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调控植物花青素苷合成及呈色的机理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1
浅谈花青素的生理作用及发展机制[摘要]: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水溶性的色素,属于类黄酮,性质比较稳定。
因其安全、无毒、资源丰富,已被用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化妆、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已成为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且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癌、护肝、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改善睡眠、抗辐射等作用。
为此本文对花青素的生理作用及发展机制作一综述,以提高我国对花青素这一类类黄酮植物化学物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花青素,生理作用,发展机制。
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水溶性的色素,属于类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是植物和果实中的一种主要呈色物质。
目前发现花青素类色素广泛存在于紫甘薯、葡萄、血橙、蓝莓、红莓、樱桃、茄子皮、桑葚、山楂皮、紫苏、牵牛花等植物中。
现代医学证明花青素对人类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癌、护肝、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改善睡眠、抗辐射等作用。
其抗癌、保护心脑血管、美容等功效越来越显著,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1、抗氧化作用不断的科学研究证实,自由基与癌症、心脏病等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是营养保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自由基的衰老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器官退化都与体自由基过多有关。
法国科学家马斯魁勒博士发现花青素是天然存在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剂,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最受专家重视的一种抗氧化剂,建仙提出OPC’s是消除自由基的最强抗氧化剂,而花青素抗氧化性是传统的抗氧化剂Vc的20倍,VE的50倍,是一种很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
Castillo等研究表明:在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上,花青素>芦丁>儿茶素>洋芫荽苷>抗坏血酸。
花青素还有节约和再循环VE的效应,两者协同增强抗氧化。
花青素变色原理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其变色原理与溶剂的酸碱性质密切相关。
在酸性条件下,花青素呈现红色或红紫色;而在碱性条件下,花青素则变为蓝色。
这种变色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化学反应来解释:花青素分子中的萘环和吡嗪环上含有许多共轭双键。
在酸性条件下,氢离子会与花青素分子发生结合,形成带正电荷的花青素离子。
这时,共轭双键的电子密度会发生改变,导致光的吸收谱发生位移,从而出现红色或红紫色。
而在碱性条件下,氢离子被氢氧根离子取代,使花青素分子带负电荷。
这时,共轭双键的电子密度再次发生改变,导致光的吸收谱再次发生位移,从而呈现蓝色。
因此,花青素的变色原理是通过酸碱性质的变化而发生的。
这种性质使其在食品、植物和化学实验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一、本文概述植物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色素,它们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生物活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青素的合成代谢途径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网络,涉及到多个酶的催化作用和各种调控机制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深入理解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挖掘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潜力,为植物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步骤,包括前体物质的合成、花色苷合成酶系的催化作用以及最终产物的形成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花青素如何从简单的无机物质逐步转化为复杂的有机色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这包括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次的调控,涉及多种转录因子、miRNA、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调控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了解植物如何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花青素的合成量和种类。
本文将总结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提高花青素的含量和品质,进而开发出更具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新品种。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植物花青素(Anthocyanins)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的花、果实、叶片和茎干中,赋予植物丰富多彩的色泽。
这些色素不仅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而且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如紫外线、低温、干旱等)和防御病虫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植物是大自然最美妙的创作,其多样的形态和色彩都极具艺术性,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植物化学物质的存在。
花青素就是一种常见于植物中的色素,其独特的紫色和蓝色让许多植物在春天和夏天的茂盛时期更加鲜艳夺目。
而花青素合成途径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植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花青素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中,花青素主要起到吸引花粉和生殖器官的作用。
花青素不仅有助于吸引花粉,也可以被一些食草动物识别出来,塑造出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进食和反应关系。
除此之外,在人类领域,花青素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由于其鲜艳的颜色和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花青素已经成为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的品质保证。
二、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是由苯乙烯衍生物可以提供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前驱物。
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些关键酶可能会被转录调节以产生一些调控机制。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是由苯丙氨酸向花青素的核心结构:花青苷转移酶(Flavonoi d 3′-O-glucosyltransferase)进行可逆反应,而花青苷转移酶依赖于前驱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转录因子MYB等调节因子的作用而被合成。
三、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 F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PAL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
它通过促使苯丙氨酸失去氨基而开始衍生出花青素骨架。
有机酸代谢途径和非生物合成途径也会受到PAL基因表达和组成的影响。
2. 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C4H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另一个重要酶,可以将香豆酸转化为丙烯酸。
作为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前驱物,丙烯酸是衍生出其生物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之一。
3. Chalcone Synthase (CHS)CHS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重要酶之一。
它作为前驱物苯丙烷酮的重要合成途径,可在花瓣、叶子和果实中生成花青素。
四、结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花青素的生理作用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花青素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逆境挑战,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
为了应对这些逆境,植物发展出了复杂的逆境响应机制。
花青素苷,作为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在逆境条件下,其合成和积累显著增加。
