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型分析

核型分析

核型分析
核型分析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人体微量外周血分离培养的方法

2.学习应用培养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的方法

3.了解人类染色体核型的基本特征

4.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初步学会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白细胞中含有小淋巴细胞。外周血是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重要材料之一。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其他动物如两栖类外周血中也只是偶尔能见到分裂相。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1期或G0期的非增殖状态。在人工离体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后,小淋巴细胞受刺激可转变为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经过68-72小时(三个周期)的短期培养,即可产生大量的增殖期细胞群。用秋水仙素(细胞分裂阻断剂)处理,积累分裂相,可使处在分裂期的淋巴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或早中期,从而获得足够的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此外,秋水仙素还能使染色单体缩短、分开,使染色体呈现明显形而利于辨认。

核型分析是指在有丝分裂中期,对染色体大小形态、数目测量,进行排队分组分析。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XX。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实验材料: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2.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小牛血清(冰冻保存,用时在56℃水浴条件灭活)、

、秋水仙素、植物血球凝集素(PHA)、肝素、生理盐水溶液(500U/ml)、5%NaHCO

3

双抗(青霉素:50000U/ml,链霉素:50000ug/ml)、2%碘酒、pH6.8的磷酸缓冲液、75%酒精、0.075mol/L KCl、固定液(甲醇:冰醋=3:1)、Giemsa原液。3.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移液管、量筒、烧杯、试剂瓶、培养瓶、毛细吸管、采血针、离心机、离心管、酒精灯、显微镜、载玻片、超净工作台、37℃恒温培养箱、无菌注射器(1ml、2ml、5m1)、橡皮塞、75%酒精棉球、止血带、试管架、毫米尺、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

1、培养基的分装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量筒取 RPMI“1640”培养基40m1、牛血清10m1,用1m1

调节PH至7.2。注射器取肝素0.3m1、PHA 0.4m1、双抗0.3m1。混匀后,用5%NaHCO

3

用5m1移液管分装入20m1培养瓶,每小瓶5m1,盖紧皮塞,胶布封口备用。

2、采样接种

用肥皂洗净供血者的手,再用2%碘酒、75%酒精擦拭指尖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干后,无菌条件下用无菌采血针刺破指尖,吸取外周血0.3-0.4ml,移入培养瓶,轻轻摇匀,尽量避免培养物与瓶盖接触。

3、培养

置37℃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每隔12小时左右轻遥1次,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

4、秋水仙素处理

培养终止前6-10h左右加秋水仙素,培养液最终浓度为0.02ug/ml,摇匀后置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以抑止细胞分裂,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摇匀后移至10ml尖底离心管中,离心8min,2000r/min,尽量收集培养细胞。

5、低渗处理

离心后弃上清液,加入8ml预温37℃的0.075mol/L KCl,迅速摇匀,置37℃培养箱中10-20分钟,使红细胞破碎,白细胞膨胀。

6、收集白细胞

1000r/min离心5分钟,用吸管吸去全部上清液及沉淀上层较透明的部分,收集白细胞。

7、固定

沿管壁慢慢加入新鲜配制的固定液5ml,吸管吹打混匀,固定20分钟。1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再加入固定液5mL,用吸管轻轻打散,室温中继续固定15min后以1000r/min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留下白细胞制片。

8、制片

视离心管底细胞多少加入少量新鲜固定液,吹打成均匀悬浮液。取洁净冰水中预冷的载玻片,稍作倾斜,用吸管吸取一滴上述细胞悬浮液,与载玻片上方适当高度滴在载玻片上,立即吹散吹匀载玻片上细胞,置空气中凉干。

9、染色

载玻片充分干燥后,用PH为6.8的磷酸缓冲液按一份Giemsa原液,九份磷

酸缓冲液混匀后染色。材料面向上,用染液覆盖载玻片,染色10-15分钟,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干燥后即可镜检。

10、镜检

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再在油镜下观察,选择染色体清晰,分散度好的细胞进行核型分析。

(二)核型分析

1、制备好的人外周淋巴细胞装片放到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转换油镜仔细观察。

2、观察2~3个分裂相,并寻找10个分散良好的分裂相进行染色体计数并拍照。

3、将一张正常人中期分裂相照片分析,仔细辨认每条染色体,并用铅笔在

其旁边注明序号或组别,先找出A、B、D、E、F、G组,最后辨认C组。

4、将照片上的染色体逐个剪下,使短臂朝上,长臂朝下,依次排列在预先

划分好了分组横线的报告单上,并使着丝粒于一条直线上,校对调整。

5、用牙签挑取少许胶水小心地将每号染色体都依次贴在报告单上。

6、分析结果:辨别该核型的性别,并记录核型。

五、实验记录

人的一个典型的中期细胞染色体都已纵裂成2条染色单体,称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每条染色体以着丝粒为界可分为长、短两个臂。根据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人类的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四类。

