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22
新生儿黄疸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目录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湿邪内蕴,肝脾失和茵陈丹参汤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新生儿黄疸指数解析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概述湿热型黄疸热毒型黄疸瘀滞型黄疸脾湿型黄疸饮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哪些?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含经验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适宜技术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湿邪内蕴,肝脾失和茵陈丹参汤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新生儿黄疸指数解析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概述湿热型黄疸热毒型黄疸瘀滞型黄疸脾湿型黄疸饮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哪些?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含经验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适宜技术展开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1、新生儿Rh溶血:多发生于母亲Rh阴性者,患儿Rh阳性。
临床特点为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重,网织红细胞增高,贫血,Coombs实验阳性。
患儿生后第*请输入天数*天出现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2、胆红素脑病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严重并发症,早产儿较易发生,多于黄疸高峰期出现症状,临床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可表现为反应低下或易激惹、吸允差、据乳、呼吸暂停或不规则、呼吸困难、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
该患儿目前反应可,吃奶完成可,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但该患儿黄疸高,需警惕进展为胆红素脑病。
3、母乳性黄疸为排除性诊断,多发生于生后2-14天,无贫血,肝脾不大,肝酶正常,血清胆红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胆红素可下降50%以上,该患儿以母乳喂养,该诊断暂不能除外。
患儿血总胆红素高,有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今继续输注人血白蛋白,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于10:00开始输注{人血白蛋白}{3.9}g,于13:20输注结束,患儿无发热、畏寒、皮疹等不良反应。
首次病程记录2015-11-04 16:50患儿,蔡美丽之女,女,5天,家住江西省上饶县罗桥街道办,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3天于2015年11月04日15:50入院。
病例特点:1、患儿,女,5天,新生儿,起病急,病情重。
2、其父代诉:患儿系G1P1,胎龄40周+6天,于2015年10月30日18:58经阴道娩出,出生体重3550g,Apgar评分、羊水、胎盘、脐带情况不详,无窒息抢救史。
3天前,发现患儿皮肤黄染,逐渐加重,因担心病情,抱来我科就诊,门诊拟诊“新生儿黄疸”收治入院,母婴暂分离,生来,大小便正常,母乳喂养。
3、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38次/分,呼吸:42次/分,体重:3.6K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反应可,哭声可;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头颅无血肿,前囟平、软,无鼻翼扇动,口唇红润,咽不红,无吸气三凹征,胸廓两侧对称,两肺呼吸音对称、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可,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轮无红肿,脐部干燥,肝脾不肿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1.病史采集(1)年龄与性别:婴儿期黄疸常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管闭锁),两者的鉴别见表4;儿童期至30岁以前,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年龄;30~50岁男性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50岁以上是肿瘤高发期,男性胰头癌较多见,女性胆管癌较常见。
(2)黄疸特征:①了解皮肤、黏膜发黄与饮食的关系,以便与高胡萝卜素血症等进行鉴别;②黄疸起病情况:如起病急或缓,是否有多人同时发病。
同时多人发病常见于病毒性肝炎;③了解黄疸持续的时间与波动情况,有利于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④黄疸对全身状况的影响:肝细胞性黄疸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者一般情况良好。
(3)伴随症状:①黄疸伴发热: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急性溶血性疾病、大叶性肺炎等。
病毒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可先有发热后出现黄疸;②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多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为夏科三联征,提示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③黄疸伴肝大: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而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表面不平,则更多见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④黄疸伴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阻塞,常见于胰头癌、壶腹癌或胆总管癌等;⑤黄疸伴腹水:多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4)诊疗过程问诊:患病以来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如血常规和末梢血涂片、尿常规、粪便检查、肝肾功能、血胆红素测定、腹部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如何?是否接受过任何治疗,具体治疗措施?疗效如何?(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何:如饮食、尿性状及尿量、粪便颜色、睡眠情况,体重有无明显变化等。
(6)既往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胆疾病史、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史、与毒物和药物接触史、不洁饮食史、饮酒史、疫水接触史及输血史等。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新生儿黄疸:系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的巩膜及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85μmo/l 时,皮肤、粘膜黄染,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达到或超过正常值,需光疗干预,为实验室诊断名称。
诊断时考虑胎龄和日龄。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生后为动态变化过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W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P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分度】重度:TSB﹥20mg/dl,极重度:TSB﹥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30mg/dl。
【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母亲孕、产史及孕期并发症、孕期用药),各种围产因素(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产时用药、出生时有无窒息),感染因素,父母血型、籍贯及家族史。
2.生后喂养方式、喂养量,呕吐情况、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
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胎便排出的情况和胎便排完的时间、尿量。
3.体格检查:(1)黄疸程度:轻度:巩膜和面部黄,胆红素水平约6~8mg/dl;中度:黄染达躯干,胆红素水平约8~10mg/dl;重度:黄染达下肢,胆红素水平约10~12mg/dl;全身黄染时胆红素水平约12~15mg/dl;黄染达手足心时胆红素水平大于15mg/dl。
(2)有无头颅血肿或内脏出血,皮肤、脐带有无感染灶,肝脾有无肿大,有无水肿。
(3)重症黄疸有无神经系统症状。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积红细胞计数、Coomb's试验、新生儿溶血三项、血培养、甲功五项、肝功能、优生优育四项、G-6-PD酶活性测定,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了解黄疸进展,必要时上级医院查串联质谱。
5.影像学检查:颅腔彩超、腹部彩超可了解有无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发生胆红素脑病时头颅MRI:T1W1可见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和眼球发生明显的黄染。
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代谢紊乱有关,胆红素在体内无法正常转化和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并沉积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
黄疸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黄疸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正确地鉴别黄疸的类型对于确定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更好地鉴别黄疸的类型,许多黄疸鉴别表被提出和使用。
这些鉴别表通常基于黄疸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在正确的鉴别表的指引下,可以准确地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鉴别表,并综合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和鉴别要点,提高对黄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黄疸的定义和病因2.2 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3. 结论3.1 黄疸鉴别表的意义3.2 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黄疸的定义和病因以及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
首先,我们会介绍黄疸的定义,即在人体内黄疸的产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黄疸样表现。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黄疸的病因,包括肝脏疾病、胆道梗阻和溶血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逐个介绍不同类型的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胆道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讨论它们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黄疸鉴别表的意义,指出它对医生进行黄疸病因鉴别的重要性。
而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将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征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