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铁矿石价格谈判
- 格式:pdf
- 大小:454.60 KB
- 文档页数:16
中钢协副秘书长驳宝钢涨价阻碍谈判2009年12月23日04:31每日经济新闻我要评论(1)字号:T|T每经记者周晓芳发自北京在12月22日召开的“第五届环海南省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09年年会”上,针对宝钢涨价损害国家利益的说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这一观点并不成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帽子”太大,而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涨价首先要看价格该不该涨以及涨得合不合理。
12月10日,身为业内铁矿石谈判代表的宝钢出台2010年1月的价格政策,个别品种最高涨幅达600元/吨,并引领了一波钢厂提价潮,武钢随之提价,首钢出台的明年1月份板材价格上涨幅度更高于宝钢和武钢,最高涨幅达650元。
在铁矿石谈判关头引领提价潮,宝钢遭到了业内的口诛笔伐,认为带头涨价必然使中方在谈判中陷入更为被动的状态。
对此戚向东认为,每年的价格谈判都是从头一年的11月份最快到第二年4月份,因此不能就此认定在这几个月内钢厂的价格都不能动,这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据透露,目前国内市场从螺纹钢市场到热轧、冷轧价格都低于北美和欧洲市场。
戚向东还透露,70家大型钢铁企业11月份的利润为72.58亿元,尽管行业产销率很高,但是由于价格卖得低,所以大型钢厂利润仍难以得到保证。
记者获悉,宝钢也对外表示,铁矿石价格周期与国内钢厂钢材价格周期有明显差异。
截至目前,铁矿石协议价格均为年度价格,价格谈判时间持续半年之久;而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主流钢厂产品价格以月度定价为主,因此把矿石谈判与宝钢部分产品价格的调整挂钩是不合理的。
戚向东认为,2010年钢铁生产和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长材市场将好于板材市场,钢材出口将有所好转,但仍面临困难。
钢材价格走势将保持阶段性、区间性、波动运行态势,支撑钢价上涨的要素依然存在,总体长材价格水平将好于板材。
(每经记者周晓芳)中国钢企面临的问题和对策2010年04月30日08:04经济参考报麻晓宇我要评论(0)字号:T|T●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意识到制造业的过度萎缩削弱了经济的根基,加之西方工会力量的影响,在保护和重建制造业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
铁矿石谈判被动开局作者:张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2期“矿山企业在谈判策略上开始冷淡中国,这是对‘中国价格’的一个明确回应”三大矿山似乎正在主动放弃与中方谈判。
2010年初,矿山巨头们已经主动和日韩钢企开展了正式谈判。
“谈判早就开始了。
”日本钢铁联盟常务理事安健一孝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两拓已经与日本钢铁企业围绕“一定的(涨价)幅度进行磋商”。
主场状态1月17日,浦项制铁的高层人士也向《财经国家周刊》证实:公司与矿山之间的长协谈判已经展开。
与之相对应的是,矿商们却非常默契地将中国钢企剔除于谈判之外。
“矿山企业此前更愿意先和日韩钢企接触,只不过今年好像和中国企业走得远了一些。
”日本三菱商事钢铁原料部一位人士也看出了端倪,这种疏远进入2010年后越发明显。
2009年,力拓与新日铁率先达成了首发价——虽然中钢协直到现在也不认可这一价格,钢企却委曲求全地执行着;2010年的开局,矿山巨头们今年非常默契地集体冷落了中国,狂飙的现货价格令一些中国钢铁企业震动。
按照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此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给出的时间表,长协谈判应于2009年12月份展开,并在2010年三、四月份达成结果。
实际情况是,这一时间表并未如期展开。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三大矿山方面的人士大都未表示出与中方谈判的积极意向。
“冷淡”策略1月17日,力拓中国区的一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就长协谈判与中方进行实质沟通。
进入2010年之后,包括力拓在内的三大矿山首席谈判代表根本没有到过中国。
而在去年这一时期,必和必拓CEO高瑞思、力拓CEO艾博年都曾造访中国。
这打破了以往的谈判惯例。
长期供货协议矿石价格一直实行年度集体议价机制。
由三大矿石供应商与其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离岸价格)。
2005年以来,谈判格局是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代表供方,中国宝钢、日本钢厂、欧盟钢厂代表需方。
铁矿石谈判7年风云录(2004~2010)2010-05-04 08-51该来的总是会来。
在4月28日的行业会议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考虑到钢铁企业经营的现实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与三大矿商定临时定价协议。
自此,中国始终坚持的长协机制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这一结局并不出人意料。
在中国尚未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之前,国内许多钢厂已开始按照4月初日韩钢铁企业与三大矿签订的季度价格购买矿石,这个价格比去年上涨近1倍。
从2003年岁末中国加入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这样似曾相识的谈判过程屡屡出现,不论中方如何辗转腾挪,亦无法将三大矿商逼退一步,换来的只是铁矿石价格的一飞冲天。
而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节节败退的过程背后,不仅闪现着胡士泰们穿针引线、长袖善舞的身影,亦折射出中国钢铁行业的制度性沉疴。