46条染色体中的44条男女共有的常染色体分配成A、B、C、D、E、F、G七个组。对于另外的一对性染色体也根据形态大小归类,X染色体归到C组。Y染色体归到G组。人类染色体分组与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与形态特征

组别染色体编号大小着丝粒位置随体

A 1~3 最大中央着丝粒(1、3号)无

亚中央着丝粒(2号)无

B 4~5 次大亚中央着丝粒无

C 6~12;X 中等亚中央着丝粒无

D 13~15 中等近端着丝粒有

E 16~18 较小中央着丝粒(16号) 无

亚中央着丝粒(17、18号)无

F 19~20 次小中央着丝粒无

G 21~22;Y 最小近端着丝粒 21、22有 Y无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分裂间期细胞的细胞核内。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组,一组来自父方,一组来自母方,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人类每个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子是46,XY;女子是46,XX。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体,往往通过着丝粒连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染色体分成相等或不等的两臂,造成中间着丝粒,亚中间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和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的核型反映了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特征。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及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

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A、B、C、D、E、F、G 7组共23种类型。每组染色统体形态大小不同,X染色体归入C组,Y染色体归入G组。本实验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采于他人(男性)。根据各组染色体的特征予以分组:

A组:包括三对染色体,即1、2、3号。它是最大的一组染色体,在长度上三者略有差别。l号最大,中央着丝粒。长、短臂差别不大。长臂有时可见一狭窄的次缢痕;位置大约在离着丝粒1/3处,由于次缢痕的存在,往往导致长臂的长度发生变异。2号较1号小,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长臂和短臂易区分开。3号是第二大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是A组中最小的l个。这个染色体大约比第1号染色体短1/3~1/4 。

B组:包括二对染色体,即4和5号。这是二对最大的而又特别明确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的短臂相对较短,故易于与A组、C组相临

号序的染色体相互区分。在非显带标本上,4号、5号不易区分。

C组:包括七对常染色体,即6~12号,X性染色体也列入此组。中等大小,具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该组染色体数目多,它们的大小相差不大,在常规标本中是最难将它们一一识别的。一般说,6、7、8、11号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略靠近中央,短臂相对较长,而9、10、12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偏离中央,既短臂相对较短。第9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常有一较大而明显的次缢痕,从着丝点处延伸到长臂的中部。有时第11号染色体的长臂也会发现有次缢痕,位置在长臂的1/4~l/3处,第12号是C组中最小的一对,但不易与组内其它4

对较短的相互区别。X染色体的大小在第7、8号之间。

D组:包括三对染色体,即13、14、15号,是一组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常规标本不易将三对染色体加以区分,本组染色体的短臂上均具有随体,但不一定同时显现。随体的大小存在着个体差异。外周血培养时,在叶酸和血清含量低的培养液中,随体的显现率有所提高。

E组:包括三对染色体,即16、17、18号染色体。在较好的标本中。这三对染色体很易相互区分。

第16号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在长臂的近着丝粒处有一次缢痕,它的存在使这对染色体的长度有较大的变异。17号为中等大小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其短臂能看得清楚。18号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是E组中最小的一对染色体,其短臂很小;较易与17号相区别。

F组:包括二对染色体,即19、20号,是最小的一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这二对染色体之间不易区分。

G组:包括二对常染色体,即21、22号,和1个Y染色体,是最小的一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第21、22号有随体,但在同一细胞中不一定同时显现。第21、22号染色体长度略有差别,但为适应临床上已将先天愚型沿用为21三体(显带证明与此综合征相关的是较小的第22号染色体) 综合征的习惯叫法,根据巴黎会议(1971)的建议,把最小的一对改称为21号,稍大的一对称第22号,并排在21号的后面。Y染色体无随体,比21、22号染色体长些,通常着色较深,长臂端部模糊不清,长臂常较合拢,不那么分叉,着丝粒不明显。

七、实验结论

人的一个典型的中期细胞染色体都已纵裂成2条染色单体,称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每条染色体以着丝粒为界可分为长、短两个臂。根据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人类的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四类。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及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A、B、C、D、E、F、G 7组共23种类型。每组染色统体形态大小不同,X染色体归入C组,Y 染色体归入G组。

参考文献

[1] 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项维,吕曼俐.科学通报.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7)

[3] R.I.弗雷谢尼.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孔庆友,孙媛,王茜等.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的改进[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23(3)

