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色素色素品种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6
天然色素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法允许使用的天然实用色素如下:(1)甜菜红甜菜红是红甜菜(紫菜头)根中提取出的甜菜花青素和甜菜黄素,为红或紫红色粉末,可溶于无水乙醇,耐热性差,对光和氧敏感,着染性较好。
主要应用于果味水(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罐头浓缩果汁、青梅等生产中,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2)姜黄色素姜黄色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块茎中含有的黄色色素,为橙黄色粉末,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碱性溶液;遇铁离子易变色,对光、热稳定性较差。
着色力较好,尤其对蛋白质着色力较强。
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3)红花黄红花黄是由菊科属植物红花中提取的,为黄色粉末,能溶于水、乙醇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
在食品中使用量不超过0.02g/kg。
(4)叶黄素叶黄素是由万寿菊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为深棕色膏状树脂,含量高时呈橘黄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乙醇、丙酮,不溶于水,具有强的抗氧化能力,可预防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色泽鲜艳,可广泛用于食品、化装品、烟草及药品等的着色。
(5)叶绿素铜纳盐叶绿素铜纳盐是以菠菜或蚕砂为原料制成的,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绿色膏状,耐热性好,在100℃加热时仍可长期保存不变色,食品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0.5g/kg。
(6)辣椒红辣椒红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为橙红色粉末或膏状。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油脂及有机溶剂。
可按生产需要量使用。
(7)菊花黄菊花黄是从菊科植物大花金鸡菊的花絮中提取的棕褐色浸膏,易溶于水和乙醇,着色力较强,耐温和光。
最大使用量为0.3g/kg。
(8)黑豆红黑豆红是野大豆种皮的提取物,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和稀乙醇,耐热、耐光性好,特别适用于果酒饮料和可乐型饮料的着色。
最大使用量为0.8g/kg。
(9)高粱红高粱红也称作高粱色素,是从高粱壳中提取出的砖红色不定型粉末物,溶于水和稀乙醇液,对光热稳定,能耐较高温度的加工,添加于畜肉、鱼、植物蛋白、糕点中,可染成很好的咖啡色或巧克力色。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
天然食用色素是指从天然来源中提取的用于增加食品颜色的物质,通常被认为比合成色素更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然食用色素和其化学成分:
1. 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到红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橙色或红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碳、氢和少量氧原子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2. 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天然色素,通常用于增加食品的绿色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含氮的类叶绿素化合物。
3.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紫色到蓝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紫色或蓝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花青素化合物。
4. 赤藓色素:赤藓色素是一种红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红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多种化合物,包括红苷和红酮。
5.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黄色的天然色素,通常用于增加食品的黄色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黄酮化合物。
这些天然食用色素的化学成分都是天然来源的有机化合物,相比合成色素更加健康和安全。
但是,一些人对某些天然食用色素也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食品成分标签,避免过量摄入。
1/ 1。
果蔬中天然色素的种类与作用分析在我们日常的膳食中,果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果蔬还给我们的餐桌增添了色彩和美感。
这些色彩正是来自于其中的天然色素。
本文将分析果蔬中常见的天然色素种类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
它们具有橙色和黄色的颜色,能够赋予各种果蔬鲜艳的外观。
1. 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是最为常见的胡萝卜素之一,存在于胡萝卜、南瓜等植物中。
它在人体内被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力和免疫系统功能。
2. α-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也是一种常见的胡萝卜素,存在于柿子、红椒等植物中。
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对抗自由基的损害,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二、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紫色或深蓝色的天然色素,存在于葡萄、蓝莓、紫甘蓝等植物中。
它们不仅赋予了果蔬迷人的颜色,还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1. 青花素青花素是最为常见的花青素之一,存在于葡萄、黑莓等植物中。
它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对抗癌症的发生。