2004年:“两种价格”留下后患2003年下半年,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祥青“送”给了澳大利亚罗泊(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销售经理王勇300万元。
这家外资公司的大股东恰恰就是力拓公司。
在铁矿石业务中,王勇给张祥青提供了帮助。
这拉开了中国部分企业行贿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的序幕。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了一轮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内对钢材需求开始大幅增长,大量的小钢厂如雨后春笋般从全国各地冒了出来。
多年以后,张祥青靠着钢铁登上某财富榜,并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中一举成名。
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随着铁矿石进口量大幅攀升,国内钢铁企业要求参与全球铁矿石定价的呼声日益强烈。
当年岁末,中国第一次参与到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游戏中。
必和必拓一位管理层告诉本报,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必和必拓第一次提出了指数定价模式。
此后的历年谈判中,必和必拓都试图推行指数定价模式。
虽然参与了谈判,但当年中国未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谈判的成败——从铁矿石谈判到高铁谈判铁矿石谈判概况: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快速增加,而国内铁矿石在质和量上无法满足需求。
故中国每年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不是一锤定音永久性的,二是每年一次,每年心力憔悴的谈判历时几个月,但是这场谈判之路却还远远没到尽头,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2005年:商务部推行铁矿石进口资源限制,进口企业由原来的523家锐减至目前的112家。
中国接受铁粉上涨71.5%,块矿上涨71.5%。
2006年:宝钢和必和必拓达成首发价格,其中粉矿和块矿同时上涨19%。
2007年:宝钢和淡水河谷达成首发价,其中粉矿和块矿均上涨9.5%。
2008年:中协钢要求降价40—50%,但是遭到三大矿山的拒绝,导致该年度的铁矿谈判没有明确结果。
中协钢禁止加价倒卖矿石。
2009年:中协钢拒绝接受力拓降价20%,中国坚持40%,但是今年的首发价在力拓和日本新日铁之间以33%的降幅首盘敲定。
且力拓还和亚洲其他主要钢厂达成同意首发价降幅的协议。
中国中小钢企的集团“倒戈”让谈判再次陷入低谷,而且因间谍事件也是得谈判变得扑朔迷离。
2010年:5000亿代价,铁矿石谈判完全失败。
高铁谈判概况:中国铁道部副部长张曙光说,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铁开发和研制工作,中国将引进9项核心技术。
2004年:中德谈判,中国要求每列原型车单价2.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1.5亿欧元;但德国西门子公司要求每列原型车单价3.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并表示不做最后让步。
后德国被此次谈判淘汰。
中法谈判,中国要求在法国定价基础上要降价1.5亿人民币,中法谈判成功。
2005年:二次谈判,德国以原型车单价2.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中标。
感想:从铁矿石谈判中我们可以基本上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谈判5年来,中国作为谈判一方,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据统计,中国铁矿石采购占全球海外采购的60%,可以说我们就是铁矿石的大客户,从谈判的角度讲,我们的巨额需求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有力优势,但是结果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劣势,连谈判的话语权都丢失了。
宝钢涨价令中钢协铁矿石谈判尴尬损害国家利益宝钢在日前公布的2010年1月价格政策中,主流产品出厂价全线上调,最高涨幅达600元/每吨。
分析称,鞍钢、武钢等钢厂也将陆续上调价格,这将导致国内钢价的全面上涨,令本来处于劣势的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更加被动。
宝钢又带头涨价了,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
宝钢一涨,鞍钢、武钢等钢铁巨头也迅速跟风,于是,国内钢价出现了全面上涨的势头,给下游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有理由根据市场变化和经营需要,对价格作出调整。
但是,宝钢作为铁矿石谈判的代表,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作出上调钢材价格的决定,实在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其真实意图如何,值得关注。
据了解,对宝钢来说,作出这样的举动,并不是首次,2007年11月20日宝钢作出的2008年一季度价格调整政策,就“恰逢”2008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初期。
而2008年2月中方被迫接受日本新日铁与韩国浦项制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率先达成的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5%的协议时,宝钢又于2008年2月25日公布了二季度价格上涨方案,涨价幅度甚至超过铁矿石成本的上涨。
这些举动,到底是巧合还是策略?是无意还是有意?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分析和研究。