[6] 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0~157

[7]李雅轩.遗传学综合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1-52

[8] 薛庆善.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

[9] D.L斯佩克特,R.D.戈德曼,L.A.莱因万德.细胞实验指南[M].2002:1067~1068

[10] 邱信芳等,细胞生物学杂志. 1979,1(2):34-38

核型分析 口诀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 六号像个小白脸,七盖八下九两条; 十号长臂近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四五一二一,十六长臂缢痕大; 十七长臂带脚镣,十八白头肚子饱; 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轻飘; 二十一好像黑葫芦腰,二十二头上一点黑; X染色一担挑,Y染色长臂带黑脚。 1.2 G带染色体的识别(图16-1) 1号p:近侧段有2条深带,远侧段无带象把叉;q:次缢痕紧靠着丝粒,染色深成三角形,中段与远侧段各有2条深带,以中段第2条深带着色较浓。 2号p:近侧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有两条深带,其中远侧1条较窄较淡,中段为浅带;q:中段为浅带,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宽的深带,后者又可分为3条深带。 3号p:近侧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有2条深带,其中远侧1条较窄较淡,中段为浅带;q:中段为浅带,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宽的深带,后者又可分为3条深带。 4号p:有1至2条深带;q:有4条均匀分布的深带。 5号p:有2条深带,远侧者宽且浓;q:有5条深带,中间3条带有时可融合,远侧段可见较宽的浅带。 6号p: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中间为宽阔的浅带;q:有4~5条深带。 7号p:有2~3条深带,其中1条为端粒带,着色深且窄,中间为宽的浅带;q:有3条深带,近侧2条着色深,远侧1条着色淡。

8号p:有2条深带,中间为一明显浅带;q:有3条界限不清的深带,近侧2条较模糊,远侧1条较清晰。 9号p:中段有1条深带,有时在其外侧可见1条窄的深带;q:有两条明显的深带,着丝粒区不着色,呈特征性的瓶颈样外观。 10号p:中段有1条深带,着色较浅;q:有3条明显的深带,近侧第1条着色尤深。 11号p:中段有1条深带;q:中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近侧端有1条比中段深带还要宽的浅带。 12号带型和11号相似,区别在于长臂上浅带窄而深带宽。 13号长臂有4条深带,分布均匀,中间2条较宽。 14号长臂的近侧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远侧带不在端部,中间为宽阔的浅带。 15号长臂中段有1条明显的深带,远侧段有1条既窄又浅的深带,位于端部。 16号p:中段有1条深带;q:中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后者有时不显着,次缢痕着色深。 17号p:有1条深带,紧靠着丝粒;q:远侧段有1条深带,该带与着丝粒之间为一宽阔的浅带。 18号p:常为浅带;q:有2条深带,中间为一浅带。 19号着丝粒及其周围为深带,其余均为浅带。 20号p:有1条明显的深带;q:通常全为浅带。 21号长臂有1条宽的深带,远侧段为窄的浅带。 22号着丝粒周围深染,长臂大部分为浅带。 X染色体p:中段有1条明显的深带,宛如竹节状;q:有4条深带,近侧第1条带尤着明,与短臂深带相对称。 Y染色体整个长臂深染,处理较好的标本可见2条深带。

核型分析

核型(Karyotype) 一般是指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nlysis) 就是对核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表述。研究和比较各物种的核型可以确定物种染色体的整体特征, 有助于对物种间科、属、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 揭示遗传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核型分析也是分析生物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基本 手段之一。在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研究和基因定位、单个 染色体识别中, 核型分析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总之, 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基因定位、细胞 分类学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等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1] 。 为了方便信息和资料的交流与共享, 对于各物种 核型的表述有着特定的格式, 表述核型的内容主要包 括: 染色体编号、参数表、模式照片、核型图、核型模式 图、核型公式、核型分类等内容。其中核型模式图可以 形象、直观、量化的表现出物种染色体组内每条染色体 的基本特征。在核型模式图中纵坐标为染色体长臂、短 臂与随体的相对长度, 横坐标为染色体编号, 染色体以 条形图来表示。该图中要求着丝点对应纵坐标的零点, 横坐标与纵坐标交叉于纵坐标的最下端。传统的方法 是手工绘制染色体条形图, 然后通过与坐标进行组合, 或者整个核型图全部手工绘制 [2,3] 。手工绘制的图形一方面不美观, 另一方面不能准确的表现染色体的相对 长度, 特别是在电子版格式的文章中这种略显粗糙的 核型模式图显得很不协调。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困难, 在一些核型研究的论文中已经省略掉了核型模式图。 Microsoft Office Excel 提供了强大的绘制图表的 功能, Excel 以我们输入的数据为基础绘制出精确的图 表, 另外我们可以方便的对Excel 形成的图表进行编 辑, 再结合简单的图形处理软件就可以得到美观而准 确的染色体核型模式图。下面就举例说明如何利用 Excel 绘制核型模式图。文中所使用染色体参数 [2] 是以 举例为目的。 1 数据的输入与单元格格式设置 首先将已测得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参数表的相对长 度数据输入Excel 工作表中, 考虑到在核型模式图中, 着丝点对应纵坐标零点, 短臂在零点以上, 长臂在零点 以下的特点, 数据输入时, 短臂数据为正数, 长臂数据 为负数, 随体一般位于短臂一方, 因此也为正数, 如有 特殊情况处于长臂一方则为负数。数据输入完成后设 置数据格式如图1。 将长臂的负数区域选定, 然后设置单元格格式, 在 数字分类选项中选定数值, 小数位数保持与原小数位 数相同, 选择“3”, 负数格式选项中, 选择负数格式为红 色不显示“- ”(负号)的数值。

