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1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主要涵盖了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
本文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对初二语文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包括唐诗、宋词等不同体裁的诗歌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古代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名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等知识。
二、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体裁,其语言古朴、含蓄,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包括《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修辞技巧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团圆》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景象。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如《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不仅对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传承:文化的传播》知识点1.了解文化的本质和意义,知道文化的种类;2.了解文化交流的渠道,掌握文化适应的技巧;3.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基础。
重点难点1.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自信?如何形成文化自信?2.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意义,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文化适应?3.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方式,文化传播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考查要点1.回答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2.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个人如何进行文化适应?如何处理文化冲突?3.学习清朝禁书和经典的故事,思考禁书、流传、共享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单元《改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比与融合》知识点1.了解改革改变的意义、内容和价值,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2.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比,掌握对比分析的技巧;3.了解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重点难点1.改革: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改革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2.对比分析: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批判性思维;3.文化融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查要点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最重大的历史转折点?2.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价值?3.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点,探究文化融合的难点和途径。
第三单元《启示:生命的故事》知识点1.掌握古代寓言、神话、传说的套路和示意;2.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价值、命理文化的内涵;3.探究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生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方式。
重点难点1.古代寓言:掌握古代寓言的套路和特点,理解寓言的教育价值;2.民间故事:掌握民间故事的套路和共性,了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3.生命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究人生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方式。
考查要点1.分析古代寓言如《聪明的狐狸》和《老夫子》等,解读其寓意和教育价值;2.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思考其中“命运”和“道德”等主题的内涵和价值;3.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究人生的价值和实现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第一单元:词语积累与运用- 词汇记忆:通过词语记忆和运用巩固词汇量,特别是在朗读、写作和翻译中应用所学的词汇。
- 词义辨析:研究词语的多义和辨析,掌握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 词语运用:学会将词汇应用到不同的句子和场景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作文写作技巧- 基本要素:研究作文的结构、段落划分和标点符号的运用,确保作文的结构合理、逻辑清晰。
- 内容表达:培养写作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丰富的细节和感情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 修辞技巧:研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技巧- 预测猜测:通过题目、标题和段落首句预测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主旨概括:学会从文章中找出主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 推理判断: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脉络。
第四单元:课文阅读与赏析- 精读课文:仔细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的阅读,掌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 作品欣赏: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五单元:修辞与写作- 修辞手法:研究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加强对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创意写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 文字修饰: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修饰,使写作更加精彩生动。
第六单元:听力技巧与口语表达- 听力理解:通过听力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写准确度。
- 口语表达:研究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口语表达方式,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 对话交流: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七单元:文学常识与写作- 文学作品:了解和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文化视野。
- 文学常识:研究文学史、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了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 写作技巧: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借鉴文学创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第一单元:有所为有所不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在社会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通过学习文化名人杨洪基的事迹以及《圆融》一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努力奋斗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一、人物:杨洪基杨洪基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和演员,他在娱乐圈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圆融》《圆融》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鸡、猫和狼之间的争斗,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搞竞争,通过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第二单元:感动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深厚情感。
一、感动中国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比如王泽、陶秀珍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二、中国民间故事我们还一起学习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如《卧薪尝胆》、《捧心如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三单元:童话世界本单元我们进入了童话的世界,通过学习不同的童话故事,感受到了童话中的奇幻与美好。
一、童话故事我们一起学习了《灰姑娘》、《小丑鱼》等经典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着美好的结局和幸福的意义,它们给了我们向往和憧憬。
二、感悟与启示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我们领悟到了追求梦想的重要性以及要坚持做自己的价值。
第四单元:古诗词欣赏本单元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些古诗词,了解了诗歌的美和诗人的心境。
一、唐诗宋词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唐诗和宋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诗歌的深沉与美丽。
二、古诗词的特点我们也了解了古诗词的一些特点,比如格律、意境等。
古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表达形式传递出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第五单元:论语选读本单元我们一起阅读了《论语》中的一些片段,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一、《论语》的重要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育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复习重点第一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这篇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作者怀着什么样的的心情写的文章?这篇新闻报道了渡江战役开始后三四天的战况,作者满怀豪情,整个战役气势磅礴。
(2)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3)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4)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主体部分按中、西、东三路大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
由议论将话题从西路军自然地转向东路军。
(5)文中写西路军所遇的敌情时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作者从敌我双方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至于后面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7)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加以说明。
准确、简洁而富有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 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 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 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 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 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 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 不知怎么办才好。