众所周知,宝钢是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宝钢的价格行为,被誉为中国钢材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宝钢的举动都会在中国钢材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引起钢材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
从纯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宝钢的价格策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目前市场的钢材价格、钢材需求与企业的成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上调价格是合理的。
但是,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却不能不考虑:一方面,一、二月份都是市场淡季,此刻上调钢材价格,市场能否消化涨价的成本呢?会给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另一方面,目前正是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调钢材价格,是否会使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呢?我们知道,企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大主要因素:一是价格,二是成本。
2010铁矿石价格谈判关键词:铁矿石、谈判、背景、运输、进出口、检疫流程。
摘要:本文主要对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进行总的概述,其中主要涉及了关于铁矿石谈判双方的背景分析、铁矿石的运输形式、路线、运价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影响以及铁矿石的出进口通关、简易流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叙述。
正文: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背景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
亚洲市场主要以日本为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用户代表。
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亚两大巨头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
不过,在2008年,一股新兴力量——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供应商FMG公司也积极参与到铁矿石谈判中。
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但该惯例在去年首次被力拓和必和必拓所打破,今年,中钢协一直声称,不会接受力拓同日本新日铁达成降价33%的协议。
铁矿石谈判买卖双方的背景分析:铁矿石四大买方阵营:铁矿石的买方主要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韩国浦项制铁、新日本制铁公司、欧洲钢铁工业联盟这四大阵营组成。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于1999年1月成立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06个,个人会员10人。
理事107个,常务理事67个。
2、韩国浦项制铁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简称POSCO),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2600多万吨钢铁产品。
3、新日本制铁公司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总公司在东京。
前身是于1897年建成的官营八幡制铁所。
1970年3月,八幡、富士两家公司合并,诞生了新日本钢铁公司,简称新日铁。
我国铁矿石谈判失利原因及对策浅析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16-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各项基础建设也陆续投入实施,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对钢铁的巨大需求。
然而在国际上却出现了“中国卖什么,什么降价;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怪圈。
本文以分析铁矿石谈判“间谍门“事件为出发点,剖析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屡次失利的内外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我国钢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我国钢铁企业发展顽疾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钢铁企业铁矿石谈判产业整合防范风险据统计,我国2008年进口铁矿石总量为4.4356亿吨,是2000年进口矿石的5倍至多,金额高达605.3163亿美元。
但遗憾的是,随着我国进口矿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矿石的进口价格却逐年上涨,在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卖什么,什么降价;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怪圈。
一、铁矿石谈判机制及“间谍门”事件(一)首发定价机制全球年度铁矿石协议价格采用首发定价机制,铁矿石主要的三家供应商:力拓、比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和欧洲及亚洲的主要钢铁生产企业进行下一矿石财年的合同价格谈判,谈判价格涨跌幅的起点是本财年的矿石基准价格。
