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讲解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含16年中考)试题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5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3 透镜(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3 透镜(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3 透镜(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3 透镜一、选择题1.【2017•武汉卷】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答案】C【考点定位】生活中的透镜2.【2017•海南卷】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A.B. C.D.【答案】B【解析】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符合这个特点的透镜是B,故应选B.【考点定位】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2017•鄂州卷】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解析】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正确;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错误;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D错误,故选B。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贵州中考的必考内容.从试题形式看,题型较为稳定,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为主.试题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难度不大,二是情境化,将知识置于具体的情境中.透镜【提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提示】当没有给出凸透镜焦距时,可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对比(1)定义: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视角.(2)影响因素:视角与物体本身的________及物体和人眼之间的________有关.命题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2015·遵义)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9 cm B.12 cm C.15 cm D.18 cm1.(2014·贵阳)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2.(2015·黔西南)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将此物体向凸透镜移动5 cm,此时的成像规律是生活中________的成像原理,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3.(2014·黔南)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在市区各交通主道和十字路口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对过往车辆进行摄像监控.摄像头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立、缩小、________像.命题点2 透镜作图(2015·毕节)画出图中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简记为:平行过焦点,过焦点平行,过光心不变.4.(2014·黔西南)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光路图.5.(2015·黔南)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像A′B′,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确定该透镜焦点F.6.(2015·鄂州)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命题点3 眼睛和眼镜(2014·黔南)小丽五一与家人去旅游,如图是她戴眼镜前和戴眼镜后观察到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小丽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未戴眼镜戴眼镜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与成因:7.(2014·铜仁)目前,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眼睛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近视眼患者应佩戴合适的________镜制成的眼镜;长期使用耳机听摇滚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________产生的.8.(2013·黔西南)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同学们注意用眼卫生,爱护眼睛.所示两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因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应该佩戴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视力.9.(2015·河北)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命题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在中考中往往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考查:(1)焦点及焦距的确定;(2)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3)考查不能成像或成像位置不在光屏中央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4)物体在各个区间段所成像的特点及所对应的光学仪器;(5)物距变化所引起像的变化,如大小、虚实、倒正等.(2015·贵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静将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不透明的纸板上代替蜡烛作为光源,如图甲所示.(1)为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静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确定了焦距的位置,从而测量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请你在图中完成测量焦距的光路图.(2)在实验时,她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请你帮她写出一条检验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后,她将光源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 cm的位置,并移动光屏,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的像,则可判断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4)随后她将光源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0 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静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摆放仪器时,要使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根据“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进行解答.(5)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一、选择题1.(2015·娄底)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2015·南京)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3.(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2015·贵港)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6.(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多选)(2015·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二、填空题8.(2014·黔西南)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9.(2013·贵阳)凸透镜是应用最广泛的光学元件之一,它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当某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倍焦距以外时,它所成的一定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10.(2013·六盘水)“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能形成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1.(2015·临沂)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视眼.12.(2015·呼和浩特)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13.(2015·汕尾) 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三、作图题14.(2015·内江)如图甲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15.(2014·安顺)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______立、______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15·六盘水)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某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参考答案考点解读考点1厚薄薄厚会聚发散考点2 1.高度中央同一高度一倍焦距以内暗像反考点3 1.晶状体视网膜焦距 2.厚强薄弱长短前后考点4 2.(2)大小距离各个击破例1 B题组训练 1.A 2.投影仪放大 3.倒实例2题组训练 4. 5. 6.例3 B题组训练7.凸透凹透振动8.甲凹透镜9.放大会聚靠近实验突破例(1)(2)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让光源、光屏在透镜的两侧向透镜靠拢.然后调整光源、光屏和透镜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3)实(4)不可信因为小静应透过凸透镜观察是否有蜡烛的像,才能得到此结论拓展训练(5)D整合集训1.B 2.C 3.A 4.C 5.B 6.D 7.AC8.凸透镜会聚9.会聚实10.凸透镜倒立11.会聚远12.倒立、放大投影仪能13.(1)凸透镜(2)放大(3)虚像14.15.(1)上(2)右倒较大(3)虚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16.(1)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缩小(3)放大投影仪。
专题3 透镜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的应用2.【2017•德阳卷】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平面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2017•自贡卷】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答案】D【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 【2017•菏泽卷】关于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B.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C.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答案】B考点:虚像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5. 【2017•枣庄卷】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玩转广东省卷10年中考真题(2007~2016)),)命题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0年2考)1. (2008省卷11,3分)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第1题图第2题图2. (2007省卷11,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种).命题点二眼睛及眼镜(10年1考)3. (2011省卷13,3分)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物体第3题图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__(选填序号)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命题点三透镜作图(高频)(10年5考)类型一三条特殊光线作图(10年3考)4. [2015省卷15(2),2分]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第4题图5. [2013省卷15(1),3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整.第5题图类型二画透镜(10年2考)6. [2012省卷15(4),1分]根据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第6题图链接:2016省卷15(1)题见P129专题一类型7【新考法展示】(2016河源13,3分)如图所示P是物体的像位置,“0”是透镜光心的位置,请在图中“0”位置画出所需要透镜并完成光路图.新考法展示题图命题点四 (10年6考)7. (2015省卷17,7分)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第7题图(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________.(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014省卷17,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第8题图(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9. (2012省卷21,6分)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 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 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第9题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玩转广东省卷10年中考真题(2007~2016)1.凸透倒着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2.凸会聚幻灯机(或照相机、放大镜、投影机等)3.后变小①【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当物体靠近人眼时,所成的像会远离晶状体,即成像在视网膜后.当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厚,焦距变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眼睛一样,都是较大物体在光屏上成较小的像.4.如答图所示第4题答图【解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考查凹透镜的特殊光线.AO为入射光线,其特征是经过光心,要作出它的折射光线,其特点是方向不变;BC是折射光线,它的特征是平行于主光轴,要求作出它的入射光线,这条入射光线的特征是它的延长线经过另一侧的虚焦点.(注意:光线的延长线画成虚线)5.如答图所示第5题答图【解析】经过焦点的光线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延长线经过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6.