信息系统分析报告与设计作业

1 系统规划 1.1 系统背景 当今世界上,“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领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如果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信息时代”、“信息社会”还只是未来学者笔下的时髦名词,只是专业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课题,那么今天,“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信息时代”、“信息社会”正在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而“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推动和信息需求的牵动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进入90年代,信息化的浪潮以更为强劲的态势席卷了整个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浪潮也席卷了医疗卫生领域,医院也同样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一个医院要想实现现代化管理而不装备计算机,则无疑是一种天方夜谭式的幻想。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是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资,兼具物资和医疗双重属性,是医院医疗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运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药库是医院药品供应基地,是加强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药品种类繁多,流通环节繁杂,强化对药库管理尤为重要,它既要保障对临床各科室的供应.又要控制药品品种、数量、质量防止过期失效,减少浪费,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对药库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使药库工作人员可及时了解库房药品进、出、存的动态变化,既做到为临床及时提供所需药品不使药品供应中断,又有效减少盲目进货造成药品积压现象,药库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加快药品周转,而且可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二作效率和督理质量。也更加有利于及时、安全、优质地的保证临床用药。因此,医院管理者历来都十分重视药库信息管理的开发应用。 药库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与门诊收费系统、门诊挂号系统、门诊药房系统、医技科室系统及全院建库系统、患者查询系统、院长查询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药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医院HIS系统及其它子系统的开发。 1.2 项目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技术的普及,当今社会已经向着信息化的趋势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为主流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实验四__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按照Denver 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 A组:1-3号,可以区分。1号,最大,M,长臂近侧有一次缢痕;2号,较大,SM;3号,较大,比1号染色体段1/3-1/4)。 B组:4-5号,体积较大,SM,短臂相对较短,两者不容易区分。 C组:6-12,X。中等大小,SM,较难区分。6、7、8、11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略近中央,短臂相对较长,9、10、12染色体的着丝粒偏离中央。9号染色体长臂有较大次缢痕。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 摘要植物核型分析是指对植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形态、长度、带型和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分析研究,是植物分类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栽培四棱大麦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本方法主要是物理分析法,在本试验中,我们先对大麦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并测量了大麦染色体的臂长和随体长。 1.引言 核型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粒的位置)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已实现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核型分析,我们学生也可以利用Adobe Photoshop 很容易地完成染色体的测量、排序等工作,再利用Excel 表格和Photoshop结合做出核型模式图。 2.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栽培四棱大麦的分散良好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显微照片、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2实验方法 2.2.1绘制核型图 在Photoshop中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是剪裁照片,用套索工具将每条染色体分离出来,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并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一条线上,并对染色体进行适当的旋转变换。其次是利用标尺工具测量每条染色体的臂长、随体长。再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染色体的臂比,总长,随体长,相对长度等数据。 2.2.2写出核型公式 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写出四棱大麦的核型公式。 2.2.3画核型模式图 将所测并经过计算后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绘制成堆积柱形图,并在Photoshop里切出着丝点和次缢痕。除此之外,还需将整个图像转换成黑白。 3.结果与讨论 3.1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图1 染色体核型分析图

