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4年Molnar和Stocknm首先报道采用经皮穿肝胆管引流 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已成为对该病姑息治疗的一 种常用方法
• 1981年我国施维锦和范梅影首先报道PTCD
• 以后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介入技术和介入器械不断改 进和提高,使PTCD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手段 之一
梗阻性黄疸
黄疸的概念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5mg/dl (或25.6mol/L) 时,皮肤、巩膜出现黄染 体征称为:黄疸。
• 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 可出现在胆红素1.7~17. 1 mol/L)
结合胆红素:0 ~ 3. 4 mol/L
• 中晚期肝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 • 肝门区转移性肝癌、肿大淋巴结压迫肝总管造成的梗阻性
黄疸。 • 胆肠吻合口肿瘤复发。 • 十二指肠乳头癌、壶腹癌
PTCD的禁忌症
• 终末期患者 •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 呼吸困难,不能很好屏气配合检查者 • 腹水贮留使肝脏与腹壁分离者 • 穿刺路径有占位性病变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 • 碘、麻醉药过敏者 • 以上除明显出血倾向经治疗不能纠正外均非绝对禁忌症
外引流术
• 一般在右腋中线第八肋间进针,B超引导下穿刺肝内胆管 。引入导丝,置入引流导管。见胆汁从引流导管流出。用 导管的内固定装置将导管头固定在胆管内,并用蝶形胶布 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连接导管与引流袋,外引流即告成 功
外引流示意图
内外引流术
• 单纯外引流虽然能达到减压的目的,但大量胆汁不能流入 十二指肠而丧失,留在体外的部分也易造成感染或脱出
治疗
• 对于结石应按照取净结石 去除病灶 通畅引流的原则。 • 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ST: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 • 腹腔镜胆总管取石 • 开腹胆道镜取石 • 逆行性经T管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