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0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1999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1.合并背景及原因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均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经营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那么,为什么这样两大汽车巨人会在世纪之交选择"强强联合"呢?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增强。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竞争力,只有"强中更强",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稳住阵脚。同时,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的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好满足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惟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c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2.合并过程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1999年1月12日,美国底特律市举行汽车博览会。戴姆勒一奔驰公司总裁于尔根.施伦普亲自出马为奔驰公司的产品助阵。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部,向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顿提出了双方合并的设想。施伦普根本没有想到,伊顿与他一拍即合。双方接下一来进行了10余次的秘密会谈。在谈判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的障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中一方一言不合匆匆走人也是常有的事。最初是关于未来的公司领导人的问题,施伦普和伊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豁达。他们表示不会让这一问题阻碍一项于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两人同意合并的头三年将共同任公司董事长。三年后,比施伦普大5岁、现年58岁的伊顿将退出,由施伦普一人掌管。最大的难题是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法律结构问题。奔驰汽车公司是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而克莱斯勒公司则根据美国法律经营。双方曾经讨论在第三国荷兰组成新公司,但由于税收问题的障碍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双方商定,新公司将保留德国特色的股份公司形式,并在新公司中保留奔驰公司一直采用的共同决定机制。这就是说,有工人代表参加新公司的监事会,他们在有关公司的重大问题上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事物。双方都能认识到合并会给两者带来的好处,善于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虽然面临众多阻碍,谈判还是不断地取得进展。5月4日,谈判结束了。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宣布仪式于7日举行。这一石破天惊的合并终于问世。3.合并之后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德国前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奔驰公司的殷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合并在汽车业内部产生的冲击亦是空前强烈。面对两个汽车巨人的联手,与德美同为汽车大国的日本被震惊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董事横滨大造说,这项合并让日本的汽车商们"大梦初醒"般地注意到: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已经十分迅速地实现了它们业务的全球化。"合并就像一次地震,将会加剧汽车行业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企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总裁奥田硕说,他预料在这次合并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加剧,丰田公司必须作出反应以迎接"紧迫的挑战"。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合并后的第二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尽管合并之后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遇到了诸如文化融合、工资制度的不统一等各种问题,并且继续面临激烈行业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疲软,但该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十分成功地保持了其世界汽车行业的强大领导力。
232023/08·汽车维修与保养2022款奔驰插电混动E350eL 故障现象一辆2022款奔驰插电混动E350eL,搭载274 920型发动机,VIN码为LE42131551L86****,行驶里程为6 453km,车主反映该车仪表台上出现“请勿再次启动发动机,请去授权服务中心”的红色文字报警信息(图1),同时红色高压蓄电池故障报警灯点亮。
图1 故障车仪表台上的故障提示信息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时,询问车主得知,该车同样的故障出现过多次。
在行驶中出现,仪表台上出现“请勿再次启动发动机,请去授权服务中心”的文字报警信息,同时红色高压蓄电池故障报警灯点亮,此时即使高压蓄电池中有电,也只能使用发动机驱动,而无法切换至纯电模式。
但是,锁车10min后重新启动,故障车又恢复正常。
对故障车进行功能检查发现,仪表台上没有相关故障信息提示,上路试车时也未见异常。
连接诊断仪进行快速测试,结果各高压系统中均没有设置故障码。
查看远程诊断数据发现高压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N82/2设置了故障码 P0C7800-高电压车载电气系统蓄电池系A 上的预充电时间过长。