只要三大矿商中任一家和谈判钢铁企业对于矿石价格幅度达成一致,此价格幅度便作为首发价格,其它矿商和钢铁企业必须接受这一幅度,并执行一年时间。
如果在次年3季度之前买卖双方仍然没有就矿石的涨跌幅度达成一致,铁矿石供应商有权将协议矿供应量在现货市场进行销售。
(二)“间谍门”事件概述2009年5月26日,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在新一年度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达成一致,新一年度的粉矿和块矿价格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32.95%和44.47%。
出炉的“首发价格”远低于中钢协“矿价回到2007年水平”、“不少于40%降幅”的预期。
同年7月5日,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等四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
2010年铁矿石市场形势分析2010年铁矿石市场形势分析发表日期:2009-11-30即将进入2010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谈判再度成为钢铁行业关切的焦点之一。
根据UNCTAD的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将过剩3-4亿吨,但显然与此结论相悖的是,全球粗钢产量目前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铁矿石的需求正在放大,并且受此景象的“鼓舞”,包括瑞银、麦格理、高盛以及巴克莱等机构均预测2010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将上涨10-20%。
需求增加当然被解释为价格上涨的直接理由,但是由于处于原料下游的钢铁行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得钢铁企业似乎更有理由拒绝铁矿石巨头价格上涨的企图。
展望201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及价格形势,无论对铁矿石供应商亦或钢铁企业而言,都能用“喜忧参半”的心态形容。
一、全球粗钢产能迅速恢复,铁矿石供需关系再生变化1、美国、欧元区及日韩等国的经济复苏,也带来了钢铁产量的增长根据WSA的统计数字,2009年前10个月,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生产粗钢9.82亿吨,同比下降13.5%。
由于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粗钢生产严重下滑,使今年9-10月份单月产量出现同比增长。
实际上从今年各月粗钢生产情况看,1-10月基本上是呈增长态势的。
尽管10月份全球粗钢日产达到362万吨,比去年峰值396万吨还低8.6%,但同去年12月份谷值265万吨日产粗钢相比,粗钢产量已经累计增长了36.6%。
尽管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8%,但很显然已不再扮演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主要领跑者的角色。
今年6月份中国生产了占全球产量49.6%的粗钢,而到10月份粗钢比重已逐09年海运费价格走势同铁矿石价格贴合较为紧密,基本上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涨跌。
截止11月中旬,巴西、西澳至中国的海运费价格分别升至43.8美元/吨和19.6美元/吨,比4月份谷值累计上涨了28.3美元/吨和13.4美元/吨,涨幅分别达1.84倍和2.15倍;即使同今年9月下旬的价格相比,也分别上升了1.07倍和1.77倍。
2010年铁矿石谈判:年年岁岁花相似
朱宇琛
【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铁矿石谈判年年难谈,年年谈",已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共识。
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如果能够通过新一轮铁矿石成本上涨的契机,顺势加速国内产业整合、以及国际市场的份额取得,可能更加容易成功。
艰难的铁矿石谈判,已经开始倒逼国内钢铁行业做出改变。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朱宇琛
【作者单位】上海证券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因素分析——基于2008年我国铁矿石谈判价格再次失利的思考 [J], 刘妍捷
2.2010年铁矿石谈判:年年岁岁花相似 [J], 朱宇琛
3.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介纪录铁矿石谈判谋求突破 [J],
4.2010年铁矿石谈判将启动中钢协力推进口备案制 [J],
5.2009年度铁矿石谈判推迟传统谈判机制或被颠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铁矿石价格谈判综述班级:物流管理0703班学号:U20074189姓名:万薇莎关键词:铁矿石、谈判、背景、运输、进出口、检疫流程。
摘要:本文主要对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进行总的概述,其中主要涉及了关于铁矿石谈判双方的背景分析、铁矿石的运输形式、路线、运价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影响以及铁矿石的出进口通关、简易流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叙述。
正文: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背景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
亚洲市场主要以日本为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用户代表。