核型分析

?46,X,fra(X)(q27、3) 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X,另一条性染色体X的长臂2区7带3亚带就是脆性部位。(Martin-Bell syndrome (脆性X染色体智力障碍综合征)) i等臂 ?46,X,i(Xq) 46条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另一条X就是长臂等臂,即从长臂末端到着丝粒到长臂末端 ?写出带一个X长臂等臂畸变的女性核型46,X,i(Xq)? ?有一对夫妇婚后多年不育,前来遗传咨询、经染色体检查,男方为正常核型,女方的一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为长臂等臂染色体。请写出该女性的核型符号。46,X,i(Xq) ?一个一条X染色体为长臂等臂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核型45,i(Xq)? del断裂 ?46,XY,del(1)(q21)第一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处断裂,远端部分缺失,保留短臂末端到长臂断裂处。? ?46,XX,del(1)(pter→q21:)同第二题? ?46,XX,del(13)(q13q21)第13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与2区1带两处断裂,中间片段丢失两断裂点重连? ?46,XX,del(1)(pter→q21::q31→qter)一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与3区1带出断裂,中间片段缺失,两断裂点重连。? ?小儿科门诊来了一个女孩,圆形脸,哭声如猫叫,智力低下,经染色

体检查,发现其染色体总数与性染色体均正常,但其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4带处断裂,其远端丢失,请写出其核型符号46,XX,del(5)(p14)? ?一对夫妻带了一个男孩来到小儿科门诊。该男孩满月形脸容,智力落后,哭声如猫叫。经染色体检查,发现其染色体总数与性染色体均正常,但其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5带处断裂,其远端丢失,请按显带染色体国际命名规定写出其核型符号。46,XY,del(5)(p15) t异位 ?46, XY, t(9; 22)(q34; q11) 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XY,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断裂,相互易位重接,(Ph易位,BCR-ABL) ?46,XY,t(2;3)(2p+;3q-)二号染色体与三号染色体相互平衡易位;二号染色体短臂部分增长,三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 ?46,XX,t(Dq+;Gq-) D组一条染色体与G组一条染色体相互平衡易位,使一条D组的长臂部分增长,一条G组的长臂部分缩短。? ?写出14/21易位的平衡易位女性的核型46,XX,-14,+t(14q21q) ?一个罗伯逊平衡易位携带者男性,其平衡易位发生在第15号与21号染色体之间45,XY,-15,-21,+t(15q21q)? ?一个Down综合征男孩,染色体分析发现染色体总数为46,少了一条15号染色体,多了一条由15与21号染色体易位(罗伯逊易位)后形成的染色体,请写出其核型。 46,XY,-15,+t(15q21q)

人类核型分析

实验四 人类核型分析 1.实验目的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掌握其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2.材料 人正常和异常的染色体标本,人显带染色体标本 3.试验内容与方法: 核型:指某种生物个体或某一分类群(种、亚种或变种、居群)的一个体细胞全部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等特征的总和。用来表述物种的特点和亲缘种属之间的关系。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按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特征和规定,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过程。 Denver体制:按照Denver会议(1960年)提出的染色体命名和分类标准,将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按大小(根据长度递减顺序)、着丝粒的位置分成七组(A、B、C、D、E、F、G、)23对的排列,并将副缢痕和随体作为识别染色体的辅助指标。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标准是丹佛(Denver)体制(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的标准命名体制)。该体制规定:每一条染色体可通过相对长度、臂率和着丝粒指数等三个参数予以识别;

非显带染色体:染色体标本制作好后,不经处理直接染色,整条染色体均匀着色(相对于后面的显带染色体而言)。

人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2N=46) 结构特点 G显带染色体:G带技术是其中最常用的技术,由Pardue和Gall(1970)建立。中期染色体经胰酶处理及Giemsa染色后,能在其长轴上显示出明暗交替的横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可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来准确地辨别每个染色体。一个细胞中期分裂相的G显带技术,每个染色体被染成深浅相间的带纹,浅的部分称为明带或浅带,深的部分称为暗带或深带。G带反映了染色体DNA上A -T的丰富区,在人类中约 有2000条G带可被鉴别,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有相当一部分中度重复序列DNA可能在G带区,Giemsa染料在G 带区是与DNA结合,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G带区位于染色体的两臂上,和Q带区相对应,而与R带区相反。人类细胞染色体共分24种不同的带纹(22对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一)人类正常染色体及其带型的识别 1. 非显带染色体的识别:根据染色体按大小(根据长度递减顺序)、着丝粒的位置分 ①A群:包括第1、2、3对染色体,体积大,彼此易于区别,有中央着丝粒,第二对染色体的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②B群:包括第4、5对染色体,较大,均为亚中部着丝粒,彼此不易区分。 ③C群:包括6-12对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中等大小,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彼此间难以区分,第6对的着丝粒染色体靠近中央,X染色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题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简介和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组织结构图 2)管理功能图 3)业务流程图 4)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7)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 (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部分(信管班需写此部分内容,非信管班不作要求) 1)程序框图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 (5)附录或参考资料