如答图所示第6题答图【新考法展示】如答图所示新考法展示题答图7. (1)较暗上(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③放大镜(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没有让太阳光平行主光轴入射)【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同时考查了折射光路可逆的原理.(1)实验烛光较亮,在明亮环境对照下,成像不够清晰,需较暗环境以增强对比度;成在光屏的像是倒立的,蜡烛变短火焰下移,所成的像会上移.(2)①根据第2组数据,当u=2f时成等大实像,可以得到f=10 cm,u=30 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3组和第1组的物和像位置正好互换,可知这个像距是30 cm;③成正立、放大虚像的生活应用是放大镜.(3)蜡烛每点发出的光是发散的,经过凸透镜面上各点,像的每一点都是透镜整个面会聚而成的,因此遮住了透镜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但通过透镜的光线减少了,所以像变暗.(4)实验时不是正午,阳光与水平地面成一定角度,如果凸透镜与地面平行放置,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会聚的光点不在主光轴上,所测出的距离不是焦距.8. (1)15.0 (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焦距,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3)倒立放大能(4)左【解析】(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题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屏所在刻度尺的读数减去透镜所在刻度尺的读数,f=35.0 cm-20.0 cm=15.0 cm.(2)物距u=10 cm<f,物距小于1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3)f<u=20 cm<2f,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光屏拿走后,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4)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光屏应当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9. (1)B(2)①大②减小(3)不全面,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记录的不够全面【解析】(1)因为光具座上刻度范围为0~100 cm,而实验时需要探究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成像情况,如果选用了焦距为50 cm的A透镜,则无法完成该实验;(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3、4三组数据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逐渐减小的,而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逐渐增大的,且像的大小是逐渐增大的,故可得出结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的像就越大,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3)实验中做出的5组数据,只记录像的大小,没有像的正倒,记录不全面,且只用一块透镜欠缺普遍性.。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1.(2021·衡阳)透镜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以下说法正确是(A)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虚像2.(2021·威海)如下图,图甲测凸透镜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成清晰像,以下说法正确是(D)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焦距是40 cmB.图乙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C.图乙中假设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上半局部,光屏上只出现像下半局部D.图乙中假设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像3.(2021·郴州)如下图,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像,应该(A)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4.(2021·嘉兴)如下图为某数码相机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像.以下说法正确是(D)A.为拍摄到更大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是正立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像5.(2021·怀化)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那么小金被确诊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6.(2021·威海)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靠近(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距离.7.(2021·永州)如下图,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解:8.(2021·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 cm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这与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一样.(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B(填序号)范围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放大虚(填“虚〞或“实〞)像.(5)张教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那么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应该是图丙中B(填序号).绿版练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1.(2021泰安)关于透镜应用,以下说法正确是(B)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目镜成正立缩小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2.(2021·益阳)如下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以下说法正确是(B)A.所成像是虚像B.所成像是倒立、缩小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D.要使光屏上烛焰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3.(2021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该凸透镜焦距可能为(D)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4.(2021·福州)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是(A)5.(2021·河南)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是(B)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6.(2021·厦门)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清晰〞像,这个像特点是(A)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7.(2021·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像,那么以下能成立是(D)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一样,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像;③换用焦距较小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8.(2021·湘潭)如下图,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水面以下局部看起来比水面以上局部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填“凸〞或“凹〞)透镜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虚(填“虚〞或“实〞)像.远(填“近〞或“远〞)视眼镜用就是这种透镜.第8题图第9题图9.(2021·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下图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像,该像性质为倒立、放大实像(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10.(2021·呼和浩特)学习透镜知识时,秦教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填“物体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展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照相机成像原理一样;假设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靠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11.图中表示一种光学仪器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望远镜(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填“放大镜〞或“投影仪〞).1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是字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是字实像(以上两空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书本.13.(2021·广州)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解:14.(2021·盐城)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透镜中心距离,结果为10.0 cm.(2)如下图,刚开场实验时烛焰像只有一小局部成在光屏边缘A处,大局部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3)当蜡烛距透镜5.0 cm时,光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光线,此时,像成在蜡烛(填“光屏〞或“蜡烛〞)一侧.(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将它放在距透镜15.0 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像,他直接看到物为“F〞,那么他看到屏上像形状为;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形状为.。
5 透镜及其应用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2017•东营)(8 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20.(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应配戴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答案为:甲;凹.27.(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1.(2016·衡阳)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2016·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2016·嘉兴)如图所示为某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5.(2016·怀化)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6.(2016·威海)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
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靠近(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7.(2016·永州)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解:
8.(2016·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B(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
(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B(填序号).
绿版练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1.(2016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2016·益阳)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3.(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D)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4.(2016·福州)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5.(2016·河南)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6.(2016·厦门)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A)
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7.(2016·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D)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湘潭)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
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虚(填“虚”或“实”)像.远(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
第8题图第9题图
9.(2016·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
10.(2016·呼和浩特)学习透镜知识时,秦老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的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靠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11.图中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望远镜(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1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实像(以上两空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13.(2016·广州)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
14.(2016·盐城)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结果为10.0 cm.
(2)如图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的A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3)当蜡烛距透镜5.0 cm时,光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蜡烛(填“光屏”或“蜡烛”)一侧.
(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将它放在距透镜15.0 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F”,则他看到屏上像的形状为;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
的形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