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
- 格式:docx
- 大小:329.18 KB
- 文档页数:2
警惕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中药的药理机制和安全性。
中药中有一类药物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即能模拟人体内源性激素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以植物为原料,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然而,糖皮质激素样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特别是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下。
首先,糖皮质激素样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
这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等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和过敏反应。
然而,长期和过量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性、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功能抑制等。
尤其是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其次,滥用糖皮质激素样药物可能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糖皮质激素样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炎作用,滥用这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疾病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本身。
例如,患者过敏性鼻炎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物的鼻喷剂时,可能会出现短期的症状缓解,但并不能根治过敏性鼻炎。
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我们需要明确病情和使用目的,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以免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
再次,糖皮质激素样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样药物属于一类具有广谱活性的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例如,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我们需要注意慎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具有相同或类似作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糖皮质激素样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监管。
糖皮质激素样药物在中药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很多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案例一【案例名称】龙胆泻肝丸【案例内容】在英国行医的中医师吴英因开药导致病人肾衰竭而被判以销售被禁药物罪,获2年缓刑。
据悉,该药在英国已被完全禁用。
【案例分析】龙胆泻肝丸是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在中国广泛使用,主治清热泄火。
但因为药中成分含有马兜铃酸的木通(有毒性),有可能伤肾。
导致病人肾衰竭,后来又患上癌症【解决方案】“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2002年11月20日,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批准这个申请,同仁堂已停止生产含有“关木通”成份的龙胆泻肝丸。
案例二【案例名称】“小柴胡事件”的警示【案例内容】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捷足先登,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药。
有位叫有地滋的汉方医教授写文章作报告,说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
【案例分析】据日本调查,近年来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中128人发生间质肺炎,死亡16例。
日本学者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误用误治的结果。
同时也认识到小柴胡汤有伤阴作用,而慢性肝炎患者有邪热伤阴证时,不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更不能将小柴胡汤当作滋补剂使用。
【解决方案】中药不良反应:不合理应用是祸首。
疗程不宜太久,药物有毒无毒,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剂量和疗程。
剂量不但直接影响疗效,而且还关乎安全。
有人曾做过统计,122例中药中毒者中,服用药物超过正常剂量数倍至数十倍者有107例。
不能当西药使中医临床治疗的特点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具体说就是"辨证论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有针对性的治疗。
必须先将病证性质和部位搞清楚,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案例三【案例名称】慢性胆囊炎【案例内容】一位老者因患慢性胆囊炎,长期服用清肝利胆、苦寒解毒的中成药,日久患者逐渐出现了头昏身重、神疲无力和腹胀食纳不佳等症状。
从中医角度论防治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s,GC) 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人体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与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节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长期应用尤其是静脉或口服应用也显示出了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诱发和加重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诱发和加重感染,长期应用还可引起骨质疏松、水钠潴留、中枢兴奋性升高、库欣综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由于糖皮质激素明显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激素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对疾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可兼顾糖皮质激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不仅提高治疗效果,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1 糖皮质激素阴阳属性为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糖皮质激素的昼夜分泌规律与人体阳气运行规律有一定相似性。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分泌量最低,清晨时分泌量最高。
患者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食欲增加、颜面潮红、兴奋激动、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阳盛证候。
李中梓《内经知要》曰: “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太过气反衰,火和则气乃壮。
”现代大多医家认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犹如少火,少火生气,大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犹如壮火,壮火食气。
“少火”乃温和之阳气,属生理之火; “壮火”乃亢烈之阳,属病理之火。
生理之火,人身不可须臾失之,是生命原动力和活力的象征; 病理之火则必然戕害人体,消耗正气,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正如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是人体正常物质代谢、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而外源性超生理剂量则会引起脂质及水盐代谢紊乱,抑制生长发育。
警惕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到药店买CO甘草片需凭处方才能买,真是麻烦,不就是那几元一瓶的小药片吗药师说这是处方药,须有医生处方才能给付;
