018.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 2018.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肾癌( 2016.V29.宫颈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中文版 (2018.V1 )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中文版(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 2016.V1 )10.甲状腺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中文版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中文版( 2016.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 2016.V1 )11.肝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肝癌中文版( 2017.V4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肝癌中文版(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肝癌( 2017.V4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肝癌( 2017.V3 )12.卵巢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中文版 (2017.V5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中文版( 2017.V3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中文版( 2017.V2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中文版( 2017.V1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 2017.V5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 2017.V3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 2017.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 2017.V1 )13、软组织肉瘤NCCN 临床实践指南:软组织肉瘤中文版(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软组织肉瘤中文版( 2017.V2 )14、胃肠道间质瘤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肠道间质瘤中文版(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胃肠道间质瘤中文版( 2017.V2 )15、黑色素瘤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中文版2018.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中文版(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中文版(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 2018.V2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黑色素瘤( 2017.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软组织肉瘤( 2018.V1 )NCCN 临床实践指南:软组织肉瘤( 2017.V2 )。
EC-T与ET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摘要】目的分析化疗方案ET(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与EC-T(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对比我院119例行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T方案68例、EC-T方案51例),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差异.结果 EC-T组的病理治疗有效率为80.4%,显著高于ET组的63.2%(P<0.05),而两组间保乳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T方案在不增加副反应的基础上,病理治疗有效率优于ET方案,可使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4页(P1256-1259)【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作者】朱明华;常振宇;胡朔枫;郝文德;黄焰【作者单位】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外科;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常被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规范化治疗[1-2]。
通过NACT,可使姑息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变为可手术者,并显著提高其5年生存率[3-4]。
与经典的术后辅助化疗比较,NACT有利于降期保乳,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5],以及更早的在全身范围内控制癌细胞的蔓延,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6]。
NACT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作为试验平台,快速直观的反映化疗药物在体内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推动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7-8]。
目前,针对乳腺癌患者的NACT方案及治疗周期仍无统一标准,因此,探索更优的NACT方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乳腺癌首次病程记录1患者,女性,45岁,发现乳腺肿块就诊。
患者自述近期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无乳头溢液及其他不适。
既往无乳腺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乳腺检查: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2cm×3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左侧乳腺未触及明显肿块。
近期发现乳腺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体格检查:右侧乳腺可触及肿块,左侧乳腺未见明显肿块。
乳腺纤维瘤:多见于青年女性,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好。
乳腺增生:多见于中年女性,肿块可伴有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囊肿、乳腺炎等,根据病史及体查可鉴别。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全套等。
药物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术后恢复。
术后放疗和化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制定放疗和化疗方案。
定期随访:术后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复发情况。
若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的原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乳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缺乏运动、高脂肪饮食、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病起到一定的影响。
乳腺癌对患者健康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症状方面,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无痛性的乳房肿块。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乳房皮肤凹陷、乳头内陷、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通过乳房X光检查、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方法来确诊乳腺癌。
在治疗方面,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周期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病例讨论乳腺癌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乳肿物,无疼痛,无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0cm×5cm×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
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淋巴结肿大。
乳腺X线摄影:左乳外上象限肿块影,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女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发现左乳肿物,无疼痛,无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0cm×5cm×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
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淋巴结肿大。
乳腺X线摄影:左乳外上象限肿块影,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为左乳癌。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
术后可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发现左乳肿物较早,无远处转移征象,属于早期乳腺癌。
因此,可以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乳腺癌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等。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人群,应该加强自我检查和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
病例讨论乳腺癌是一例早期左乳癌的病例。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可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乳腺癌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等。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强调对人民负责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它赋予了少数民族更多的自治权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鼓励广大信教群众信仰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正确答案是:A.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015 年第3 版NCCN 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一、概述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4 年全美共有235030 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 名患者死于乳腺癌。
另外2013 年有64640 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 1 、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 及HER2 状态。
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 及HER2 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 月1 次,持续12 个月后减为3 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 、HER2 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 )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 )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 1 、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 和腹部±骨盆CT 或MRI 检查。
2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 检查。
3 、当PET/CT 在PET 和CT 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 检查。
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 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 、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 、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 、由于原发肿瘤ER/PR 及HER2 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 及HER2 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 1 、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
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差异李文华;张莹【摘要】目的探讨ER、PR、HER-2、p53、Ki-67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56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对应的复发或转移灶中ER、PR、HER-2、p53及Ki-67的表达,比较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原发癌相比与各指标表达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与肿瘤分期(P=0.015)、肿瘤直径(P =0.005)差异有显著性;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转移灶ER、PR阳性率比原发灶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ER、PR表达不一致(分别为18.6%、19.2%),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43);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HER-2表达有较高的一致性,表达不一致占5.1%;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53的阳性率差异不大,p53表达不一致占14.1%;复发转移灶Ki-67高表达者比原发灶多,Ki-67表达不一致占30.8%,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各指标表达不一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ER、PR和Ki-67表达存在不一致性,HER-2表达有较高一致性.因此,检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中各指标表达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7【总页数】4页(P727-730)【关键词】乳腺肿瘤;复发;转移;ER;PR;HER-2;Ki-67;p53【作者】李文华;张莹【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人医院病理科 545005;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新治疗方法的应用,使全身疾病控制率改善以及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但乳腺癌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仍较常见。
・标准与规范・DOI :10.3760/cma .j .issn .0529-5807.2015.04.005执笔人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杨文涛,E -mail :yangwt 2000@163.com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研究室病理科(步宏,E -mail :hongbu @scu .edu .cn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编写组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 )和孕激素受体(PR )是乳腺癌中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1]。
ER 、PR 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ER 、PR 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2-3]。
准确检测和报告 ER 、PR 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已成为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 ER 、PR 检测的最佳方法[4-5]。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简单、易行,也是目前 ER 、PR 检测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但由于组织处理、染色方法、判读标准等影响,ER 、PR 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在已获实践验证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已有的实践指南和公认的研究结果[6-10],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
本指南对乳腺癌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技术路线、结果判读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规范,以供我国病理工作者参考,旨在促使 ER 、PR 检测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读标准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更客观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一、适宜人群ER 、PR 的检测适宜人群包括:(1)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多发性乳腺癌病例,若组织形态相似,至少应对其中一个癌灶进行检测,以最大癌灶为佳,若组织形态不同,则应分别进行检测;(3)所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应尽可能再次检测;(4)建议对新诊断的原位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病例进行检测[11];(5)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的病例建议再次检测;(6)临床提出需要进行检测的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