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乘用车经典案例分享
- 格式:pptx
- 大小:13.36 MB
- 文档页数:49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1999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1.合并背景及原因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均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经营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那么,为什么这样两大汽车巨人会在世纪之交选择"强强联合"呢?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增强。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竞争力,只有"强中更强",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稳住阵脚。同时,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的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好满足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惟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c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2.合并过程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1999年1月12日,美国底特律市举行汽车博览会。戴姆勒一奔驰公司总裁于尔根.施伦普亲自出马为奔驰公司的产品助阵。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部,向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顿提出了双方合并的设想。施伦普根本没有想到,伊顿与他一拍即合。双方接下一来进行了10余次的秘密会谈。在谈判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的障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中一方一言不合匆匆走人也是常有的事。最初是关于未来的公司领导人的问题,施伦普和伊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豁达。他们表示不会让这一问题阻碍一项于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两人同意合并的头三年将共同任公司董事长。三年后,比施伦普大5岁、现年58岁的伊顿将退出,由施伦普一人掌管。最大的难题是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法律结构问题。奔驰汽车公司是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而克莱斯勒公司则根据美国法律经营。双方曾经讨论在第三国荷兰组成新公司,但由于税收问题的障碍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双方商定,新公司将保留德国特色的股份公司形式,并在新公司中保留奔驰公司一直采用的共同决定机制。这就是说,有工人代表参加新公司的监事会,他们在有关公司的重大问题上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事物。双方都能认识到合并会给两者带来的好处,善于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虽然面临众多阻碍,谈判还是不断地取得进展。5月4日,谈判结束了。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宣布仪式于7日举行。这一石破天惊的合并终于问世。3.合并之后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德国前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奔驰公司的殷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合并在汽车业内部产生的冲击亦是空前强烈。面对两个汽车巨人的联手,与德美同为汽车大国的日本被震惊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董事横滨大造说,这项合并让日本的汽车商们"大梦初醒"般地注意到: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已经十分迅速地实现了它们业务的全球化。"合并就像一次地震,将会加剧汽车行业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企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总裁奥田硕说,他预料在这次合并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加剧,丰田公司必须作出反应以迎接"紧迫的挑战"。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合并后的第二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尽管合并之后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遇到了诸如文化融合、工资制度的不统一等各种问题,并且继续面临激烈行业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疲软,但该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十分成功地保持了其世界汽车行业的强大领导力。
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服务客户案例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服务客户案例:1. 案例一:某客户在购买奔驰汽车后遇到了车辆故障问题,通过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服务,客户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专员首先耐心听取客户的故障描述,并迅速联系了维修团队进行车辆检修。
在修理期间,专员及时向客户反馈进展情况,并提供了临时替代车辆供客户使用,使客户的生活不受影响。
最终,客户对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服务表示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 案例二:一位客户对奔驰汽车的配置信息不够了解,通过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服务得到了详细解答。
专员根据客户的需求,详细介绍了不同车型的配置差异,并举例说明了各个配置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专员还提供了实车参观和试驾的机会,使客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配置下的驾驶体验。
客户对专员的耐心解答和专业知识表示感谢,并决定购买一辆符合自己需求的奔驰汽车。
3. 案例三:一位客户在购车过程中遇到了金融方面的问题,通过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帮助,客户顺利解决了融资需求。