原来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改善垂体一肾上腺素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人参通过促进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而实现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此外柴胡的抗炎作用,柴胡皂昔可以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内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从而促进肾上腺组织生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达到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肉桂对糖皮质激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药还有细辛肉、秦艽、五加皮、雷公藤、附子、冬虫夏草、何首乌、杜仲、补骨脂、枸杞子、鹿茸、麝香、淫羊藿、知母、延胡索、三七、人参、党参等;。
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
张金良;王宪波;曾辉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0(29)4
【摘要】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发挥"少火"样生理作用,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类同于"壮火"。
火旺伤阴,久则阴阳俱损,导致肾阳不足。
临床中,糖皮质激素使用初期可用地黄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品,撤减期间用淫羊藿类缓补肾阳,以顺利撤除激素并防止病情的反弹。
【总页数】4页(P276-279)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壮火;生地;淫羊藿
【作者】张金良;王宪波;曾辉
【作者单位】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内一科;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肿瘤转移的机制 [J], 魏吉红;吴昊;郑瑾;任秦有
2.从中医学角度谈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 [J], 徐国丽;刘琳;崔淑节;周峻伟;刘莉
3.从中高职、本科学生差异角度谈药理学教学 [J], 吕良;段小群;李勇文;杨萍;简洁
4.从中医学角度谈养生抗衰 [J], 车星辰
5.从中医学角度谈养生抗衰 [J], 车星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注意事项中成药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但如果盲目滥用,可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发挥其良好的疗效,避免意外有害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辩证选择中成药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生产的,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应用中成药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用药,不经辨证,盲目用药,会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辨证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它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按照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每一味药物有性味之不同,功效之差异,从而使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以感冒为例,从中医角度诊断就有就有风寒、风热、气虚等多种:风寒感冒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宜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
其方中,君:羌活味辛温,发散风寒,祛风胜湿,宣痹止痛。
臣:防风、苍术助羌活以散风寒,胜湿止痛。
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并能行气活血,宣痹以止头身之痛。
佐: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药辛温香燥之药伤津,二药相合苦寒化燥又不助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
其方中,君:桑叶甘苦性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臣: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杏仁、桔梗宣肺利气而止咳。
佐: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咳。
使: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也可选择银翘解毒丸。
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表里双感证见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或咳嗽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清里药,如防风通圣丸。
基于文本挖掘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研究张童童;吴斌【摘要】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干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提供思路及方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中医药干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相关文献,提取证候与用药规律的高频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模块构建矩阵图.结果: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证候以阴虚火旺和肾阳亏虚为主,同时兼夹湿热、痰瘀、气阴两虚等证型,常用药物有黄芪、生地、白术、茯苓、丹参等.结论:通过文本挖掘的方法,初步阐明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有益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中医证候;用药规律;文本挖掘【作者】张童童;吴斌【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硕士班,湖南长沙410007;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显,具有退热、抗炎、抗过敏和抗免疫等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副作用[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中医药在临床干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探索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用药规律,对指导临床和弘扬中医药特色意义重大。
笔者应用ROST-CM文本挖掘方法,将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用药规律总结如下。
1.1 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中医药防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相关文献,以“主题词”为检索途径,以“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和“中医”为检索词,采用“精确”检索方式,共检索到从1990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期刊论文216篇,对其进行筛选,剔除综述类、科普类、动物实验、机理探讨、个案等类型文章,最终筛选出论文77篇,论文的年份分布见表1。
1.2 数据格式转化下载全文,并用Aiseesoft PDF to Text Converter软件将77篇文献转换为txt文本格式。
补益中药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研究作者简介:郭明阳(1964~),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研究郭明阳,闫 翔,罗 勇(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 610083)关键词 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补益药中图分类号 R 285.5/2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188(2009)01 0144 02 糖皮质激素(g l ucoco rti co i d ,G C )由于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 m ato i d arthritis ,RA )表现出良好的改善症状的能力,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 。