2. 蓝莓素蓝莓素是蓝莓中特有的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它可以保护视觉系统,预防眼睛疲劳和老年性黄斑变性。
三、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类黄色的天然色素,存在于柑橘类水果、苹果、洋葱等植物中。
它们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1. 柠檬黄素柠檬黄素是柑橘类水果中常见的类黄酮,它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2. 姜黄素姜黄素是存在于姜黄中的类黄酮,它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
它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和肠炎。
总结起来,果蔬中的天然色素不仅能够赋予它们丰富的颜色,还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通过摄入含有丰富色素的果蔬,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还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样化地选择各种颜色的果蔬,以保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让我们的餐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天然色素有哪些
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
1、姜黄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称为黄金或称姜黄,根茎中所含的黄色色素是主要成分。
纯姜黄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
着色性强,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着色。
2、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紫胶虫在其寄生植物上所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
虫胶色素分为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两大类。
水溶性者为虫胶红酸。
在酸性时,对光和热稳定。
色调随酸减度的不同而不同。
3、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色素中的一种黄色色素。
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
4、叶绿素铜钠盐:为蓝黑色具金色光泽的粉末,有胺样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耐光性较叶绿素强。
5、红曲米: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色素之一。
生产方法是将紫红曲霉接种在米上培养而成。
主要供制造叉烧肉、红色灌肠、红腐乳及某些配制酒时染色之用。
6、酱色:即焦糖,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
液体的焦糖是把蔗糖或麦芽糖浆在160~180℃的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然后用碱中和制得,为使反应加速,有时加铵盐作催化剂。
焦糖本身无毒,但加铵盐生产的焦糖含有一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质4-甲基咪唑,此物具有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较高
则对人有害。
7、胡萝卜素:为人类食品中正常成分,是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素之一,可作为奶油着色剂。
8、辣椒红素及甜菜红:分别从辣椒中和甜菜的根中提出来的红色色素。
前者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但是红萝卜A原。
对人无毒性,用于罐头食品。
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一、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1. 吲哚类:吲哚系色素是吲哚系有机黄酮的统称,其中常见的有吲哚茜类,黄烷醌类,黄酮型素和花青素等。
由于吲哚系色素油溶性较低,颜色比较淡,因此常用于食品低温颜色添加,例如水果冻、果酱、蜂蜜等。
2. 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复杂的黄素,也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植物色素,在高温煮沸条件下,胡萝卜素稳定性较强;常见的胡萝卜素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由于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颜色艳丽、适用范围广,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颜色添加,例如果汁、果冻、植物油、水果软糖、酱油、啤酒等。
3. 罗丹明类:罗丹明是一种植物性香精芳香物质,也是一种紫色色素,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在热加工条件下,罗丹明的颜色稳定性较高,故广泛用于饮料、调味料、果汁、面食、蓝莓糕点等食品的颜色添加。
4. 烟酸类:烟酸是一种脱水烟醇的衍生物,也是一种喹啉类有机黄酮,烟酸具有深色、浓艳的膜状色调,在热处理条件下,其耐热性也较强,因此常用于酱汁、糖果、饮料、烘焙食品等食品的颜色添加,但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其在受温度、pH、酸碱等条件影响下可能出现变色现象,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加以控制。
5. 桑素类:桑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素,它具有强烈的蓝色,耐热性强,因此可用于各种食品中,包括冷冻饮品、乳制品、冷冻果汁、
调味料、自然调味酱汁等,但由于桑素释放的蓝色较深,因此在食品中使用时要慎重,以免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外观。