专员与客户详细沟通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购车意向,然后为客户推荐了适合的金融方案,并协助客户办理了相关手续。
专员还向客户讲解了金融方案的利弊,帮助客户做出明智的决策。
客户对专员的专业服务和耐心指导表示满意,并成功购买了心仪的奔驰汽车。
4. 案例四:一位客户对奔驰汽车的保养和维修存在疑问,通过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指导,客户解决了相关问题。
专员向客户详细介绍了奔驰汽车的保养周期和维修注意事项,并提供了维修手册和联系方式以备客户日后使用。
专员还解答了客户提出的各种疑问,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客户对专员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表示赞赏,并感觉更加放心地使用奔驰汽车。
5. 案例五:一位客户购车后对车辆功能操作不熟悉,通过奔驰星员工外拓专员的指导,客户掌握了车辆的各项功能。
专员耐心地为客户演示了车辆的各项功能,并详细讲解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专员还提供了操作手册和在线视频教程,供客户在日后需要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一直以来饱受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对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
在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水平发展速度缓慢,自身的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汽车工业正通过加快国际化进程,来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优势,扩大市场。
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的汽车品牌的营销案例,对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发展提出建议。
要注重产品质量,提升自身品牌的形象,汲取国外成功的汽车品牌的发展经验,同时规避和解决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力争壮大本国汽车品牌在营销活动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间接地带动整个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做出贡献。
关键词:汽车;品牌;营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期间由于国际局势的干扰,以及内忧外患各种战乱的发生,直接导致了汽车工业发展极为缓慢。
汽车生产技术在相当长时期内,更是被西方发达国家严加封锁,使得本土的汽车生产厂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在市场中夺得先机。
这种不幸的局面,极大地延缓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拉大了本土汽车的制造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为中国本土汽车参与国际竞争之路的坎坷埋下了伏笔。
建国以后,在国家和政府的坚定支持下,汽车制造才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中国本土汽车工业从荒废到开始成长,过程十分坎坷。
早期中国的汽车品牌极少,此时的汽车品牌定位在服务建设国家的大局上。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汽车的市场营销的战略上,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发展理念。
主要依托政府的采购,以及少量市场的分配,为本来就处于成长期的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基本的汽车品牌竞争的市场空间。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批又一批国产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本土的汽车品牌纷纷加入了市场营销和竞争的洪流中来。
奔驰smart营销案例分析奔驰Smart是德国奔驰公司推出的一款微型车,它以时尚的设计、灵活的操控和优良的性能在全球市场上广受好评。
在进入中国市场后,Smart也凭借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创新的营销策略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本案例将对奔驰Smart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定位明确:奔驰Smart在市场上的定位非常明确,它以年轻、时尚、个性为主要卖点,吸引了对这些元素感兴趣的消费者。
同时,由于其小巧的车身和灵活的操控性能,Smart也受到了城市年轻人的喜爱。
合作伙伴:奔驰Smart积极寻找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如时尚品牌、艺术家、音乐人等,通过合作推出限量版车型或者举办主题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社交媒体营销:奔驰Smart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如、抖音等。
他们通过发布品牌新闻、产品介绍、活动信息等,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用户粘性。
体验式营销:奔驰Smart在一些主要城市设立了体验店,让消费者能够亲身感受Smart的独特魅力。
他们还举办了各种体验活动,如试驾、主题活动等,让消费者对Smart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益活动:奔驰Smart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教育、扶贫下面继续为您续写“公益活动”。
环保行动:Smart积极参与全球环保行动,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他们通过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等,呼吁消费者环境问题,提高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支持:Smart还教育事业,他们通过与学校合作,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支持和奖学金,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这种社会公益的行为让Smart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灾害援助:在自然灾害发生时,Smart也会迅速做出反应,向灾区提供援助和支持。
他们的快速反应和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口碑。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和公益活动,奔驰Smart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品牌知名度:由于有效的宣传和独特的品牌形象,Smart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非常高,成为时尚、个性的代名词。