花青素苷不仅赋予了植物丰富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花青素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植物逆境生物学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花青素苷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花青素苷的合成途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具体作用等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组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花青素苷功能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其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从花青素苷的合成和调控机制入手,介绍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以及这些成分如何响应逆境胁迫。
随后,我们将重点综述花青素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包括其对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还将讨论花青素苷在提高植物逆境耐受性、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我们将对花青素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植物逆境生物学理解的加深,花青素苷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将会被更深入地揭示和应用。
二、花青素苷的合成与调控机制花青素苷,作为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发挥着多种功能,尤其是在逆境响应中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对花青素苷的合成与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其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花青素苷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酶和中间产物的参与。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苯丙氨酸代谢途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以及花青素苷合成途径。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调控因子研究吴雪霞;张爱冬;朱宗文;姚静;查丁石;李贤【摘要】花青素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花色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主要概括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过程及其合成途径中主要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类型、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同时展望了植物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花青素;结构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机制【作者】吴雪霞;张爱冬;朱宗文;姚静;查丁石;李贤【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临沂市农业局,临沂27600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花青素(Anthocyanins)是一类水溶性天然色素,基本结构为3,5,7-羟基-2-苯基苯并吡喃,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在细胞质中合成,但在液泡中积累[1-2]。
花青素在植物的花瓣、果实、叶和茎等中广泛分布,使植物呈现红、蓝、紫等颜色[3-4]。
植物中常见6种花青素: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Pg)、矢车菊色素(Cyanidin,Cy)、飞燕草色素(Delphinidin,Dp)、芍药花色素(Peonidin,Pn)、牵牛花色素(Petunidin,Pt)和锦葵色素(Malvidin,Mv)[2,5-7]。
研究表明,花青素与植物抗逆性相关,能提高植物抗低温、干旱和强光等逆境的能力,降低植物紫外辐射和病害的程度,保护植物,减轻损伤[7-8]。
MYB和bHLH转录因子对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MYB和bHLH转录因子对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引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块茎是其主要可食部位,块茎的颜色对马铃薯种植品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花色素苷是马铃薯块茎颜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了花青素和类黄酮等化合物。
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MYB和bHLH两类转录因子在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
一、马铃薯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花青素和类黄酮是马铃薯块茎中常见的花色素苷。
花青素是一类苯丙素衍生物,包括了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等化合物。
类黄酮是一类黄酮醇,包括了槲皮素和源自槲皮素的花色苷。
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过程主要涉及苯丙素途径和类黄酮途径。
苯丙素途径以苯丙氨酸为起始物质,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最终形成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等化合物。
类黄酮途径以苯丙氨酸为起始物质,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形成槲皮素和花色苷等化合物。
二、MYB转录因子在马铃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MYB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并且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MYB转录因子家族中的MYB10、MYB11和MYB12在多种植物中调控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
在马铃薯中,MYB转录因子MYBA1和MYBA2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MYBA1和MYBA2的表达水平与马铃薯块茎的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
通过控制下游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MYBA1和MYBA2能够促进马铃薯茎的花色素苷合成,从而影响块茎的颜色。
此外,MYBA1和MYBA2还能够与其他转录因子如bHLH转录因子共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三、bHLH转录因子在马铃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bHLH转录因子家族与MYB转录因子家族一样,在植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青素形成的条件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花青素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基因型、环境条件、生长阶段等。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综述花青素形成的条件。
一、基因型1. 遗传背景植物基因型对花青素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品种或亚品种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遗传背景的不同。
例如,紫穗槐和白穗槐就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富含花青素而后者则几乎没有。
2. 基因表达除了遗传背景外,基因表达也是影响花青素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若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则会导致花青素合成途径中某些酶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花青素形成。
二、环境条件1. 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体内花青素含量及类型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充足的日照下,植物体内的花青素合成途径会被启动,从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而在弱光或黑暗条件下,植物体内花青素合成途径受到抑制,从而降低花青素含量。
2. 温度温度也是影响花青素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植物体内的花青素合成途径会得到良好的发挥,从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但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影响酶活性,从而抑制或减少花青素的形成。
