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心脏骤停是现阶段我国出现的较危急的临床急症,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现象。
在抢救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也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那么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应该怎么做呢?一、院前急救措施(一)病情评估在急救人员到达救治现场之后,应该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的判断以及诊断,通过大声呼叫患者来对患者的意识进行判断。
如果患者没有明确反应,能够初步判断患者出现了意识丧失的现象。
之后急救工作人员能通过触摸患者的大动脉博动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在医生静听患者心音等检查之前,急救人员应立即使患者处于复苏体位并且立即对患者实施CPR。
同时按照DRABC的程度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反应,分别是危险程度、患者反应、气道、呼吸以及循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程序以及评估过程都应该在一分钟以内完成,因为在这一环节消耗的时间越多,患者的生命威胁程度就越大,同时对患者落实急救的成功率就越低,因此应该将病情初步评估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
(二)急救处理在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之后,需要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通过这种方式尽快提高患者施救成功率。
急救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落实综合复苏的相关程序,对患者采取平卧位的体位,将患者的胸部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患者的心脏压迫,同时能够方便急救人员成功施救。
同时急救人员应该将一手掌根部放置在患者的胸前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按压,另一只手叠放在上面。
双手紧扣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
在实际抢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身体应该稍微向前倾,使得肩部和肘部同处于一轴线上,和患者形成直角。
在按压患者的胸部时,应该至少将患者的胸骨按下5-6厘米,使胸部充分回弹,按压频率应该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同时急救其他人员应该将手放在患者的前额处,使患者的头部后仰,颈部微曲,另一只手放在患者的下颌骨部,将患者的颌骨部抬高,使患者的耳垂线和地面成直角。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流程
Ⅰ 目的
明确医务人员岗位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
Ⅰ 制度
一、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物品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师、护士、司机和急救员。
三、由出诊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及交接工作,急救所需的设施、物品及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每天及时进行擦拭并做好消毒登记工作。
四、由出诊医师、护士、急救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做好车辆交接工作并记录。
六、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师,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在2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Ⅳ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院前急救与护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爱惜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普遍的追求,因而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欲加迫切,要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的救治。
院前急救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院前急救护理是护理工作在医院外的特殊表现形式,院前急救医生的责任不是单纯的出诊看病,护士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出诊处置与注射,院前急救人员的共同责任就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并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为伤病员的安危争取最初的抢救时间,“先救命,后治病” ,这是院前急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概论(一)基本概念和意义: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等病人的医院前期急救。
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及途中护理。
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
院前急救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病人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2、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3、院前急救是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4、经抢救的病人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二)院前急救创新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院前急救模式,但就其主要模式,仍然可将它们大体划分为英美模式及法德模式。
1、英美模式或近似与英美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病人送到医院” ,其观点是病人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
在这种模式中急诊医护开始于来医院之前,由有关专业人员,如急诊技士和护士进行现场对证救护为主,到医院急诊科后由急诊医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治疗。
目前,采用英美急救医疗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
2、法德模式或近似于法德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 ,即送医生和技术到现场,希望在病人达到医院前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救护措施主要放在现场,其具体操作是医生几有关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或护理人员到某个有关地点对病人实施急诊治疗。
院前急救流程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通过简单的医疗措施,以保障伤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一种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急救工作。
正确的院前急救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前急救的流程。
1. 发现意外伤者。
当你发现有人突然晕倒、意识不清或者出现其他突发状况时,首先要保持镇定,切勿惊慌。
立即确认周围安全情况,确保自己和伤者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2. 判断伤者状况。
接下来,要对伤者进行初步判断。
观察伤者是否有呼吸、是否有心跳,以及有无外伤出血等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 拨打急救电话。