奔驰smart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摘要:2010年九月初,淘宝网上演了一出疯狂的大宗团购:二百五十辆奔驰smart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这个营销额应该能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快的营销记录了。
然而这种营销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并非在于“250辆”这个销售数字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更多的是众多消费者对smart这款车型关注量的骤然提升。
smart疯狂的营销方式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也是一个极有创意的品牌营销案例。
以下,我将对事件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并运用营销观点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网络营销和团购的一般结论。
关键词:奔驰smart,网络营销,品牌团购在汽车行业众多品牌中,品牌的定位观点是各不相同的。
宝马强调的是“驾驶的乐趣”,马自达看重“可靠”,丰田TOYOTA追求的是“跑车外型”,菲亚特秉持的是“精力充沛”,而奔驰的定位则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
奔驰公司一向将高品质看成是取得用户信任和增强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环,强调“质量先于数量”,要“为做得更好、最好而斗争”。
此次,奔驰smart与淘宝网合作推出的团购活动,更是彰显了奔驰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对市场形势敏锐的嗅觉。
如果不是国内某品牌的抄袭,相信苗条可爱的smart本身就会是一个大卖点。
一、营销案例概述2010年9月6日,淘宝网的奔驰团购迷你站上线,不到24小时就吸引了30万名访问者,在各大网络论坛引起了轰动。
此次团购的是奔驰smart硬顶版,市场售价为17.6万元。
而团购规定,当意向人数达到50人便可成团,单车价格降为16.7万元;达到200人满团数量时,就可以享受到13.5万元的最低价,相当于原价的7.7折。
[1]众多团购爱好者蓄势待发,不仅打算自己团购,更说服亲友加入到这场疯狂的“抢夺”中。
9月9日,一项名为“13.5万圆你奔驰梦”的团购活动在淘宝聚划算上演。
当天上午10点,奔驰团购如期开团,在众多网友的关注下,出售的辆数呈直线攀升:24秒售出第一辆,3分钟售出39辆,37分钟99辆,1个小时116辆,2个小时143辆……[1]淘宝聚划算强大的销售力显然也出乎奔驰的意料之外——团购上线3个小时28分钟后,最后一辆奔驰车被买家拍走,通过网上团购的人数已经达到205人,原定21天的团购活动不得不在当天4小时内结束,网友们因此称之为“史上最牛网上团购交易”。
产品创新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则产品创新案例。
以奔驰汽车为例,奔驰是世界上首家推出具有自主驾驶能力的汽车制造商。
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采用了激光雷达和高分辨率摄像头等技术,使车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采集道路和周围环境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并根据道路状况自主决策,实现自主驾驶。
奔驰自主驾驶汽车的推出,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自动驾驶系统具有精确的操控和反应能力,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和疲劳,提高了驾驶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具有防撞功能,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判断前方的障碍物和道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此外,奔驰自主驾驶汽车还具有智能化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系统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作业和道路信息的共享。
例如,当车辆发现一处拥堵或事故地点时,它会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其他车辆,提醒它们及时避让,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项创新对奔驰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主驾驶汽车的推出使奔驰汽车获得了技术和品牌的双重优势。
首先,自主驾驶汽车是一项高科技产品,它的推出展示了奔驰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提升了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价值。
其次,自主驾驶汽车的推出也使奔驰汽车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总的来说,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奔驰汽车通过推出自主驾驶汽车,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和品牌形象,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一创新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启示,表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案例一“奔驰”营销的成功之道1.阅读案例德国奔驰(Benz)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行业独树一帜,以优质优价闻名于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许多汽车制造公司削减生产,缩短工时,裁减人员,而奔驰公司不仅保持生产,而且产量还略有增加。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奔驰之所以能够很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佼佼者,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以“顾客要求第一”、“广为顾客服务”为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司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应包括汽车的质量、造型、功能、维修服务等,即以自己的产品整体来满足顾客的整体要求。
正因为如此,在对世界近万名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中,奔驰车得分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索尼,位列“世界名牌第一车”。
那么奔驰是如何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奔驰的营销理念。
(一)‘‘奔驰”的定位:元首驾座在汽车行业众多的品牌中,定位观点是各不相同的。
宝马车强调的是“驾驶的乐趣”,富豪强调“耐久安全”,马自达的“可靠”,绅宝(SAAB)的“飞行科技”,丰田(TOYOTA)的“跑车外型”,菲亚持的“精力充沛”,而奔驰的定位则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奔驰的TV广告中较出名的系列是“世界元首使用最多的车”。