6. 壳聚糖类: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色素的添加,它具有多种颜色,因此可以用于植物油、果汁、乳制品、果冻、调味料、奶糖、糕点等食品的不同类型的颜色添加,壳聚糖具有色泽柔和且不易变色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保护食品颜色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国际主要天然色素生产企业分析6.1 森馨香料 496.2. Sethness产品公司 516.3.GNT集团 516.4. 丹麦汉森(Chr Hansen) 51 6.5 D.D.威廉姆森 536.6 威尔德(Wild) 556.7 帝斯曼/巴斯夫 556.8 意大利Fiorio 色素公司 55 6.9 印度Synthite公司 566.10 日本三荣源F.F.I.株式会社 57 6.11 法国Naturex公司 576.12 美国Suntava公司 586.13秘鲁Imbarex S.A.公司 586.14 美国Kalsec公司 59天然色素主流产品及应用方向介绍1.1天然色素主要品种介绍1.1.1辣椒红色素 71.1.2 萝卜红色素 71.1.3 紫甘薯红色素 81.1.4甘蓝红色素 81.1.5 甜菜红色素 81.1.6 红米红色素 91.1.7 栀子系列 91.1.8 红花系列 101.1.9 叶黄素 101.1.10 姜黄素 101.1.11 胭脂虫红 111.1.12 番茄红素1.1.13 紫草红色素1.1.14 红曲红色素1.2主要天然色素品种应用方向1.2.1 辣椒红色素 121.2.2 萝卜红色素 131.2.3 紫甘薯红色素 131.2.4 甘蓝红色素 131.2.5 甜菜红色素 131.2.6 红米红色素 141.2.7 栀子系列 141.2.8 红花系列 141.2.9 叶黄素 151.2.10 姜黄素 151.2.11 胭脂虫红 151.2.12 红曲红色素。
天然色素分类(一)天然色素分类天然色素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界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被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天然色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植物色素植物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叶绿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子中,给植物带来绿色。
常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和养颜的功效。
•胡萝卜素:存在于胡萝卜等橙色蔬菜中,赋予植物橙色或红色。
在食品中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和食品着色剂。
•花青素:存在于紫色和蓝色的花朵中,如紫苏花等。
常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2. 动物色素动物色素是从动物体内或体外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血色素:存在于动物的血液中,赋予血液鲜红色。
在食品和药品中用作着色剂。
•鱼油色素:从鱼类体内提取得到的色素,常见于鱼类的皮肤和鳞片中。
在食品中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和食品着色剂。
•虫红素:从某些昆虫体内提取得到的红色色素,如胭脂虫。
常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物中,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3. 微生物色素微生物色素是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黄曲霉素:一种从黄曲霉菌中提取的黄色色素,常用于食品的着色剂。
•地衣苷素:从地衣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常用于药物和化妆品中。
4. 矿物色素矿物色素是一种从矿石中提取的无机颜料,可以赋予物体各种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矿物色素有:•雪花石膏:白色颜料,常用于糕点、糖果等食品的着色剂。
•氧化铁:包括黄色、红色、棕色等不同颜色的矿物色素,广泛应用于石材、油漆、化妆品等领域。
以上是天然色素的一些常见分类,每种分类中又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色素。
这些天然色素因其天然来源和丰富的颜色选择而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天然⾊色素种类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1.动物来源色素: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2.类胡萝卜素类: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3.类黄酮化合物类: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柚皮苷。
4.多酚类化合物: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5.醌类化合物: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明子红色素。
软饮料工艺学学院:食品学院班级:食工091姓名:学号:2.4 食品着色剂(Food colorants)一、定义食品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二、分类: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三、常用的着色剂天然色素:茶黄\绿色素、蓝靛果红、多穗柯棕、柑橘黄、黑豆红、叶绿素铜钠盐、红曲色素、焦糖色素、胡萝卜素、姜黄素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日落黄、亮蓝、赤藓红第一节食品合成着色剂一、合成色素的特点:优点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高,无臭无味,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价格廉等优点。
缺点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其化学结构属偶氮化合物,可在体内代谢生成β-萘胺和α-氨基-1-1萘酚,这两种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2.4.1 赤藓红及其铝色淀性状及特点:红色至红褐色粉末,赤藓红铝色淀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油脂。
赤藓红耐热(105℃)、耐还原性好,碱性条件下稳定,但吸湿性强、不耐光,遇酸产生沉淀。
GB 2760-2007 规定,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可用于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和茶饮料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均为0.05g/kg。
2.4.2 靛蓝及其铝色淀性状及特点:深紫蓝色至紫褐色粉末;易溶于水、甘油,难溶于乙醇、油脂;染色力强;对光热、酸、碱、氧化均敏感;耐热性及耐细菌性差;遇次硫酸钠、葡萄糖、氢氧化钠易还原成靛白。
GB 2760-2007 规定,靛蓝及其铝色淀可用于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和配制酒,其最大使用量均为0.1g/kg。