3. 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 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 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在淀里, 像一片苇叶, 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 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 就像一个没事人, 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选自《孙犁文集》, 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点拨: 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提纲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某ī襄某iāng陵湍tuān漱shù属zhǔ引凄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理论知识复习资料一、文言文-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书面语言,包括古文、古代文化中的各类文献和著作等。
- 文言文的特点:- 用词丰富、形式多样,句式复杂。
- 重视修辞和意象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文风。
- 语法结构灵活,注重平衡与韵律。
-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 对偶:通过使用一对相对的词语或句子结构,起到对比、强调或平衡的作用。
- 文言文阅读策略:- 理解句子结构,分清主谓宾等成分的关系。
- 理解上下文,推测词句的意思。
- 注意修辞手法,分析语言表达中的特殊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定义:现代文是指近现代以来形成的汉民族使用的书面语言,包括小说、散文、报告、广告等各类文体。
- 现代文的特点:- 以现代汉语为基础,语言简洁明了。
- 可以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社会现象。
- 文体多样,包括小说、散文、报告、评论等。
- 现代文阅读策略:- 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开头,了解作者的意图。
- 掌握词汇和语法的运用,理解句子结构。
- 理解上下文,推测词句的含义。
-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文学常识-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创作。
- 文学的分类:- 散文:写实性强,以散文体裁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
- 诗歌: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注重韵律和节奏。
- 小说: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展开叙述的长篇故事性作品。
- 戏剧: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文学表现形式。
- 优秀文学作品的特点:- 艺术性强,富有创造力。
- 描写细腻,情感真实。
- 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 分析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 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审美特点。
四、作文技巧- 作文的基本要素:- 题目:确定作文的命题方向,引起读者兴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复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关键而又重要的环节,掌握好这个学期的内容对于中考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进行介绍。
一、基础知识篇1.字词语法:包括词语的构成、词义、词性、词的变化和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
2.句法:包括句子的成分、结构和作用等内容,以及句子的类型、语态和语气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运用:包括语言、形象、联想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作用等知识。
4.阅读理解:包括阅读技巧、阅读方法、阅读题型等知识,以及阅读文章后的推理和判断等能力。
二、课文篇1.散文经典:《鲁迅散文精选》《七里香》《狂人日记》等经典的散文作品,重点学生要着重阅读和理解。
2.文言文经典:《史记》、《论语》、《左传》等文言文作品,要求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用法,以及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现代文经典:《红楼梦》、《围城》、《茶馆》等现代文作品,要求学生理解现代文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并学会运用阅读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三、阅读篇1.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新闻的条理和结构,理解新闻的背景、事件和人物,以及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科技报告:要求学生理解科技报告的技术术语和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沿,以及懂得科技报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阅读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写作篇1.感受作文:教育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增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论点的选取和论据的列举,理解论证和反驳的技巧,以及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叙事作文:教育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情和情节来构建故事情节,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复习说明:现代文注重字词和写法,生字词通过听写来完成。
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重字词句的翻译、文章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新闻两则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4、细节描写炮火:11次(反复描写)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2、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
3、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与巴特农神庙比较4、圆明园分说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充满赞美之情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1、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3、(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第一单元综合学习1、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1)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2)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3)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3、①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③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叙事④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⑤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⑦谋害“我”的隐鼠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5、写法:(一)(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
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答:①符合作者年龄②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
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答: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
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七课:背影1、文体:回忆性散文。
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学者、诗人。
2、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一)(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2—6)回忆往事3、结构(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三)(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4、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答:①外貌描写。
写衣帽,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②动作描写。
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③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①②③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
5、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
第八课:台阶1、文体:小说。
2、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第九课:老王1、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命苦生理上有缺陷2、老居住条件恶劣王为作者送冰心善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作(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者(2)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3、的(3)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善(4)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良(5)女儿送鱼肝油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
选自《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十课:信客1、选自《秋雨散文》。
余秋雨,上海人。
著有《文化苦旅》。
老①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2、信②年轻信客接班客③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人物(同上)散文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3)我国石拱桥特点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地理位置历史悠久结(4—5)介绍赵州桥修建时间结构坚固构结构特征(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历史悠久(6—8)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②从整体到局部③从主要到次要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表达方式:描写修辞方法:排比、拟人第十二课:桥之美1、①芦苇丛上的石桥疏朗开阔之美②江南乡间的石桥阴柔阳刚之美桥③水天间的长桥丰富想象之美④山区的风雨桥安闲自在之美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第十三课:苏州园林1、本文作者叶圣陶。
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剧家。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
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说明方法:(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5)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作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用: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