查看N82/2控制单元实际值,各数据未见导常。
其中,高压蓄电池绝缘电阻实际值为1844756Ω/V,标准值不小于500Ω/V,正常; 高压车载电气系统绝缘电阻实际值大于500Ω/V,正常。
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码分析,导致该车故障的可能原因有:高压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N82/2软件问题;高压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N82/2存在电气故障;某个高压部件存在电气故障。
尝试对各个高压部件的软件进行升级,结果没有新软件。
对车载高压系统进行断电后,检查高压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N82/2插头,未见异常。
故障车型各高压部件及高压线束电缆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根据故障车型高压部件及高压线束电缆连接示意图,我们决定以高压蓄电池为断点,进行分段测量。
首先使用福禄克Fluke 1587C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功率电子装置控制单元N129/1与高压蓄电池模块A100之间的HV1连接插头的绝缘电阻,HV(+)的绝缘电阻为36.8 MΩ;HV(-)的绝缘电阻为35.2MΩ,说明高压蓄电池输出端线路或部件绝缘电阻正常;测量直流充电器控制单元N116/5与高压蓄电池模块A100之间的连接插头HV2的绝缘电阻,HV(+)的绝缘电阻为20.3MΩ、HV(-)的绝缘电阻为2022款奔驰插电混动E350eL高压系统报警A9/6-电动空调压缩机;N33/5-PTC 加热器;X999-高压分配器;N129/1-功率电子装置控制单元;A79-电机;A100-高压蓄电池模块;N116/5-直流充电器控制单元;G10-直流充电接口;N83/11-交流充电器控制单元;G10/4-交流充电接口。
奔驰276链轮案例
奔驰276链轮案例
最近,一家汽车维修店报告了一起关于奔驰车辆的问题案例。
该
车辆的发动机出现了异常噪音,并且性能下降。
在进一步检查后,技
师发现问题出在了链轮上。
该奔驰车辆使用了一种名为276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链轮起到
连接凸轮轴和曲轴的重要作用。
然而,链轮在该车辆上出现了损坏。
经过维修技师的分析,链轮的损坏主要是由于材料质量不良以及
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造成的。
该车辆在长时间运行和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链轮所承受的负荷增加,导致链轮磨损加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维修店建议车主更换新的链轮,并且在车辆
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链轮的磨损情况。
此外,注意车辆的颠簸和过度
加速也能够减缓链轮磨损的速度。
总之,奔驰276链轮案例表明,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材料质
量对汽车零部件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定期检查和
适当维护,可以减少链轮的损坏,并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第1篇一、事件背景2019年4月11日,西安一位名叫魏某的女士在西安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新车。
然而,在车辆行驶了1.5公里后,魏某发现发动机漏油。
随后,她在4S店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未得到满意答复。
4月15日,魏某在4S店门口进行了“维权坐车”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此事件迅速演变成一起典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引发了关于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
二、案件经过1. 购车及发现问题魏某于2019年3月27日在西安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奔驰C260L轿车,购车价格为27.18万元。
购车后不久,魏某发现车辆存在发动机漏油问题。
2. 4S店处理魏某在发现问题后,多次与4S店进行协商,要求更换新车或退车。
然而,4S店以“发动机漏油并非产品质量问题”为由,拒绝了魏某的要求。
3. 维权行动在4S店拒绝解决问题的背景下,魏某于4月15日在4S店门口进行了“维权坐车”的行为,即坐在奔驰车内,要求4S店给予合理答复。
这一行为迅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4. 政府介入在事件引发舆论风波后,当地政府介入调查。
4月17日,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将涉事4S店负责人控制。
4月23日,西安市政府发布通报,称涉事车辆发动机存在质量问题,涉嫌构成欺诈。
5. 法律诉讼魏某随后将涉事4S店及生产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2020年6月1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三、法律分析1. 产品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在本案中,涉事车辆存在发动机漏油问题,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在本案中,魏某在购买车辆时,并未被告知发动机漏油问题,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了侵害。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奔驰汽车因漏油问题频繁被曝光,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消费者购买的奔驰C级轿车为例,探讨奔驰漏油案例的法律问题。
某消费者于2019年4月在某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奔驰C级轿车。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发现车辆存在漏油现象。
经检查,漏油原因疑似为发动机缸体与曲轴箱连接处的密封垫圈损坏。
消费者多次与4S店协商维修,但4S店以车辆已过保修期为由拒绝承担维修责任。
消费者无奈之下,将4S店诉至法院。
二、法律问题分析1.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消费者与4S店之间存在购车合同关系,4S店作为卖方,有义务保证所售车辆的正常使用。
由于车辆存在漏油问题,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车辆,4S店已构成违约。
