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 格式:doc
- 大小:36.23 KB
- 文档页数:36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__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
圆明园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
(充满________。)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
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⑸从这篇__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四、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到上发表。
(址:圆明园遗址公园)
2、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看书、上等),了解我国的、本省市的历史名胜古迹被保护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全班交流,并做保护历史名胜古迹的宣传员。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与珍贵,明确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教学用具】
1、圆明园图片。
2、电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检查预习,以旧引新:
⑴同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课,来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⑵齐读课题。
⑶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读了其它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2、导入新课:
⑴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⑵生速读课文。
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引出“瑰宝”“精华”两个词的意思。 解释“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3、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珠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二、引探过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请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__中“星”和“月”指的又是什么?
⑵指名回答。
⑶用图片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出示图片。)
众星拱月本来指的是很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文中是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⑷了解圆明三园的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圆明三园是由长春园、圆明园、万春园组成,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出示图片:
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圆子组合在一起,就是圆明三园。
⑸了解圆明园的布局让我们再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自由读这一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景观,并画上记号。
⑵生自由读,并说说都有哪些景观。
⑶各小组自由欣赏景观图片,并互相介绍自己所感兴趣的景观,读读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还可以想想这些景观都有哪些特点?
⑷生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⑸请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或所喜欢的句子。
⑹谁能说说圆明园中的景观都有哪些特点呢?(多)
理解重点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文中用“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圆内景观很多。 ⑺除了多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风格各异,珍贵。
⑻范读本段:
是啊!这儿的景观真多,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漫步在这里真像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的名胜。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们听老师读。
⑼齐读本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呢!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谁能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⑵理解重点句: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⑶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有两千多年,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
生:很珍贵,也很多。 ⑷所以说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当年园中的收藏品。
出示图片,演示园中的收藏品。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圆明园独特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还有这么多精美的收藏品,我们能去北京看一看吗?我们又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因为他被毁灭了。
⑵就是这样一座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到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残恒断壁,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
(教师简介火烧圆明园经过,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音片断。)
⑶听完录音,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说感受。
⑷是的,这些侵略者很野蛮。我们再去读读书,书上的文字表达的更清楚。请同学们先试着读这一自然段。
⑸师范读。
⑹就是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看出了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让我们读出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 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侵略者的贪婪,你就怎么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请生读。
三、引探实践
1、就是这样的一场大火,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使我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看过录像,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话想说?
2、生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上有个留言板,大家可以打开留言板,写下你想说的话。
4、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在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__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__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浏览、上搜索信息、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