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省语文试卷真题必过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7.25 KB
- 文档页数: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D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大耗脑筋和时间,命题者真坏!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
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
“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
二者结合是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
当然,在答题中,可以会出现“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而不要好高骛远”之类的答案,也应该视为正确答案。
【评价】这类语言表达题,我向来是看好的,因为它的确是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当然要赞一个!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年龄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的是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去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说白了,就是审题!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
2013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
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
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
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一、引言语文作文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语文作文在每年的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进行分析,透析其要求和考点,以及给出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策略。
二、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要求和考点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要求和考点是:从生活的某一个细节得到的启示。
这个要求和考点要求考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一个细节,然后通过对这个细节的反思和启示,来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它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三、写作技巧和策略考虑到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要求和考点,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策略供考生参考:1.观察力的培养:要写好一篇语文作文,首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平时要多关注身边的事物,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观察力的培养有助于考生捕捉到那些能够启发思考的细节。
2.思维的发散与深入:语文作文是一个展示思维能力的绝佳机会。
考生可以通过深入思考一个细节,挖掘出更多的细节和联系,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做到思维的发散与深入。
3.表达的准确与生动:作为一篇语文作文,表达是非常关键的。
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尽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4.结构的合理与连贯:文章的结构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强。
四、总结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从生活的某一个细节得到启示,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和策略,如观察力的培养、思维的发散与深入、表达的准确与生动,以及结构的合理与连贯等。
通过这些技巧和策略的运用,考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语文作文的写作。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题型归纳与全卷统筹2013.06.05 时间分配基础15分钟文言文 15—18分钟诗歌鉴赏12—15分钟阅读25—28分钟小阅读 17——20分钟作文要列提纲要求:看清题干,勾画要求,分清步骤选择题:音:识记——迁移(造词)——比较(不要一眼认定,每个选项都要仔细判断)成语:误用情况:色彩不当、不合语境、不合语用习惯、使用范围不当、望文生义、重复等病句:能把语病背下来缩句,找到句子主干科学工作者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符号之一的梧桐树,负载了丰富内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与梧桐树保护的关系,要用经济与文化统一的视角。
语言运用:万变不离其宗!(考纲)揣摩题干的暗示和限制,细心推求,打草稿,避免错别字和语病,利用好字数。
关注:定向概括(筛选图表、看图说话)和根据情境造句。
扩展、仿句要注重格调,展示才华;其他则应力求准确。
注意:概括时要学会反推以及找结果而不是原因。
(种子、吸烟者)文言文 阅读务请细致明大意(5“W”)、通词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勾画作记号、能辨析(文意)实词:上下文语境、结构、语法(词性)、课内迁移(有无通假、活用、古今义)人物性格:审题——区间(选项放回语境)——排除比较(先正面后侧面)概括文意:关键是对文意的分层准确把握,设题点主要是无中生有、时间错位、因果失当、张冠李戴,也可能涉及对文言词语境义的理解(依然是明显有悖文意错误)。
翻译:审视译句结构(单句主谓宾,复句关联关系),逐字对应翻译;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注意固定句式和语气,连贯上下文,做好换、留、删、补、调。
(拿不准的困难的词可以从文本去寻找解释依据)尽可能直译,意译应符合上下文语境,大意通顺。
打草稿,避免错字和语病。
一、鉴赏诗歌形象1、赏析人物形象概括(身份、时间、地点、事情)+分析特点+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和体现的情感倾向、追求)2、赏析景物形象概括画面特点(时间、地点、事情、人物+景物特点)具体翻译描绘作者感情3、赏析事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时间、地点+品质)事物的意义(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变式题:诗歌的前两联创设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请分析二、首联环境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2013江苏高考语文一、引言2013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考试是考生们迎接大学挑战的重要一战。
本文将对2013江苏高考语文题目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阅读指导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对不同的题型进行适当的时间分配。
三、人物形象题分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人物形象题主要涉及《史记》中的楚怀王、项羽等人物的描述。
考生在回答这些题目时,需要根据材料中的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四、阅读文章题分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文章题中,包含了一篇诗歌《七律·长征》,以及一篇散文《人生自是有情痴》。
考生需要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五、选词填空题分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选词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语意连贯。
六、说明文体裁题分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说明文体裁题主要涉及二十四节气和成语的解释。
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正确解释和使用。
七、写作题分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写作题主要为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话题,进行合理的写作安排,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八、总结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涉及了文学知识、语言运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多做题、多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课标版)2013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指导一、进入考场,首先做三次深呼吸(每次十秒),让自己冷静下来。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
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较难的试题,先行绕过,待其他题目做完最后再做。
四、时间安排策略:基本原则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70分钟左右,13—17题2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一个小时左右。
五、具体答题策略:第Ⅰ卷阅读题第一题现代文阅读第1-3题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形声字和形近字的字音的能力,对应《高分揭秘》P5高频考点2现代汉语常见字中形近字的字音和P6高频考点3现代汉语常见字中形声字的字音。
【解析】A项kàng/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D项全读kuì。
【答案】D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对应《高分揭秘》P23高频考点8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和P31高频考点9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
【解析】南辕北辙: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
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
句中表达的是取舍不当这一意思,只能用“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演得同样精彩。
比喻不同人的辞章具有同样高的造诣。
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有同样的效果。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6、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的形声字的字音。
试题所给出的这几组形声字,每组它们的声旁都相同,但它们的读音则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解答】A组“亢”与“伉”读音相同,kàng“吭”读háng;“沆”读hàng;B组“稂”“锒”和“琅”读音相同,读láng;“阆”读làng;C组“孩”和“骸”读音相同hái;“骇”读hài;“赅”读gāi;D组读音全相同,ku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在复习中要加强形声字的积累。
2.(3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考点】18:成语.【分析】做这类题: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解答】(1)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3、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
(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
(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
(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
(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5、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
(2)修改:。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