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本案中,消费者购买的奔驰C级轿车存在漏油问题,可能导致车辆故障甚至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4S店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产品质量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保证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在本案中,奔驰C级轿车存在漏油问题,表明该车型存在质量问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奔驰公司作为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
4. 维修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几起质量事件案例分析质量事件是指产品或服务存在缺陷或出现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或安全隐患的事件。
以下是几起重要的质量事件案例,并进行分析。
案例一:奔驰汽车召回事件(2024年)事件经过:2024年6月,奔驰汽车宣布召回全球36,000辆C级和E 级轿车,原因是由于有一些车辆在发动机启动时可能存在“火焰蔓延”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停机、甚至失去车辆控制。
奔驰宣布免费更换受影响车辆的电源管理软件,以解决这一问题。
分析:奔驰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以高品质和安全性而闻名。
这次召回事件对奔驰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奔驰在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了召回措施,并提供了免费修复服务,显示了其对消费者的责任感和诚信。
这一事件也提醒了汽车制造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案例二:乳制品含有三聚氰胺(2024年)事件经过:2024年,中国玛氏乳业和三鹿乳业相继被曝光其乳制品中检出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婴儿的肾功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次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愤慨,严重影响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誉。
分析: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食品行业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企业自律和法律制度等。
乳制品企业在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质量控制,对消费者健康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次事件促使了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善,并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监管。
案例三:波音737MAX事故(2024年至今)事件经过:波音公司2024年推出的新机型737MAX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两起空难事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狮航JT610航班和埃塞俄比亚航空ET302航班。
事故原因被认定为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MCAS)故障,导致飞机在起飞阶段出现不受控制的俯冲。
分析:波音737MAX事故引发了公众对飞机安全性的担忧和质疑,也对波音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事故发生后,波音公司被指控在设计、认证和维护方面存在疏漏和不透明。
奔驰(Benz)创立于1926年的奔驰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它生产的汽车以外型美观、行车安全、坚固耐用、乘坐舒适、服务周到、名贵豪华而著称。
公司的宗旨可以用六个字加以概括:质量、创新、服务。
在十大汽车公司中,它产量最小,而利润和销售额却名列前茅,它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制造商。
奔驰公司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也是经营风格始终如一的厂家。
从1926年至今,公司不追求汽车产量的扩大,而只追求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高级别汽车。
1997年,在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中,奔驰公司产量最小,不到100万辆,但它的利润和销售额却名列前五名。
现在,奔驰汽车公司除以生产高质量、高性能的豪华汽车而闻名外,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
一、产品与服务策略奔驰公司的产品具有可靠的安全保证,公司还特别关注环保问题,其服务体系也很完善,这为奔驰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品牌忠诚者。
(一)大打安全牌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往往很重视汽车的安全问题,可以说,只有让消费者拥有绝对安全感的汽车,消费者才会放心地购买和使用。
因为意识到了这点,奔驰公司很重视汽车安全问题,它首创的吸收冲击式车身、SRS 安全气囊等安全设计成为了汽车工业界的标杆。
在奔驰生产的每一部汽车上,从车身到驾驶室,共有136个零部件是为安全服务的。
奔驰公司大打安全牌的策略为它赢得了赞誉与广阔的市场。
(二)环保至上尽管汽车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汽车加速了环境污染。
奔驰公司非常关注环保问题,它除了以美国环保法为标准之外,还制定了一套比美国环保法规还严格的规定。
奔驰公司长期以来都重视环保技术的研究,致力于研制节能和环保的新型汽车。
例如乙烷、甲烷、电子发动和混合燃料发动装置。
更是在每年都定期推出强化企业形象的广告,以增加大众对其环保者的印象。
(三)顾客满意促销从生产车间开始奔驰公司让顾客满意从生产车间就已经开始。
厂里在未成型的汽车上挂有一块块的牌子,写着顾客的姓名、车辆型号、式样、色彩、规格和特殊要求等。
奔驰维修案例北京博睿通达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整理几个奔驰维修案例,供大家参考:奔驰维修案例一奔驰CLK280空调系统故障故障现象车型:配置209354发动机。
VIN:WDBTJ5437F××××××。
