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知识点一:透镜1.定义: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知识点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类凸透镜凹透镜别概念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例性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质应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用注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是和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的,并不是指光线的最终传播方向.知识点三:透镜的几个基本物理量(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如甲、乙两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一:照相机(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知识点二:投影仪(幻灯机)(1)原理: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3)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知识点三:放大镜(1)原理:镜片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像距大于物距.考点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识点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成功的花儿,其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汗水。
然而,用泪水和汗水就可以实现一切的美好。
无忧考网整理中考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今天你复习了吗?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回顾考点梳理考点一透镜1. 透镜的类型(1)凸透镜:中间①________、边缘②________的镜片,对光有③________作用。
(2)凹透镜:中间④________、边缘⑤________的镜片,对光有⑥________作用。
2.透镜六大要素3.三条特殊的光路图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1. 照相机: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所成的像是⑦________、⑧________的实像。
2. 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所成的像是⑨________、⑩_______的实像。
3. 放大镜: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可以观察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
4. 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屏⑪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⑫______侧。
(2)虚像:光屏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⑭______侧。
考点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倒立、缩小、⑮像,应用:⑯;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⑰、⑱、⑲像,应用:确定凸透镜焦距;3.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⑳、㉑、㉒像,应用:投影仪;4.物距与焦距的关系:,㉓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5.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㉔、㉕、㉖像,应用:㉗。
温馨提示: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㉘_____,像㉙_____;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㉚______,像㉛______。
考点四眼睛和眼镜1. 眼睛(1)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㉜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相当于㉝________。
(2)成像特点:呈㉞___________、㉟ __________的㊱_______像。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透镜及其应用(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总结知识点一:透镜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类型:(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图甲)(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图乙)3.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微点拨】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2.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如图所示,凸透镜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组合,厚的一端相对)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图所示,凹透镜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组合,薄的一端相对)【微点拨】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但并不是说通过凸透镜后的光束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因为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线来说的。
2.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但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因为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线来说的。
3.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4.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5.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微点拨】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f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f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f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
3.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实像,像变大B.实像,像变小C.虚像,像变大D.虚像,像变小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B.乙图:小聪和小猫能互相看到对方,利用了反射时光路可逆C.丙图:平面镜中舞者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丁图: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矫正5.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
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 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6.(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潜望镜D.放大镜7.(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红用相机拍下了石桥与它在水中倒影交相辉映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B.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桥,原理是光的反射C.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此照片时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要大于2fD.桥在相机的底片上成的像是虚像8. (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9.(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
中考必备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经过焦距为10cm 的甲凸面镜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以下图.现用焦距为5cm 的乙凸面镜替代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面镜的地点,对于乙凸面镜的成像状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挪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挪动C. 挪动光屏,能够获得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D. 挪动光屏,能够获得一个清楚放大的虚像【答案】A【分析】【解答】依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楚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面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面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凑近凸面镜,所以光屏要向左挪动才能承接清楚的像, A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剖析】依据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面镜焦点更远,像会更凑近凸面镜。
2 .以下图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形,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概在10cm 左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减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 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切的眼睛后边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行能看到图示情形【答案】 C【分析】【解答】当凸面镜成像时,若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恰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面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切的眼睛后边, C 切合题意;因为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不论小明能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 D 不切合题意;因为小明到凸面镜的距离是u> 2f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 >v>f ,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面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AB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C。
【剖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物体放在凸面镜前16 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减小的像。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特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块体。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向一点集中,成为实像。
3. 凹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块体。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发散,形成虚像。
4. 透镜的主轴:透镜的主轴是指透镜的对称轴线。
5. 透镜的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透镜上光线会聚或发散的点。
对于凸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对于凹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
6.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与焦点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焦距为正数;对于凹透镜,焦距为负数。
7. 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物体的距离称为物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像的距离称为像距。
8. 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成像遵循两条规律:- 对于凸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称为实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 对于凹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称为虚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9. 透镜的应用:- 眼睛中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帮助我们对远处和近距离的物体进行聚焦。
- 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可以将物体放置在焦点处,使其能够放大观察。
- 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 照相机和望远镜也使用透镜来进行光学成像,实现拍摄远距离和放大观察的功能。
- 透镜还可以用于眼镜、投影仪、潜水面罩等产品中。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思维导图二、新课标要求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一、透镜1. 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2. 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答案】B。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D.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不能拍照【答案】BC。
【解析】A、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看到,故A错误;B、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B正确;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C正确;C、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D错误。
故选:BC。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
【解析】让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10f cm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