在确认伤者状况后,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向急救中心报告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提供清晰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4. 进行急救处理。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比如,对伤者进行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伤者体温等措施。
但要注意,不要进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医疗操作,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5. 协助急救人员。
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提供伤者的病史、过往疾病情况,以及伤者最近的情况变化等信息,有助于急救人员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处理。
6. 陪伴伤者。
在急救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后,你可以陪伴伤者一起前往医院,或者通知伤者的家人前往医院。
在医院,你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伤者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总结起来,院前急救流程包括发现意外伤者、判断伤者状况、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急救处理和协助急救人员等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要保持冷静、迅速、有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痛苦和损失。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院前急救流程,做好相关准备,为突发情况时的应对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章院前急救学习目标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程序理解: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和院前急救的网络化管理第一节概述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送病人等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都将挽回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为后续救治打下良好基础,根据现在医学急救的观点,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四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如果在关键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没有院前救护措施的介入,即使院内设施再好,医务人员的医术在高明也难以使病人起死回生。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1、社会性2、突发性3、紧迫性4、风险性5、复杂性二、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一)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难事故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二)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⑤、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三、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一)国外的院前急救模式1.英-美模式: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由急救技士和医助履行现场急救任务,然后将病人运到医院急诊科由急诊医师提供确定性整治,即”把伤病员送的医院“的救急救方式。
2.德-法模式:指导思想是”把医院带到病人身边“。
随车到达现场的是医师,救援医师是对伤病员的实施急救治疗,反应快捷,急救及时,并在现场实施,深入救治。
(二)国内院前急救模式1.独立性:如北京急救中心模式。
是相对功能较全、技术较高的以急救为主的独立型医疗机构,实行院前-急诊科-ICU一条龙的急救医疗体系。
2.纯院前急救:如上海、杭州,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直接隶属于市卫生局,不设医院,将所有伤员转到各科医院诊治3.院前兼院内型:如沈阳,除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系统外,急救中心尚有院内治疗4.依托型:如重庆、成都等地,市急救中心依托于非营利性综合医院5.指挥型:如广州、天津,只有市急救指挥系统,具体急救任务由各大医院分片包干6.联合型:就是把公安(110)、消防(119)以及急救(120)合并在一个调度中心,像美国的911。
院前急救工作程序(1)急诊科120值班员(急诊科值班护士)接到呼救或急诊信息,询问和登记《120急救登记本》各项,呼叫救护车,通知出诊医护人员,准备携行物品。
遇重大急救事件及时报告医务部和护理部值班员。
(2)救护车到达集合地后立即出诊。
到达病人所在地立即展开诊疗工作,必要时请求医院支援。
(3)对病人实施紧急处置后,根据病人情况安排原地后续治疗或接到医院,具体执行《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4)急诊科出诊后,急诊科值班护士通知相关临床科室派医师顶替急诊科医师值班,必要时由医务部值班室协调;若急诊科遇有抢救病人时,由替班科室医师出诊,替班医师由相关科室的住院总医师轮流担任。
相关科室接到急诊科出诊或替班电话后,必须立即在5分钟内出诊或替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不准派进修、实习、合同制人员单独出诊或顶替急诊医师出诊。
(1)急诊科护士为急诊病人分诊挂号,并通知医师(含专科医师)接诊。
遇急诊科医师出诊,按规定由病区医师替补;对疑似传染病病人指引到隔离室就诊;对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紧急处理,然后补办挂号手续。
具体执行《分诊和导医工作流程》和《护士接诊工作流程》。
(2)护士负责安置或护送危重病人到诊疗现场(含专科病区),医师进行检诊和紧急处理,并记录。
护士配合医师检诊和执行医嘱。
急诊内科、外科就诊:①接诊医师对病人全面检诊后,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检查单、医嘱和处方,记录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护士执行相应的医嘱,具体执行《院内急诊诊疗工作流程》《急诊科医嘱处理工作流程》。
②遇有疑难急症,医师根据需要请求上级医师协助或专家会诊。
③急诊病人较多时,接诊医师可请专科医师协助处理(由医务部值班员协调)。
抢救室就诊:①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由挂号护士送人抢救室,接诊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将接诊时间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②抢救工作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负责。
③有成批病人、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立即通知医务部和护理部值班员,由机关统一协调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一、院外转运〔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去除口腔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 min 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
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到达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
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变换1次体位,有助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
必要时予以吸痰。
在吸痰前后各给2 min高流量吸氧,否那么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
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结实、准确。
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院前抢救方法伴随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院前抢救已成为抢救医学首要步骤,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早期能得到立即、有效救治前提。