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亚两大巨头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
不过,在2008年,一股新兴力量——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供应商FMG公司也积极参与到铁矿石谈判中。
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但该惯例在去年首次被力拓和必和必拓所打破,今年,中钢协一直声称,不会接受力拓同日本新日铁达成降价33%的协议。
铁矿石谈判买卖双方的背景分析:铁矿石四大买方阵营:铁矿石的买方主要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韩国浦项制铁、新日本制铁公司、欧洲钢铁工业联盟这四大阵营组成。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于1999年1月成立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06个,个人会员10人。
理事107个,常务理事67个。
2、韩国浦项制铁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简称POSCO),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2600多万吨钢铁产品。
3、新日本制铁公司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总公司在东京。
前身是于1897年建成的官营八幡制铁所。
1970年3月,八幡、富士两家公司合并,诞生了新日本钢铁公司,简称新日铁。
4、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是欧洲主要钢厂的代表,欧洲钢铁工业的年营业收入达2000亿欧元以上,每年可产钢2亿t以上。
2008年欧盟共进口了约1.25亿吨铁矿石。
铁矿石四大卖方阵营:铁矿石的卖方主要由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FMG这四大阵营组成。
1、力拓力拓矿业集团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总部设在英国,是一家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上市的公司。
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
力拓矿业公司于 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
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业务。
1962年至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目前该公司总部在英国,澳大利亚总部设于墨尔本。
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来源情况为:北美占28%,欧洲占23%,日本占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中国占5%,其他亚洲国家为14%。
2、必和必拓必和必拓公司于1885年在墨尔本成立,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全球第三大铁矿供应商。
必和必拓公司于 2001年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BHP与英国比利登公司(Billiton)合并而成,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合并后的必和必拓公司中, 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该公司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业务,主要产品有铁矿石、煤、铜、铝、镍、石油、液化天然气、镁、钻石等。
3、淡水河谷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 1942年6月1日,除经营铁矿砂外,还经营锰矿砂、铝矿、金矿等矿产品及纸浆、港口、铁路和能源。
该公司于1997年5月7日开始推行私有化并大举兼并铁矿砂企业。
现在,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 80%。
其铁矿资源集中在“铁四角”地区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拥有挺博佩贝铁矿、卡潘尼马铁矿、卡拉加斯铁矿等,保有铁矿储量约40亿吨,其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近400年。
4、FMG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成立于2003年。
已和35家中国钢企签订了10年以上的长期供货协议,每年对华供应近1亿吨铁矿石。
近几年我国进口铁矿数量走势图中国是国际铁矿石的最大买主。
2008年中国共进口4.4366亿吨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为52%;而日本进口约1.0526亿吨,占比重约12.3%;韩国进口0.4954亿吨,占比重约为6%。
2009年,国际国内钢铁需求萎靡,全球各大钢厂都在大幅减产,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减少。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中钢协常务理事邹健估计,2009年国内铁矿石需求将比2008年减少6000万吨,中国铁矿石进口2009年将缩减至3.5亿吨,缩减比例达21%。
2009年,国际铁矿石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铁矿石市场杠杆向买方市场倾斜。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力拓等铁矿石供应商已丧失去年的强势地位。
中国进口铁矿石库存量较大。
2009年1-4月,中国共进口铁矿石1.87亿吨。
目前中国的铁矿石港口库存有7000万吨,加上各大钢厂库存及社会库存将超过1亿吨。
而目前中国钢铁生产每月所需铁矿石6000万吨左右,按50%的对外依存度计算,中国每月仅需进口铁矿石3000万吨。