2.4.3 亮蓝及其铝色淀性状及特点:红紫色粉末或颗粒;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甘油,不溶于油脂;耐光、耐热性强;对酒石酸、柠檬酸、碱均稳定;水溶液呈清澈蓝色。
GB 2760-2007 规定,亮蓝及其铝色淀可用于调味和果料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和果冻中,其最大使用量为0.025g/kg;还可用于固体饮料中,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还可用于调味糖浆和水果调味糖浆,其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025g/kg和0.5g/kg2.4.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性状及特点:易溶于水,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油脂;水溶液呈黄色;遇碱稍变红色,还原时褪色;耐光、耐热性强,在柠檬酸、酒石酸中稳定。
肉制品中常用天然色素概述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主要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中除藤黄对人体有剧毒不能使用外,一般对人体无害,较为安全,但天然色素价格较高,稳定性稍差。
食用合成色素亦称合成染料,属于人工合成色素。
食用人工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且无营养价值,因此,在肉制品加工中一般不宜使用。
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在肉制品中常用的天然色素有焦糖色素、红曲红、高粱红、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番茄红素等。
1 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又名酱色、焦糖色,是以淀粉糖浆、蔗糖、木糖母液等为原料采用氨法、亚硫酸铵法、普通法制成的有特殊的甜香气和愉快的焦苦味的一种粉状或液体胶状物,溶于水中呈鲜艳的红褐色,它由一百多种化合物组成。
焦糖色素根据加工过程中使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类,即普通焦糖、苛性亚硫酸盐焦糖、氨法焦糖、亚硫酸铵法焦糖。
焦糖色素易溶于水,不溶于通常的有机溶剂及油脂。
水溶液呈红棕色,透明无混浊或沉淀。
对光和热稳定。
具有胶体特性,有等电点。
其pH依制造方法不同而异,通常在3~4.5。
焦糖色素具有胶体性质,均带有小小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视生产方法及所用食品的pH而定。
在选用时必须注意,否则将会对使用的效果有影响,如在可乐饮料中使用的耐酸性胶体色素要带负电荷,等电点小于1.5,而在酱油、黄酒中就用带正电荷的焦糖色素。
从微生物学观点来讲,焦糖色素是很稳定的产品,因细菌不能在焦糖色素中生存,所以保质期规定为12 个月。
焦糖色素的pH值在应用中是很重要的指标,焦糖的pH值因种类不同而异。
如果焦糖的pH>5.0,则容易污染微生物,如果pH值<2.5,则在短时间就会树脂化,pH越低,这种变化越快。
耐酸焦糖,其pH应为2.8~3.3,平均为2.9~3.0,这种焦糖多用于饮料工业。
肉制品中常用天然色素概述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主要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中除藤黄对人体有剧毒不能使用外,一般对人体无害,较为安全,但天然色素价格较高,稳定性稍差。
食用合成色素亦称合成染料,属于人工合成色素。
食用人工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且无营养价值,因此,在肉制品加工中一般不宜使用。
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在肉制品中常用的天然色素有焦糖色素、红曲红、高粱红、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番茄红素等。
1 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又名酱色、焦糖色,是以淀粉糖浆、蔗糖、木糖母液等为原料采用氨法、亚硫酸铵法、普通法制成的有特殊的甜香气和愉快的焦苦味的一种粉状或液体胶状物,溶于水中呈鲜艳的红褐色,它由一百多种化合物组成。
焦糖色素根据加工过程中使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类,即普通焦糖、苛性亚硫酸盐焦糖、氨法焦糖、亚硫酸铵法焦糖。
焦糖色素易溶于水,不溶于通常的有机溶剂及油脂。
水溶液呈红棕色,透明无混浊或沉淀。
对光和热稳定。
具有胶体特性,有等电点。
其pH依制造方法不同而异,通常在3~4.5。
焦糖色素具有胶体性质,均带有小小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视生产方法及所用食品的pH而定。
在选用时必须注意,否则将会对使用的效果有影响,如在可乐饮料中使用的耐酸性胶体色素要带负电荷,等电点小于1.5,而在酱油、黄酒中就用带正电荷的焦糖色素。
从微生物学观点来讲,焦糖色素是很稳定的产品,因细菌不能在焦糖色素中生存,所以保质期规定为12 个月。
焦糖色素的pH值在应用中是很重要的指标,焦糖的pH值因种类不同而异。
如果焦糖的pH>5.0,则容易污染微生物,如果pH值<2.5,则在短时间就会树脂化,pH越低,这种变化越快。
耐酸焦糖,其pH应为2.8~3.3,平均为2.9~3.0,这种焦糖多用于饮料工业。
常用食用色素可以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中提取的色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然色素:
1.胡萝卜素:从胡萝卜等植物中提取的黄色或橙色色素,广泛应用于饮
料、果汁、乳制品、沙拉酱、调味品等。
2.叶绿素: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绿色色素,广泛应用于饮料、调味品等。
3.花青素:从紫色或蓝色花朵中提取的颜色,如葡萄皮中的花青素,茄子
中的茄紫素等,广泛应用于葡萄酒、果汁、糖果等。
4.黄酮类化合物:从水果和蔬菜中提取的黄色或红色色素,如芒果中的芒
果黄、柠檬中的柠檬黄、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等,广泛应用于饮料、冷
饮、甜点等。
5.赤红色素:从甘蔗、紫菜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红色色素,如花生米中的
红曲色素等,广泛应用于面包、肉制品、蛋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天然色素,也有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等,所以在食用时需要谨慎。
人工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出来的色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工色素:
1.天蓝色:一种亮蓝色的色素,通常用于糖果、甜点、饮料等食品中。