行驶里程:89872km。
故障分析此车进厂后,根据客户描述,该车有时会出现空调设定在制冷状态,温度设定为20℃,风量为弱风,行驶中空调出风口温度突然变得很高,而且鼓风机的运转声音也变得非常大,声音与风量开到最大时一样大,但出风口的风量却没有大起来。
故障出现时,操纵空调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和旋钮调节风量和温度均无反应。
但是发现车子熄火一会,再启动空调系统又恢复正常。
故障诊断接车后,连接诊断仪DAS,直接进自动空调系统控制模块。
故障显示空调系统控制模块中存储了多个LIN BUS通信错误的故障码:M2/6(左混合空气风门电机) UIN BUS通信错误、M2/7(右混合空气风门电机)LIN BUS通信错误等多个故障码。
从故障码来看,该车确实出现过客户所述的故障现象,根据故障码的提示需要检测LIN BUS,但当前没有故障存在,所以即使检测LINBus通信也肯定是正常的。
引起LINBus不能正常通信的可能原因:①空调控制模块自身故障。
②LIN线存在断路/短路。
③LIN线上的某个部件损坏。
如果LIN线存在断路/短路或LIN线上的某个部件损坏,故障就会一直出现而不会像该车这样出现故障后熄火一会儿就好了,所以主控模块出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
就像我们知道的,车辆出现故障后,例如电动车窗开关不能升降玻璃,对车辆断一会电,再次接上电源后就好了,其实断电是对控制模块进行了复位。
在本厂发现也有同一类型的车对调了空调控制模块调试结果还是跟之前的故障一样。
可以果断的说空调控制模块没问题。
回到刚才的分析,那LIN线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根据之前读出的故障,此时查看wIs上的空调系统电路图。
案例一“奔驰”营销的成功之道1.阅读案例德国奔驰(Benz)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行业独树一帜,以优质优价闻名于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许多汽车制造公司削减生产,缩短工时,裁减人员,而奔驰公司不仅保持生产,而且产量还略有增加。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奔驰之所以能够很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佼佼者,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以“顾客要求第一”、“广为顾客服务”为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司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应包括汽车的质量、造型、功能、维修服务等,即以自己的产品整体来满足顾客的整体要求。
正因为如此,在对世界近万名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中,奔驰车得分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索尼,位列“世界名牌第一车”。
那么奔驰是如何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奔驰的营销理念。
(一)‘‘奔驰”的定位:元首驾座在汽车行业众多的品牌中,定位观点是各不相同的。
宝马车强调的是“驾驶的乐趣”,富豪强调“耐久安全”,马自达的“可靠”,绅宝(SAAB)的“飞行科技”,丰田(TOYOTA)的“跑车外型”,菲亚持的“精力充沛”,而奔驰的定位则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奔驰的TV广告中较出名的系列是“世界元首使用最多的车”。
为了达到这一定位目的,奔驰公司一方面在产品的品质上追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在价格定位上,也选取了高价位,与日本车的价格相比,一辆奔驰车的价格可以买两辆日本车。
价值定价成为奔驰公司最重要的致胜武器。
无怪乎消费者为了得到身份与地位的心理满足感不惜重金。
(二)“奔驰”的质量观奔驰汽车的质量是首屈一指的。
在产品的构想、设计、研制、试制、生产、维修等环节都突出了质量标准。
其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支技术熟练的职工队伍。
奔驰公司在国内有502个培训中心,培训范围包括新招学徒工的基本训练、公司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在职职工的专业提高。
受基本训练的职工平均每年维持在6000人左右,另外每年约有2万—3万名在职职工参加培训,以保证职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法律案件层出不穷,涉及面广泛。
本文选取了近三年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从法律的角度探讨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和社会影响。
二、案例分析案例一:2019年“西安奔驰漏油事件”2019年4月,西安一位女车主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奔驰车,车辆未出店就发生发动机漏油现象。
车主与4S店协商无果后,在店内坐车维权,事件迅速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案例分析:1. 合同法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本案中,车主购买的奔驰车在未出店就发生漏油现象,属于合同法上的重大误解,车主有权请求撤销合同。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本案中,车主购买的奔驰车存在质量问题,有权要求4S店进行退货或更换。
3. 产品质量法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4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案中,奔驰车在未出店就发生漏油现象,说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生产者和销售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案例二:2020年“贵州毕节五少年溺亡事件”2020年7月,贵州毕节五名少年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溺亡。
事发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及学校等相关责任主体被问责。
案例分析:1. 刑法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处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相关责任主体因疏忽大意导致五名少年溺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 未成年人保护法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