院前抢救护理是院前抢救关键组成部分,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判定患者病情,掌握相关关键信息,调度对应专业人员快速赶赴现场,在快速问询、检验同时,对急危重症病人主动进行生命支持等立即、正确抢救、诊疗及转运是抢救医学急需处理问题[1],我们将护理程序利用在院前抢救生命支持中,初步达成了立即诊疗、快速抢救,为后续救治发明条件目标。
1 抢救评定1.1 接听120抢救电话时初步评定及指导除问清患者姓名、年纪、具体地址及联络方法外,要关键问询病人关键症状、发病诱因、既往病史,并问询和生命体征相关关键表现,如神志是否清醒,呼吸是否平稳,脉搏是否可触及等,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依据情况,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1.2 调度人员、器材及赶赴现场过程中评定及指导接听120电话后,快速调度人员及器材,确保在1~3min内出车,10~15min内抵达20km内现场。
期间院前抢救护士应和现场保持联络,确保快速、正确赶赴现场,随时问询病人情况,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抚慰病人、控制出血、流通空气、松解衣带、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利用抢救药品等现场抢救。
1.3 抵达现场评定1.3.1 标准果断快速,分秒必争,问询、检验、评定、抢救、诊疗、转运,同时进行。
1.3.2 程序(1)问询病史:简明扼要,关键突出地问询主诉、发病时间、诱因、意识、面色、肢体运动等。
(2)护理体检:经过视、触、叩、听等物理手段,了解病人意识、瞳孔及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温湿度,和有没有四肢活动障碍、活动性出血、开放性骨折等情况。
常规测定血氧饱和度,必需时行心电图检验。
(3)护理诊疗:综合分析,针对患者最关键问题,提出护理诊疗,首先关注和生命体征相关护理问题:①和意识相关问题:病人是否有语言障碍,有没有感知异常,有没有身体活动能力减退,有没有尿失禁;②和呼吸相关问题:能否有效清理呼吸道,能否有效地进行呼吸,气体交换功效是否受损;③和循环相关问题:心搏输出量是否不足,液体量是否不足,组织灌注是否异常。
---------------------------------------------------------------范文最新推荐------------------------------------------------------
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1对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是前提条件参加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
业务方面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护理知识,熟悉掌握救护车单元,同时具有娴熟地使用抢救器材和各种急救措施的技术,掌握院前常见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应用与观察技术及各种创伤抢救的敷料应用技术。
2救护车单元的完整性是重要保证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补充救护车单元内物资、药品、设备处于应急状态,并纳入交接班内容。
3连接“120”迅速调度是首要环节“120”电话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120”电话必须24h 专人值班随时接听,须用简练和蔼的语言在最短时间内问清伤员的详情地址,伤病员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及时调动相关人员出诊。
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交通事故应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医院抢救小组出诊抢救和援助。
4争分夺秒迅速出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电话了解,迅速出车、及时抢救,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出车整个过程应在5min内完成,要争分夺秒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5途中联系患者确保通讯通畅是中间环节在途中联系患者,清除患者紧张情绪,告之患者我们正以最快速度前往,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有效的自力救助,对哮喘发作的患者指导患者采取端坐位,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
比较特殊的患者,应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患者到院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患者。
6准确进行病情判断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是关键环节当
1 / 3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按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的指导下进行抢救。
首先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和症状,同时迅速对其进行全身体检,体检越早越迅速而越仔细越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了解病情。
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一般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可安全转送。
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改善后及时转运,对于由于设备条件限制要采取边救边送或边求援的方法尽量争取时间。
例如一氧化碳中毒者,首先在良好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最好用留置针以防在搬运过程中滑脱;骨折肢体按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对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并注意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对开放性气胸患者要用急救包和厚敷料严密封闭,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用带瓣穿刺针排气;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给氧,心电图检查,给予扩冠镇静止痛,如合并心源性休克者,院前急救时应尽快对患者实施现场溶栓等再灌注疗法,如无条件应尽快将患者送医院,不可在院前作过多停留;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有序的抢救护理措施,不能盲目行事,以保证急救工作的有效性。
7稳定生命体征安全转运患者是重要环节对患者进行了现场初步急救护理后,应快速将患者转至医院,使其能尽早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对减少伤残率至关重要。
在将患者抬入救护车时,应保持身体各个部位成一个整体,应使患者头在前,脚在后,以使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进入救护车后,救护
---------------------------------------------------------------范文最新推荐------------------------------------------------------ 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静脉通道。
掌握液体及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做好相应的护理观察。
在院前急救的用药中,护士执行三清一复核的用药原则。
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一复核即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复核,切忌出现用药差错。
对用药的空瓶应暂时保留,以便在空闲时间进行核对。
到达医院后要与接收的医护人员交班,内容包括病情处理及用药等情况。
8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给进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及信息。
9建立完善随访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才能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从而提高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