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个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80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个案社工策划书模板3篇篇一个案社工策划书模板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1. 案主姓名:[案主姓名]2. 性别:[案主性别]3. 年龄:[案主年龄]4. 职业:[案主职业]5. 家庭状况:[案主家庭状况](二)问题概述1. 案主面临的问题:[详细描述案主面临的问题]2. 问题的成因:[分析问题的成因]3. 问题的影响:[说明问题对案主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二、服务目标(一)总目标[阐述个案工作的总目标](二)具体目标1. [具体目标 1]2. [具体目标 2]3. [具体目标 3]三、服务计划(一)服务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二)服务地点[详细服务地点](三)服务方法1. [服务方法 1]2. [服务方法 2]3. [服务方法 3](四)服务内容1. [服务内容 1]2. [服务内容 2]3. [服务内容 3]四、服务评估(一)评估方法1. [评估方法 1]2. [评估方法 2]3. [评估方法 3](二)评估指标1. [评估指标 1]2. [评估指标 2]3. [评估指标 3](三)评估时间1. [评估时间 1]2. [评估时间 2]3. [评估时间 3]五、注意事项(一)保密原则[说明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二)专业关系[强调专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三)服务记录[说明服务记录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四)紧急情况处理[制定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篇二个案社工策划书一、个案背景1. 案主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
2. 问题描述:详细描述案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3. 案主需求:分析案主的需求,包括心理、情感、社会等方面。
二、服务目标1. 短期目标:设定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
2. 长期目标:制定长期的服务目标,以帮助案主实现全面的改变和发展。
三、服务策略1. 介入方法:选择适合案主情况的介入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2. 具体行动计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
社会工作个案报告1. 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项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的专业。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合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供支持和资源,并促进社会变革和公平正义。
本文将根据一个社会工作案例,展示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和步骤。
2. 个案背景这个个案涉及一名失业的单身母亲,名叫玛丽。
她是一名35岁的女性,有一个5岁的儿子。
玛丽失业已经超过一年,陷入了经济困境。
她曾经是一名服务员,但由于餐厅倒闭,失去了工作。
她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也没有家庭支持。
3. 评估在社会工作者接触到玛丽后,首先需要进行个案评估,以了解她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状况:了解玛丽的财务状况,收入和支出情况,是否有债务等。
•家庭关系:了解玛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有亲属可以提供经济或情感支持。
•教育和技能:了解玛丽的教育背景和技能,以便为她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
•心理健康:评估玛丽的心理状态,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或支持。
4. 制定目标基于对玛丽的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她合作制定具体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具体而明确。
例如:•帮助玛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以解决她的经济问题。
•为玛丽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她的技能水平。
•建立支持网络,帮助玛丽改善心理健康。
5. 干预措施为了实现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提供就业培训课程,帮助玛丽提升技能,并提供就业机会信息。
•与就业中心合作,为玛丽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并提供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培训。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玛丽减轻压力和焦虑。
6. 实施计划在制定干预措施后,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玛丽一起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个步骤的时间表和责任分配。
社会工作者应该与玛丽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她理解并能够按计划实施。
7. 监测和评估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监测和评估玛丽的进展。
这可以通过定期会谈、电话或其他形式的沟通来实现。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残障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2. 临终关怀服务:为即将离世的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关爱和尊重。
3. 青少年危机介入:针对处于困境的青少年,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成员的精神问题,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稳定性。
5. 妇女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提供支持和帮助,维护她们的权益和尊严。
6. 困境家庭帮扶:针对处于困境的家庭,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生活救助、心理支持和资源链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婚姻家庭问题解决:针对婚姻家庭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调和和亲子关系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关系。
8. 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针对精神残障人士的危机状况,提供紧急介入和稳定服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9. 儿童行为纠正: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行为分析和矫正服务,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
以上是社会工作个案案例的一部分,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和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该服务对象在面对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成绩有着过高的期望和不正确的认知。
他认为只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成绩才能被家人认可和支持,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需要帮助他理性认知,重新审视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2.家庭沟通问题该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对他的期望较高,但是沟通不畅,容易发生误解和争吵。
他也认为家人不支持和理解自己的想法。