3.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花青素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在较高湿度条件下,植物体内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活动进行,从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三、生长阶段1. 生长期不同生长期对于花青素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时,植物体内花青素含量较低;而在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时,植物体内花青素含量最高。
2. 叶片位置不同叶片位置对于花青素形成也具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处于上部位置的叶片中花青素含量较高,而处于下部位置的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花青素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基因型、环境条件、生长阶段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小型的模式植物,由于它生命周期短、遗传学多样性高、表型可逆转等特点,成为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代表。
拟南芥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植物生长和代谢途径已被揭示。
其中,花青素合成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花青素是植物产生多彩颜色的重要色素,也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之一。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关于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被广泛研究,目前已经知道的途径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酪氨酸(Tyr)途径和黄酮酸(Flavonoid)途径(图1)。
其中,酪氨酸途径是花青素合成的起始途径,首先通过酪氨酸加氧酶(TyrAH)催化产生DOPA,DOPA再通过酪氨酸肽甘氨酸脱羧酶(PAL)和cinnamate-4-hydroxylase(C4H)作用,逐步合成出黄酮前体。
黄酮前体再经过糖基转移酶等催化,形成各种花青素。
在黄酮前体的合成过程中,flavones都发生在类苯丙烷途径中,anthocyanins则是在芳香族酸途径中合成,花青素还可以发生在两个途径中的相交处(Plasencia et al.,2017)。
图1 拟南芥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二、途径中的主要基因和调节因子在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由多个基因调节,其中MYB转录因子、bHLH转录因子和WD-repeat蛋白一直被认为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主要调节因子。
在这三类转录因子中,MYB和bHLH转录因子是通过形成COMPLEX形式来调节转录,而WD参考蛋白则通过与COMPLEX相互作用来参与调节(Zhang et al.,2020)。
此外,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重要酶包括PAL、C4H、花色苷合成酶(CHS)、花青素-3-O-葡萄糖基转移酶(3GT)等等。
这些酶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各个阶段花青素合成的调节。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作者:侯泽豪王书平魏淑东刘志雄方正武来源:《广西植物》2017年第12期摘要: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在植物抗逆和预防人类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在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较为清晰,其过程主要受多种结构基因编码的酶类及转录调控因子(MYB、bHLH和WD40蛋白)控制。
此外,LBD基因家族中的LBD37、LBD38和LBD39 基因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起负调控作用,micro RNA和环境因子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也起到了调控作用。
同时,茉莉酸、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也参与了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过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花青素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在不同种植物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该文对植物花青素的合成途径、相关酶和各种调控因子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中基因突变与花色变异的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花青素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其遗传规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开展作物遺传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酶,调控因子,颜色变异中图分类号: Q9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7)12160311Abstract: Anthocyanins are watersoluble plant pigments which are widely found in plant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plants from stress damage and preventing human chronic diseases. In model plants, the biosynthesis of anthocyanin is well studied, and the anthocyanin biosynthetic pathwa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 series of enzymes which are encoded by structural genes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factors (include MYB, bHLH and WD40 proteins). In addition, three members of the LBD (Lateral organ Boundary Domain) gene family, LBD37, LBD38 and LBD39, have been identied as negative regulators on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and micro RNA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so have regulating effect during the anthocyanin biosynthetic pathway. Meanwhile, plant hormones such as jasmonic acid (JA), gibberellin (GA) and abscisic acid (ABA)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light of the deeper researches on plant anthocyanin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of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thocyanin synthesis pathway have a great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in different plant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the anthocyanins, the related enzymes and regulatory factors. Besides, the review also summar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gene mutation and color variation,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thocyanin, of its genetic regularity, and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based on genetic engineering.Key words: anthocyanin, biosynthetic, related enzymes, regulatory factors, color variation花青素(anthocyanin)又称花色素,是指一类普遍分布于植物花瓣、果实、茎和叶等器官中的水溶性类黄酮色素。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9, 8(2), 118-125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journal/brhttps:///10.12677/br.2019.82016Research Advance on the Effects of LightEnvironment on AnthocyaninBiosynthesis in PlantsXiaoqin Pan, Shiwei So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Received: Jan. 14th, 2019; accepted: Jan. 25th, 2019; published: Feb. 2nd, 2019AbstractAnthocyan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determining plants color, giving plants varie-ties of color. Anthocyanin, as a strong free radical scavenger, can preven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ith power of antioxidant, anti-aging, anti-mutation, anti-cancer and other health functions.