为了达到这一定位目的,奔驰公司一方面在产品的品质上追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在价格定位上,也选取了高价位,与日本车的价格相比,一辆奔驰车的价格可以买两辆日本车。
价值定价成为奔驰公司最重要的致胜武器。
无怪乎消费者为了得到身份与地位的心理满足感不惜重金。
(二)“奔驰”的质量观奔驰汽车的质量是首屈一指的。
在产品的构想、设计、研制、试制、生产、维修等环节都突出了质量标准。
其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支技术熟练的职工队伍。
奔驰公司在国内有502个培训中心,培训范围包括新招学徒工的基本训练、公司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在职职工的专业提高。
受基本训练的职工平均每年维持在6000人左右,另外每年约有2万—3万名在职职工参加培训,以保证职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看经典如何传承奔驰S级车型历史回顾在豪华车市场中,奔驰S级无可争议的占据了霸主地位,很难有哪款车型能够取代奔驰S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奔驰S级以优雅的外形、豪华的内部装饰,极舒适的乘坐感还有悠久的历史积淀,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每一代S级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带来了奔驰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为完美的造车理念。
可以说每一代奔驰S级轿车都是经典。
下面我将陪大家一起来回顾奔驰S级的发展历程,看奔驰的经典是如何完美的传承。
●第一代奔驰S级 W187系列 220(1951-1954)第一代奔驰S级于1951年推出,当时的奔驰公司全称是戴姆勒奔驰,而不是现在的梅赛德斯奔驰。
戴姆勒奔驰在第一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220和300辆款车型,这两款车型即是第一代S级,但是在当时使用Ponton的名称,而没有使用S-Class这个称呼。
动力系统为2.2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80马力。
『W187系列 220』220轿车的首席设计师Fritz Nallinger在1951年的报告中表示:“全新奔驰六缸发动机运用了最新的减震技术,将大型橡胶衬垫安装于底盘中,从而在实现出色动力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车辆乘坐的舒适性;这是一款可以在任何转速下都能够低噪声运转并且没有震动的发动机,适用于任何场合,能够提供客户令人愉悦的驾驶旅程。
”奔驰率先为W187系列车型配备了暖风鼓风机,这个现在看来连大货车都有的配置,在当时算是很奢侈的配置。
暖风鼓风机的应用让W187的车主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在车内悠闲的享受温暖。
另外前轮双鼓式制动器的应用缩短了刹车距离,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1951年11月,德国的《ADAC摩托世界》(《ADAC-Motorwelt》)发表评论:“从总体上来看,不仅220车型的操纵性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平,而且我们大胆地认为世界上只有极少数车型具有像220车型那样完美的操纵性。
”1952年,瑞士的《汽车评论》(《Automobil Revue》)也写道:“毫无疑问,220车型令人目不暇接。
奔驰广告分析与设计【摘要】:世界汽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品牌发展的历史,再也没有其他商品能够象汽车这样能够充分展示品牌的力量了。
汽车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而汽车广告则是考验创意人专业水准最有效的手段。
奔驰汽车,一个几乎全世界无人不知的汽车品牌。
从汽车诞生直到今天,奔驰汽车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代表了人类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现在,奔驰汽车已过百岁寿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号一样,依然叫的响亮。
本文将围绕奔驰的品牌价值、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并结合其相关广告的分析与设计来展开。
【关键词】:奔驰品牌功能利益细分市场广告创意安全【正文】:一.奔驰简介1、概要:奔驰汽车,一个几乎全世界无人不知的汽车品牌。
从汽车诞生直到今天,奔驰汽车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代表了人类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现在,奔驰汽车已过百岁寿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号一样,依然叫的响亮。
奔驰这个强大的汽车王国,总部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市,职员19.7万人,1993年完成销售额591.02亿元,年生产汽车约100万辆,在国内有14家直属厂,主要的子公司35个,销售服务站100多个,在国外它拥有50多个生产装配厂及6300多个代理机构和维修中心,产品行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企业理念——质量、创新、服务。
它之所以被社会和大众视为质量卓越的象征,靠得就是始终如一的质量追求,不断创新的的技术保障和顾客第一的服务系统。
3、标志——三叉星辉含义:1909年6月,戴姆勒公司申请登记了“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
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
“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如今,三叉星徽不仅为全世界广泛认知,而且成为非凡的技术实力,上乘的质量标准和大胆的创新能力的品牌象征。
4、品牌价值和影响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中,有三家汽车品牌名列其中,品牌价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而奔驰汽车的品牌价值高达200亿美元。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1999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1.合并背景及原因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均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经营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那么,为什么这样两大汽车巨人会在世纪之交选择"强强联合"呢?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增强。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竞争力,只有"强中更强",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稳住阵脚。