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望之字序欧阳修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63 KB
- 文档页数:6
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弥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有些像核爆炸的火球,但核爆炸的火球热量在一小时、一天或一周内就会消散开来。
相比之下,大爆炸的热量就无处消散了,只能在宇宙中徘徊。
事实上,宇宙里也只有大爆炸的产物。
时至今日,大爆炸遗留的热量仍充满宇宙,围绕着我们。
在过去约140亿年的膨胀中,温度已然冷却下来,大爆炸再也无法发出可见光,只能释放出一种不可见的光,即微波辐射。
微波对你而言一定不陌生,它被应用于加热食品、手机通信、传播电视节目等领域。
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
这些微波在被你家电视天线捕获之前,已经在宇宙中飘荡了约140亿年,上次它们接触到的其他事物是宇宙开端的那个火球。
事实让人震惊,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仅0.1%的光子源于恒星以及星系。
这就是宇宙最为惊人的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如果你有双能看见微波的眼睛,那么你眼前的世界,包括空空如也的空间都会发出白亮的光。
你就像住在一个大灯泡里。
科学家直到1965年才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完全出于意外。
但是,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会发出微波,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是大爆炸发出的。
这正是1964年新泽西州霍姆德尔的两位科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碰上的难题。
2024年5月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班级开展“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小宇和小雯特邀你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2分)下面的词句摘自小雯的文稿内容,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A.小雯注意到字的读音,她这样读: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fēi)红的黎明/正在喷.(pēn)薄;——祖国啊!B.小雯想读出安塞腰鼓的气势,她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C.小雯想读出对延安的想念之情,她这样处理重音:手抓...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黄土我.不放,紧紧儿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D.小雯这样处理朗读节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2分)请帮小宇分别给“肖”字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下边的括号内。
A.()声匿迹B.元()佳节C.自在()遥D.响彻云()3.(2分)请帮小宇将节气还原到诗句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微雨众卉新,一雷______始。
(韦应物)②梨花风起正______,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③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______。
(宋琬)A.惊蛰清明春分B.立春雨水芒种C.雨水立夏小暑D.立秋立春小满4.(3分)小雯在网络上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文章标题:《给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②某文章写道:“4·23世界读书日”临近,国家图书馆将举办琳琅满目的线上线下活动。
③某文章写道: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标新立异。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5.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一.试题(共10小题)1.班级开展“凡人微光”专题研读活动,请你帮小渝完善他的发言稿。
语文课本中,我见到了许多可爱可亲的小人物,①他们出身平凡,既没有惊世才貌,也并无高官显胜,却传递与散发着璀璨的人性之光,令我软_______佩。
如孑然一身却淳朴善良的阿长,历尽艰辛为小鲁迅买来一部刻印十分粗拙_______的《山海经》,令小鲁迅内心无比震撼,由此体会到了朴素的温情;如②勤劳一生的朱德母亲,她生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却用双手和智慧将家人照顾得妥tiē_______,同时又宽厚仁慈地周济亲友,堪称“劳动阶级完人”。
③那些温暖的小人物,无论是修台阶的父亲,送香油的老王,还是想带瘫痪儿子去赏菊的母亲。
都在我的脑海与心间回响。
④áo_______游书海,能否学有所获,取决于我们的用心程度。
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让我们面对处于苦难中的人们时,不会无动于衷,让我们在抑扬领挫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1)请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字音、字形。
钦.佩粗拙.妥tiēáo 游(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震撼B.周济C.无动于衷D.抑扬顿挫(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2.年级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1)请将下面的活动流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设计问卷做准备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班级汇报作总结【书籍推荐】(2)年级将制作“少年正是读书时•经典常谈”展板,要求同学们推荐一部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并配上一段简要介绍,包含内容概括和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
3.充满诗意的表达需要做到“四点”:有形象,有丰富奇特的想象,有情感,语言陌生化。
参照日本作家星新一对雪花的描写,从下面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富有诗意的话,句式不限。
示例: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到地球的脊背上。
文言文阅读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乡食,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③欧:通“瓯”。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八(含答案)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八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与运用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筵.席/延.迟宽宥./囿.于成见B.游弋./摇曳.剥.夺/抽丝剥.茧C.拜谒./遏.制汲.取/岌岌..可危D.濡.养/妇孺.积攒./人头攒.动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天骄娉婷亵渎心无旁鹜B.飘逸密诀绸缎形销骨立C.惊骸赃物制裁自吹自擂D.箴言涵养拮据矫揉造作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经七十载流金岁月的文化公园在中秋假期举办花灯展览,成功吸引无数游人到此附.庸风雅...。