2.日落黄:一种亮黄色的色素,通常用于饼干、面包、奶油、饮料等食品
中。
3.大米红:一种鲜红色的色素,通常用于饼干、糖果、蛋糕、饮料等食品
中。
4.苏丹红:一种暗红色的色素,通常用于肉制品、调味酱、熟食等食品
中。
5.亮蓝色:一种亮蓝色的色素,通常用于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中。
主要品种资料和规格1.紫甘薯红色素[产品简介]紫甘薯红色素是从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由花青素,黄酮类组成。
本产品为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使用范围: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20)(30)型态:紫红色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规格:E(1%,1cm)=30型态:紫红色粉末包装:1kg或2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产品简介]甘蓝红色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ea var. Capiata L.,别名红卷心菜) 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该色素为数种花色素苷的混合体,尚含黄酮和单宁。
本产品为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20型态: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规格:E(1%,1cm)=40型态:粉末包装:2kg或5kg食品级塑料袋,10kg/箱[产品简介]葡萄皮红色素是从葡萄皮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花色苷色素,包括锦葵色素-3-葡糖啶、丁香啶等。
产品为暗紫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暗蓝色,铁离子存在下呈紫色,遇蛋白质变暗紫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0型态:暗紫色粉末包装:①1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②5kg食品级塑料袋,10kg/箱[产品简介]栀子黄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糖苷α-藏花素,属类胡萝卜素系中的藏花酸的二龙胆糖酯。
产品为淡黄色至深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稍差,中性或碱性时比较稳定。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60型态:淡黄色粉末包装:内为1kg铝铂袋,10kg/箱,出售价格380.00元/公斤[产品简介]栀子蓝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
产品为淡灰色至深蓝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
其色调和稳定性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遇Fe2+、Sn2+变深,可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80型态:深蓝色粉末包装:1kg食品级铝铂袋,10kg/箱,[产品简介]栀子绿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
此产品为栀子黄与栀子蓝混合而成的淡绿色至深绿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
其色调和稳定性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糕点、果冻、膨化食品、面饼、冰激淋等的着色或补色。
[产品指标][产品简介]萝卜红色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红心萝卜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产品为红色无定型粉末,易吸潮,吸潮后结块,但不影响使用效果要。
主要成分为含天竺葵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橙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腌渍产品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30型态:深红色粉末包装:2kg食品级铝铂袋,5袋/箱8.紫苏红色素[产品简介]紫苏红色素是唇从形科植物紫苏叶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分为紫苏素、紫苏宁。
本品为紫红色液体,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及稳定性受PH影响:酸性时呈稳定的红色或紫红色;中性时呈蓝色;碱性时呈不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糖果等的着色或补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5型态:紫红色液体包装:内为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产品简介]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os A)是从唇形科植物紫苏叶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产品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迷迭香酸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非常好的祛除自由基抗炎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抗氧化性,抗病毒性,抗炎作用,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菌,除了药用,还广泛应用于香料及调味品,功能保健品,食品,日用化工等行业中。
[产品指标]含量:Rosmarinic Acid≥10%型态:紫红色粉末包装:内为1kg铝铂袋,10袋/箱。
[产品简介]叶绿素是以三叶草、荨麻、干燥蚕沙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主要成份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酸铜钠。
产品为深绿色粘稠状物质,易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色调呈稳定的绿色。
适用于配制酒、绿色果汁、果酒、蔬菜汁、口香糖、牙膏、带馅点心及高档糖果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15型态:深绿色液体包装:5kg,10kg,25kg食品级塑料桶,外加纸箱11.叶绿素铜钠盐[产品简介]叶绿素铜钠盐是从富含叶绿素的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