中医对RA 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特别是补益类中药,如人参、淫羊藿、地黄及山茱萸等,虽然药效强度不及西药,但其副作用却远比糖皮质激素小的多,并可较长时间使用,往往疗效显著。
本文就类糖皮质激素样补益中药研究综述如下。
1 补气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补气类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甘草等,均能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或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或本身即有激素样活性等作用,达到类激素样作用。
1.1 人参 人参主要药用成分是人参皂苷、多种氨基酸等。
皂苷被认为是人参的主要有效物质,量约4%,根据皂苷元的不同,人参皂苷被分为原人参二醇类皂苷,原人参三醇类皂苷及齐墩果酸类皂苷。
原人参二醇类皂苷含R a 1 3、Rb 1 3、R c 、R d 、R g 3、R h 2、R s 1 2、丙二酰人参皂苷R b 1 2、丙二酰人参皂苷R c 、丙二酰人参皂苷R d 、西洋参皂苷R 1 2、F 2等;原人参三醇类皂苷含R e 、R f 、R g 1 2、Rh 1、20 葡萄糖基 R f 、三七皂苷R 1、三七皂苷R 4等;齐墩果酸类皂苷含R o 等 2 。
人参皂苷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样化学结构,药理上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其药理活性常因机体功能状态不同呈现双向作用,如对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既能阻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引起的肾上腺肥大,又可阻止可的松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3 。
类糖皮质激素的中药研究进展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是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由于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水钠潴留状等,极大的限制了激素的使用。
一些中药如人参、甘草、雷公藤、知母含有与甾体类激素相似的结构,具有类似于GC样的抗炎作用,而较少发挥GC样的副作用。
【关键词】类糖皮质激素;人参;甘草;雷公藤;知母【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06-02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主要是由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介导的。
GR作为配基依赖性的转录调节因子调节基因表达,GC与GR结合导致GR的活化,活化的GR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转移到核内,通过转录激活或转录抑制作用调节基因转录。
现在普遍认为,转录抑制作用是GC发挥抗炎效应的关键机制,而一些严重副作用则主要与它的转录激活作用有关[1]。
因此,如果有一种GC类药物与GR结合后保留转录抑制作用,而没有或较少发挥转录激活作用,从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没有或较少产生副作用,则对于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2]。
本文将主要介绍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几类中药。
1.中药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介绍1.1 人参类糖皮质激素作用研究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味传统的补益药。
人参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3]。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S)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由三十个碳原子组成的三萜达玛烷环类衍生物。
人参皂苷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样化学结构,药理上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其药理活性常因机体功能状态不同呈现双向作用,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既能阻止促肾上腺皮质激索(ACTH)引起的肾上腺肥大,又可阻止可的松引起的肾上腺萎缩[4]。
吕祥等学者研究了GSS对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GSS可通过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力学性能,拮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丢失,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5]。
灸甘草副作用是什么
就甘草在临床上常被用于补益脾气,清热解毒,而且还可治疗痰多咳嗽的现象,但是使用就甘草,也要警惕它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有的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恶心等不良症状。
一、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在中医处方中,甘草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等多种功效,但甘草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据医学专家介绍,甘草及其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1.过敏反应:主要是过敏性皮肤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2.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四肢麻木、不能战立行走、头痛、胸闷、血压升高、水肿、腹胀、血钾降低严重者可出现软瘫、肌溶、肾功衰竭;更甚者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呼吸困难、低血钾、高血压、水肿、低醛固酮;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
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泌乳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所致不良反应;
6.其他:还可以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长期大量应用还可
引起心动过速、持续性呃逆、黑毛舌等特殊症状。
三、可见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及其制剂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在应用甘草及起制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肾疾病、精神病等患者禁用,避免加重病情;
2.严格掌握剂量,根据病情变化及个体差异而定,禁止超剂量应用;
3.有过敏史患者在应用时应严密观察:
4.需要长期应用甘草及其制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注意事项中成药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但如果盲目滥用,可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发挥其良好的疗效,避免意外有害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辩证选择中成药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生产的,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应用中成药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用药,不经辨证,盲目用药,会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辨证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它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按照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每一味药物有性味之不同,功效之差异,从而使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以感冒为例,从中医角度诊断就有就有风寒、风热、气虚等多种:风寒感冒?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宜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