同时,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的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好满足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惟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c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2.合并过程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1999年1月12日,美国底特律市举行汽车博览会。戴姆勒一奔驰公司总裁于尔根.施伦普亲自出马为奔驰公司的产品助阵。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部,向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顿提出了双方合并的设想。施伦普根本没有想到,伊顿与他一拍即合。双方接下一来进行了10余次的秘密会谈。在谈判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的障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中一方一言不合匆匆走人也是常有的事。最初是关于未来的公司领导人的问题,施伦普和伊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豁达。他们表示不会让这一问题阻碍一项于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两人同意合并的头三年将共同任公司董事长。三年后,比施伦普大5岁、现年58岁的伊顿将退出,由施伦普一人掌管。最大的难题是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法律结构问题。奔驰汽车公司是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而克莱斯勒公司则根据美国法律经营。双方曾经讨论在第三国荷兰组成新公司,但由于税收问题的障碍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双方商定,新公司将保留德国特色的股份公司形式,并在新公司中保留奔驰公司一直采用的共同决定机制。这就是说,有工人代表参加新公司的监事会,他们在有关公司的重大问题上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事物。双方都能认识到合并会给两者带来的好处,善于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虽然面临众多阻碍,谈判还是不断地取得进展。5月4日,谈判结束了。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宣布仪式于7日举行。这一石破天惊的合并终于问世。3.合并之后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德国前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奔驰公司的殷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合并在汽车业内部产生的冲击亦是空前强烈。面对两个汽车巨人的联手,与德美同为汽车大国的日本被震惊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董事横滨大造说,这项合并让日本的汽车商们"大梦初醒"般地注意到: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已经十分迅速地实现了它们业务的全球化。"合并就像一次地震,将会加剧汽车行业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企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总裁奥田硕说,他预料在这次合并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加剧,丰田公司必须作出反应以迎接"紧迫的挑战"。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合并后的第二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尽管合并之后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遇到了诸如文化融合、工资制度的不统一等各种问题,并且继续面临激烈行业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疲软,但该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十分成功地保持了其世界汽车行业的强大领导力。
案例分析–奔驰汽车的质量控制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汽车一直以其卓越的品质而闻名。
然而,如何维持高质量的生产标准一直是该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奔驰汽车的质量控制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1. 引言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制造商们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更高期望。
奔驰汽车作为领先的豪华汽车品牌,对质量控制的重视一直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2. 质量控制流程为了确保每辆奔驰汽车的质量符合公司的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奔驰汽车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2.1 原材料采购奔驰汽车严格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对供应商的审查、质量监控和筛选,奔驰汽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2.2 生产过程控制奔驰汽车将精心设计的质量控制计划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从零部件的生产到最终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控和品质检查。
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3 产品检验在生产完成后,奔驰汽车对每辆汽车进行全面的产品检验。
这包括外观、内饰、安全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每辆汽车达到公司的质量标准。
3. 质量控制的优势奔驰汽车以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3.1 品质可靠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流程,奔驰汽车能够确保其产品的品质可靠性。
消费者对于奔驰汽车的信任正是建立在其长期以来提供卓越品质的基础上。
3.2 安全性能在奔驰汽车的质量控制流程中,安全性能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该公司严格遵守全球安全标准,并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产品在安全性能方面达到最高水平。
3.3 企业声誉奔驰汽车以其高品质和可靠性而赢得了消费者和业界的良好口碑。
企业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而奔驰汽车的成功案例证明了良好的质量控制如何增强企业声誉。
4. 成功原因奔驰汽车的质量控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4.1 高标准要求奔驰汽车始终将高质量视为其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