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plants growth, li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ight environment on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The effects of light environment on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plants from the aspects of light quality,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 durati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light, sugar and hormone on the regulation of anthocyanin were discussed. Also the research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Keywords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Light Environment光环境影响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潘晓琴,宋世威*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收稿日期:2019年1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5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2日摘要花青素(Anthocyanin)是决定植物呈色的主要因素之一,能使植物呈现多种多样的颜色。
花青素变色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花青素的化学结构。
花青素是一类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羟基。
花青素分子中的芳香环结构使其具有颜色,而羟基的数量和位置则决定了花青素的颜色深浅和稳定性。
当花青素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或氧化作用时,就会导致花青素颜色的变化。
其次,花青素变色还与生物活性有关。
在植物体内,花青素通常以原花青素和结合花青素的形式存在。
原花青素呈现紫色或蓝色,而结合花青素则呈现红色。
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植物体内的原花青素和结合花青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导致花青素整体颜色的变化。
此外,花青素的颜色变化还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pH值等因素都会对花青素的颜色产生影响。
例如,光照可以促进花青素的合成和积累,从而使植物组织呈现出深色;而温度和pH值的变化则会影响花青素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花青素的颜色。
综上所述,花青素变色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花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受到的物理因素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花青素的颜色变化机理。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深入研究花青素变色原理,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还可以为植物品质改良和食品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因此,花青素变色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花卉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的种植和养护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伴随着这一趋势的,是对花卉颜色的追求。
不同的颜色使得花卉更加美丽多姿,而花卉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正是影响花卉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花卉色素的种类、合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花卉颜色的形成。
一、花卉色素的种类花卉的颜色来源于其皮层细胞中的色素。
目前已知的花卉色素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的天然色素,常见的有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等。
此类色素在花卉中通常呈现红、橙、黄三种颜色。
2.花青素:花青素是水溶性的色素,主要分为花色苷和花青素二种物质。
此类色素在花卉中主要呈现紫、蓝、红三种颜色。
3.花翠素:花翠素又称为花木素,是一种水溶性的色素,主要来源于植物叶绿素的降解产物。
此类色素在花卉中呈现绿色。
二、花卉色素的合成机制花卉色素的合成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其中,影响花卉颜色的主要物质是叶绿素,它是植物中最常见的色素,常常被形象地比喻为植物中的“绿宝石”。
花卉颜色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色素的生物合成,也就是花卉中生物制造色素的过程。
第二阶段则是色素的积累和稳定,在此阶段中,花卉会将实现色素的均衡分配,使得各个层面的色素合成均衡,并最终呈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花卉颜色。
以花青素为例,它是由花青苷酸的生物合成组成的,此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由酪氨酸合成花青原,第二个环节则是由花青原转化为花青素。
此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多个酶促反应,包括酪氨酸脱羧酶、花青原-5-葡萄糖甙转移酶、花青原-6'-葡萄糖甙转移酶等多种酶促反应,最终合成花青素。
花青素的不同种类,则是由其不同的花青苷酸成分所带来的。
三、影响因素花卉颜色的形成不仅和物种本身有关,还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
光照可以影响花卉色素的合成,太阳光照强度强时,叶绿素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影响花卉中色素的合成。
生物类黄酮——花青素合成与转录因子的关系作者:李瑾瑜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2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2.25李瑾瑜(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作者简介:李瑾瑜(1999- ),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摘要植物中的次生代谢途径同样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次生代谢物质——花青素苷,与植物花叶呈色有直接关系,同时这些途径还影响着非生物胁迫等一系列外界刺激,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植物抵抗逆境应对外界刺激。
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主要有MYB、bHLH、WD40、bZIP等,文章介绍了其中的几种转录因子的结构以及他们在花青素合成途径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类黄酮;转录因子;MYB;bHLH;bZIP中图分类号:Q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2-41-03Bioflavonoi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hocyanin synthesis and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flavonoidsLi Jinyu(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37)Abstract:secondary metabolic pathway in plant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one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sm substance, cyanine, and Mosaic color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lan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pathways also affected the abiotic stress such as a series of external stimuli, to a certain extent, helps the plants resist adversity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Transcription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lated to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mainly include MYB, bHLH, WD40, bZIP, etc.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sev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and how they play a role in anthocyanin synthesis pathway.Key words:flavonoids;Transcription factors;MYB;bHLH;bZIP与生物共有的初生代谢途径不同,次生代谢指的生物在自然界中进行生命活动时,合成一些非必需物质的过程,这些物质积累下来,即次生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