案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说明:本例时间较早,开发工具选用VFP。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系统再开发实现,学习重点放在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际过程、方法及内容。 这里给出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例,目的是使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开发者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应当提交的书面成果。 一、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简介 东方红照明有限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家生产照明灯的老企业,每年工业产值在四千万元左右。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如表l所示。 表1 某厂产品品种规格、单价及定额储备 工厂的产品仓库管理组隶属于销售科领导,由七名职工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帐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并且应当随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库存查询信息。为了防止超储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同时也为了避免产品库存数量不足而影响市场需求,库存管理组还应该经常提供库存报警数据(与储备定额相比较的超储数量或不足数量)。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docx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 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 馏水、 Giemsa 原液、 Giemsa 稀释液、 1/ 15mol / L 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 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 70 年 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 Q带、G带、C 带、R 带、T 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 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 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 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 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 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 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 等( 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 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 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 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 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 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 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 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 2 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 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 ,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 调 pH 值至7 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 1~ 2 分钟(精确的时 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 染液( 1:10 的 Giemsa 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中染色 10 分钟左右。

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一时间2015.温度6℃ 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熟悉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3、了解人类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的基本含义 含义: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 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量,每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2.人类染色体特征 Denver体制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 3.染色体显带标本 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用各种不同方法,以及用不同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 每条染色体带纹相对固定,可用于鉴别。 显带技术种类:Q带、G带、C带、R带、T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主要是被Giemsa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4.遗传学中一些常用于对染色体和核型分析的指标描述 界标(landmark):稳定、明显标记的指标.包括末端、着丝粒和带. 区(region):两相邻界标之间. 带(band):着色处.(浅、深;亮、暗). 臂(arm):p、q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人类染色体标本——非显带标本和显带标本 2.直尺,剪刀,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 ①染色体制片 制片方法:植物染色体——压片法(酸解、酶解) 动物染色体——滴片法(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标本种类:非显带染色体;显带染色体 图片要求:染色体分散;数目全;形态好 ②选择最佳图象拍照 ③测量、计算 ④配对 ⑤剪贴 ⑥排列 排列原则:从大到小;短臂向上;着丝粒在一条线上;性染色体单排。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室名称显微分析实验室实验室地 点 学时2 实验 类型 验证每组 人数 2-4 选做 或必 做 必做 实验目的通过几种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内容提要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重点难点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主要 仪器 及耗 材 显微镜、尺子、剪刀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

特征。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现分别介绍如下: 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 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 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 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 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 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

信息化选型分析报告V1.0

信息化选型分析报告 IT信息部:黄浩政 版本:V1.0

目录 一、名词解释: (3) (一) OA: (3) (二) ERP: (3) (三) 企业邮箱 (3) 二、公司背景分析: (3) 三、我司选型软件分析 (5) (一) OA (5) (二) ERP软件对比 (8) 四、实施服务建议 (10) 五、硬件辅助支持 (11)

一、名词解释: (一)OA: OA系统的英文全称是: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意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公共网络来实现企业办公无纸化,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与网络及软件相结合,基于工作流的概念,试企业员工能方便快捷的共享信息、高效的协同工作,提高办公效率的一套工具。 (二)ERP: ERP的全称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广泛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管理、采购管理、成本、财务、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都属于ERP的范畴。 (三)企业邮箱 企业邮箱是以企业自己的域名为结尾的信箱,企业邮箱作为企业内部办公以及同客户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大中小企业都需要企业邮箱这一沟通工具。目前我司已经有企业邮箱系统。 二、公司背景分析: 泛微:上海泛微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不仅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量身订制的企业协同管理软件和应用解决方案,还积极倡导先进的经营管 理思想,引领企业数字化革命、提升核心竞争力! 泛微是业界领先的协同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成熟的技术核心及雄厚的研发力量,基于先进的协同管理理念,自主研发了协同管理产品系列,包括泛微协同管理平台(e-cology)、泛微协同办公系统标准版(e-office)产品系列,涵盖OA(协同办公)、EIP(企业信息门户)、