B.课堂讨论有助于大家交流意见、碰撞出思维火花,但有的同学喜欢言不及义....,浪费宝贵时间。
C.许多年轻人在中秋节穿汉服到永庆坊打卡,街边卖灯笼的小贩强聒不舍....,场面热闹堪比花市。
D.我们读到好文章时,虽无法全部抄下来,但能断章取义....地截取精华部分,也能领略文章精华。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雅社区布置多个核酸点开展社区筛查,协助维护现场秩序的大多是以广雅中学教师党员为主。
B.冠冕楼作为校史博物馆,近期增加了最早的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校友的专题展。
C.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院,营造适应岭南洋务运动需要的新型人才。
D.广雅书院制订的《广雅书院学规》,要求学生“先行后文”“学求致用”,是广东最早出现的学规。
5.(8分)学校举行“我爱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ㅤㅤ【材料一】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
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
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
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摘编自伏特《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人民网2022年5月7日)ㅤㅤ【材料二】母亲这样的整日劳碌着。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运用题(3×6=18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犄(jī)角甄(zhēn)别嗥叫(áo)按捺不住(nà)B.灰烬(jìn)恣(zì)意诳(kuánɡ)语妄自菲薄(fěi)C.悄然(qiāo)戕(qiānɡ)害摭拾(zhí)引吭(hánɡ)高歌D.桑梓(zǐ)搭讪(shàn)屏窒(pínɡ)入不敷出(fū)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
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________ 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______。
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可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可理喻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B. 蔓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C. 曼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D. 蔓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3)虽机阱②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小题1】(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小题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2014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7:文言文阅读一、【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3.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C.学而不思则罔.罔:疑惑D.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5.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下列选项中“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择其善者而.从之D.三十而.立7.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望之字序(欧阳修)翻译校书郎章君,曾经拿他的名“望之”来请我为他取字,说:“希望您有所指教,使它能够勉励人进而自我勉励。
”我为他取字叫“表民”,并且告诉他说:古代有德行的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话说出来就被百姓信任,事做出来就被世人效法,他的动作容貌都可以用来在百姓前做表率的。
所以(人们)把缨帽冠冕作为头部的仪容,把佩玉玦环作为行止的仪容,把衣裳花纹作为身体的仪容。
手有手的仪容,足有足的仪容,作揖、礼让、登台、下阶,进献、酬对、应付周旋,没有一样没有仪容。
又见(人流露)宽容温柔温和敦厚、刚强严肃果敢坚毅的神色,把它们作为仁义的仪容。
穿那衣服,乘那车子,站立在朝堂之上匡正君臣,进出宗庙而处理大事,严肃庄重的样子让人们都仰望而敬畏他,说:“这就是我们百姓所尊重的人啊!”不是百姓知道尊重君子,而是君子能自我修养从而使人尊重。
然而(有的人)行为对内不能充实自己,品德不比他人完备,即使让他穿华美的服饰,修饰他的容貌,百姓也不会尊重他的。
名山大河,是一个地方为人所敬仰的,山河中的五岳四渎,是天下为人所敬仰的。
因此,比一乡人贤能的君子,是一乡人所敬仰的;比一国人贤能的君子,是一个国家人所敬仰的;名声功业在天下显著的人,是天下人所敬仰的。
功劳德行泽被后代的人,是万代人所敬仰的。
孝顺长辈慈爱晚辈友爱兄弟在一乡中传扬,就是古代所说的乡先生,是一乡人所敬仰的。
春秋时期的贤能大夫,像随国的季良,郑国的子产,就是一个国家人所敬仰的。
位居朝堂因而奸臣贼子不敢在外暗中发动的,像汉朝的大将军卫青;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朝廷把他作为砥柱,天下安危与他关联,像唐朝的裴度丞相,是天下人所敬仰的。
那个人已经死去,那些事情已经久远,听闻他的名字,就想见他的人,好像不可企及的,夔(尧舜时的乐官)、龙(、稷(舜臣,农师,周祖)、契(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祖)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功德可以到达百代,他的思想可以让百王效法,即使有贤能圣明的人也没有谁敢超越他的,周公、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欧阳修《苏氏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木于木传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日:“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挨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揄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康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
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②韩、李:指韩愈,李翱。
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④以言语声偶据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
例析文言文主观表述题八项注意作者:王广清来源:《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5年第03期文言文主观表述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应引起2015年高考备考的高度重视。