因此,需要通过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自尊程度,减少误解和争吵,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三、干预方案一)目标制定1.帮助服务对象理性认知,减轻焦虑情绪,提高考试成绩。
2.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减少误解和争吵,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二)干预方法1.个案工作1)认知重建。
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帮助他理性认知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考试成绩。
2)情绪调节。
通过情绪管理技巧的训练,帮助服务对象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情绪,提高考试成绩。
2.家庭工作1)联合家庭治疗。
通过家庭治疗模式,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自尊程度,减少误解和争吵,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2)家庭支援网络。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援网络,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注,提高服务对象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加强,互动和关注也有所增加,服务对象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得到了提高。
3.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的基础上,社工需要与服务对象讨论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消除沟通障碍。
4.社工需要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共同分析现状并制定合理的计划,以迎接中考的到来。
5.社工需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研究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一)第一阶段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的研究和家庭方面的资料。
一、基本资料仲某,男,1987年7月出生,初中肄业。
上海市宝山区人,性格内向,懒散、无上进心。
经常迷恋网吧,彻夜不归,与不良青少年接触密切。
二、背景资料案主自幼父母离异,此后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案主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全家靠政府的低保度日,生活上非常艰难。
在小学时,案主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由于长期缺少必要的母爱和家庭的约束,到了初中便一落千丈,无心学习。
无所事事的案主平日里就天天逛网吧,痴迷于网上游戏,经常彻夜不归,总是和他那群“哥们”混在一起。
这样,他连初中都没毕业就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最终也只能拿到初中肄业证书,连最起码的劳动手册也无法办理。
!三、主要问题1、家庭问题:由于父亲再婚,案主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将更多的关爱倾注在弟弟身上,对案主的思想和生活关心不够。
2、心理问题:案主性格比较内向、自卑,对学习、就业缺乏主动性,对将来的生活没有目标。
3、就业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导致案主初二时就辍学在家,无法办理劳动手册,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四、问题分析案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由于无人管教和自控能力较差,终日沉湎于网吧。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寻求到了一种自我满足和肯定。
平时,案主经常与其他闲散青少年在社区里游荡,无所事事,他觉得在同辈中有认同感,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因此,同辈群体对案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主一方面养成了散漫的生活习惯,缺乏上进心,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成为他进一步升学及就业的主要障碍。
五、服务模式:人本治疗法人本治疗法是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
这种方法强调的重点是案主的自我实现,要求社工要有真诚一致的态度,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案主,尊重案主表达任何意见与情绪的权利,同情和理解案主。
六、工作者计划1、总目标:引导案主摆脱不良群体的影响,协助案主找到生活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具体工作计划:(1)、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一、个案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明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叛逆。
他上课经常走神,还时不时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在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水平。
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佳。
而且,他还经常和学校里一些同样成绩不太好、比较调皮的同学混在一起,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同学的凳子上涂胶水之类的。
二、接案过程我第一次见到小明的时候,他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头发乱乱的,眼神里透着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小明,我是来跟你做朋友的社工姐姐/哥哥哦。
”他看了我一眼,哼了一声,说:“又来一个管我的,有什么好聊的。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生气,反而打趣地说:“我可不像那些只知道唠叨的人。
我就想听听你这个小大人的想法,说不定你能给我不少新鲜的点子呢。
”他有点好奇地看了我一眼,这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一点兴趣。
三、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小明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正面的引导。
小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只能通过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家庭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让小明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一旦成绩不好,就好像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了。
2. 学校因素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不好,小明可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异样眼光,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他就故意表现得很叛逆,通过做恶作剧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结交的那些调皮的同学,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小团体氛围,进一步影响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
3. 个人因素小明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用叛逆来对抗周围的世界。
四、服务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第1 2周)每周至少与小明见面两次,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的操场或者附近的公园等比较轻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