核型分析

实验九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熟悉核型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特征称为该物种的核型。对这些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就是核型分析。核型分析是对一个物种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征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其结果对于探明染色体组的演化和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遗传研究与人类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1、确定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2、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一般采用分散良好、形态清楚而典型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染色体制片方法的不同,细胞所处生理状态的不同,用药物对细胞进行处理等因素的存在都可使观察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必须观察分析多个个体、多个细胞。一般至少要统计30个以上的分散良好、染色体形态清晰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如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恒定一致,即可认定为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在染色体计数的基础上,选择几个典型的细胞,辨析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的特征。通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数目和长度等指标描述一条染色体的特征。可采用传统方法或用Adobe Photoshop来进行核型分析。在本次核型分析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方法。 三、实验材料 同一物种的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的显微照片两张(扩自同一底片)。 镊子、小剪刀、计算器、铅笔、绘图纸、胶水、尺子。 四、实验步骤 1.测量与计算:用尺子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出每条染色体的长臂长度、短臂长度和总长度,分别记录,精确到0.1 mm,具有随体的染色体,随体可计入全长。根据上述测量值,计算下列参数。 (1)染色体的长度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在不同的处理条件或不同的生理状况下表现不同,所以并不可靠。核型分析中常采用相对长度,相对长度不会因分裂期和前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是可靠的。一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可用下式表示: 相对长度=(待测的单个染色体的长度/整套染色体组的总长度)×100% 将两条同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平均,做为染色体组中这一序号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2)臂比即一条染色体两条长度的比值。常用的公式是: 臂比(r)=长臂长度(L)/短臂长度(S) 式中长短臂的值也是取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平均值。臂比值实际上反映的是着丝粒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一条染色体中是相对固定的,因而是描述染色体特征的最有用的指标。着丝粒位置的命名常用Levan(1964)提出的方法,以臂比值来表示。

核型分析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背景 1.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中的联会形象以及染色体组、核型及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 1. 大蒜 2. 实验器具:尺子,小剪刀,镊子,培养皿,培养箱,水浴锅,EP管,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3. 试剂: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现用现配)、预处理液:8-羟基喹啉(0.002mol/L )、保存液:70%乙醇、解离液:1 mol/L HCl、染色液:卡宝品红 4. 实验方法 4.1 大蒜根尖获得 大蒜水中浸泡、蒜瓣去皮后在培养皿中水培,每天换一次水。当根尖长到5-15mm时,在9:00-10:00或14:00-15:00点剪下在预处理液中3-6h,水洗3次,去除预处理液,用固定液浸泡4-24h。95%乙醇洗去预处理液,保存于70%乙醇中。 4.2 染色体中期相的获得 ①压片:取除去乙醇的根尖于载玻片上,切去伸长区,将分生组织纵剖后,卡宝品红染色1-5min,盖盖玻片,压片。 ②显微镜下找寻染色体集中而不重叠,主、次缢痕和随体清晰,染色体长度适中而不弯曲的,染色体数正确的中期相,在40×物镜下拍照,放大,成染色体图片。 4.3 染色体测量 ①初步编号:目测相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写在每条染色体相应位置; ②测量与记录:用尺子逐个测量每条染色体长度,换算出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及着丝粒位置,有随体的染色体。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分别记录。 4.4 排列核型图 剪贴配对:按上述标准及计算结果,将照片上的染色体剪贴配对。排列好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核型是否正常。 粘贴:将剪下的每条染色体图按照着丝粒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按短臂长度从长到短排列的原则粘贴。 绘制核型模式图:用绘图纸和坐标纸绘制核型模式图。横坐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坐标为染色 体的相对长度。

出生缺陷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内容是什么

出生缺陷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生缺陷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探讨出生缺陷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154例出生缺陷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31例,异常检出率为20。下面我为你整理154例出生缺陷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希望能帮到... 探讨出生缺陷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154例出生缺陷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31例,异常检出率为20。下面我为你整理154例出生缺陷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为探讨出生缺陷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54例出生缺陷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其中31例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畸变率为20.13%,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重庆市2002年8月~2003年11月期间鉴定的独生子女病残儿中选出154例出生缺陷儿。其中,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16岁,平均年龄7.6岁;男112例,占7 2.7%,女42例,占27.3%。 1.2 方法采取患儿静脉血0.8ml,置RPMI1640培养基培养72h,常规制片、G显带分析,每例镜下计数30个分裂相,核型分析5个,发现核型异常则增加计数分析。 2 结果 在154例出生缺陷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31例(检出率20.13%)涉及异

常核型6种,其中典型的21-三体综合征10例,klinefelter综合征4例,Y染色体异常12例,Turner综合征2例(均为嵌合型),超雄1例,性反转2例(见表1)。 表1 3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略) 3 讨论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发生的遗传疾病和不具遗传倾向的先天性畸形。目前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约为13.7,其中原因大致可分为3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明因素。本文154例出生缺陷儿发现31例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20.13%。因此,在出生缺陷儿中染色体畸变率的发生较高。 在出生缺陷儿中,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有遗传因素、胚胎期因素及后天因素。本文154例出生缺陷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MR)低下、发育迟缓、生殖器发育异常。其中先天愚型(21-三体)发生率占首位,10例为32.2%(男女之比8:2)。可见智力低下最常见的异常核型为21-三体。典型的21-三体几乎都是新发生的。与父母核型无关(它主要是母方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不分离的结果)。本文中涉及的病残儿的父母生育患儿时年龄均未超过30岁,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正常,因此排除平衡易位携带者遗传和生殖细胞老化等因素。由于患儿父母生育该患儿时年龄均较低,是否存在其他导致减数分裂过程障碍或不良环境因素引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7,xxy的患儿4例,均为纯合型,称为克氏(Kliefeter)综合征,又名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先天性小睾丸,是一种常见的睾丸分化异常疾病。是导致男性性功能低下及不育的病因之一。克氏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是亲代