其方中,君:羌活味辛温,发散风寒,祛风胜湿,宣痹止痛。
臣:防风、苍术助羌活以散风寒,胜湿止痛。
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并能行气活血,宣痹以止头身之痛。
佐: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药辛温香燥之药伤津,二药相合苦寒化燥又不助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
其方中,君:桑叶甘苦性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臣: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杏仁、桔梗宣肺利气而止咳。
佐: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咳。
使: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也可选择银翘解毒丸。
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表里双感? 证见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或咳嗽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中药材与西药配伍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药材和西药的联合使用越来越常见。
然而,这种配伍并非总是安全无害的,有时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中药材和西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它们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
当两者配伍使用时,可能会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首先,在药物吸收方面,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酸碱度,改变西药的解离度,进而影响其吸收。
例如,含有鞣质的中药材(如五倍子、石榴皮等)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抗生素合用时,鞣质会与这些西药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西药的吸收,降低其疗效。
其次,在药物分布环节,一些中药材可能会影响西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强度。
例如,当归、丹参等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点,使某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如华法林、地西泮等)游离浓度增加,从而增强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药物代谢方面,中药材也可能对西药的代谢酶产生影响。
肝脏中的细胞色素 P450 酶系(CYP450)参与了许多西药的代谢过程。
某些中药材(如贯叶连翘、五味子等)可能会诱导或抑制 CYP450 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西药的代谢速度。
例如,贯叶连翘可诱导 CYP3A4 酶的活性,加速硝苯地平、环孢素等经 CYP3A4 代谢的西药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疗效减弱;而五味子则可能抑制 CYP3A4 酶的活性,导致这些西药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药物排泄也是一个容易受到影响的环节。
一些中药材具有利尿作用,可能会加快西药的排泄,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缩短,药效降低。
例如,车前子、茯苓等中药材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的排泄,影响其疗效。
除了上述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外,中药材与西药配伍还可能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关于中西药结合使用时的不良反应是不是中药比西药不良反应少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很多,应该引起重视。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一人一方、随症加减,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有时还存在讲究地道药材、如法炮制等。
严格地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是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资料,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更多,有的不良反应还非常严重。
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药是许多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药物成分组成的,各种成分的毒副作用不可预知;二是一种中成药含许多种中草药成分,而每种中草药又含许多种化学物质,每一种都有毒副作用;三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不能有效地去除中药中间的杂质,生产过程还有可能增加一些杂质。
为什么要警惕中药西药合用时的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在治病时将中药与西药合用,认为这样能够标本兼治。
的确,中西药合用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优势。
所以,中西药合用一般都能取得比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更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更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这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大特色。
不过,中西药合用也常常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轻者会使药物失效,重者会引发各种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1)可形成难溶性物质:如丹参片在与复方氢氧化铝合用时,会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可导致两种药物均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进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还有一些中药,如石膏、珍珠母、磁石等均含有金属离子。
如果这类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合用,也会生成不溶性的盐类物质和络合物,使药物的溶解性降低,影响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2)可生成有毒化合物:如健脑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含有朱砂的中药,在与还原性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盐酸溴己新、碘化钾等合用时,会在人体内生成溴化汞、碘化汞等有毒的汞盐沉淀物,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赤痢样大便,甚至诱发药源性肠炎。
警惕具有糖皮质激素样
作用中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警惕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到药店买CO甘草片需凭处方才能买,真是麻烦,不就是那几元一瓶的小药片吗药师说这是处方药,须有医生处方才能给付。
原来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改善垂体一肾上腺素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人参通过促进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而实现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此外柴胡的抗炎作用,柴胡皂昔可以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内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从而促进肾上腺组织生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达到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肉桂对糖皮质激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药还有细辛肉、秦艽、五加皮、雷公藤、附子、冬虫夏草、何首乌、杜仲、补骨脂、枸杞子、鹿茸、麝香、淫羊藿、知母、延胡索、三七、人参、党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