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
- 格式:docx
- 大小:19.79 KB
- 文档页数: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下面我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xxx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柱森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
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3篇
【一】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效果
1、题眼入手,激情朗读。
首先板书课题,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质疑:哪个词语你非常不愿意看到?对,毁灭。这意味着什么?损失惨痛,非常悲伤。好。带着作者的情感再读课题,读来作者命题的内涵。
2、披文入境,感悟内涵。
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内涵,此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出示课件——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标画相关的语句,并在旁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进一步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第二步,出示课件——圆明园之前是什么样的呢?标画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用两个词语简单概括它的地位。学生在读书交流时发现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引导通过抓住描写圆明园的布局,园内构建的重点句子去理解,去感悟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在对比中去熏陶感染学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从课堂交流中和他们的眼神中这一情感目标都得到了实现,对八国联军的强盗行径可谓是义愤填膺!
3、启发想象,绘制蓝图。
圆明园可谓是汇聚了中国园林特色的举世闻名的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名园。历史不会再现,如果今天让你重新勾画,你会做哪些设计呢?此问题一抛,全班立刻沸腾起来,在一声声出谋划策中将本文的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将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勾画出来,家国情怀得到很好的诠释!
4、熟读成诵,丰富语感。
学生积累的优美句段越多,感受会越深,到达一定量时表达会更得心应手。所以我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描写辉煌的句段,先自己练习背诵,最后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谁背得又快又准。学生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为将来描述美景奠定了语言基础。
课题 13圆明园的毁灭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4.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
1.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2.学习毁灭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二、反馈自学
(一)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
第一组: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1、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出示课件)
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这个
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
齐读课题。
开火车读老师出示的词语。
说一说: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呢?在我们文中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读一读。两个不可估量,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2、举世闻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
3、众星拱月 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词语放到文中读一读。(课件)
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第二组: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教师评价:同学们字音都读准了。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建筑的
(二)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可见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都能认真完成,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你知道了吗?
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时间 两课时 信息
技术 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 问题设计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活活动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读音:剔tī 陵línɡ 奉fènɡ 烬jìn
重点理解: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风景名胜 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三:
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圆明园的毁灭》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10个生字,辨析同音字,会组词,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领悟词语和名言含义,学写一段简短的句子,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3)积累背诵古诗《小儿垂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王二小》,学习王二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语言组成一段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
2.积累词句,学会运用。学会快乐读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你能说出下面都是哪些活动吗?(出示卡片)
2.一起读一读。
学习生字:弹、钢琴、泥、滚、铁环、荡、滑梯
3.指导学生写字。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生字卡片,比一比,填一填。
园 圆:花( )( )桌 只 支:一( )笔 一( )鸭
进 近: 远( )( )出 戴 带:( )领 爱( )
2.区分同音字,辨析词义。
3.用刚刚学习的字,重新组成一个新词:公园、圆圈、只有、支持、前进、近处、戴帽子、海带等等。
4.读句子,注意“一边……一边……”的句子结构。
5.用上“一边……一边……”造句,注意联系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读卡片,认读生字。
二、写话
1.导语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认识这些玩具吗?(出示图片)
2.说一说卡片上出现的玩具。(玩具汽车、布娃娃、玩具熊、陀螺、悠悠球)
3.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的样子?好玩在哪里?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两篇)
(一)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依据教师用书,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定在“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句,以问题为引导理解课文内容。这三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分别是:“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把这三个自然段读正确、流利,然后边读边想: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借助文字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把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和照片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完了这些珍贵的影印资料之后豁然开朗,马上答出了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仅仅通过文字学生是无法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的。如果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圆明园”这三个字在国人心中的痛有多深,这三个字带给过人的屈辱有多大。因此,我除了上一个环节的通过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之外,还通过课件与之相得益彰。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影像感染下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的艺术品不由得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
三、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老师归纳: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不可估量”、“灰烬”;
2、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重温圆明园辉煌的过去,重点了解毁灭的过
程,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3、 指导学生整理与运用资料能力,借助课外资料走近历史。
4、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的被毁经过,产生对侵略者仇恨的感情。
引学 1、谈话引入:
第一节语文课,孙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饱览了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 ,欣赏了奇珍异宝。曾经,那里有
( )的殿堂 ( )的亭台楼阁
( )买卖街 ( )山乡村野
( )的景物 ( )的景物
( )的历史文物 ……
漫步园内,有如(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圆明园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以说走进了圆明园,就走进了中国历史长河,走进了圆明园,就走进了民族艺术的宝库。
1、 难怪难怪法国大文豪雨果这样评价:
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仙境,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通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生学习本课有利的一面。但学生们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毁灭的经过。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无与伦比的景观。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学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明园的布局、美丽风光、历史文物、毁灭过程等图片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1.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结合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经过。
2.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能激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样一座园林,它历经6代清朝皇帝,历时151年才最终建造完成,总耗资5亿3千军两白银,是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关于它的课文。(课件出示)21、圆明园的毁灭
- 1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毁灭”的 意 思是销毁灭亡,彻底消失。合起来的意思是:一座意喻圆融完美、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走向销毁灭 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2 -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 田园风光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西洋景观 风景名胜 天南海北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
一、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 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2、本文第2—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首先从第二段入手,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设计:谁能描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和演示,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7、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与文章内容对比,你觉得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
(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景观 风格各异 (爱)
博物馆 艺术馆
毁灭:掠 毁 烧 (恨)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毁灭、不可估量、销、奉”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毁灭、不可估量、销、奉”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哪些历史建筑或历史遗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预设:长城、明故宫、兵马俑······)同学们的阅历可真丰富啊,这些地方也都是老师很感兴趣的。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感受下先人的智慧。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先从书中看看这些伟大的建筑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圆明园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毁灭、不可估量、销、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毁”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圆明园昔日和辉煌和被英法联军毁灭后的惨重损失。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圆明园布局。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动手画一画圆明园的方位图。
*理解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并说说从这两个词,你心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出示圆明园的方位视频,再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并说说你眼中的圆明园又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的圆明园,你要怎样读出你的喜爱?尝试朗读。
*指导朗读,抓住词语“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等。
预设二:景物繁多。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世界里。
*理解”金碧辉煌”含义,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文中像金碧辉煌的词语,有很多,请找出来,多读几遍。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你感受了什么?(预设:建筑宏伟)
*这段话,运用了修辞,你发现了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播放视频,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说说这样的圆明园又给你留下什么样鹅印象?
*指导朗读,“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语重读,读慢些。
预设三:奇珍异宝。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艺术馆。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些文物都是什么朝代的?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你感受了什么?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播放视频,说说个人感想。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知道了圆明园昔日的建筑布局,了解了圆明园内部的景物美如画,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让大家都不禁想去一睹芳容。但是就这样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