核型分析 口诀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六号像个小白脸,七盖八下九两条; 十号长臂近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四五一二一,十六长臂缢痕大; 十七长臂带脚镣,十八白头肚子饱; 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轻飘; 二十一好像黑葫芦腰,二十二头上一点黑; X染色一担挑,Y染色长臂带黑脚。

1.2 G带染色体的识别(图16-1) 1号 p:近侧段有2条深带,远侧段无带象把叉;q:次缢痕紧靠着丝粒,染色深成三角形,中段与远侧段各有2条深带,以中段第2条深带着色较浓。 2号 p:近侧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有两条深带,其中远侧1条较窄较淡,中段为浅带;q:中段为浅带,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宽的深带,后者又可分为3条深带。 3号 p:近侧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有2条深带,其中远侧1条较窄较淡,中段为浅带;q:中段为浅带,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宽的深带,后者又可分为3条深带。

4号 p:有1至2条深带;q:有4条均匀分布的深带。 5号 p:有2条深带,远侧者宽且浓;q:有5条深带,中间3条带有时可融合,远侧段可见较宽的浅带。 6号 p: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中间为宽阔的浅带;q:有4~5条深带。 7号 p:有2~3条深带,其中1条为端粒带,着色深且窄,中间为宽的浅带;q:有3条深带,近侧2条着色深,远侧1条着色淡。 8号 p:有2条深带,中间为一明显浅带;q:有3条界限不清的深带,近侧2条较模糊,远侧1条较清晰。 9号 p:中段有1条深带,有时在其外侧可见1条窄的深带;q:有两条明显的深带,着丝粒区不着色,呈特征性的瓶颈样外观。 10号 p:中段有1条深带,着色较浅;q:有3条明显的深带,近侧第1条着色尤深。 11号 p:中段有1条深带;q:中段有1条较宽的深带,近侧端有1条比中段深带还要宽的浅带。 12号带型和11号相似,区别在于长臂上浅带窄而深带宽。 13号长臂有4条深带,分布均匀,中间2条较宽。 14号长臂的近侧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远侧带不在端部,中间为宽阔的浅带。 15号长臂中段有1条明显的深带,远侧段有1条既窄又浅的深带,位于端部。 16号 p:中段有1条深带;q:中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后者有

实验九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九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观察测量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配对排列和剪贴成核型分析图;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3. 正确理解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 【实验原理】 核型(Karyotype)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如图1所示)。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长短、形态、类型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⑴确定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⑵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 → 图1 人类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2n=46)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臵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臵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亚端部着丝粒(st)和端部着丝粒(t)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如图2所示)。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核型。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

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用于核型分析的照片。 染色单体长臂着丝粒短臂 次缢痕 m sm st t 图2 中期染色体形态及结构 1. 分析标准:⑴臂比值r(长臂长/短臂长);⑵着丝粒指数i[(短臂长/染色体长)×100%](表1);⑶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长度占一套单倍体染色体长度总和的百分比: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染色体组总长)×100%(植物);或: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总长]×100%(动物);⑷臂比指数(N.F.值):把具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的“V”形染色体计为2个臂,而把具近端和端部着丝粒的“J”或“I”染色体计为1个臂,以此统计核型中总臂数;⑸染色体长度比:根据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染色体长/最短染色体长)×100%]。 表1:着丝粒位臵的确定(L evan 1964年的二点四区系统标准)壹臂比着丝粒指数着丝粒位臵简写 1.00 1.01~1.70 1.71~3.00 3.01~7.00 大于7.01 ∞50.0 50.0~37.5 37.5~25.0 25.0~12.5 12.5~0.0 正中部着丝粒 中部着丝粒 亚中部着丝粒 亚端部着丝粒 端部着丝粒 正端部着丝粒 M m sm st t T 2. 核型公式:某种植物核型公式为2n=2x=10=6m+2sm+2st(SA T),其中x 代表染色体基数,表明该植物为2倍体,6m代表有6条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2sm代表有2条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2条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并带有随体。 3. 核型分类:Stebbins根据核型中染色体的长度比和臂比两项特征,区分核型的对称与不对称程度,将其分为12种类型(表2)。 表2:核型的对称与不对称分类(Stebbins) 壹注:本实验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位臵主要分为m,sm,st,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