其主要成份为叶绿素铜钠(二钠)、叶绿素铜钠(三钠)。
本产品为黄绿色至墨绿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
其色调在中性或碱性中呈稳定的深绿色。
适用于医药、日用化工、食品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含量:100%型态:黄绿色或墨绿色粉末包装:1kg食品级铝铂袋,12.水溶姜黄色素[产品简介]该色素是以精制姜黄素为原料经乳化而成的天然食用色素。
其主要成份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本产品为红褐色液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
其色调酸性及中性稳定呈黄色,碱性呈橙红至红褐色。
使用范围:适用于面制品、糖果、饮料、糕点、调味品、豆制品、腌菜、鸡精、膨化食品等的着色。
[产品指标]规格:E(1%,1cm)=80型态:红褐色液体包装:5kg食品级塑料桶天然色素的主要的优点与不足食用天然着色剂(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
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
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具有生理活性。
近年来,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有几十种,是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
由于“天然”一般给人以安全感,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迅速,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今后食用天然着色剂的研究和应用进会有更大的发展。
食用天然着色剂有以下优点:(1)天然着色剂都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着色剂本身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效果,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
天然色素的应用也存在以下的局限性:(1)溶解度小,不易着色均匀。
(2)色素浓度一般较小,染着性较差,某些天然食用着色剂甚至于食品原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
(3)坚牢度较差,受PH值、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4)因为从天然物中提取出来的,故有时受其共存成分的影响或自身就有异味。
(5)较难于调色。
不同的着色剂相溶性差,很难调配出任意的色调。
(6)易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
食用天然着色剂易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变色或形成不溶的盐。
(7)成分复杂,食用不当易产生沉淀、混浊,而且纯品成本较高。
(8)产品差异较大,天然着色剂基本上都是多种成份的混合物,而且同一着色剂由于来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别。
如从蔬菜中提取和从蚕沙中提取的叶绿素,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会发现两者最大吸收峰不同,这样就造成了配色时色调的差异。
(9)天然着色剂性质不如合成着色剂稳定,使用中要加入保护剂,这对色素的使用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0)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色素的成本远远高于合成色素的成本。
综上所述,天然着色剂食用中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添加工艺不完善,着色剂的和应用范围不如人工合成着色剂,所以,应针对所用的对象和着色剂的特性进行食用。
关于天然色素的质量表示方法,除一般理化和卫生指标外,色素的含量是重要的指标。
由于天然色素中存在大量非色素成分,所以多数不能用一般测定色素的方法来表示其质量。
国外大都用色价法,FAO/WH O也是用色价法表示产品色素质量,我国目前大部分生产厂亦采用色价法。
天然食用色素制备技术简介食用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合成色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长期和过量使用会危害人类健康,甚至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现各国都在限制合成色素的使用。
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高,色调柔和、自然,且不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崇尚自然的风气日益增强,天然食用色素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此,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代食品工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我国在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共47种(GB2760-1996),具体品种有红曲红、甜菜红、辣椒红、玉米黄、可可色素、高粱红、菊花黄、天然苋菜红等。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和产量大国,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化行业。
200 3年我国天然食用色素总产销量约为21万吨,绝大部分产品用于国内,其中约有17个天然食用色素品种出口,出口金额约2.8亿元。
由于天然食用色素的市场巨大,所以,研究其提取技术的意义重大。
1 制备技术1.1 溶剂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浸提,然后经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精制等工艺过程得到最终产品。
根据色素的性质、所用原料选择的不同提取色素所用的溶剂,常用的有水、酸碱溶液、有机溶液如乙醇、丙酮、烷烯烃、苯、油脂类及二氧化碳等。
此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提取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便于生产,但存在着浸提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原料预处理能耗大,产品质量不太理想,色素溶解性差,色泽变化较大等缺点,且提取过程要用大量的溶剂,回收困难,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