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三大纪律”涉及阅读的思维流程及答题的规范,它应贯穿于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始终,本文主要谈谈这一题型命题的“八项注意”,那么,针对不同的文本,命题人可能的命题视角有哪些呢?一、探究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这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创新示例】(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章望之字序欧阳修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日:“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予为之字日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
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
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
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
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
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稷、契是也。
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是也。
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笔者注:因字数限制,本文引用时文本有删节,下同)★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解析]序言分为书序和赠序,本文显然属于后者。
赠序往往就某一方面对后生晚辈进行鼓励,如《送东阳马生序》,本文亦如是。
章望之字序欧阳修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校书郎章君, 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 曰: “愿有所教, 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 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 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
故纮綖延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 容, 衣裳黼黻以为身容。
手有手容, 足有足容, 揖让登降, 献酬俯仰, 莫不有容, 又见其宽柔温厚、刚严果毅之色,以为仁义之容。
服其服,载其车,立乎朝廷而 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
”非 民之知尊君子,而君子者能自修而尊者也。
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虽盛 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
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 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 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
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
春 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
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 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 者,天下之望也。
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 稷、契是也。
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 是也。
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传曰:“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
”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 志。
其烊恍藓跗渫猓而辉然充乎其内,以发乎文辞,则又辩博放肆而无涯。
是数 者皆可以自择而勉焉者也,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
虽予何以勖焉,第因其志,广 其说,以塞请。
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6.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其服,载其车载:装载 B.功德被于后世者被:覆盖 C.其絜然修乎其外絜:高洁 D.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 识:识别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 相与枕藉乎舟中 B.俨然人皆望而畏之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虽予何以勖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
(1)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
(2)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3)第因其志,广其说,以塞请。
参考答案 6.A(载,乘坐) 7.B 8.(1)即使让他们的衣服再华美,把他的容貌再修饰,老百姓也不会尊敬 他。
(2)他们是万世敬仰的人,也都是拿来作为百姓表率的。
(3)只是根据他的志向,补充这一番解释,来应付他取字的请求。
参考译文: 为章望之取字赠序 校书郎章君, 曾经拿他的名字章望之来请我为他取个字, 并说: “希望您有所赐教,让我 能够勉励自己(勖:勉励) 。
”我为他取字 叫表民,并且告诉他:古代的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 般人的原因,是说出的话被 百姓信任; 做事行为成为世上的法则; 一举一动音容笑貌可以作 为百姓的标准。
所以戴好帽子作为头部的标准;佩玉玦环为君子出行的标准;穿有花纹衣服 作 为衣饰样子的标准。
手有手的样板,足有足的标尺,作揖谦让登高下低,贡献应 酬俯仰之 间,没有不像样子的。
又显现他宽仁、温厚、刚正、严肃、果敢、坚 毅的脸色,作为讲仁义 的标准。
穿上合适的衣服,乘坐合适的车,立在朝廷之 上能匡正君臣,能出入宗庙并且处理 好国家大事,庄重的样子人民都仰望敬畏 他,说: “这是我们老百姓所尊崇的人。
”并不是老 百姓懂得尊敬君子, 而 是君子能加强自我修养而使自己被尊重。
但是至于在内心没有好的品 德, 道德 在自己身上不兼备,即使让他的服饰再华美,再纹饰他的容颜,百姓也不会尊敬 他 的。
名川大山,是一个地方的名望,高山大河是天下的名望,所以,贤能的君子 对于一乡而言, 是一乡所尊崇的, 在国内贤明的人, 是一国尊崇的标准, 闻名、 刚烈在天下显现的人, 是天 下所尊崇的, 功德覆盖后代的, 是万世所尊崇的人。
孝顺、慈爱、友爱兄长、通达的人,对 于一个乡就是古代所说的乡先生,是一 乡所尊崇的。
春秋的贤明大夫,例如随国的季良,郑 国的子产,是一国所尊崇 的人。
他们的地位处于重要官职,因而使奸臣贼子不敢在外作乱, 就像汉代的 大将军(霍光) ;出将入相,朝廷倚重他,一身关系到天下安危,例如唐代的 裴 丞相,天下之望,那些人早已去世,事迹却长久流传,听说他们的名字,想 见他们的为人, 好像赶不上他们,夔、龙、稷、契是这样一类的人。
一些功绩 可以延续到百代,治世之道可 以作为百王的师范,即使后代有圣贤也没有人敢
超过他,周公、孔子是这样的人。
这些人都 是万世敬仰的人,也都是拿来作为 表率的。
传曰: “那些贤能的人,能识别远大的道理或者是有远见的人。
”章望之 君衣冠儒雅, 正气刚 直, 脸色仁厚, 好学并且有志向, 修养外在的高洁的品行, 并且内心充满了光明,所以他写 文章,文章雄辩旁征博引汪洋恣肆。
这几样都 可以自己选择来勉励自己, 所以他能识别远大 的道理, 这样我拿什么勉励他呢! 只是根据他的志向,补充这一番解释,来应付他取字的请 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