有1亿吨的库存,即使不进口,也能维持钢铁企业三个月左右的生产。
中国可以三个月不进口,但力拓等铁矿石供应商不可能三个月不生产。
2007年以来铁矿石原矿日产量及增长率情况中国拥有稳定的国产矿自给率。
2008年中国的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82401.11万吨,同比增长20.7%。
中国的国产矿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2009年,在钢铁需求萎缩、铁矿石进口矿现货价格持续低位的冲击下,虽然有的矿企经受不起销售价格逼近成本的压力,纷纷减产停产,但目前国内矿山的成本在450元-550元之间,国内矿山仍有能力加大开采力度,增加国产矿的供给。
同时,铁矿石供应商也不是只有力拓等四家,除澳矿外,还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的铁矿石可供选购。
就算力拓不卖铁矿石,中国也不愁买不到。
中国的海外权益矿规模在不断扩大。
至2009年,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8000万吨属权益矿,自2009年2月起,中国的钢铁企业、贸易企业等加大了对海外权益矿的投资力度,主要以购买海外矿企的股权为主。
按照今年海外权益矿的进展速度,到2010年中国的权益矿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
这些权益矿的存在,增强了中国钢厂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铁矿石的运输近三年的运价分析:2007年1至9月份,国际市场铁矿石保持高价位运行,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79.72美元/吨,比2006年同期上涨27.06%。
从发展趋势看,呈逐月上涨态势,9月份平均到岸价达到91.11美元/吨,比1月份上涨三成多。
铁矿石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主要原因是国际海运费超常增长”10月16日即期合同澳大利亚至中国港口运价每吨38.114美元,从巴西来的运价每吨88.292美元。
而过去,澳大利亚、巴西来华每吨运价不过数美元和10多美元。
2007年,铁矿石的海运量,中国占到全球的46%。
而铁矿石运价的话语权却被日本、欧洲船舶企业牢牢控制。
世界最大的10家海运公司,日本有3家,其余均为欧洲企业。
而全球724条铁矿石运输船中,中国只有30条。
“由于石油价格、折旧费用、人工成本增加,加上美元贬值等因素,海运费适度上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出现的超常涨价是不合理的。
”罗冰生明确表示。
2008年,铁矿石谈判未启,而运费已经成为涨价焦点。
2008年1-8月铁矿石海运费价格汇总富戏剧性的曲线。
上半年创历史新高,下半年创22年新低。
2008年5月20日,BDI指数攀高到11793点的历史高位,却在同年12月5日跌至663点。
然后,在2009年2月11日,BDI指数反弹突破2000点,达到2055点。
相较其最底端时的663点,在两个多月内增长两倍多。
EDI指数从1999年起开始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
其中一个指标的变化,就会引起结果的变化。
其中与BCI最紧密关联的,就是铁矿石海运费。
根据相关方面的统计:铁矿石海运量在三大主要干散货物(矿石,煤炭,谷物)中比重,已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43%,其间中国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累计增长了70%,超过了所有其它干散货:动力煤50%,炼焦煤11%,谷物8.7%。
没有人否认,BDI指数的变化,事关各国经济情况与国际间的贸易情况,尤其是中国。
然而,从11793点到663点,再到2084点,BDI指数为何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涨跌?有人指出,致使BDI偏离正常波动的原因主要源自近年航运市场中的被放大的中国因素,以及FFA的投机行为致使海运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的支撑。
的投机行为致使海运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的支撑。
金融危机发生后,去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最让市场振奋的是4万亿元“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投资计划。
受这一政策影响,钢铁、建材、基建板块的股票去年年底开始一路上涨,领跑大盘。
在钢材市场回暖的带动下,一度运不动的铁矿石市场也开始有了反应,接连有干散货船频繁往返于中国与巴西、澳大利亚。
BDI指数回升的这两个月,恰也正是国内钢材价格企稳回升的一段时间。
据我的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11月下旬开始,国内钢材价格连续12周上涨,直至2009年2月中旬方止涨回调。
事实上,在压港铁矿石—海运费—铁矿石谈判三者之间,潜伏着这样一条让中国钢铁业深感无奈的逻辑链条:大量铁矿石进口——港口积压现象严重——铁矿石滞港时期延长——原定航线周期计划被打乱,海运市场因运力不足推高海运费——海运费补偿分歧使铁矿石谈判更为艰难——谈判久攻不下反过来导致压港铁矿石增加。
2008年5月15日,我国港口铁矿石存量达到7922万吨,比年初增加50%以上,创下港存矿新高,并有上升趋势。
而同年的4月底,这个数字为6191万吨。
这意味着半个月内,压港铁矿石数量激增1700多万吨。
青岛港、日照港、天津港、连云港等港口出现铁矿石大量积压和严重堵港现象。
截至2008年10月15日,我国铁矿石压港量突破9000万吨的高位,创下历史纪录。
因此,这时压港铁矿石成为需重点医治的“病症”。
2009年上半年因中国对铁矿石需求推高运费指数,中国进口了大量地铁矿石,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曾经一度是上年同期的2倍多。
此后因中国对铁矿石需求放缓,运费指数持续滑落,直到欧洲和日本买家的铁矿石需求有所回升,价格才有所反弹。
2010年,由于三大矿业巨头因为与中国多家二线钢厂建立了直接联系,对大钢厂的谈判底气更足,腰杆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