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767.06 KB
- 文档页数:64
第一章《宪法》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我国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哪些具体内容。
二、重点和难点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宪法的发展趋势;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地位;人民革命根据地宪法性文件的内容和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三、教学方式:讲述式、启发式四、教学时数: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第一节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导入新课: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成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们学习宪法的历史,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够从宪法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更好的运用于和服务于今天的宪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以至最后消亡的过程,宪法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一、宪法的产生(一)近代宪法的产生1、|英国是资产阶级宪法的策源地。
2、美国是成文宪法的先驱3、法国是欧洲大陆制定宪法最早的国家84、宪法产生的条件、(1)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要求人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权利主体。
平等、自由成为商品经济的时代精神,而近代宪法正是以平等自由为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所以,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建立了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使资产阶级以人民代表的名义进入议会和国家机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要求。
资产阶级在革命胜利之后便以根本法的形式将这种政治制度固定下来,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宪法产生的政治基础。
(3)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是自由、民主、人权等宪政思想的传播和深入人心。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应用和遵守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遵纪守法,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旅游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3. 旅游法规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4. 旅游行业管理的法律依据5. 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主要内容和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旅游法规的具体条款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主要内容和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违规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法规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具体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法规与政策》2. 课件: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主要内容和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3. 案例资料:典型旅游违规案例。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引出旅游法规的重要性。
2. 讲解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旅游法规的基本框架。
3. 分析典型旅游违规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应用和遵守方法。
4. 分组讨论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遵纪守法。
七、课内练习1. 请简述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请列举出三个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
3. 请分析一个典型旅游违规案例,并说明违反了哪些旅游法规。
八、课外作业2. 结合自身经历,讨论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理解程度。
2. 课内练习: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对旅游法规的掌握程度。
3. 课外作业:评估学生对旅游法规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应用和遵守方法的掌握程度。
课题熟悉《旅游法》主要内容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主要内容,重点熟悉其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素质目标:了解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深刻理解编纂《民法典》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其他规定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教师】讲述“案例导入”中的相关内容(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请思考:张女士该如何利用《旅游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聆听、思考传授新知【教师】讲解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其他规定一、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旅游法》分为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112条。
本节介绍其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人在旅途‘游‘法可依”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三g:《旅游法》的确立对旅游业有哪些影响?【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一)立法目的根据《旅游法》第1条,《旅游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③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④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一项与前三项互为因果关系。
(二)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主体范围和行为范围。
《旅游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说课教案《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说课教案一、说教材(一)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依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在完成《旅游学概论》后开设的,也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利用法律做好旅游服务工作和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本课是在认识“导游人员考证制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最重要的内容。
二、说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导游人员的权利及其行使该权利的条件。
2、掌握导游人员的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法律知识做好旅游服务工作及维护自身的权益。
2、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激发学生正义感,学会尊重他人和自己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说内容(一)知识点:1、导游人员的权利概述及4项基本权利。
2、导游人员的义务概述及9项基本义务。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导游人员的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2、教学难点:导游人员的权利及其行使该权利的条件。
四、说教法为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及动手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的原则下,我着重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旅游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提出自己的困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由模拟准备,模拟表演、教师总结评价三步完成。
我是在教学环节第一步“教学导入”中采用。
2、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模拟案例为导向,在小组中激烈讨论,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让讨论步步深入,并将发言要点比较总结讲评,以此来突破本节难点。
我是在教学环节第三步“分组讨论”中采用。
3、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提出导游在带团时比较困惑的法律问题,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